为什么要让我们孩子拥有“感恩”的心

当爸妈们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我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在父母所给予的无穷无尽的爱下,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当妈妈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时,孩子不但不关心,还站在一边哈哈大笑;当妈妈生病躺在床上时,孩子却在抱怨妈妈没有带自己出去玩……种种冷漠让人心寒。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爸妈们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要知道,爱的付出也有讲究,“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从小学会爱别人,是孩子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必修一课,而“爱”的前提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因此,教会孩子感恩,也是父母“爱”的必经之路。

感恩进阶之路

第一步养成感恩的习惯

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要大声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要说一声:“谢谢,”爸爸送给孩子礼物时,要告诉他这件礼物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在这种氛围中,孩子耳濡目染,渐渐接受这种最基本的礼仪,也学会向父母道谢,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

第二步利用各种节日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第三步让孩子学会给予

偶尔“示弱”,让孩子为父母做些事。比如假装拿不动衣服,让孩子帮忙拿一两件;假装累了,请孩子倒杯水给爸妈喝……让孩子学会给予,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第四步“计较”孩子的付出

孩子没有亲吻父母,没有分一口好吃的给父母,没有记住父母的一个小要求,这都是父母必须“计较”的小事。别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父母做什么。

可这不等于我们就也应跟孩子一样随和、大度。否则,孩子会觉得你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你做什么。要让孩子懂得索取是要付出的,不能无条件地进行索取。

第五步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

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还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他的慈悲心、惜福心和感恩心。

第六步赏识孩子

孩子非常自我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当他偶然做了件好事时,由于操作不够熟练而做得不尽人意,或者事情太细小而只得到了句父母言不由衷的“谢谢”。如果父母在孩子做了件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都能发自肺腑地感谢他、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 关心他人的动力。

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之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做子女不仅接受来自父母之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和感恩,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

我们应该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激的心!

“妈妈,这个六一儿童节送我什么新礼物?”、“妈妈,六一儿童节我想要一个和隔壁明明家一样的遥控飞机行吗?”、“妈妈,我还想要那个……”六一儿童节带着美丽的笑容来临了,当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父母,你是接受还是拒绝?你怎样能让孩子懂得感激而不是一味要求,怎样让他们了解,最值得珍惜的不是五光十色的礼物,而是亲人,是快乐,是爱。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很多父母都会精心为孩子选购节日礼物,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在家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然而由于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久而久之,孩子们便对各种各样的爱习以为常,并认为是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懂回报;只知道享受,不知道感激。甚至有些孩子在每一个节日都理所应当地向父母索取礼物,如果没有达到目的就大为不满。

毫无疑问,孩子喜欢礼物。然而作为父母,最应该送给孩子的礼物是一颗学会感激的心。希望孩子可以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有一颗感激的心,教给孩子学会珍惜身边的爱,而不是迷失在这个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里。

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激的心呢?方法有很多,但是都需要持之以恒。

让孩子感受缺失和满足。对于刚刚出生的孩子,爸爸妈妈会一听到哭声就去照顾他,让他感到满足和安全。但是如果到了五六岁还这样,孩子可能就会觉得父母给自己的一切照顾是应该的,自己想要什么就是什么。此时,体验缺失、体验挫折是他们需要开始学习的内容。例如当孩子玩完玩具不收拾的时候,可以先不管他。等他下次找不到玩具焦急的时候,再帮他找出来,一来可以让孩子体验缺失,二来可以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另外,父母要让孩子在生活的物质条件上有些不足,也不要提供最好的享受。这种些许的匮乏感,会激起他珍惜物力与福分之心。

给孩子树立榜样。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榜样对于孩子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经常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细心地照顾爷爷奶奶,孩子也可能会学着给爸爸妈妈倒茶,学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他能经常听到其他人施恩和报恩的故事,他也可能会照着做。因此,爸爸妈妈的以身作则和感人的故事都能帮助孩子形成感恩观念,并付之以行动。

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成长。自我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孩子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物,从而理解身边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学会感激和关心别人。有过扮演家庭成员经验的孩子更能对父母产生感谢,更愿意帮助爸爸妈妈;经常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帮人者和被帮助者,都会让孩子更愿意去关心他人。因此,鼓励孩子多进行角色游戏,并在游戏中指导孩子学会感激和帮助他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另外,父母还需要学习在节日里如何处理礼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参考一下西方父母的做法。美国心理专家建议,如果父母们知道孩子将从亲戚那里得到很多礼物,那么他们完全可以考虑减少自己在送给孩子的礼物上的开销。玛丽。夏洛克是《与孩子简单生活》一书的作者,她建议在过节时用游戏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礼物馈赠:每个人都带一个包装起来的礼物,可以是二手的或者便宜的。每人抽取号码,可以在一堆礼物中选择一件,也可以选择别人已经打开的礼物。或者,也可以考虑用自己制作的礼物代替买来的礼物,比如相册、镜框、孩子唱歌表演时的录像带等等。

每次 子向你索要礼物时,你就告诉孩子:“把它写下来,列成一个愿望的单子。”随着节日的临近,孩子会给你一个愿望的清单。你也许有能力购买孩子愿望清单上的所有物品,但这并不是问题所在。从幼年起,孩子往往从电视和朋友那里得来一种观念,认为拥有最新最好的玩具会让他们更快乐,更受欢迎。“孩子索要东西是种情感需要―――需要被接受、被喜爱,或者成为群体的一员。”心理学家说,“所以你需要让你的孩子了解:他是怎样的人与他买了什么或拥有什么没有任何关系。讲明白这个道理的最好的方法是示范,你自己做事或者评论他人的时候千万不要物质至上。”

也许年幼的孩子发现,他从父母那里索要不到的礼物,每次都能从祖辈那里得到。于是,他会直接找爷爷奶奶要玩具,通常都能得到。在某种程度上,老人容易溺爱孩子,但这不能以牺牲你要灌输给孩子的价值观为代价。你要对老人的礼物表示感谢,同时表示,你愿意你的孩子不把任何得到的东西都视为理所当然。对你的父母你也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从小你们就教育我要节俭。现在我希望教给孩子同样的美德。”

另外,要鼓励你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活动,比如在院子里玩捉迷藏游戏,或者翻看以前的照片,这些都不需要买什么东西。“孩子最想要的是家人的陪伴、关注和爱。”心理学家说,“礼物不会长久,但回忆却会永存。”

让孩子拥有“感恩”的心

当爸妈们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我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在父母所给予的无穷无尽的爱下,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当妈妈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时,孩子不但不关心,还站在一边哈哈大笑;当妈妈生病躺在床上时,孩子却在抱怨妈妈没有带自己出去玩……种种冷漠让人心寒。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爸妈们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要知道,爱的付出也有讲究,“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从小学会爱别人,是孩子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必修一课,而“爱”的前提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因此,教会孩子感恩,也是父母“爱”的必经之路。

感恩进阶之路

第一步养成感恩的习惯

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要大声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要说一声:“谢谢,”爸爸送给孩子礼物时,要告诉他这件礼物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在这种氛围中,孩子耳濡目染,渐渐接受这种最基本的礼仪,也学会向父母道谢,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

第二步利用各种节日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第三步让孩子学会给予

偶尔“示弱”,让孩子为父母做些事。比如假装拿不动衣服,让孩子帮忙拿一两件;假装累了,请孩子倒杯水给爸妈喝……让孩子学会给予,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第四步“计较”孩子的付出

孩子没有亲吻父母,没有分一口好吃的给父母,没有记住父母的一个小要求,这都是父母必须“计较”的小事。别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父母做什么。

可这不等于我们就也应跟孩子一样随和、大度。否则,孩子会觉得你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你做什么。要让孩子懂得索取是要付出的,不能无条件地进行索取。

第五步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

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还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他的慈悲心、惜福心和感恩心。

第六步赏识孩子

孩子非常自我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当他偶然做了件好事时,由于操作不够熟练而做得不尽人意,或者事情太细小而只得到了句父母言不由衷的“谢谢”。如果父母在孩子做了件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都能发自肺腑地感谢他、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 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之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做子女不仅接受来自父母之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和感恩,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

本文Hash:3ffaf7e75a389da01422225707652069921ed42f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