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学英文(上)

somido的原帖:可能有些家长不在意孩子学英语是否字正腔圆。确实,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在于交流,只要交流顺畅,听起来不那么正宗也无所谓。我们在电视里经常听见非英语国家的人说英语,说得不那么动听,但很流利,一点不妨碍他们交流。但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学习英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孩子耳根纯净,模仿力强,他们听什么是什么,容易形成标准发音。而一旦形成了固定的发音方法,不是所有的人长大以后都能改变的,所谓乡音难改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说有口音的长辈带出来的孩子一样可以说出漂亮的普通话,那时因为孩子生活在一个标准的汉语大环境里。就象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家庭的孩子,一句外语不会说也会很快学成一口地道的美语,为什么,一个原因是环境使然,而国内的孩子没有这个英语大环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是孩子,同样的情况换成一个大人就不一定。所以,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字正腔圆,最好给孩子正确的发音。如果家长自己做不到,最好借助音像制品,如果您怕坏了孩子的眼睛,可以使用磁带,让他多听,听是最主要的,他会模仿。还有一个现象,我认识一些学英文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音乐。我想音乐肯定能锻炼孩子的耳朵,所以,接受音乐的熏陶肯定对学英语有好处。zhengrong的回复:所谓口音标准与否,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中国人对于英语的口音看得真的是太重了。我在一个合资企业工作,多次进行国际会议的口译工作。这里来的外国人全世界差不多都有了。大家都在使用英文,但很少有人的英语语音绝对标准,98%的人发音我都可以找出一大堆问题来。但大家都在用英文交流。一般中国人讲英文,英、美国朋友都认为语音很好的。其实大部分的英国人,他们自己的口音很重,比我们大部分的中国英语教师的语音要更不标准。wsam13的回复:看看妈妈们的讨论,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很小的时候父亲教我英文,不仅是单词句子还有枯燥的音标,一遍遍地听着录音带直到能准确无误地发音。父亲之所以这样教是因为他担心学校里英语老师的水平,事实上我以后也的确纠正过老师的发音。当然豆子要学英语我不会这么做了。这只是特定时期里的产物,学语言不应该这么痛苦,又不是要做语言学家。一方面总体的水平都提高了,另外对学外语的看法也改变了。当年中国人学英语是当一门学问来做的,而不是学来说的。其实不要说英语了,看看持续至今的“无聊”的中文教学,教得那么累,学生学得累还什么都没学到。我觉得口音是不是准不是问题,只要你说的话让人听得懂。把我们听老外说中文的宽容心用在孩子的学习上就行了。家慧的回复:我想,中国人之所以非常讲究所谓的语音,是因为国力不够强大,国人在学英语的时候惟恐语音不标准落人笑柄。而法国人是决不会有这种想法的,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文化和语言都很傲。我从小念外语学校,现在每天同女儿讲英文,我骄傲我的英文好。但是,我同意英文只是用来交流的,我们让宝宝从小学,是为将来能用来同更多的人交流的语言,而不是语音。somido的回复:字正腔圆、锦上添花不好吗?如果我们不希望孩子字正腔圆,我想我们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学习外语的必要性可能减少一半。我们会浪费孩子宝贵的听力敏感期。重要的是孩子的耳朵,其次是嘴巴。为什么要从小学英文(下)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学英文(下)

zhengrong的回复:有道理。我所在的公司有几百名法国人,但工作语言是英语。他们只有两三个说英文不带法国口音的。我学了法语以后,与法国人交流,有时甚至还故意也使用法国口音的英语(FRANGLAIS)。中国父母真的是太多看重口音了。其实我的想法是:1。小孩在中国长大,我们压根儿就不要指望他/她的口音象BBC或VOA一样完美;2。父母与小孩说英文,语音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给小孩听英文有声教材弥补(我个人去过欧洲好几个国家,但从没有去过讲英语的国家。我小的时候学英语,是上初中才开始学习,那时有声教材很少。依靠录音带,我的英语语音基本做到了令英语国家朋友惊异的地步);3。我仍认为,大部分的中国人讲的英语发音方面虽然与老美或英国人比有差距,但仍是很不错的。做父母的仍是不放心,不妨亲自请老外给你评估一下:自己教孩子的话,语音有没有问题?小小妈的回复:如果把孩子学英语完全交给磁带,他又怎么可以理解那些发音后面的含义呢?somido的回复:小小妈,您好。您的孩子是不是有跟着磁带学唱歌的时候。您不用教他,他自然就会。为什么?听。最初的时候,他咿咿呀呀唱些什么您也不知道,其实他也不知道。我想英语也一样。最好有英文的儿歌给孩子听,有韵律感,容易上口,我们可以给他解释其中的意思。我不在意孩子的日常用语是否使用外语,我更愿意用英文儿歌、歌曲熏陶他,跟他一起唱、一起念、一起随着内容比划动作,一起做磁带的学生。小小妈的回复:也许是我们的目的不同吧!我希望孩子可以象用汉语交流一样掌握英语。我的孩子从出生就听各种的磁带,原版英文的儿童歌曲、儿歌和故事。我期望的不仅仅是一种类似音乐的熏陶,而是希望孩子可以象用汉语交流一样掌握英语,所以我不能只让她听而不知其意。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用英语告诉她她能理解的物品、动物及动作,她才可以慢慢理解歌中的含义和故事中的含义,才能真正成为自己运用的一门语言。somido的回复:我们只是近期目标不同。我们的孩子都是幼儿,他们将来还有正规学英语的时间。我只是想提醒大家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听力敏感期做些什么。希望如我一样英文平平或者没有学过英文的家长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英文学习法。zhengrong的回复:您可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有两点:1。互动,就是说要有行为、活动与语言的结合。中国小孩一进外国学校,几个月就能交流,这就是互动的结果。把小孩放到电视机或录音机前,每天3小时,听上8年10年也不会有任何明显的效果,因为没有互动;2。I+1原则。这是美国语言学家大量试验的结论。孩子的语言能力是I的时候,你给他比这个能力稍微难一点点的语言输入,他学习最快。若是孩子没有理解,空谈熏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就等于是把孩子带到海边听涛声、看海浪,甚至赤足在浅水走一走,熏陶是熏陶了,水性也识了不少,但对于长大后学习游泳,其实没有什么作用。语言学习,学得完美的语音最好不过。这样,最好把小孩送到国外去,或者是雇佣一个美国保姆,或者是送到全托英语学校...但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种条件。反过来,父母先教,语音的问题仍可以通过有声教材进一步修正的。关于“语音是否标准”的问题,西方的父母与我们中国的父母看法真是完全两样。我说的不一定全对,仅供参考。

为什么说我们能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

咦,你可能会说,每天大人在教育孩子,哪里轮得到他们来教大人什么?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有句话说:“问问孩子们吧,孩子刚从上帝那里来,孩子知道一切。”

我们能从孩子身上学到的可太多了,比如: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要把自己情绪控制器交给对方:“你不听话我生气了!”不能把自己的情感需求建立在对方(朋友、伴侣、孩子)身上:“你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你不听话就是不爱我。”

弄清自己的梦想与别人的责任之间的界限,不要把自己无法完成的梦想强加给对方:“爸爸妈妈小时候想学钢琴都没得学,你现在条件那么好,还不珍惜!”

这样的学习呀,往往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了。

孩子教给我们――倾听

能听懂的,不一定是合理组织过的语言。

宝宝刚刚出生,唯有的表达情绪,或呀呀呜呜呼吸和嚎啕地哭――也许是:“妈妈我饿了。”“怎么没有人来抱我呀?”“我知道爸爸妈妈就在附近,唔两声试试?”“裤子湿了,黏黏搭搭的不舒服,唉我还不会控制自己的小便呀!”或者是:“嗯嗯,吃饱的感觉真不错。”“我害怕,这……这空间也太大了,而且,竟然没有羊水给人游泳!”“声音呢?声音呢?这里咋这么安静呀。”

这个时候呀,排除了尿布湿以及喂奶不足的原因,妈妈们可以先试试用柔和的话语和宝宝说话:“宝宝呀,怎么啦,哎妈妈在这儿呢。”也许宝宝就不“唔”了,安稳地继续睡。或者先轻轻抚触宝宝的身体,解决她肌体的需要,告诉她“别怕,妈妈永远爱你。”。

是呀,宝宝在表达――但有时候,不一定是醒了需要人抱,只是小床和妈妈的肚子环境太不一样了,轻微地表示一下讶异。

所以,聪明的妈妈这个时候学会了倾听宝宝的表达方式,他到底要什么,是呜呜两声继续睡觉;还是不舒服要起来――如果不是,抱得太快,会抑制宝宝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能力。

倾听孩子更深层的感受是指允许孩子充分表露情绪,直到他平静下来,这对孩子很有益。我们对待孩子的情绪流露的典型反应是迅速采取措施,帮助他马上恢复平静,但事实是,当有人给予最起码的关心、肯定和尊重时,孩子的情绪流露肯定会改善他的观察力和自信心。

于是我们知道:倾听的意义在于:倾听对方没有说出来的话。

孩子教给我们――信任

“宝宝这个别动,那个别动,给爸爸拿,让奶奶来。”

“别添乱”――暗示她肯定会给你添乱,聪明的妈妈会说:“我知道这样洒水挺有意思的,但是我不喜欢,妈妈有工作需要完成――待会儿再和宝宝玩。”

“放学出了校门别乱跑。”等于一开始就设定了她会乱跑这个条件。聪明妈妈会说:“你们校园门口的车一定很多吧,出门时候咱可一定要小心,对不对?”

“哎呀,宝宝不准拿玻璃杯!来,给你塑料的。”

给宝宝触摸各种材质(木头、陶瓷、玻璃、不锈钢)非常有利于宝宝脑部发育。

谁都可能犯错误,成人摔坏了杯子,一笑置之,宝宝摔坏了,大惊失色,夺之抢之:“你看,谁让你乱摸乱跑乱碰?摔破了吧?”

聪明妈妈不会在宝宝摔破杯子的时候,急忙一边打扫一边教训,而是指给宝宝看:“你看1.杯子不放好会摔坏;2.杯子摔坏了碎片会割伤手,危险,不能自己去摸,要请爸爸妈妈来打扫;3.杯子摔破就不能用了,很可惜,所以下次要小心。”

给她塑料杯子,暗示她得不到信任,一定会打破杯子,而塑料杯子可以随意敲打摔不破,也培养了不爱惜物品的习惯。

是我们知道:信任是放手给孩子生活探索学习体验的自由。孩子教给我们――等待“妈妈,你给我买这个!还有买那个!”“妈妈你马上帮我盖上!”“妈妈我要吃蛋糕!”

即时满足是人类的天性,你看咱们发明这么多快餐和一次性用品就知道了。但生活中不能缺乏等待啊,孩子们都需要明白“延迟满足”的概念。“延迟满足”不是刻意制造缺失。故意不给孩子合理的安慰与足够爱。缺乏精神安慰、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会依赖物质满足,更少耐心、脾气暴躁而导致没有协调平衡的能力。于是我们知道:天空耐心等待每一场雨,森林耐心等待每一个春季,大海有耐心等待每一次潮汐,我们怎么会没有耐心,慢慢等待宝宝成长呢?

孩子教给我们――表达

“再这样……我生气了!”“安静!不要吵!”“有什么好哭的?你就是不坚强的孩子。”“你如果不……,妈妈不喜欢你了。”“你爱不爱妈妈呀,那你怎么会不按我要求去做呢?”聪明妈妈都知道不惧怕向孩子提出反对,也坦然接受孩子的反对和不同,平静对待孩子的愤怒情绪,如“我爱你,但是你不能以哭闹来要求我这样做。”(假如在商场,要求买不在预算的玩具。)

“我知道你很生气,但还是要把玩具还回去。”(假如和小伙伴起冲突。)

“真令人遗憾,来,让妈妈好好抱抱你。”(假如丢失了再也无法获得的东西,或者宠物死亡不可能马上再养等等。)

除了述说自己的看法,宝宝也应该学会坦然拒绝别人,提出分歧。这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手段。不害怕别人说不。等孩子成长到拥有朋友/老板/恋人/同事的年纪,她会明白,即使对方发怒,也不应当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或者过错,愤怒只是对方内心的感受,不会伤害自己;不能让对方的怒火指使自己做不情愿的事情;不能让自己的情绪被对方影响,也变得愤怒忧伤起来。

爱是发自内心和顺其自然的,不是为了孩子有利于你控制或者达到你未竟的梦想。

于是我们学会:既给同情,又坚持原则,同时也要确认我们的爱。如何赋予孩子强大的内心力量,于是他们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分歧与挫败。

孩子教给我们――学习

也许你经常看见这样的场景:来客人了,爸爸说:“宝宝,给叔叔背一下古诗《锄禾》吧――那《过故人庄》你不是也会背了吗?”

孩子每学习到一个新东西,就乐得咯咯笑,从来没有畏难情绪,从不去想,这个课程多难呐――学习语言:呀真好,我又学会了一个词!我学会了一句话!我会唱歌。学习物理:呀冰块太热就融化成水!学习生物:小豆芽长得真快!学习礼仪:嗯得像妈妈那样与人打招呼,妈妈笑起来真好看。

不要把孩子当成马戏团成员,让他们背古诗,背诗,是迷上古诗本身的韵味与学习的乐趣,如果动辄让孩子把学到的东西用来“表演”,他们会从关心学习本身获得的乐趣转移至关心大人的反应。

他们时刻都在学习,而不去惧怕“学习”本身。

于是我们知道:我们以为自己是定本时,岁月总是不停地推出修订本。保护孩子永远保持学习的能力,远比盯着孩子的分数更加重要。

本文Hash:1f59843579c860239781c35d5e49b54d779d8e16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