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要给我们的孩子一片天空

有一天,我路过一个小公园,当时有初冬的暖阳,也有和煦的微风,在这样舒适的环境里,突然有一个小身躯吸引了我的目光。

小男孩约莫一岁,才刚学会走路,步伐都还没踩稳,已然在小公园里摇摇晃晃地走动,我见他预备把手上的小树叶放进口中,赶紧告诉他:“小朋友,那是不可以吃的哟!”

这样年幼的小孩,怎么不见身旁有大人照顾呢?

我再环视周围一番,才发现原来现场有三位托儿所的老师,他们带了十多位小朋友在小公园嬉戏。由于公园有秋千、溜滑梯和摇摇椅,年纪大的孩子早已四处奔走各自找玩乐去了,而老师也忙着追逐几位特别调皮的男孩,谁还会注意到角落边的这个小男孩呢?

这让我想到他的父母不知正在都市的哪一个角落忙碌?他们的心是否牵挂着孩子的成长,还是全然忘我地在办公室里打拼?如果看到了自己的孩子被暴露在疏于照顾的环境里,他们会心疼,会生气,还是默默忍受?

这也令我想起为人父母每天和子女的互动过程,究竟是生存层面多,生活层面多,还是生命层面多?

如果生存层面多,只注重到孩子的吃喝拉撒。

如果生活层面多,只做到和孩子分享成长的讯息。

如果生命层面多,才算是真正做到“深入关怀”子女。

大男生的心声

有一回,我受邀至一所大学主讲“情绪管理Vs。恋爱管理”,讲完后,热情的大学生们把我团团围住,在为他们签名和解答之际,我注意到一位斯文的大男生站在附近。他可能不敢挤上前来,也可能希望私下请教。

果然,在人群逐渐散去后,斯文的大男生靠过来了。

我请他帮我拿袋子,并陪我走到校门口搭出租车。当时彩霞辉映着黄昏的天空,校园充满朝气,到处是大学生的谈笑声,一切显得如此生机盎然。不料,斯文的大男生却微皱着眉头,低声对我说:“我有忧郁症。我的爸妈认为我是找借口不念书,他们不了解我。”

我回头仔细望一眼这个大男生,他的五官体面而且有气质,可是为什么眉头还是多了一抹抑郁的神色?

“我有很久不知道什么叫做快乐了。”大男生讲这句话的同时,天色竟也在那间缤纷尽失。

在聆听他倾诉成长历程后,我才明白原来是忙碌而严厉的爸爸,外加唠叨及过度要求的妈妈,使他形成了矛盾、痛苦的性格。他说:“无论怎么做,我总是无法同时取悦爸爸和妈妈,而且他们常常当着我的面吵架,让我觉得活着是多余的。”

这位斯文大男生定期就医,也固定接受校方心理卫生中心的辅导。“在学校,我得到比较多的关心,但是一回到家,我就感到压力重重。”

坐上车,我向车窗外的斯文大男生招招手,一边谢谢他的陪伴,一边对他说祝福的话。

天色渐暗,华灯初上。车子逐渐驶离校门口,隔着玻璃窗,我搜寻斯文大男生的背影,只见瘦削的他背对着我,低着头慢慢地走进校园。

像这样孤单无助的大男生,他的父母究竟是怎样看待他的?为什么不能用更大的生命空间来接纳他、欣赏他、肯定他?

究竟生养一个孩子是让他做自己,还是做爸妈的乖孩子?是要让他快乐地过,还是痛苦地过?

给孩子一片成长的天空吧!

当他碰到挫折时――鼓励他,让他勇于再出发!

当他面临压力时――陪伴他,让他懂得自我调适!

当他渴望被了解时――聆听他,让他学会正面的倾诉!

当他期盼高飞时――祝福他,让他享受展翅翱翔的乐趣吧!

为什么说家长要把孩子的假期还给孩子

暑假到来,看到很多父母开始为孩子找学习班,让孩子的暑期有一个去处,让父母省心,同时还可以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这是一举几得的好事情,父母们是很乐意做的。父母的心理是:这个假期是孩子学习的好机会,不可以让孩子浪费了啊!一些父母把孩子在学校学习课程中不好的科目作为假期的攻克重点,一些父母把孩子下学期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到了假期,一些父母没有给孩子安排学习文化课,却也将孩子的假期安排了过于多的活动……于是,孩子的假期就这样被侵占了。

孩子想过一个怎样的假期?孩子们的想法是什么呢?没有人知道,父母也没有想到要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假期是孩子的,而孩子的想法却没有人去注意,没有人去聆听,在我们的文化中,认为儿童是没有什么想法的,儿童需要成年人全权安排。

为什么我们不去聆听孩子对假期的想法呢?因为我们不相信孩子会“安排好”假期!在我们的头脑里,我们认为安排得好的假期一定是让孩子学习知识,而且时间要安排得满满,不能够让孩子有空闲和无聊的时间,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对孩子最有利。

而我认为,放假意味着这个假期应当属于孩子。当孩子还不能够具备完全安排整个假期的能力时,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来安排他们的假期。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用心听一下孩子对自己假期的想法呢?然后,用我们的感觉来感觉一下孩子内心需要的是什么―――他奋斗了一个学期,他现在感觉累吗?他对自己的学业满意吗?他有幸福感吗?他的情绪是怎样的?他需要我们为他做些什么……假期是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休整我们心灵的时间,孩子也是一样的!

上天怕我们的心灵在工作的重压之下麻木和痛苦,失去对生活的激情,便给人类安排了周末,安排了假期。我们成年人在国家规定的大假里可以不听从任何人的安排,我们随心所欲地干我们想干的事情:睡大觉、看电影、看碟、吃零食、旅游、健身、谈恋爱……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犯法。大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自由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自由的心灵,这个时期我们理所应当不工作,老板不敢要求我们,因为这个时间是我们自己的。

儿童也需要这样的自由―――发呆、无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让孩子回归自己心灵的时间,享受心灵自由的时间,这样孩子才不会把自己给忘记了。用一个假期,让孩子感受自己的存在和需求,找到自己,他们才不会失落自己!

如果孩子辛苦了一个学期,而假期却不属于他自己,假期比上学还匆忙,还辛苦,孩子就会认为生活多么无趣,多么没有意义啊!事物都有一呼一吸的原理,人类没有呼吸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把上学时间比作呼,那么,放假的时间就是吸,一呼一吸,一张一弛,这是生命的律动,这些道理我们不是不明白,而是我们认为孩子不需要!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孩子的心灵需求总是被忽视的。一个整年整月整日都没有时间来休整自己心灵的孩子,开学和放假都感受不到实际意义的孩子,在我们观念中的“新学期”对孩子来说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们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学期有新的状态出现,也只是痴心妄想了。

如果我们的做法让孩子感受到“上学的时候你尽心尽力,假期将会属于你”这样孩子才有想头啊,孩子在其中能够体验到规则与自由。我们驯养孩子就像驯养动物,如果动物表演时表现好,驯养员还得喂点吃的给它们,以示奖励,有好处它们才会更有表现好的欲望啊,孩子也一样,成人也一样。老板是我们的驯养 ,我们是孩子的驯养员。孩子需要的好处就是给他们一个属于自己安排的时间!

所以,对于近两个月的假期,我们是否可以用2周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父母只是配合孩子的需要和安全,让孩子发呆、无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个假期是孩子的!

为什么说父母是我们的孩子最好的伙伴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需要有待在父母身边的机会,也需要父母欣赏他们,和他们一起做事。然而,父母忙碌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最想做的事就是放松一下。如果父母明白自己的友好态度对孩子有多么重要,他们就会更愿意做出适当的努力,起码跟孩子打个招呼,回应孩子的问题。当孩子希望父母分享某种乐趣的时候,父母应该表现得比较感兴趣。这并不是说一位尽职尽责的家长就应该突破极限地勉强自己。宁可和孩子高高兴兴地聊15分钟,然后跟他们说“我要看报纸了”,也不要和孩子气呼呼地玩上一个小时。

男孩需要友善的父亲

有时候,父亲可能太想让自己的儿子尽善尽美了。这种望子成龙的愿望常常使他们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不开心。比如,一位急于让儿子成为运动员的父亲可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他去练习接球。很自然,孩子每次投球、接球都很难准确地掌握要领。如果父亲不停地批评他,哪怕是用友好的口气,儿子也会在心理感到不舒服。这样的活动不但没有一点乐趣,反而会使儿子产生一种印象,觉得自己也会瞧不起自己。其实,如果一个男孩既自信又开朗,那么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就会自然地对体育产生兴趣。而父亲给他的肯定对他的辅导更有帮助。如果儿子纯粹为了乐趣想玩接球,那么玩一玩还还是很好的。

男孩并不是因为他生来有着男性的身体,就必然会在精神上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要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并且表现地也像个男子汉,他就必须接受外界力量或信念的驱动。有了这种力量或信念的驱使,他才会去模仿他认为友好的成年男子和大男孩的样子,也才会按照他们的样子去塑造自己。只有当他觉得某个人既喜欢他又认可他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效仿这个人。要是父亲总是对儿子不耐烦,或者总是对他发脾气,那么儿子不但会在父亲面前感到不自信,在别的男人面前也会觉得心虚。

所以,如果父亲想帮助自己的儿子长成一个信心十足的男子汉,他就不该在儿子哭的时候冲他发脾气,不该在儿子和女孩一起玩的时候批评他,也不该强迫他去参加体育运动。他应该一看到儿子在身边就感到高兴,让儿子觉得自己和爸爸非常亲密。父亲有什么秘密也可以告诉儿子,还可以时常带儿子去旅行。

女孩也需要慈爱的父亲

在女孩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虽然起着不同的作用,但父亲的重要性也是同样不容忽视的。尽管女儿只是在有限的程度上模仿父亲,但是她会从父亲的赞许中获得做一个女孩和做一个女人的信心。为了不让她觉得自己不如男孩,父亲就应该让女儿感到,不管她是否接受邀请,爸爸都希望能和她一起到后院打球,一起去钓鱼、野营,或者一起观看各种球类比赛等。当她意识到父亲对他的活动、观点、进步和抱负都很感兴趣的时候,她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在女孩们懂得去欣赏父亲的男子气质以后,她们就做好了成年的准备,也就可以在这个有一半是男人的世界上独立生活了。她以后同男孩和男人建立友谊的方式,她最终爱上的男人类型,以及她婚姻生活方式等,都会受到童年时代的父女关系和父母那种互敬互爱关系的强烈影响。

母亲也是孩子的伙伴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不光需要和母亲一起做那些反反复复的日常琐事。就像有时跟父亲一起参加活动一样,孩子也需要和母亲一起参加一些特殊的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看电影、看体育比赛、远足、打篮球或者骑自行车兜风等。不管做什么,母亲都不该把它当成任务,那些活动 该是她和孩子真正喜欢的事情。这种投入的态度是十分关键的。

单身家长怎么办?

积极的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对孩子非常有好处。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特殊的情况,比如家里只有一位家长,或者两位家长性别相同等。如果那样又该怎么办呢?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否一定会受到影响呢?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个响亮的“否”字。孩子们的确需要不同性别的榜样,但这些大人却不一定非得住在一起。孩子们需要的是教育和爱护,最需要有人一直在生活中为他们提供感情支持,教育他们如何在世界上生活。即使孩子是在单亲家庭长大,只要有父亲或母亲能提供以上所有的条件,孩子也可以快乐地长大。反过来,就算孩子父母双全,如果父母因为自己不幸福而忽视了孩子需要,那么孩子的情况很可能还不如前者。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在自己的家庭之外找到了家里所缺少的榜样,比如某个特别的叔叔阿姨,或者家人的一个好朋友。

我们已经知道孩子是很有活力的,只要获得必要的营养,他们就会像花儿一样怒放。在生活中,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爱心、陪伴和照顾。只要具备了这些条件,孩子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中都能健康成长。

本文Hash:a19fd07a65b509a0cd6d2813f6aa86088e354c1f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