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打?

台湾有个弘化怀幼院,在开办不到三年就成为很红火的学校。

原本这学校是专门收容父母坐牢或离婚,没人照管的孩子,后来因为有许多父母将在家中“被宠坏”的孩子,给送到这个学校来“体验生活”后,孩子有了些改变,因此一传十十传百,就成为“管不动”孩子父母的“救命绳”。

在孩子被送来做“生活体验”之前,弘化怀幼院的院长都会与父母商量,相互约定好一个“管训”时间-

在改变了孩子“被宠坏”了习性后,院里才肯“放人”。

孩子在入住期间,必须遵守院内规定-

不准带私人用品(如手机、电玩、漫画)、不准与父母联络。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后就诵经、打坐、洒扫庭院住房、上课读书、每餐饭菜要吃干净、自己洗碗洗衣、铺床垫折被.。

晚上九点上床,假日五岁以上的孩子,都得绕着院旁的山路和田埂走上六公里。

住的地方没有空调、电视、床铺(睡地板)、在大树下用餐…总之,就跟住在贫民窟没两样。

有一位夫妻都在大企业任高职,拥有两个虽成绩优秀,但却除了读书外,啥事都要假手他人,言行乖张,甚至将父母当做佣人般使唤的孩子的朋友,曾利用暑假期间让这学校来“代管”孩子。

孩子回家后果真变“乖”了,但成效没维持到一个月,就被依然“不忍心那么狠对待孩子”的父亲给破功了。做妈妈的决定今年寒假时,再把孩子送进这学校接受“再教育”。

然而这种“再教育”真的能收效吗?

如果父母不能同时“受教”还自坏规矩的话,可能花再多的钱去请人“严管”孩子,最多也只会培养出一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回锅老油条”吧。

据说这些年,在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纷纷出现专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

这些学校强调“训练×个月,改变孩子一生”,专门治“家里小皇帝”,所秉持的理念是“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所以常喊着“拿鞭来,给我打!”、拳头与戒尺随时握在老师的手上。

这些学校的收费都不便宜,从近万元到数万元不等,但还是有许多家长们趋之若鹜的将孩子送进来。

花钱请旁人来打自己的孩子?!

这些爸妈是不是疯了?!

孩子受得了这种“冰火二重天”式的管教吗?

果然,爆发了有孩子因为不堪教官的残酷体罚,用服下了四片高锰酸钾外用药片再跳楼。

在这个新闻被闹得沸沸扬扬时,有家电视台邀请了这孩子与他母亲一起来座谈,那躲在布幕后的孩子,任由教育、心理专家与主持人怎样的劝说,都不肯走出布幕与母亲见面,并且用充满怨恨的口吻对母亲嘶喊道:

“我永远永远都不会原谅你!是你把我宠坏了,却不肯负责再把我教好,而一把推给别人去打去骂,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这个不负责任的母亲!”

台湾有一位企业家,曾依询古人“易子而教”之说,将自己幼小的孩子,交托给一位好友代教养,直至孩子成年后方才让其返回家中执掌家业。

这位孩子果然不负生、养父之望,将企业管理得良好,但个性却冷酷古怪。

我们再看看中国古代的一些君王,从小也多半是在“易子而教”的环境中长大,即便施教于他们的老师,都是经千挑万选而得的良师,却还是教养出了不少杀父、杀兄害弟的“不孝子”。

可见“易子而教”虽然有较不易涉入情感,而较能理智客观去施教的优点,但究竟不是理想和长久之计。

因为在“教”的过程中,如果欠缺了亲子关系中,那份说不清的奇妙之爱去做润滑剂,教养出 来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没有情感温度的机器人。

而且孩子终要回到父母身旁,父母若仍不改“坏榜样”,孩子还是会故态复萌的不把父母放在眼里。

在台湾一所教学医院,担任心理医师三十余年的朋友,曾语重心长的对我说:

“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大人”

的确,如果不让家长大人也接受“再管训”,孩子的问题永远都会存在-

因为孩子也会长大,然后变成一个“有问题”的父母。

所谓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只有父母“做好”,孩子才会有终身学习的好榜样。

父母别把自己的焦虑传给孩子

导语:儿童焦虑是指孩子对他人的看法和未发生的事情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孩子焦虑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其中一种就是受父母焦虑情绪的“传染”。

我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但现在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焦虑的心理,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紧张焦虑的成因非常复杂,但在很多程度上与父母的“焦虑”是分不开的。

父母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到孩子

根据美国的一项最新调查研究发现:如果父亲或母亲患上焦虑症,那么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患上焦虑症的风险是正常家庭孩子的7倍。家长往往通过以下行为举止将焦虑症“传染”给孩子: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批评,在孩子面前经常流露出惊慌和害怕的表情等。遇事经常紧张的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也是惶惑焦虑的;而情绪不稳、爱责打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长期被忽略、责打、否定的状况下,会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父母要求过高

如今,更为多见的焦虑是父母通过对孩子实行超前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别的孩子不会的自己的孩子要会,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孩子要更精通。由于有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高标准,孩子的表现很难让父母满意和认可,他们就一遍一遍地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孩子会因为自己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自信心受损,内心焦躁不安。假如父母再辅以恐吓或粗暴的惩罚手段,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就会显得更加紧张。

过度保护和溺爱

过度地保护和溺爱孩子,使他缺乏独立性发展,也是造成孩子焦虑的原因。家人的过度包办通常使孩子失去了适应社会能力的锻炼机会,当他们独自置身于新环境、新情景中或与陌生人接触,会产生不知如何应对的困惑,以致情绪波动、过度担忧。

父母关系不和谐

也有很多孩子的焦虑影射了父母关系的不和谐。比如父母在婚姻关系上有裂痕,他们自己不愿意面对,而通过提高对孩子的要求来弥补婚姻中的缺陷感;孩子此时也会下意识地配合父母,表现出一些焦虑的症状,使家里的矛盾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心甘情愿地做“替罪羊”,从而避免父母关系的破裂。

总之,当父母中任何一方有焦虑倾向时,要警惕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分焦虑、紧张,及对孩子过度保护,动辄批评指责,将自己的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本文Hash:0972126d1412c04c910973609c2d45cb39d476d3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