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要求,为使孩子更独立

自十月国庆以来,孩子的床上换上了暖和的被褥。但是这几日天气依然比较温暖,如果孩子没有脱衣服,睡在柔软的床垫上,盖上柔软的被子,很可能感觉到热,所以我们答应要求孩子脱外套和裤子,基本留下一件衣服和短裤就行。孩子知道这样睡觉会很舒服,而且不会出汗,但是,每次在睡觉前,总是需要老师一个个地走到孩子的床前检查孩子的脱衣服情况,而且有些孩子真的还不愿意,有些孩子干脆就说:我妈妈不让我脱。呵呵,或许他在担心起床以后不会穿裤子的缘故,总之,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要求之后,孩子很高兴地脱了衣服,然后很快乐地钻进了被窝。这样做,孩子显得很被动,而且都是孩子们自己会做的事情,有的在不肯脱的情况下,就由老师代替和帮忙。虽然代替和帮忙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孩子如果一直处于帮忙和代替的过程中,那么他就不能非常独立,非常自理。所以,我们下了决心,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来完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周四是我们第一次尝试。为避免孩子“混乱”又偷偷躲进被窝里,我们老师分工合作,一个管好厕所的孩子,两个管好厕所外面的孩子:上好厕所一定先排好队伍,大家一起开火车,保持安静地走到午睡室;在午睡室外面再给孩子提一遍要求:先找到自己的床,脱下鞋子放整齐,再脱衣服和裤子,然后爬到床上。要求讲清楚了,孩子们也都记住了,很期待着孩子们的表现,也意想有孩子可能会叫着老师请求帮忙。但是很安静,一切都很安静。午睡室里寂静无声,只看见一个个孩子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也没有了平时和旁边的小朋友大声说话的吵闹。不到五分钟,所有的孩子都睡觉了,眼睛都闭上了,检查一遍,全部“合格”。也是那一次,所有的孩子都甜蜜地进入了梦乡。看着孩子的表现,我们老师欣喜地面面相觑,很高兴,很兴奋,孩子长大了,需要独立,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也需要老师的严格要求。过一段时间上一个台阶,相信这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心愿。也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家里,也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表现出更强的独立要求

这个年龄的孩子随着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增强,比前半年表现出更强的独立要求,孩子有更多的主动表现和自我主张,对成人的依赖性减小,表现着做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而不要成人的帮助,例如当妈妈给他穿衣服时,孩子会说“我自己穿”,带他出去玩时,他不要大人的搀扶,要自己走。由于他这种独立的要求,会表现出对父母要求的抗拒,和大人作对。这时期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还没有正确判断的能力,虽然他有了自己的主张,但父母要给予引导与帮助,不能一味地限制或顺从,否则孩子会表现出依赖、任性、溺爱。

利用孩子这种心理上要求独立的特点,可以培养他的独立性,自己料理自己的能力,如锻炼他自己吃饭、洗手、洗脸、穿脱简单衣服。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这时期的孩子有强烈的愿望要自己动手,家长要利用这种心理,允许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自我服务方面的事情如吃饭、洗手等。对他来说,这些劳动是自我能力的体现,他参与了,尽管完成的不好,他也会觉得很自豪,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从而培养起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家长如果不提供给孩子机会,什么都不让他去做,就会限制孩子这种能力的发展,导致孩子的依赖和任性。

不要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

扬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男孩儿。他十岁时,因为一次撒谎,被父亲重打一顿。结果他变本加厉,不仅时常撒谎,而且每次都是面不改色心不跳。第一次撒谎的经过很简单:一天中午,扬扬告诉妈妈下午要去少年宫画画,但妈妈偶然得知那天下午少年宫根本就不开门。晚上,在父母的再三追问下,扬扬才告知实情,原来他和班上的几个男同学相约到新建成的江滨广场玩了。于是父亲勃然大怒……

几天后姨妈得知了这件事,问扬扬当时为什么撒谎。扬扬说:“我上午就答应了别人(同学)要去的。”那简单的理由让姨妈沉思了很久。应该说去江滨广场玩的要求很合理,于是姨妈又追问:“为什么要撒谎呢?”扬扬道出了自己的苦衷,原来父母对扬扬的要求比较严格,扬扬意识到如果直说,很可能被父母拒绝,这样他会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和信誉。这时姨妈才发现,小扬扬的谎言背后竟然还有一份诚信。

于是,姨妈找机会和扬扬的父母及扬扬一起坐下来,告诉他们,如果她是扬扬的家长,会怎样做,并要求他们先听完,然后发表感想。

姨妈说:“首先,我不要责怪孩子而是反省自己,因为孩子有这样合理的要求却不敢直说,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的责任在哪里?是不是平时对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没有给予满足?是不是常常粗暴简单地拒绝他那些不合理的要求而没有耐心解释为什么?显然,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责任应该在父母。这样我就会放下父母的架子,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一谈。首先我要肯定他谎言背后的诚信,告诉扬扬:‘你想要在同学面前说话算话的态度很好。但是以后要先和爸爸妈妈商量。’其次我要告诉扬扬:‘和同学去江滨广场玩没有什么不可以,你以后想做什么可以和爸爸妈妈直说。爸爸妈妈如果不同意也一定会把道理好好和你说。以前爸爸妈妈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以后也应该吸取教训。’”

说到这里,姨妈想让扬扬的父母发表一些意见,但是他们都低头不语,而扬扬却在一旁开始抽泣了。

孩子是要管教的,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我们要管孩子,他们才不会胡乱生事;要教他们,他们才能明白处世的道理。但是,父母在强调管教之时,往往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培育”。

培育有培养和孕育两方面的意思。在这个观念下,孩子是有其本身发展的潜力。父母的角色,就是要做一块肥沃的土壤,提供所需的营养,让孩子茁壮成长。

若说父母的任务是在培育,那么,我们期望培育的成果是什么呢?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子女,应具备哪些素质?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些儿童发展的素质是有助于个人的长远适应的。这包括孩子的自尊、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内在控制、应付问题能力等等。

张先生的女儿只有九岁,已有一手超卓的钢琴技巧。不单女儿自己获得别人的钦羡,父母也感到相当光荣。有一次,在这个小女孩儿演奏一曲后,张先生的好友问她是否因拥有这项卓越技巧而自豪。可是她皱着眉,摇着头说:“我想爸爸妈妈会比我更兴奋。虽然我有一手好琴艺,但我不可以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玩他们喜欢的游戏。我弹琴,只是为了满足爸爸妈妈的心愿。”对于这个不因自己专长而感到自在的小女孩儿,有多少孩子会真的感到羡慕呢?

大多数父母在谈及与子女的关系时,都会提及“管教”的问题。他们会说:“真不知怎样管这孩子”,或“这个孩子真难教”。似乎,在父母的观念中,孩子就是天 性不驯的,所以需要管;他们亦是不懂事的,故此需要教。所以我们时常见到父母会对孩子说“不要看电视”、“你有时间应该多温习点儿功课”的话。好像若不加以提点,孩子便会偷懒和顽皮似的。

小妍12岁了,体重只有21公斤,看上去已经是“皮包骨”了,这是第二次被送至儿童医院治疗。小妍的母亲忧心忡忡地告诉医生,开始小妍只是不喜欢说话,心情抑郁,饮食很少。渐渐地,她每天只喝少量水和一些流食。即使家人硬是逼迫她吃了饭,她马上就会自己悄悄地呕出来。眼看着小妍日渐消瘦,父母却束手无策。

儿童医院的医生耐心跟小妍谈心,小妍这才敞开心扉。她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一直都是父母的骄傲。父母对她管得特别严,不允许她跟任何同学出去玩。小妍因此觉得生活淡然无味,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更不想吃东西。最后,只要一吃东西她就会异常痛苦,渐渐地成了神经性厌食症。杨医生说,目前此症并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强权和管制,只能让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孩子很可能患上心理疾病。长久憋在心里,容易抑郁成疾,严重时,会导致精神崩溃。所以,父母和子女应当平等相处,在教育子女时,要多给子女留点儿自我发展的空间。子女也要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告知父母,多与父母沟通,哪怕是争吵也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本文Hash:3a46659008fbdb3dc89ef191b82fd3996ca1ed9b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