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雅司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雅司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是,最初出现1个或多个皮肤损害,然后出现复发、皮肤和骨的非破坏性继发损害以及在晚期出现皮肤、骨和关节的破坏性改变。

将本病的病原体实验性地接种于易感的人类志愿者,证实其潜伏期为3~4周。最初螺旋体入侵处皮肤出现一种单发的丘疹,渐扩大成为结节,并变成乳头状瘤样,其表面出现侵蚀样改变,覆盖有一层薄的黄色痂,这层痂由含有雅司螺旋体的浆液性渗出物组成。病损直径可达3~4cm,有痒或痛感,称为雅司瘤(覆盆子样)或母瘤,多见于面及四肢暴露部,尤以下肢多见。母瘤四周可出现较小的同样病损,呈围星状。局部淋巴结肿大。最初的损害通常在3~6个月内自愈。在原发病损愈合前或后,由于螺旋体血症或自体接种,可引起继发性皮损,有时可伴发热、全身酸疼等症状,皮疹多样,可呈脱屑性斑疹、丘疹或豆大结节,表面覆有灰色薄痂,稀疏分布于全身,以躯干和四肢为多;也可发展为杨梅状大结节,上覆深黄色或褐色厚痂,去痂后表面似杨梅状,有少许渗液和出血,有压痛,主要分布于头部和四肢外侧,发生在足跖时,因有压痛可致螃蟹样步态,故有称“蟹样雅司”者。继发性病损可经数周或数月消退不留痕迹或有色素沉着。有的病人皮损可反复出现,身体各部位同时可见新旧不同皮损,迁延不愈。局部淋巴结肿大,但不化脓;合并骨膜炎时可引起夜间骨痛,也可并发多指性关节炎。

约10%病例感染后5~6年可发生晚期雅司病,皮损为结节状,破溃后形成溃疡是其特征,多见于四肢屈侧,溃疡愈合处留下色素脱失性萎缩性瘢痕或皮肤挛缩;病人也可表现为手掌、足跖过度角化,并有皲裂。晚期雅司病病程迁延,不经治疗可多年不愈。

由于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梅毒类似,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与病人接触史及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困难。

小儿埃博拉病毒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本病的潜伏期为2~21天,但多在7~14天。病人突然出现发热、寒战、头痛、肌痛、疲乏与食欲减退。随着疾病进展,出现呕吐、腹泻、排血样便。可有腹痛、胸痛、咽痛。发病数天后可出现斑丘疹样皮疹。病人出现凝血障碍,注射部位可出血不止,皮肤、胃肠道及其他内脏亦可出血。严重出血可导致休克及死亡。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相似,确定诊断须靠病原学或血清学诊断。用实验室方法从病人或可疑受感染者血液或其他临床标本中检测出埃博拉病毒的抗原、抗体或核酸或用病毒分离方法分离出此病毒即可诊断。但因本病传染性强,作诊断检测的实验室必须具备严格的防护设施的相应的措施。目前在非洲疫区使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有检测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ELISA和Western印迹试验。也有人用反转录PCR方法检测该病毒的RNA。Saijo等近期报告,应用以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埃博拉病毒核心蛋白质羧基段110和102个氨基酸的肽为抗原,开发出检测埃博拉病毒IgG抗体的ELISA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感染具有很强的诊断意义。

小儿流感病毒肺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根据1953年北京天津所见病例其中曾分离出亚甲型流感病毒(H1N1),综合其临床要点如下:

1.发病急大多数在发病后48h高热持续不退,少数病人经过中等度发热2~3天后才逐渐上升。

2.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呼吸道症状显著,喘息严重,有时退热后仍喘。肺部体征如叩诊浊音、呼吸音变化及细小湿性啰音或捻发音,均于起病后逐渐发生。胸腔可见积液,多为黄色微混液,自数十至数百毫升不等。在少数病例中曾见咽部红肿,有假膜,易于剥离。

3.消化系统常见呕吐、腹泻,呕吐有时很重,甚至吐出咖啡样物;腹泻或与肺炎同时,或在呼吸道症状好转时并发。个别严重者并发肠出血,则预后较差。

4.神经系统有时神经系统症状显著,甚至早期就有持久性昏迷,或发生惊厥。脑脊液检查除压力稍高外均正常。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

6.X线检查可在大多数病例中见肺门两旁的肺野有不整齐的絮状或小球状阴影,并不广泛;少数病例可发生大块阴影。在流感流行时,短时间内很多婴幼儿同时发病,持续高热,并有肺炎症状和体征,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流感肺炎的诊断。确诊需要进行病毒学检查,作鼻咽分泌物或咽拭子病毒分离及双份血清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但在一般医院尚难普及。近年来已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病毒快速诊断,阳性者即有诊断意义。

本文Hash:c1693dc3e0d5383bf5dd847c36b3b0dedc010cee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