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中药不要给孩子吃

过期中药不要给孩子吃

如今,备些常用药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习惯,不少家庭都准备了家庭小药箱,以应不时之需。但是,家庭小药箱在方便之余存在的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中药也有保质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家庭的小药箱中都存有过期药。一项调查显示,目前78.6%的家庭有备用药品,52.4%的家庭设有药箱,可仅有17.2%的家庭定期清理储备药品。由此看出,一劳永逸成为许多人储备家庭小药箱或者大规模购买常用药的潜在心理。

在采访中一位老大爷拿着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药对记者说:他这中药存了20多年,现在吃应该效果最好了。

很多市民都认为中药和酒一样,年头越长越值钱,其实不然。药监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只要是药,就存在“有效期”。中药的保质期通常是两年。过期的药千万不能服用,药品一旦过期就跟毒药没什么区别,吃了不仅治不好病,还会危害身体健康。而如果扔在垃圾箱里,这些化学品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危害比废旧电池还要大。对过期药品的处理,最好交回有关部门回收统一销毁。

私自加大药量有害

家庭药箱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因此,不少人身体有点不适便根据症状自己服药。有的人在症状重时,为快速治好病,药品过量服用、儿童服用成人药品、不注意服药间隔时间的问题时有发生。

药理学专家介绍说,家庭药箱助长了用药人自己决定剂量的做法,一些老人、保姆在给孩子用家庭药箱里的剩药时,常有事故发生。所以市民在自我药疗时一定要确定症状并且看清药品说明,不可随意改变药品的用量。

还有些市民从媒体上得知抗菌药实施“限售令”,担心将来使用不便,在抗菌药限售前,曾经出现有些市民少量“囤积”抗菌素类药品的现象。专家指出,储备抗菌素类药品的做法不可取,化学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其贮藏条件较高,贮藏时间长了,药品很容易自动分解。服用贮藏时间长的抗菌素类药品不仅会直接危害健康,甚至会发生生命危险。

不要给孩子设定过高期望值

当今社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非常迫切,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已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病态。

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区和郊区共有57.8%的父母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市区77.9%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对于孩子的职业,市区91.8%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脑力劳动。天津曾进行过一项学生升学愿望的调查,发现父母与孩子的愿望有明显的冲突。孩子愿上中专技校的人数比父母希望的多,父母希望子女上大学的人数是孩子希望的两倍。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是多么普遍。不可否认,父母们这样做无疑是出于对孩子的爱。父母对孩子寄予期望也是情理之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要把握对孩子的期望标准,一旦父母的期望标准背离了社会需要和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让孩子觉得目标可望而不可即时,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

10岁的小杰,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也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够在各方面都非常出色。

为此,他的父母为他设立了非常高的标准,除了在学校里进行正常的学习和活动外,他的爸爸妈妈还给他增加了许多课余的活动,如拉小提琴、练体操以及其他儿童活动等。父母要求他在所有活动中都成为最优秀的。而小杰也很争气,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地区活动中,他都被认为是难得的优秀孩子,但是在他的生活中,却有一些令人无可奈何的状态。比如:他对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略有微词便情绪低落,而且在行为上,经常有神经质的表现。另外,他也不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尽兴地说笑和玩闹,似乎很受压抑……

从上面的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小杰的父母对小杰是非常“残酷”的,因为他们为他设立了过高的期望,这种期望实际上破坏了他的正常发展。而小杰在父母的高期望值下,从小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即要用自己最好的行动来使父母高兴。因为在他看来,只有他达到了父母的要求,他在父母的眼里才有地位,才会变得重要。但是,在父母的高要求下,他失去了一个儿童所应该享有的天真和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不能不让做父母的深思!

“你要是考不进市重点,我就抹脖子!”——这是一位妈妈对女儿进行的恐吓。当性格开朗、活泼大方的女儿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市重点,妈妈以百般的宠爱善待她,因为女儿替娘争了光。“你必须在全班考第一。”显然妈妈的筹码在升值。由此可见,妈妈对子女的期望不会搁浅在一个水准,妈妈有要做成功者的愿望,女儿就得成为“过河卒子”拼命向前冲。渐渐地,女儿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心里总是焦躁与不安——学习上她没有成为全班第一。“期末考试成绩要是达不到90分,我就抹脖子!”妈妈威胁的口吻还是那样坚决。终于有一天,女儿离家出走了。

还有一个孩子曾说:“我觉得自己很没用、很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满怀期望的目光,我的心里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现在,一看书就很怕,真想把它撕得粉碎……”据报道,在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心理障碍患病率在逐步上升,有关专家分析,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是孩子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高期望值的支配下,父母评判子女好坏的标准也严重失衡,孩子教育成败多是以智力发展的好坏来衡量。

然而,由于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质,他们的兴趣、潜能未必与父母的理想模式相吻合,因此,孩子的发展往往就与父母的目标产生了一定的差距,有些孩 的发展方向甚至与父母的期望相违背。过高的期望让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一是容易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最典型的一点就是父母不惜动用所有的社会关系,花费巨资为孩子择校,他们以为孩子进了好学校就会有好的前途,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实际能力并没有那么高,在重点中学里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是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智力水平,盲目地为孩子设置过高的期望与要求,当孩子虽然经过努力还是不能实现目标时,孩子会因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而自惭形秽,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从而动摇自己的自信心。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父母的期望也可以化作孩子奋发向上的动力。但是有的时候,父母过高的期望会成为孩子肩上沉重的压力。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把握好“度”。那么,作为父母,又该如何正确把握对孩子的期望呢?

善于鼓励孩子的进步

要求尽善尽美的父母,通常是期望太多,批评太多,总是挑毛病。当父母在孩子身上寄予很高的期望,同时又不断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时,实际上是在使孩子失去勇气,在降低孩子的自信心水准,这些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较小的、积极的行为,这就很容易犯苛求和越权的错误,而漠视孩子的权利,这与孩子的成长是不相适应的。相反,如果父母时刻注意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加以鼓励,就会使孩子充满活力,并且产生要多做一点的欲望。这应当引起父母的足够重视。

激发孩子的动机

如果父母要使期望成为现实,就必须让孩子把期望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如今的孩子,大都生来就享受着众多成人给予的关爱。在这样的生存空间里,孩子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种被动的习性,习惯于等待外来的指令和安排,而真正源于内心的需求与动机则显得相当缺乏,从而导致主动性与创造性水平低下。有时处理不好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期望,能对孩子产生作用吗?

设立积极恰当的期待

作为父母,给孩子提要求是必要的,因为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差,需要有人帮他树立目标并促其前进。但是,这种要求和期望应该现实一些,如果孩子的基础较差,父母就不要定过高的目标。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和这个目标差距太大就会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日久天长,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一般而言,给孩子树立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目标是最合适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对孩子提出恰当的期待和要求,这更容易产生良好的“期待效应”。

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父母要有平和的心态,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给孩子减少压力,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一起制订合适的奋斗目标。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放;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

妈妈注意感冒药不要给孩子吃重样了

冬季孩子容易患呼吸道感染,于是,治疗感冒和发热的药物自然就成了主角。由于这类药物大多属于非处方药,大家一直认为它们安全性比较高。可是近来很多报道又宣称这类药物,特别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毒副作用,使家长很是担忧。其实,再安全的药,使用不当也会出现意外情况。

诊室场景回放镜头

两岁的晴晴最近感冒了,白天流鼻涕,晚上鼻塞,而且还发烧,这种情况已经持续3天了。这几天孩子不仅胃口差,而且夜间睡眠不好,情绪也非常急躁。妈妈已经给孩子服用了“泰诺林”和一些治疗感冒的药物,可是孩子的情况没有明显见好。着急的妈妈在朋友的推荐下,又给晴晴服用了治疗感冒的“泰诺感冒糖浆”。服药后1小时,晴晴就开始睡觉。起初妈妈认为是药物起作用了。可是过了五六个小时,晴晴还在睡觉,而且睡得很沉,很难叫醒她。这时妈妈有些害怕了,越紧带着孩子到诊室检查。

大夫经过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严重问题。但经过与妈妈的交谈,了解到妈妈给晴晴服用过退热的泰诺林、治疗感冒的泰诺和小儿克咳以及白加黑,还有一些感冒冲剂等。据此,大夫给晴晴做了抽血检查,结果发现血中“对乙酰氨基酚”的血液浓度增高,说明孩子的睡眠是药物过量引起的。

虽然经过治疗,孩子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可是妈妈却感到很困惑:每种药物都是按照说明书上标明的剂量给孩子服用的,怎么会出现过量服用的症状?对乙酰氨基酚不是很安全的药吗?以后怎么给孩子服用才能保证安全?

药名不同≠成分不同

对乙酰氨基酚是用于治疗发热和感冒的常用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又称为扑热息痛、醋氨酚、退热净等。由于这种药物非常安全,所以很多治疗感冒和发热的药物中都含有这种成分。比如经常给孩子使用的泰诺林、泰诺感冒糖浆的主要成分就是对乙酰氨基酚,除这两种药外,许多复方制剂中也含有这种成分,比如:白加黑、帕尔克、克感敏、速效伤风胶囊、感冒灵、去痛片、散利痛、扑感宁、儿童退热片等等,每种药物中所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不同,约120~500毫克不等。

由于这些药物都属于非处方药物,不仅是治疗常见疾病的,而且使用起来非常安全。因此大家都认为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很高,副作用相对较小,使用时就放松了警惕,没有特别注意其中所含的成分,埋下了服药的隐患。

吃药太杂,容易过量

由于目前治疗感冒和发热的药物多以复合药物为主,每种药物的复合成分和比例不同,加上各个生产厂家不同,所以每种药物的商品名称也是多种多样。家长在给孩子或自行选择非处方药时,往往只记药物的商品名,却忽略了其中所含药物的成分。上面诊室中提到的例子,就是这种情况:妈妈给孩子吃药时,每种药物都是按说明书介绍的剂量服用的,但是由于她选择的那几种药物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叠加在一起就出现了药物的“过量”中毒现象。

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中毒的报道,以后的许多资料进一步证实,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这种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肝细胞坏死。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同样会损害肾脏,造成肾细胞坏死,特别是同时使用水杨酸钠(阿司匹林)或咖啡因时,更容易损伤肾脏。另外,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也会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构成破坏,有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白血病。孩子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还可能引起中 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导致嗜睡、大脑损害、神经功能减退等。

Tips:

对乙酰氨基酚的推荐剂量为:成人1g,每4小时1次,最大量为4g/天;儿童和青少年15mg/千克;每4小时1次;最大量为60mg/千克/天(7~12岁儿童最大剂量为2g/天)。

小结:

给孩子使用治疗感冒和发热的药物时,不仅要关心每种药物的服用剂量,更要关注每种药物所含的药物成分。特别是在给孩子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剂时,必须事先详细阅读说明书,弄清剂量再服。

避免同时服用两三种对乙酰氨基酚复合制剂,以防服用过量。

尽管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时可能导致严重的肝、肾等功能损伤,但只要不超量、不久服,它仍然是非常安全有效的药物。

家长不必因此而过于谨慎,以免孩子得病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推荐:

宝宝冬季高发湿疹应对策略

宝宝辅食喂养小攻略

本文Hash:902e90ab422b3a60d8571762fd6e338632503323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