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人母,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

身为人母会强迫你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定义你自己,尤其是职业妇女,如果你期望自己的事业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与成就,你可能就面对了当今女性的两难议题:如何兼顾家庭与事业,如何保持平衡。这个两难议题不只包括了如何安排照顾孩子,还包括了你个人如何在社会上有所表现。

身为社会的一分子,关于女性的工作机会我们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相关的问题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空间,而且也并非全世界的女性都有相同的机会。然而,女人不只能工作,也可以创造自己的事业。在许多行业中也有许多位高权重的女性。然而,无论一个女人的成就有多高,一旦她决定要做一个母亲时,仍然得面对角色认定的问题。

在事业成功和与宝宝相聚的拉锯战中,如何保持平衡?如何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回到全职的岗位,或是兼职的工作?还是开创新事业好让自己的生活更有弹性?或是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做个全职家庭主妇?这些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问题。甚至到了今天,许多父亲都开始参与分担双亲的责任,有的人还成为家庭主夫在家带孩子。面对这些选择时,女人仍然挣扎不已。

金百莉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她是一家博物馆的助理馆长。她研读艺术多年,经过长年的辛勤工作才有今天的地位。当她的朋友们都去生孩子时,金百莉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追求事业上了。在专业领域中,她深受敬重,大家都认为等馆长退休之后,她就是最佳人选了。

金百莉原本是个害羞的人,事业上的成就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工作为她打开一扇通往神奇世界之门,在那里到处都是她仰慕的知名天才艺术家。她在博物馆的地位使她晋升到一个更受尊敬的层次。当她怀孕时,她和丈夫决定静观其变,也认为照顾孩子的事情一定会顺利解决的。她非常希望回复全职的工作,等孩子杰森出生四个月后,她也真的这么做了。

金百莉很震惊地发现,要回复原来的工作有多困难。她自认热爱工作,因此当她决定回到原职时,她不认为自己会遇到其他女性所面对的两难之境。但事实并非如此。时间一天天过去,金百莉越来越渴望跟儿子在一起。每当她瞥见摆在案头的儿子的照片,她的心情就会有点低落。她常常打电话回家——想听听杰森这时正在做什么。在她应该要专心思考关于一个新展览的细节时,她的思绪却飞向了孩子。最后,她征询主管的意见,看看她能不能做兼职的工作,或是她是否能够一星期带小孩上班两天?很遗憾,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可能”,金百莉面对了困难的选择。她到底该留在原来的工作岗位——那是她奋斗已久才得到的机会,还是趁孩子上学之前,把握住珍贵的相聚时光?

最后,金百莉选择离开博物馆。她和丈夫很幸运,可以靠先生一个人的薪水养家口,而金百莉成为全职的母亲——这是非同小可的转变。虽然她很渴望全心全意照顾儿子,但是对于没有了工作的自我,她仍然有点困惑,不知道该如何界定自己。她不再是“金百莉,助理馆长”,而是“金百莉,杰森的妈妈”,听起来好像不怎么样。她并没有注意到过去自己是如何以工作为重,以工作来界定自己,而现在突然之间,她又要重新界定自己了。

这个故事有个快乐的结局,因为金百莉越来越喜欢当个全职妈妈。虽然当她读到自己努力开发的展览的相关消息时,心中不免仍有刺痛的感觉,但她绝不愿意拿这些来交换看到杰森抓着咖啡桌角,第一次站起身来的兴奋时光。每天晚上他搂着她的颈部,头枕着她的肩头说:“我爱你爱到月球上再回来!”金百莉从心底知道,她做 正确的抉择。

荷普的故事又不太一样了。女儿出生三个月后,荷普就回科技公司上班了。虽然她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心中却很渴望回归成人的世界。拥有一个小宝宝是一种破坏力,实际上她非常渴望星期一早晨的来临,她可以再恢复有秩序的工作时刻。一开始的时候,荷普觉得很内疚,为什么自己老是想着工作。母亲的天性不是会让她本能地想要留在家中陪伴小宝宝吗?她是不是太自私,老是想着工作?女儿不该是她最关心的焦点吗?

荷普来找我,想厘清自己心中的疑虑。在我们谈话当中,她看出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同时容纳工作与女儿,而不需要彼此排斥或独占。最感激的是她的婆婆就住在附近,她很愿意也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孙女。

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他们有权力将自己的观点加在你身上,告诉你该如何养育孩子。对许多人来说,一个母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永远是话题的焦点,如果你选择这么做,就一定会碰到那些扬着眉毛不以为然的表情。这个社会一方面赞扬母亲的成功,但另一方面又谴责那些没有把时间完全奉献给孩子的母亲。幸好这个世界越来越进化,这类问题所造成的压力也已经减轻许多。

金百莉和荷普只是众多妇女当中的两个例子。你自己的状况对你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能评估对个人及家人最好的模式是什么。其他人可能会想说服你,他们的方法才是最好的。但是就像很多个人所做的决定一样,基本上你的选择必须要依据你自己及另一半的需要而定,而不是根据世界上其他人的想法而定。毕竟,这是你的宝宝,你的生活。

作为母亲,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

  身为人母会强迫你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定义你自己,尤其是职业妇女,如果你期望自己的事业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与成就,你可能就面对了当今女性的两难议题,如何保持平衡。这个两难议题不只包括了如何安排照顾孩子,还包括了你个人如何在社会上有所表现。

  身为社会的一分子,关于女性的工作机会我们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相关的问题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空间,而且也并非全世界的女性都有相同的机会。然而,女人不只能工作,也可以创造自己的事业。在许多行业中也有许多位高权重的女性。然而,无论一个女人的成就有多高,一旦她决定要做一个母亲时,仍然得面对角色认定的问题。

  在事业成功和与宝宝相聚的拉锯战中,如何保持平衡?如何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回到全职的岗位,或是兼职的工作?还是开创新事业好让自己的生活更有弹性?或是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做个全职家庭主妇?这些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问题。甚至到了今天,许多父亲都开始参与分担双亲的责任,有的人还成为家庭主夫在家带孩子。面对这些选择时,女人仍然挣扎不已。

  金百莉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她是一家博物馆的助理馆长。她研读艺术多年,经过长年的辛勤工作才有今天的地位。当她的朋友们都去生孩子时,金百莉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追求事业上了。在专业领域中,她深受敬重,大家都认为等馆长退休之后,她就是最佳人选了。

  金百莉原本是个害羞的人,事业上的成就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工作为她打开一扇通往神奇世界之门,在那里到处都是她仰慕的知名天才艺术家。她在博物馆的地位使她晋升到一个更受尊敬的层次。当她怀孕时,她和丈夫决定静观其变,也认为照顾孩子的事情一定会顺利解决的。她非常希望回复全职的工作,等孩子杰森出生四个月后,她也真的这么做了。

  金百莉很震惊地发现,要回复原来的工作有多困难。她自认热爱工作,因此当她决定回到原职时,她不认为自己会遇到其他女性所面对的两难之境。但事实并非如此。时间一天天过去,金百莉越来越渴望跟儿子在一起。每当她瞥见摆在案头的儿子的照片,她的心情就会有点低落。她常常打电话回家――想听听杰森这时正在做什么。

  在她应该要专心思考关于一个新展览的细节时,她的思绪却飞向了孩子。最后,她征询主管的意见,看看她能不能做兼职的工作,或是她是否能够一星期带小孩上班两天?很遗憾,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可能”,金百莉面对了困难的选择。她到底该留在原来的工作岗位――那是她奋斗已久才得到的机会,还是趁孩子上学之前,把握住珍贵的相聚时光?

  最后,金百莉选择离开博物馆。她和丈夫很幸运,可以靠先生一个人的薪水养家口,而金百莉成为全职的母亲――这是非同小可的转变。虽然她很渴望全心全意照顾儿子,但是对于没有了工作的自我,她仍然有点困惑,不知道该如何界定自己。她不再是“金百莉,助理馆长”,而是“金百莉,杰森的妈妈”,听起来好像不怎么样。她并没有注意到过去自己是如何以工作为重,以工作来界定自己,而现在突然之间,她又要重新界定自己了。

  这个故事有个快乐的结局,因为金百莉越来越喜欢当个全职妈妈。虽然当她读到自己努力开发的展览的相关消息时,心中不免仍有刺痛的感觉,但她绝不愿意拿这些来交换看到杰森抓着咖啡桌角,第一次站起身来的兴奋时光。每天晚上他搂着她的颈部,头枕着她的肩头说:“我爱你爱 到月球上再回来!”金百莉从心底知道,她做了正确的抉择。

  荷普的故事又不太一样了。女儿出生三个月后,荷普就回科技公司上班了。虽然她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心中却很渴望回归成人的世界。拥有一个小宝宝是一种破坏力,实际上她非常渴望星期一早晨的来临,她可以再恢复有秩序的工作时刻。一开始的时候,荷普觉得很内疚,为什么自己老是想着工作。母亲的天性不是会让她本能地想要留在家中陪伴小宝宝吗?她是不是太自私,老是想着工作?女儿不该是她最关心的焦点吗?

  荷普来找我,想厘清自己心中的疑虑。在我们谈话当中,她看出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同时容纳工作与女儿,而不需要彼此排斥或独占。最感激的是她的婆婆就住在附近,她很愿意也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孙女。

  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他们有权力将自己的观点加在你身上,告诉你该如何养育孩子。对许多人来说,一个母亲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永远是话题的焦点,如果你选择这么做,就一定会碰到那些扬着眉毛不以为然的表情。这个社会一方面赞扬母亲的成功,但另一方面又谴责那些没有把时间完全奉献给孩子的母亲。幸好这个世界越来越进化,这类问题所造成的压力也已经减轻许多。

  金百莉和荷普只是众多妇女当中的两个例子。你自己的状况对你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能评估对个人及家人最好的模式是什么。其他人可能会想说服你,他们的方法才是最好的。但是就像很多个人所做的决定一样,基本上你的选择必须要依据你自己及另一半的需要而定,而不是根据世界上其他人的想法而定。毕竟,这是你的宝宝,你的生活。

相关资讯:

为人父母后你的身份定位正确吗?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励,还是引导、规矩、塑造,或者说约束、管教、惩罚?就我而言,育己即是育儿。

试想,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突然停车或闯入了对向的车道会出现什么情况?轻则造成交通塞车,空耗时间、精力,重则导致交通事故。因此,能清晰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界限,履行自己的责任,才是我们安全、顺畅行驶的保证。开车如此,育儿、工作、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通常会出现以下两种自我身份错误定位的情况:

为人父母后,你的身份定位正确吗

一、越位,即父母对自己不该负的责任进行越界干涉

诸如孩子不吃饭时,我们总是追着喂;孩子不写作业时,我们总是在一旁陪着写;孩子间发生点小纠纷,我们就急着出面找对方去算账,等等。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体是孩子自己的,吃饭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个灵魂固有的能力,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这种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错了逻辑,颠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现状和表现作为教育的起点,只想着采取各种办法去“对付”、“管教”孩子。

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现状和表现往往是父母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因为我们总是追着喂,所以孩子可以不准时吃饭。因为我们总是陪着孩子写作业,所以孩子可以不单独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出面替孩子解决问题,所以阻碍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会性的发展。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孩子认为:饭是吃给妈妈看的,作业是给妈妈做的,朋友是给妈妈交的,孩子自己永远不会分清自己的界限,负起自己的责任。

小结:父母负起自己的责任不越位,承担自己的义务,守住自己的界限,扞卫自己的权利,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和教养孩子的前提。

二、失位,即父母自己该履行的教育责任没有履行

常常听到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抱怨自己的父母帮忙带孩子带出了各种问题,然而我们是否反省过,教养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们的观念和方式去带我们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观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愿意帮忙带孩子,我们就该心怀感激了,怎么还能抱怨他们或要求他们改变?

其实,隔代教育是个伪问题,本质是年青的一代有了孩子后,内心还没有长大,没有负起自己的责任,守住自己的界限,扞卫自己的权利。是我们的失位在先,才导致了老人的越位。

再比如,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停地吃糖,或不停地看动画片。然而,想不想吃糖或看动画片是孩子的事,允不允许,给不给孩子吃糖、看动画片就是父母的事了。

父母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应该有清晰的定位

我们做父母的没守住自己的界限,给孩子创造了犯错的环境和机会,却去怪两三岁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吗?这就相当于你把一只羊扔到狼群里,又告诉这些狼,你们不能吃羊,谁吃谁不是好狼。难道不是我们给孩子创造了可以随手触及糖的环境吗?难道不是我们习惯了把孩子托管给电视、电脑,而很少亲子陪伴、交流,导致孩子痴迷于动画片或电子游戏的吗?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们先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不能失位于父母这一职责。

小结:父母对自己的身份角色有清晰的定位,该履行的责任不失位,不该自己负的责任不越界干涉,是进行有效家庭教育的保障。

越位或失位,通常都不是孤立的

往往一种越位行为的背后,都 有一种失位,而一种失位行为的背后,都有一种越位。

父母不是孩子的老师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特别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时,总会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视为孩子的老师,不停地指指点点,而忽视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于是父母在越位当老师的同时,失位于父母的角色。

两千多年前,公孙丑就问过孟子:“为什么君子不肯亲自教自己的孩子,而要‘易子而教’呢?”孟子说:“因为父亲用正理去教育儿女,儿女就会反驳说:‘爸爸,你自己都做不到,还好意思教育我?’父亲就会因此动怒。一动怒,就会求全责备,伤害父子感情,反而造成父子关系疏远。而关系疏远,是最大的不幸。”

无可厚非,父母作为与孩子最亲近、最常接触到的人,孩子总会以父母为榜样。但作为父母,自己要清楚的是,首先我们是父母,不是老师。不要总抱着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点点。

孩子会有父母之外的很多老师,但只有父母才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悦和忧伤,给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有能力,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

其实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比起说教,潜移默化的榜样力量不伤和气,也更能起到作用:假如父母乐观而幽默,那么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会太消沉;假如父母懂得接纳自己,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那么也能让孩子学习到管理情绪的技巧;假如父母真诚待人,那么孩子也容易有好人缘。这些都是说教做不到,而只有父母的身教才能做到的。

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

你无法代替孩子去探索世界

通常还有一些父母,会因为自己两三岁的孩子碰触了家中的玻璃杯、电源插座、剪刀等可能带来危险的物品,进而用训斥,甚至打骂的方式制止,理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可孩子的这些行为,往往是出于好奇的探索和尝试,而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其学习能力的基础要素。假如为了保护孩子,而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上学后,我们常常又会抱怨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做事缺乏主动性。

孩子有好奇心,该鼓励而不是扼杀。所以,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有爱、免于受到伤害的环境,教会孩子如何识别和面对危险,才是父母真正的职责。

父母该做的,是将可能导致孩子受伤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触及的地方或进行安全改造,并多通过书籍、故事、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危险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所以父母越位去限制孩子的尝试和体验,阻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本质上是因为失位于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有爱的生活环境。

结语: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因为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都没有能力陪他走完他们人生的下半程。真的爱孩子,是帮孩子建立起他照顾自己的能力。唯有父母先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才可能培养出一个独立有担当、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同时,这也是我们自己走向快乐、成功、幸福人生之路的必然途径。

本文Hash:1b3700aec502bc7ce729afc304657daed416b99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