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兴趣班抹杀孩子艺术才能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都期待的结果,为了能实现这一目标,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报各种兴趣办,希望培养他们的各种才能。专家提醒,报兴趣班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报,看看他们他们都有什么艺术爱好再选择艺术特长班。宝宝入园后,大多数父母都会给孩子报这个那个的兴趣班,希望借此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确实,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学些东西有好处,但望子成龙的心态有时又让父母不免走入另一个误区。静下心来想想,你已经或正在走入哪个误区。误区1: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学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学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只看重结果,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老师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能力。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再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节,比如跳舞,一个舞步要练好长时间,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几次课什么正经的也没学,但实际上,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让孩子能完整跳下整个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础。基本功如果不扎实,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学不下去了。误区2: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没了亲子时间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滚轴;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离不开亲情的,与父母在一起,是使他们心理发展正常的基础,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今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劳、厌倦。今后他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项目。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就要多花时间重点培养。误区3: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有些父母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就让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而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事,孩子能学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还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标吧!误区4: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有些父母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重视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值得的投资,但不能一味地投资却忽视孩子的感受。既然是兴趣班,就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自主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不要让兴趣班扼杀孩子兴趣

  一项调查表明,多数孩子厌倦父母安排的才艺培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接触一些活动,的确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但如果孩子同时需要学习的规定项目太多,结果却会很糟糕。 

  兴趣班太多,反而“扼杀”兴趣

  调查报告显示,3岁以下孩子的父母明确说自己的孩子一项才艺都没学的仅占约10%。约有60%的3至6岁孩子,所学的项目在1到3项之间。特别是6岁以上的孩子,大多数选学3项以上的才艺,35%的孩子甚至选学过6项以上的才艺。有关专家认为,无论怎么选,都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

  但是,对于参加兴趣活动始终抱有“很浓兴趣”的孩子仅占四成左右。意外的是,有些父母在感叹孩子的兴趣随年龄增长反而下降时,不无遗憾地说:“兴趣班成了兴趣的杀手。”因为约有5%左右的孩子认为自己“一直就没什么兴趣”,只是在应付家长的安排。

  与此相反,家长的“兴趣”大大超过孩子。调查发现,当孩子表示不想继续参加才艺兴趣班时,大部分父母都会想尽各种方法促使孩子坚持下去。

  国外专家:孩子“虚度光阴”不是罪恶

  其实,望子成龙的心情,古今中外的父母都差不多,如果自己的孩子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父母们都会受不了。但孩子“虚度光阴”是一种罪恶吗?

  英国心理专家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也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帕特里克·奥唐纳是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他认为孩子天生具有游戏和探索的天性,在3岁之前,这种行为一般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3岁以后,是孩子自主期。如果孩子们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或希望融入孩子间的社交活动,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聊,除非他们没有玩伴或活动的限制太多。

许愿墙・热门话题爸妈论坛・宝宝秀场・婆媳姑嫂
全球的坏爸爸坏妈妈
女星不生子惊人理由・公婆和老公把我逼成了悍妇!・两性微妙关系,"套"图话你知・婚后,男人还在乎妻子身材吗・晒晒十大明星婚礼上的哭相・童话中公主王子的婚纱照(图)・寒潮突袭,宝宝轻松过关妙法・说说你们夫妻间的昵称或绰号・

不要让兴趣班扼杀孩子兴趣

  一项调查表明,多数孩子厌倦父母安排的才艺培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接触一些活动,的确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但如果孩子同时需要学习的规定项目太多,结果却会很糟糕。 

  兴趣班太多,反而“扼杀”兴趣

  调查报告显示,3岁以下孩子的父母明确说自己的孩子一项才艺都没学的仅占约10%。约有60%的3至6岁孩子,所学的项目在1到3项之间。特别是6岁以上的孩子,大多数选学3项以上的才艺,35%的孩子甚至选学过6项以上的才艺。有关专家认为,无论怎么选,都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

  但是,对于参加兴趣活动始终抱有“很浓兴趣”的孩子仅占四成左右。意外的是,有些父母在感叹孩子的兴趣随年龄增长反而下降时,不无遗憾地说:“兴趣班成了兴趣的杀手。”因为约有5%左右的孩子认为自己“一直就没什么兴趣”,只是在应付家长的安排。

  与此相反,家长的“兴趣”大大超过孩子。调查发现,当孩子表示不想继续参加才艺兴趣班时,大部分父母都会想尽各种方法促使孩子坚持下去。

  国外专家:孩子“虚度光阴”不是罪恶

  其实,望子成龙的心情,古今中外的父母都差不多,如果自己的孩子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父母们都会受不了。但孩子“虚度光阴”是一种罪恶吗?

  英国心理专家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也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帕特里克·奥唐纳是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他认为孩子天生具有游戏和探索的天性,在3岁之前,这种行为一般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3岁以后,是孩子自主期。如果孩子们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或希望融入孩子间的社交活动,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聊,除非他们没有玩伴或活动的限制太多。

许愿墙・热门话题爸妈论坛・宝宝秀场・婆媳姑嫂
全球的坏爸爸坏妈妈
女星不生子惊人理由・公婆和老公把我逼成了悍妇!・两性微妙关系,"套"图话你知・婚后,男人还在乎妻子身材吗・晒晒十大明星婚礼上的哭相・童话中公主王子的婚纱照(图)・寒潮突袭,宝宝轻松过关妙法・说说你们夫妻间的昵称或绰号・

本文Hash:b5ee6ed6d93d43de9b9b013239fc02da1395e3b7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