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给4岁孩子报兴趣班?

单纯地理解上兴趣班是给孩子施压是不客观的,如果家长不是用功利之心去对待这件事,而是以平和的心态,那么上兴趣班本身会让孩子们得到增加知识与修养,学会与人沟通,开发潜能的好处。

我女儿今年4岁,上幼儿园中班,看着周围的家长都纷纷为孩子报钢琴、美术、音乐等兴趣班,一向不愿意给孩子加压的我有点举棋不定。毕竟女孩子多一些艺术修养还是必要的。但我又不想让她小小年纪就开始背上太重的学习压力。到底要不要报兴趣班呢?

单纯地理解上兴趣班是给孩子施压是不客观的,如果家长不是用功利之心去对待这样的事,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希望为孩子增加一些乐趣,长一些见识,那么去这些地方本身会让孩子们得到增加知识与修养,学会与人沟通,开发潜能的好处。可惜很多家长总是把一个原本很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他们观察孩子在兴趣班上的表现,不是看孩子快不快乐,而是把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比来比去,逼迫孩子去上这些课不是为了孩子高兴,而是为了家长放心。

很多家长常常会夸大孩子的能力,以为自己家有一个天才,不成才则是因为孩子不努力。媒体曾报道有个女孩为了拒绝弹钢琴,不惜用刀切伤手指。那个女孩对钢琴深恶痛绝,但其家长还执意地坚持让她继续练琴,甚至不惜责骂和殴打。我有个来访者曾带了一个14岁的男孩来咨询,男孩在7岁时,突发奇想要练钢琴,立志长大成为钢琴家。男孩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有多少乐理知识和金钱资本,但以为天下无难事,只要有心人。欣喜之后,到处借贷为孩子买了一架钢琴,并不惜高价请老师来启蒙。孩子也写下豪言壮语,决心勤学苦练。没曾想一年后父母买琴的债还没还清,孩子就对钢琴彻底失去了兴趣。从此家无宁日,孩

子整天背负着父母的责难、否认,慢慢变得越来越逆反,成为问题孩子。好心办坏事是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时的通病。

我个人主张有条件的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帮助孩子接受各种知识信息的刺激,尤其是艺术方面,例如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的启蒙,发展孩子对自然形体、色彩、质感的感知。不管孩子是否是天才,在恰当的年龄提供足够的信息最终会让孩子的心灵受益。没有条件的家庭也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免费资源帮孩子补这样的课。西方社会整体人群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比较好,正是因为从小让孩子浸染在艺术的氛围里。混沌理论认为在合适的年龄给予孩子足够的信息刺激,如果孩子具有某类天赋,那么他会打下基础。当孩子成长到某个年龄时段,这样的优势会被凸现起来。初始条件(接受信息与环境)不同,孩子今后的社会竞争力差别很大。具体的做法是,只要孩子有某种兴趣,就去鼓励他,欣赏他。当他兴趣转移的时候,说明这种刺激已经完成,跟随孩子去体验新的兴趣,并与之共情。这样做上兴趣班就不再是孩子的压力,并且有一天,你和孩子都会感到,这些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给孩子报兴趣班要避免的误区

给孩子报兴趣班,当下成了一种趋势。但家长给孩子选择兴趣班,却要慎重。应该遵循孩子的意愿,切不可步入以下几个误区:

孩子上兴趣班时存在的误区

误区1.兴趣班太多了

孩子有才艺才是最重要的,钱不是问题,孩子健康不是问题,最核心的是孩子上了兴趣班没,上的足够多了吗?有些父母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滚轴;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孩子其实并不是需要那么多兴趣班,需要的只是与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离不开亲情的,父母是他们心理发展正常的基础,今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太多的兴趣班只会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更容易使孩子的身体发育不良,出现疲劳、厌倦等。父母还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项目。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就要多花时间重点培养。

误区2.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孩子的教育终归要回到家庭中,父母才是孩子成长的基本保证。有些父母忽视生活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孩子的兴趣才是培养的关键。父母不考虑孩子感受,只从自己的观点出发,一味地投资却忽视孩子的感受。既然是兴趣班,就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自主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误区3: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

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都转嫁给孩子,让孩子替父母完成,这样的孩子只是一个傀儡。有些父母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就让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而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权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而父母自己的理想,还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标吧!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事,孩子能学得又快又好。

误区4: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孩子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开发出多方面的能力。孩子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既然是兴趣班,就要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所在,让孩子自己选择,不要盲目的跟随潮流,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不爱学就不要勉强。父母要学习掌握教育宝宝的相关知识,对宝宝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父母应从让宝宝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完善的心理素质。

不要让兴趣班扼杀孩子兴趣

  一项调查表明,多数孩子厌倦父母安排的才艺培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接触一些活动,的确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但如果孩子同时需要学习的规定项目太多,结果却会很糟糕。 

  兴趣班太多,反而“扼杀”兴趣

  调查报告显示,3岁以下孩子的父母明确说自己的孩子一项才艺都没学的仅占约10%。约有60%的3至6岁孩子,所学的项目在1到3项之间。特别是6岁以上的孩子,大多数选学3项以上的才艺,35%的孩子甚至选学过6项以上的才艺。有关专家认为,无论怎么选,都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

  但是,对于参加兴趣活动始终抱有“很浓兴趣”的孩子仅占四成左右。意外的是,有些父母在感叹孩子的兴趣随年龄增长反而下降时,不无遗憾地说:“兴趣班成了兴趣的杀手。”因为约有5%左右的孩子认为自己“一直就没什么兴趣”,只是在应付家长的安排。

  与此相反,家长的“兴趣”大大超过孩子。调查发现,当孩子表示不想继续参加才艺兴趣班时,大部分父母都会想尽各种方法促使孩子坚持下去。

  国外专家:孩子“虚度光阴”不是罪恶

  其实,望子成龙的心情,古今中外的父母都差不多,如果自己的孩子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父母们都会受不了。但孩子“虚度光阴”是一种罪恶吗?

  英国心理专家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也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帕特里克·奥唐纳是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他认为孩子天生具有游戏和探索的天性,在3岁之前,这种行为一般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3岁以后,是孩子自主期。如果孩子们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或希望融入孩子间的社交活动,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聊,除非他们没有玩伴或活动的限制太多。

许愿墙・热门话题爸妈论坛・宝宝秀场・婆媳姑嫂
全球的坏爸爸坏妈妈
女星不生子惊人理由・公婆和老公把我逼成了悍妇!・两性微妙关系,"套"图话你知・婚后,男人还在乎妻子身材吗・晒晒十大明星婚礼上的哭相・童话中公主王子的婚纱照(图)・寒潮突袭,宝宝轻松过关妙法・说说你们夫妻间的昵称或绰号・

本文Hash:ffdab95786c39c77510be193eb3cbf74abd37747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