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幼儿思想品德教育

导读:好品质让人终身受益。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幼儿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抓好幼儿期品德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教育孩子难,教育幼儿更难!”每个幼儿教师深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尤其面对大都是身处经济、环境条件非常优越的独生子女,稍不注意,就会伤害。我们如何根据时代需求,幼儿发展的需求,结合《纲要》精神,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心血与汗水交融的思想品德耕耘获得金色的收成,培养成为诚实、正直的好孩子,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一、以早教入手,培养健全的人格品德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我们幼教工作者至关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把幼稚无知的孩子培养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就要“从小教起”“从小教好”,幼儿良好性格及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幼儿教师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长期地转化为幼儿,进行早期品德教育,引导他们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提出教育要求和内容,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和生动灵活的教育方法,认真、切实地把教育幼儿工作做好。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娃娃抓起”。这种早期教育一旦奏效,便比较巩固和持久。营造和谐的道德现象、温馨的道德气氛,使幼儿感受到蓬勃向上的道德心理弦乐。二、以德育入手,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好品质让人终身受益。品德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且是一切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幼儿期是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抓好幼儿期品德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影响,人们对人才内涵的理解过于片面,现在有不少幼儿园“重智轻德”的倾向,对智力教育精益求精,常以幼儿能识多少数字,背多少首诗词而炫耀或者骄傲,对于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却不够重视或很不到位,认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不需要急着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行为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儿时期,一旦有了不良品德,往往会影响终身。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当从小开始,坚持不懈地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抓紧教育,决不能姑息迁就。德育要从小抓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品德教育中给以提示、引导、巩固、强化他们的正确想法,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让幼儿明白自己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利用讨论、评价的方法,强化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常规教育。比如有些幼儿在玩玩具时总是乱扔、乱敲打玩具、独霸玩具,在集体活动中不认真听讲,时常和小朋友玩不在一起,甚至打架抓破人的现象。所以,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抓住孩子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品德教育的任务。三、以情感入手,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德高为范,学高为师。”教师的道 德情感与幼儿的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幼儿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的人格,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特点,在家里,父母是他们主要的模仿对象;在幼儿园里,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甚至是偶像。每个班级的风气可以说是由教师自己的道德情感操行创造出来的。如果作用不好,即使最正确、最合理、最精心研究出来的教育方法,也将是无用的。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在孩子面前要有健康的道德情感,为孩子提供学习、纪律、休息、游戏和威权的正确方式都将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像母亲那样关心和爱护幼儿,处处为人师表,以深厚的感情、进步的思想和文明行为感染幼儿,教育幼儿,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四、以感化入手,提高师爱的教育作用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体、智、德、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现代教师奉行为始终不渝的教育理念,更是现代教师的座右铭。教师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讲,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职业的内涵具体化了。疼爱自己的孩子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而对幼儿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是一种无私地奉献,这种爱才是神圣的、才是师魂。思想品德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火花最微妙的撞击,是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巧妙结合。孩子无时无刻都需要父母爱、教师的爱。幼儿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教师对幼儿要充满爱心、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为他们在幼儿园创设一个温馨的家,用爱主动亲近、关心、照顾他们,有了和睦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幼儿才乐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把老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小秘密,甚至看见老师比妈妈都亲,这种爱的双向交流,会产生良好的动情效应,我们当老师的都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如果遇到不开心事,受了委屈,紧紧的抱抱搂搂幼儿,给予安慰,并轻声说:“老师做你的妈妈好吗?放心老师会保护你的”。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也是情感的满足。在幼儿园给孩子过生日,节假日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共同祝贺,一视同仁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对孩子来说,幼儿园就是一个“家”的感觉。在活动中注重全面参与,使每个幼儿的能力、技能都有展示空间,即使顽皮、笨拙、能力差、智能发育不够完善的幼儿,教师都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他们都能达到优者更优,弱者能提高、人人有进步。五、以榜样入手,成为教育的有效方法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榜样总是具体的、形象的、适合于幼儿的认识特点,容易为他们所理解、接受和效仿。幼儿的人生是从模仿周围生活中的人开始的,尽管他们鉴别是非、美丑的能力很差,对榜样的理解还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他们感到新奇的、有趣的就会去模仿,这些特点就要求我们教师注重为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榜样形象激励他们,确保榜样的先进性,树立一个个对幼儿有教育意义的榜样。“树人先树己”。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 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重视言传,更要重视身教,给孩子做好榜样。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处起表率作用,使孩子在日常小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责无旁贷。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们小不懂事,说一套,做一套,对幼儿一套,对自己一套,教育和实践“两张皮”,只会使德育变得苍白无力,德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作用和影响力。实践证明,榜样既可以激发幼儿愉快向上的情感,又可以促使他们抵制环境中不良行为的影响和干扰。六、以故事入手,达到品德的教育目的儿童故事对幼儿园的幼儿成长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作用,既能教会孩子们真善美,又能改变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认识。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有限,是非辨别、认识能力差,又好模仿,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为了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光靠口头说教是很难实现的。我们的教师最好深入琢磨体会故事,选择一些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的故事,有目的地把故事的思想感情变成自己的思想感情,并恰当、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故事,通过故事内容本身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效果好得多,使幼儿在鲜明形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里引起极大的兴趣,既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受到影响,得到教育。又能在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学习故事中的规范语言、连贯性地把话说清楚。无论什么方式,只要故事内容健康,富有趣味,都会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七、以自理入手,培养良好的生活技能如今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一些孩子对事冷漠无情、霸道、自私、任性、懦弱、自理能力差,只求别人关心他,为他服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让他们反复进行生活技能练习,逐步掌握和提高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并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幼儿争做好孩子,并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劳动锻炼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开展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将各项技能的学习融入游戏中,使生活技能练习贯穿于游戏始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许多小朋友争着抢着帮助老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常常在无意中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活动的倾向和独立做事的欲望。我们抓住幼儿这一特点,教育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他们养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学会洗手、洗脸、穿衣服、系鞋带、盖被子等。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依赖思想,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教育契机蕴含在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现是任重而道远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对幼儿做深入、细致且耐心的工作。从培养幼儿道德情感入手,无私地奉献爱心,组织好各项活动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从小处着手,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一定能将今天的幼儿培养成为明天跨世纪的建设者。(兼职编辑:李颖怡)

浅谈幼儿园的品德教育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对幼儿的德育工作予以认真研究,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系列教育。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我为妈妈做红花》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我园在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说:“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二、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宿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宿舍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人的 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性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行为习惯教育主要以训练方法为主。

4.文明礼貌养成教育。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年来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国人的礼仪程度,代表着民族的文明水平,影响着外交方面的成果。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教育主要内容有,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为人处事要与人为善等等。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

5.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是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规范之下,才能形成文明公民的基本品质。如在宿舍里不妨碍他人,自觉参加值日生活动;出操时会自觉迅速地排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不大声喧哗等等。遵守集体规范教育应以养成教育和常规训练为主。

三、要根据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其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四、教师要重视示范性教育影响

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

五、幼儿园的德育工作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 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浅谈幼儿园的品德教育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应该对幼儿的德育工作予以认真研究,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系列教育。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我为妈妈做红花》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我园在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说:“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二、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宿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宿舍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人的 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性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行为习惯教育主要以训练方法为主。

4.文明礼貌养成教育。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年来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国人的礼仪程度,代表着民族的文明水平,影响着外交方面的成果。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教育主要内容有,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为人处事要与人为善等等。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

5.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是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规范之下,才能形成文明公民的基本品质。如在宿舍里不妨碍他人,自觉参加值日生活动;出操时会自觉迅速地排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不大声喧哗等等。遵守集体规范教育应以养成教育和常规训练为主。

三、要根据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其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四、教师要重视示范性教育影响

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

五、幼儿园的德育工作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 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本文Hash:cf5c97987a89b19d5c09c7d56e8f8a207ac43e4c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