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道德情感体验,培养幼儿道德素养

幼儿期是人生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期,但是现在多为独生子女的家庭,而家长们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智力,而忽略了对孩子道德情感的培养,这种情感的缺失造成很多孩子自私任性的特点。其实,思想品德是灵魂,是人的一切言行的指导,而我们在关注幼儿道德素养培养的研究中更多地从注重创设环境和选择教育素材着手,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在不断尝试中获得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一、在环境创设中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环境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特别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区域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在学习中的体验有很大的影响。对我而言,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我们的小舞台。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在小舞台里的表现是最大胆、最真实、最自然的。记得刚开学初的那段日子,我们一直忙于抚慰孩子不稳定的情绪,对小舞台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不是很精心,而孩子们也尚处于幼儿园生活的适应期,与同伴之间也还不太熟悉,所以大部分孩子都不太喜欢进入小舞台,而在小舞台里的表达表现也显得比较胆怯、呆板、不自然。而在集体面前的表达表现更是轻声细语、唯唯诺诺。当我们把红红的大苹果挂入我们的小舞台,贴上显眼的“红苹果剧场”时,孩子们都显得很欣喜,在我们为小舞台表演设计的一个大苹果视频框后,孩子们的跃跃欲试更是表现出来,区域活动一开始,好多孩子就往小舞台跑,不管自己唱得好不好听,不管自己的小屁股扭得有多滑稽,他们都能大胆地表达表现。我们也从孩子们在小舞台的表现中看到了孩子们真实的一面,大胆、自然和自信,不再像以前那样表现得紧张和胆怯了。当然,在这前后的变化中,不枉忽孩子们是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每日活动,但区域环境的创设其实更是起到了主导作用,孩子勇敢、大胆的个性在环境创设的作用下体现出来了。其实,对小班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大胆、勇敢和自信是我们首先要培养的,我们总是这样说,孩子的表达没有对错之分,只要他们敢于表达表现,就像孩子们在小舞台的表现那样就足够了。二、结合社区、基地园活动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社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幼儿园如何将社区和周边环境的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使这些资源成为扩展幼儿学习空间,幼儿体验性、探索性的学习内容,确实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特别对于我们这样地处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对周边资源的利用更要把握好这一优势所在。同时,结合我们的基地园,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孩子树立道德情感意识。就如我们在《美丽的春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我们的道德实践基地——金家生态园,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找春天,发现春天的秘密,找找春天农村里发生的一些变化,如:田里的油菜花开了、河塘里的小蝌蚪出来了、小燕子到我家的房檐下安下了家。这些都是在城市中所观察不到了,而我们就是利用幼儿园地处农村的优势,让孩子们通过对周边资源的了解和认识,并与周边环境的互动起来,让主题的开展更丰富更精彩。而更重要的是从活动的开展中萌发孩子们从爱身边的事物开始、爱我们的农村、爱我们的社区、爱我们的家乡。又如:为了培养孩子尊老爱老的情感意识,我们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到赵行敬老院开展关爱爷爷奶奶、帮助爷爷奶奶的活动,当然,我们首先考虑到了从家长带头做起,在孩子们面前树立榜样示范作用。而我们的孩子们也在家长们的带头作用下,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 为爷爷奶奶敲敲背、在爸妈的协助下帮爷爷奶奶檫檫窗户等。通过活动孩子也萌发了尊老爱老的道德情感。其实,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形成,需要长时间地加以实践和巩固,而在实践和巩固中更多地需要老师、家长的关注。虽然,家长们对幼儿道德情感培养的的关注意识和对幼儿道德情感体验活动的参与热情在不断地提高,但我们在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时更多地还是由老师在关注,因此,在今后的实践和研究中,我们要更多地吸引家长的目光、关注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孩子在每日生活的点滴中都能获得道德情感的体验和培养,而并非在我们开展的一些活动中才获得,让我们的家长也成为孩子道德教育的好老师。(兼职编辑:李颖怡)

幼儿教育的黄金时期注意道德的培养

导读:幼儿时期是教育的黄金时期。随着对幼儿成长的关注加深,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注意德、智、体、美全面的平衡发展,不应把早期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智育。

道德的培养

幼儿时期是教育的黄金时期。随着对幼儿成长的关注加深,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注意德、智、体、美全面的平衡发展,不应把早期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智育。

人的道德品质,从广义上讲,都是通过教育和修养形成,并通过教育和修养不断提高。作为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征,对孩子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家庭德育必须从小抓起,因为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

在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中,重智力、重技能,轻品行、轻个性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将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幼儿期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受熏陶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应当抓住这个打基础的阶段,努力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文明的行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开朗的性格。

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而不是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艺术外,也是道德。”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就是有再多的知识学问,也难以成才。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给孩子做人之道。

家庭德育的要求

(1)给婴幼儿以多方面鼓励

1岁以前的幼儿还不可能有道德判断能力,也不可能做出什么道德行为。1岁以后,在孩子游戏和交往中可观察到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关系,如为抢夺玩具而表现的攻击性动作,因失去玩具而放声哭闹,这可算是儿童道德行为的最初形态。随着儿童咿呀学语,词汇增多后,道德行为就同时在成人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强化。如当儿童表现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时,成人投以愉快的表情,并用“好”、“乖”等词语给予正刺激。这个过程,就可促使儿童不断表现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会十分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与此同时,儿童很自然地会认定,成人赞许的行为是好的行为,而被成人斥责的行为是不好的行为,这就是婴幼儿最初的道德判断。仅仅只有“好”、“不好”两大类而已。从儿童很小的时候起,就用合乎年龄特征的方法来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儿童以后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

(2)对学龄前儿童要有明确的要求

学龄前儿童对事物已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评价,在道德行为方面,有了各种道德感的明显表现。例如,大一些的孩子乐于照顾小一些的孩子,常同情被欺侮的小朋友,互相谦让玩具等。然而,学龄前儿童的道德感以及被这些情感激发出来的行为虽然多是真诚的,但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时刺激所制约,需要成人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学龄前儿童在道德判断方面,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还很模糊。因此,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应注意,要让孩子有实际的道德体验。对良好行为进行仿效是这个时期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而空洞的道德说教绝难奏效。

针对学龄前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的特点,家长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要孩子做到的,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先树立好的榜样。

幼儿期的品德培养从情感教育入手

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孩子从出生到入学前情绪、情感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最早的原始情绪到人类各种基本情绪的形成,只有几年的时间。早在1989年由国家教委正式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草案中,已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主,在幼儿阶段,情感教育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因此,幼儿期的品德培养应从情感教育入手。

一、教育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

人的道德情感主要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根据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幼儿情感发展的直接因素,幼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因为幼儿的情感脆弱,好模仿,好奇心强,分辨能力同时又处在个性品质初步形成的关健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本身必须有稳定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然而目前教师状况却令人担扰,曾记得和一位年轻爱美的青年教师带大班,她很讲究穿着,每天换不同一件衣服,她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向我炫耀裙子是美国货,鞋是日本带来的,化妆品是法国的……我也说:“确实不错”,当时并没在意它的后果。事隔不久,在一次《长大以后我要干什么》的谈话中,竟有孩子说:“我长大要去美国,美国的衣服漂亮。”有的说,我长大要出国到日本挣钱买衣服,天天换,比x老师要好多了……听完孩子们的话,我深感内疚,这难道不是教师道德情感的偏差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吗?事实证明,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才能成为孩子的偶像,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才能促进影响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二、幼儿道德情感教育特别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的良好情感来感染

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爱的事业,它需要教育者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爱心”不仅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源泉;也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乳汁;也是变幼儿消极道德品质为积极道德品质的动力。

班里刘磊父母离异,各自到海外打工,他与奶奶相依为命。由于缺乏正常的母爱和父爱,道德情感发行了异常,变孤独、散漫,不爱讲话。当他看到其他小朋友放学有妈妈来接时,他就歪着头小嘴直嘟囔:“讨厌,真讨厌。”当时我问他为什么?他不理我,还向我翻白眼。后来我亲近他、关心他,和他约定做好朋友。不久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再次问他为什么要说讨厌时,他抱着我哭了,哭得好伤心,他说:“我看见别的小朋友放学有妈妈来接时我很气生气,所以说“讨厌”,我妈妈为什么不来接我放学呢?”。听了他的话,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对他说:“小朋友都说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把我当你妈妈好吗?他紧紧地抱着我直叫妈妈。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也是情感上的满足,这种情感是道德品质的萌发和模仿基础。他们需要成人的关怀,爱护,而且他们模仿性强,教师爱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迁移到孩子的情感中,孩子需要爱的教育,也因为他们的情感世界里缺少爱的空间。如果对刘磊无缘无故地骂别人“讨厌”而不加分析地斥责或置之不理,或是反感他,那会导致他产生不健康的道德情感,成长后其后果不堪设想。

三、以丰富多样的教育情境开展情感教育。

人的情绪、情感往往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尤其是幼儿其情绪的情境更为强烈。因此我根据每一种情感(能力)的含义设计教育情境。如:信赖感的培养,我布置好娃娃家,通过“过生日”的情景,激发幼儿把自己高 的事与喜欢的人交流的愿望,使幼儿体验到把心里高兴的事告诉喜欢的人后,他们会感觉很高兴。

除了通过创设课堂教育情境外,还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情感教育的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幼儿每天丰富多彩的生活,身边发生的一件件事情。我们不能小看幼儿身边的琐事,他们只是在这平平凡凡的小事中接受影响,产生体验,形成习惯的。如让幼儿参加升旗仪式,祝贺祖国生日,参观游览附近的自然环境或古迹名雕等活动中,能很自然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敬老节慰问爷爷、奶奶及每天的游戏交往活动中,萌发和加深幼儿相互之间的情感。

四、向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人的第一个学校,家长的道德情感会给孩子直接影响。如果父母具有热情,关心他人的良好道德情感,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会有热情积极向上的情感。

班里彬彬抓破了小朋友的脸,母亲便带儿子去商店买回儿子平日里最喜欢吃的小食品,由儿子亲自送给被抓脸的小朋友,并道歉,在家长的配合下,彬彬发生了变化,不断地改正缺点。后来,这两个孩子不但能够友好地相处,而且还成为“好朋友”。这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由于这位家长处理得当,不仅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也非常及时地对孩子进行了爱的情感教育,孩子由于争吵到成为好朋友,过渡各极为自然,这比简单的批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因此,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幼儿的品德培养,必须从情感教育入手,良好的道德情感培养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有高尚的道德情感素质和爱的无私奉献,更为重要的不应是说教式,而要通过实践交往,情绪体验,调动孩子的内因而逐渐形成其良好的道德情感,为入小学行为习惯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Hash:8d0b2b828c4936d95d2b4e556dcfbba32656954c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