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孩”失宠为什么体育家教渐热

随着家长对孩子体能素质的日益重视,以及近几年体育成绩都需计入中考招录总分中,越来越多的家长会给孩子聘请一个体育家教老师,而不少补习学校也瞄准了这个市场需求争相开办体育补习班。

“体育家教”主要是陪学生做运动和教导一些体育项目技巧,或者是针对中考体育测试中的某个项目进行专项训练。对此,有教育界人士表示,无论是出于锻炼还是应试的目的,“体育家教”的兴起都是一个好现象,表明家长已逐渐走出“重智轻体”的误区。

家长日益重视孩子体能素质

不想儿子变瘦弱“宅孩”

上初二的小恒不爱运动,一到寒暑假或双休日,就窝在家里哪儿也不愿意去,不是玩电脑就是看电视。而且他体质比较差,几乎一两个月就生病一次,1.65米的个头才只有40公斤左右。“孩子太瘦,而且太‘宅’,我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多做运动。”小恒的爸爸徐先生说,“平时我一有空就会带他到楼下跑跑步,但是我太忙,后来经朋友介绍请了个体育家教老师,专门陪他做运动。”

小恒的体育家教老师是广州体育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现在每个周末都带小恒一起跑步、打篮球和打羽毛球。徐先生说:“我不想儿子变成一个‘宅孩’,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充满活力,而且他很快就要升初三了,学习压力会很大,现在的身体状况估计难以适应今后紧张的学习生活,所以现在开始就要让他多锻炼,增强体质。”

争取中考体育拿高分

这几年,体育成绩要计入广州市中考招录总分中,满分60分。不少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为了在这一项争取更高的分数,也会“临时抱佛脚”,请个“体育家教”专攻某一个项目。今年开学起,王女士就通过家教中介给上初三的女儿小薇请了个“体育家教”,主要是强化小薇的跑步。王女士说,在中考体育测试的项目中,跑步是小薇最弱的,但偏偏200米跑步是中考体育必考的项目,所以必须提高跑步的速度,于是她就请了华南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的一名学生,每个周末来陪女儿跑步,指导一些跑步的技巧,希望能在中考测试前提高跑步的成绩。

补习学校争相开办体育班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体能素质越来越重视,“体育家教”的需求越来越大,广州市不少补习学校从去年起争相开办了体育补习班。据广州熙励师范教育的副总经理陈伊玲介绍,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需要租借场地和器材等,所以体育补习班通常都是小班教学,10人以内,收费大约是文化课补习班的1.5倍。体育补习班有提高综合体能素质的课程,主要面向初一、初二的学生;也有以提高某一个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为目的的课程,主要面向初三学生。早期来参加体育补习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希望通过短期培训来提高中考体育成绩,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是提高自己的体能素质而来的。

陈伊玲说:“我认为体育这一科在补习市场的发展前景会很好。与文化科相比,体育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比较大的提高,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孩子学好了体育,不仅有利于升学,还提高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后者才是最大的收获。”

“体育家教”收费相对较高

在某家教网站上,记者发现了不少“体育家教”的信息,大部分的“体育家教”都是体育院校的在读学生或高校里一些体育特招生,如广州体育学院大四学生“张教员”在自我介绍中写道:“拥有丰富的游泳教学经验,无论是私教,还是开班教学都能胜任。”另外一名“林教员”不仅可以补习体育,还能兼顾学科辅导:“擅长游泳、篮球、体育健身、初中数理化 、高中理综、高一数理化,热爱运动,在校是系篮球队队员,多次参加田径比赛并获奖。”有的“体育家教”甚至是体育老师,如“何教员”自称:“擅长游泳、潜水和跳水,喜欢运动,具有较高的运动天赋,在各个运动项目都有优异成绩,现在省重点中学任教体育。”

据了解,相对于普通家教而言,“体育家教”的收费要高一些,每小时100元左右,大部分是一对一,一周1~2次,每次1~2个小时,场地、器具由家长提供,家教对象大多是9~15岁的中小学生。“体育家教”的职责是不仅要陪打球、陪训练,还要将一些有益身体健康的理论知识讲给学生。辅导文化课的家教老师都很怕孩子顽皮好动,但体育家教老师正好相反,他们最喜欢活泼好动的学生,他们通常很快就能掌握某项技能的要领。但每个学生的体质和性格都不一样,体育家教会根据家长的要求和小孩的特性,制订一套非常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家长逐渐走出“重智轻体”的误区

“我觉得‘体育家教’的兴起是一个好的现象,这表明家长已逐渐走出‘重智轻体’的误区。”广州市某省一级中学初二级班主任邹雷认为,无论是出于锻炼还是应试的目的,“体育家教”的兴起都反映了家长对孩子体能素质的重视,如今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孩子们的运动时间越来越少,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愈发严峻。学业负担过重促使孩子们“不敢玩”,父母的望子成龙导致“没空玩”,结果孩子们都变成了“不会玩”的“宅娃”。邹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对‘玩’的定义就是上网聊天、打游戏,如果假期或周末请个‘体育家教’辅导孩子运动,既能强健体魄,又可避免孩子沉迷网络,两全其美。”

但邹老师也坦言,“体育家教”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目前中小学教育中体育环节的薄弱。“如果孩子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学校能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和场所,家长也不必另外再请人来专门辅导体育了。”

为什么会教育孩子失败?

父母会用很多种方法教育孩子,可是父母想过这些教育方法可能是错误的。导致您教育孩子会失败。我们来让专家剖析一下原因吧。

倒置的漏斗与失败的管教

按照这个倒置的漏斗理论得出结论:基本上如果孩子在五岁前不管教,那么这孩子就被宠坏了。孩子在家里成了小霸王,出了门成了父母的难堪。通常父母意识到有问题时,就开始设定界限规则,处罚或者打骂,等等。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父母愈来愈觉得不好管,规矩也愈加与多。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孩子心中开始积怨。他们痛恶成长、责任、义务与规则。不幸的是,有些孩子认为父母设定限制与规矩是不公平的,于是发展出叛逆反权威的心态。为了要平衡心理的怒气,孩子会开始挑父母的毛病和缺点。于是我们看到的产物,就是所谓反叛期的青少年。

孩子需要从小管教,并且管教的标准要内外一致。一个两岁的幼儿在家里,把东西丢到地上,玩电视遥控器,撕书本杂志。如果不阻止,他就学到:这是可行的事。当他到别人家,或到商场里,也出现同样的行为时,父母却会阻止或管教他。对孩子而言,这令他混淆不清,无所适从,在他看来是不一致,不公平的。我们希望看到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表现如何,在家里的管教就当一致。父母应当一起达成对孩子行为规范的标准,然后把家里作为练习场。如果父母平时不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却在孩子犯错时施与惩罚,这不是管教,而是不公平的对待。这是导致孩子对父母在心中怀怨恨与怒气的原因。随着孩子的成长,积怨也加深。

如果孩子从小管教不力,问题随之而来。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说“我的孩子不听我的”“我管不了这个孩子”这样的话。他们开始找住宿学校,或其他组织来解决问题。其实问题的症结是在家庭。青春期的孩子就应该叛逆,这样的结论是不负责任的。解铃还需系铃人,子女与父母从小的关系,是青春期叛逆与否的主因。许多青少年不喜欢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因为他们在家找不到快乐的感觉。父母成天只会说教,管东管西的,跟父母在一起没话好说。但是他还不能辨别什么是廉价的快乐,什么是真的爱与喜悦,于是叛逆的青少年会逃家,去找一个能提供廉价快乐的地方。

今天我们看到有一代很自我中心的青年长大了。我们开始警醒了,我们不能再继续让一个个可爱的宝宝,变成日后的梦魇。

正立漏斗和成功的管教

0-5岁:有许多规矩,限制很小的自由空间。

孩子的年龄与自由空间成正比。年龄越小,自由空间越小。

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给以许多清楚明白的规矩与教导。孩子在一个有规矩又安全的环境下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学会担负责任,而他们的自由也随着扩大。孩子学会责任与权力是息息相关的。他们不把自由与权力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知道规矩,原则是为了他们的益处,而不是限制。他们对周围的人体贴关心,对长辈或领导有一份尊重。当他们进入青春期时,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从跟从者渐渐发展成为朋友同侪。

在我的家里,三岁以下必须有大人在身边。不论是在家中哪一个角落,孩子都应在我或其他大人视线之内。当孩子开始能把玩具拿出来玩时,他就得学会收玩具。一两岁的孩子,可以走路了,就可以帮忙铺床,收拾塑料杯筷碗盘,收拾茶几。孩子不但学会了规矩,也明白物有所用与物归原处的道理。那么他就不会到处破坏,制造混乱。他会出声说话了,就该教他用语言表达意思,不用儿语或比划手脚的。

< p>管教的时候如果孩子有情绪,要告诉他,眼泪是上天赐给我们一个很特殊的礼物,眼泪有清洗心灵的功能。当我们生气,伤心,不如心意的时候,我们会想大哭一顿,这时就该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地哭一场。但是就像洗澡时,我们关在浴室里,宣泄情绪也最好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等他把情绪处理好了,哭完了,闹完了,再让他参与家庭的活动。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

避免说出“爱哭的孩子没人喜欢”“我最讨厌爱哭鬼”这样的话。

我们的子女本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若是从小好好教导,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祝福。我希望每一位父母都愿意在孩子还年幼时,就用正确的方式教导,这样,他们不仅是家庭的祝福,也是社会的祝福。

总之,家长们教育孩子的问题,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应该多学习些育儿知识,让孩子健康成长。

为什么说孩子的家庭教育重在教育父母

如今,依赖于父母实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他们的个性、学习背景、成长经验、就业状况和生活压力,使得一些父母无法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

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些家庭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家庭如农民、农民工、未就业人员和经济贫困家庭的孩子生活水平低下,有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有的父母婚姻异常,单亲、重组、隔代抚养和旁亲监护抚养孩子的数量加大;还有的父母因个性、收入等原因,吵架打闹不止,缺乏互敬互爱。家庭的不和谐和生活的动荡让未成年人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有的孩子对父母失去归属感、对家庭失去信心。一般来说,得不到家庭温暖和关爱的孩子,其人格特点表现出攻击性和反叛性,极易走入歧途。

思想陈旧教育不当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尊重生命的价值;相当一部分父母人才观念狭隘,“望子成龙”,“逼子成龙”。盲目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个性成长,孩子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由于心理需求和自我成长不能实现,造成许多孩子精神扭曲,形成不良的品行。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父母也应该反思,对独生子女溺爱倾向已经导致我们的孩子生存能力不强、责任感缺失、竞争力不强。

学习能力差

许多年轻夫妇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孩子就已经降临世间,怎样抚养、教育孩子既没有学习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一些父母虽然看了一些书,但由于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缺乏针对性,常常莫衷一是。于是,“一喊、二骂、三打、四窃(孩子隐私权)、五夺(孩子财产权)”普遍存在于中国家庭中。相当多的父母及监护人不懂也不能依法教育、抚养,不能通过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不能给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以积极的人文关怀、心理关注和成长指导,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迟缓,人格不完善。被“管”出来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被打骂虐待、貌似“爱”的严管监控和“特长”学习下的孩子,其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往往得不到充分保护,孩子精神遭受创伤,学习兴趣下降,社交焦虑加深,心理形成逆反,能力提高缓慢,“快乐成长”变成了一句空话。

不能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及监护人自身素质差,缺乏爱心,社会角色顽劣,这导致了有的孩子游走在社会边缘,内心绝望,还有的孩子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自暴自弃。

父母也要接受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时间最早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父母给孩子的教育是养成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陶冶气质,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让儿童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素质和他们实施积极家庭教育的能力,“孩子有问题,父母来‘吃药’”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教育父母,应该从父母自学和对父母开展社会教育两个方面来努力。前者强调,每位父母应抱着培养孩子也是一种事业的理念,加强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向生活实践学习,不断认识自我、认识孩子,掌握科学的教育、心理知识,寻求符合自己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后者则主要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弘扬先进的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教育规律;积极开办各类讲座、培训班,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本文Hash:9aa991b5bf0d9bc7c3d281aa1aad26f84358c2dd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