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孩子做手工

3~4岁

3~4岁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处于好奇和好动的本能,对手工工具材料发生兴趣,有时引起自发的游戏活动,进入目的不十分明确的模仿活动,这是幼儿学习手工活动的开始,如纸工活动很少有独立创造的造型,大部是模仿为主,能按一定的顺序方法来操作完成,这时,成人应以游戏的口吻,同幼儿边玩边做,如玩动物园游戏时,小饲养员用泥捏只熊来做客等;奶奶过生日时,用笔画长寿面、还可把纸撕成长条、用泥搓成面条、用剪刀剪等表示长寿面送给奶奶,这样,边玩边做的同时,初步锻炼幼儿的思维,发展手的小肌肉灵活和协调性。

4~5岁

4~5岁幼儿开始把生活中直接感知的东西,通过手工表现出来,如剪纸,这个时期能剪出较整齐的物体形状,把纸片折叠起来剪图案,打开纸能出图案形状,像三瓣或多瓣花,各种形状的树、车、房屋等,用泥捏、团、搓些水果、小动物、人物等,在玩泥的过程也会使用些辅助材料,做些进一步的加工、装饰,也可用些废旧物做些自己喜爱的玩具,如纸盒、汽车、小家具,用报纸、挂历纸裁剪娃娃衣服,做些面具、头饰,用废药瓶做偶像等。

5~6岁

5~6岁幼儿在生活上比以前丰富,大脑功能不断趋向成熟,手的小肌肉群得到进一步的发育,因此他们能够比较完整地表现物体的主要部分。幼儿剪、折、贴的技能也逐步提高,喜欢把手工当作心爱的活动,喜欢折些较复杂、难度大的玩具,如飞机、龙船、花篮、头饰、陀螺、毽子、降落伞、风筝等玩具。玩泥时他们往往加些更多的辅助材料做些有情节的塑造。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幼儿手工活动都由幼儿独立完成,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再请成人指导。

在这几年里,父母如果有意地对孩子进行画画和手工活动的培养和教育,这不仅可以较好地发展他们通过视觉、触觉和运动感觉等感知事物的能力,提高感受力,而且也可以促进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画画和手工较好的孩子,他们的观察力比较敏锐,想象力也很丰富,能画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内容。如奔腾的骏马、可爱的熊猫、美丽的海底世界、迷人的夜晚、星空等,有的还画出了在月球上荡秋千这样一些想象丰富、形象生动的画面。

引导孩子从小学习画画和手工是培养孩子创造精神和发展智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怎样教孩子做家务?

现在的孩子由于父母过于溺爱,只要求孩子好好读书,不让孩子涉足家务劳动。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许多孩子走向社会后既不会烧饭,也不会钉纽扣,更不会洗衣服。有的初中生在做化学实验时,连擦火柴点煤气都不敢。有的初中生说,长这么大了,还没有叠过一次被子。

孩子不会做家务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宠爱,过多的包办代替,造成不少孩子劳动观念薄弱,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独立生活能力很差。由于孩子不懂得劳动的意义,在思想品质上,出现了一些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尊重他人的劳动、生活不够节俭的问题。因此,对孩子加强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已成为家庭教育中一个急需重视的课题。

父母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不应该把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承包下来,应该指导和督促孩子自己解决。例如,小班孩子学习自己洗漱,中班孩子可以自己整理书包,大班孩子可以学习洗自己的袜子、手帕等。

2.自己的生活自己料理

父母要指导孩子把自己生活的角落及时进行整理。早晚要让孩子自己叠被、摊被;做完手工作业,要把剪刀放好,把桌上、地上的纸屑、木屑及时清扫干净;除了冬天的衣服太厚父母需要携助孩子穿戴外,平时尽量让孩子自己穿衣;凡是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事情,自己能料理的尽量自己完成,父母能不帮就不帮,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这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3.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孩子除了料理自己的生活之外,还应让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出一点力。例如,在父母洗衣服时让孩子在旁给做个帮手;在父母做饭时,帮着拿拿碗筷;在周末卫生清扫时让孩子帮着扫扫地、倒倒垃圾;孩子稍微大一点,还可以让有兴趣做饭的孩子参与烧菜做饭。通过这样的家务劳动,孩子会逐渐懂得劳动的不易和父母的辛苦,对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以及对父母的关心都是大有益处的。而且,孩子今后的自理能力会得到提升,独立性也会更强。

美国育儿专家伊丽莎白·潘特丽曾经说过,“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结语

孩子的劳动能力是培养出来的,父母如果替孩子做得太多,孩子不仅体会不到劳动的不易,更是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与独立性的发展。孩子终究要长大,父母不可能永远跟着孩子,替孩子做这做那。如果孩子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无论是从个人的生活处理以及日后的工作能力发展来讲都是十分不利的。

如果您想了解其它互动的相关知识,请您继续关注《亲子互动》的相关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亲子的相关内容,也请您继续关注的其它相关文章。

怎样教孩子做家务?

现在的孩子由于父母过于溺爱,只要求孩子好好读书,不让孩子涉足家务劳动。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许多孩子走向社会后既不会烧饭,也不会钉纽扣,更不会洗衣服。有的初中生在做化学实验时,连擦火柴点煤气都不敢。有的初中生说,长这么大了,还没有叠过一次被子。

孩子不会做家务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宠爱,过多的包办代替,造成不少孩子劳动观念薄弱,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独立生活能力很差。由于孩子不懂得劳动的意义,在思想品质上,出现了一些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尊重他人的劳动、生活不够节俭的问题。因此,对孩子加强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已成为家庭教育中一个急需重视的课题。

父母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不应该把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承包下来,应该指导和督促孩子自己解决。例如,小班孩子学习自己洗漱,中班孩子可以自己整理书包,大班孩子可以学习洗自己的袜子、手帕等。

2.自己的生活自己料理

父母要指导孩子把自己生活的角落及时进行整理。早晚要让孩子自己叠被、摊被;做完手工作业,要把剪刀放好,把桌上、地上的纸屑、木屑及时清扫干净;除了冬天的衣服太厚父母需要携助孩子穿戴外,平时尽量让孩子自己穿衣;凡是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事情,自己能料理的尽量自己完成,父母能不帮就不帮,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这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3.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孩子除了料理自己的生活之外,还应让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出一点力。例如,在父母洗衣服时让孩子在旁给做个帮手;在父母做饭时,帮着拿拿碗筷;在周末卫生清扫时让孩子帮着扫扫地、倒倒垃圾;孩子稍微大一点,还可以让有兴趣做饭的孩子参与烧菜做饭。通过这样的家务劳动,孩子会逐渐懂得劳动的不易和父母的辛苦,对孩子良好品质的培养以及对父母的关心都是大有益处的。而且,孩子今后的自理能力会得到提升,独立性也会更强。

美国育儿专家伊丽莎白·潘特丽曾经说过,“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结语

孩子的劳动能力是培养出来的,父母如果替孩子做得太多,孩子不仅体会不到劳动的不易,更是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与独立性的发展。孩子终究要长大,父母不可能永远跟着孩子,替孩子做这做那。如果孩子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无论是从个人的生活处理以及日后的工作能力发展来讲都是十分不利的。

如果您想了解其它互动的相关知识,请您继续关注《亲子互动》的相关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亲子的相关内容,也请您继续关注的其它相关文章。

本文Hash:b6dd7061a7f46d45adf77b52bf9bfd52c8324a0c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