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技巧学习等待

培养孩子的耐性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技巧就在于“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

“等待”从一分钟开始宝宝从出生起,就会通过哭声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时妈妈应该先沉住气,趁势和他说说话,告诉孩子你正在做什么,等一分钟妈妈就会过来。如果孩子仍旧哭,索性让他哭上一两分钟,这有助于打磨他的耐心。等你把自己手里的事告一段落,再去看他。如此操练一段时间,宝宝对“延迟呼应”的态度就会从“愤怒”变为平和了。

小事学习“善解人意”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懂得,还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从而学会善解人意,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比如,孩子要求和妈妈一起玩玩具,此时妈妈可以和他商量:“我有个重要电话要打,要是把重要的事耽误了,妈妈会着急的,你是懂事的宝宝,你愿意让妈妈着急吗?”

把奖励积累起来延迟奖励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不少孩子喜欢玩网络游戏,家长可以把网络游戏作为一个奖品。孩子每次高质量完成作业,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之类的标志物,积累10个五角星,就可以自由地玩两个小时的游戏。这样一来,孩子学习就有了动力。他会逐渐懂得,要想得到更大的奖励,除了努力,还要学会等待。

对待孩子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爱的技巧

导读:“您常和孩子聊天吗?”当问到15位中小学生的家长时,有10位家长的答案是一致的――很少聊天。只有一位家长表示,她和孩子沟通顺畅。

“您常和孩子聊天吗?”当问到15位中小学生的家长时,有10位家长的答案是一致的——很少聊天。只有一位家长表示,她和孩子沟通顺畅。一所中学对230多名高一至高三的学生调查发现,有七成的学生不喜欢和家长聊天,有什么心事宁愿倾诉给好朋友也不会对父母吐露半个字;而有八成的家长感到自己和孩子存在距离和隔膜,觉得无法理解孩子的所做所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隔膜呢?

专家认为,家长与孩子出现沟通危机,如果说是因为家长忙,那是大人自我推脱,最主要的原因是做父母的不注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缺乏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家庭教育不是“正规教育”,而是一种生活教育、实践教育,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但家长与孩子沟通时要淡化学校教育的色彩。但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学校化现象很普遍,孩子到学校的任务是学习,可回到家里,家长仍然追着孩子的学习不放,孩子自然会很反感。

随着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家长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致使他们无暇顾及,甚至忽视了对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教育和指导,这已成为当今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经常有家长向教育专家咨询:和孩子每天沟通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如果家庭教育规定出时间,那样就太刻板了,和孩子沟通不是学校上课,家庭教育要融入日常生活中,应随时随地、自然而然。

夸孩子有技巧,家长们来学习!

在对于孩子成长的路上,有时候爸爸妈妈的夸奖,对于孩子的以后和心里有着很积极的意义,但是夸奖也有技巧,爸爸妈妈们你们都知道吗?

夸奖具体的行为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如果宝宝做对了什么事情,大部门的家长会采用比较直接的夸奖方式,比如说“宝宝你真棒”“你真好”,其实这样的夸奖效果对宝宝而言并不好。这种夸奖对心智成熟的大人来说无所谓,因为他们明白对方因为什么夸奖他,但是对宝宝来说,这种泛泛的表扬会让他们不知所措,觉得自己什么都好,最后他们会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

因此,夸奖越具体越好,让宝宝明确地知道因为做了什么而被夸奖,比如下面这两个例子:“你这次拼图拼得好快!”“宝贝可以帮妈妈倒垃圾了,谢谢你!”

夸“努力”不夸“聪明”

我们之所以强调对孩子进行表扬,最大的目的,就是给他们建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如果一个人在失败之后能不懈地努力,那么最终他肯定可以获得成功。

还是拼图那个例子,比如孩子完成了,家长可以观察后说“这次的方法很棒,从四边往里面拼,确实快了不少”。如果只是说“宝贝真棒,你真聪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忽略过程中的努力,只记住结果,以后一旦事情没有好的结果,他会发脾气或者气馁。

及时夸奖

及时表扬也挺重要,比如宝宝刚把饭撒了一地,你正在气头上,但是他随后就开始把弄脏的饭菜,收纳到了垃圾桶。这时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打败,对孩子正确的行为一定要及时鼓励,加深印象。

假装不经意的夸奖

比如宝宝在玩积木,妈妈和爸爸可以在边上随意聊天,聊天的内容就是表扬宝宝的一些优点,甚至可以故意小声一点,这种方法对低龄的宝宝有非常好的效果。

夸奖不一定要说出来

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竖起的大拇指,都可以让宝宝知道你对他的行为十分认同。

向第三者夸奖孩子

比如宝宝今天吃饭吃得很好,晚上爸爸回家之后妈妈就可以对爸爸说“宝宝今天中午吃了好多饭,而且是自己用小叉子吃的呢。”这时爸爸可以说“宝贝,都可以自己用叉子了,一会儿晚上咱们比赛看谁吃得多”,这样宝宝就会对自己用叉子吃饭这个行为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不要当着孩子夸奖他人

有些年老的家长经常会当着自家孩子表扬其他宝宝,比如“小明都会自己吃饭了呀,真厉害,我家彤彤还不行呢”。也许老人是为了增进邻里关系,也许老人是为了给自家宝宝一点点压力,让他们做得更好。但无论如何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会伤害自家宝宝的自信心。

不给孩子扣“高帽”

我们都希望孩子拥有各种美德,这没错,但是孩子的大部分行为不应与德行联系到一起。比如孩子分享了一块糖果给邻居,你表扬她很无私,为了获得不断的表扬,她可能会重复这一行为,但是她内心可能是不认同一直进行这个分享行为的,她最初的分享可能仅仅是因为邻居的孩子很可爱,最终导致她非常纠结。

孩子做的事情就是出于他们的本心,不用与任何品德联系到一起,品德这事身教大于言传,家长自己做好了,孩子就差不了。

不加入家长主观判断

“我觉得你今天表现不错”“我喜欢你现在的样子”,这也是很多家长经常用的表扬方式。

夸奖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感到愉悦,并且知道什么行为是好的,从而更加积极地实施。上面举例的夸奖方式,主要表达了家长当时的主观感受,对孩子成长意义不大,持久下去,孩子可能会十分注意大人的感受,甚至 意迎合。你的感受对孩子来说不那么重要,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到底因为什么得到了夸奖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Hash:9b58b7d882daf577a93d633206c4c161e0c3b4cc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