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引导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引导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对孩子在观察认知上有什么好处呢?该如何引导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呢?

大部分的家长都知道要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玩玩,但对怎样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如何指导他活动却不甚了解;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愿意或渴望进行户外活动,但至少一半以上的孩子仍说自己平时很少有机会去爬山涉水、种树养花、认识动植物,甚至还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诉说“如果我去外面玩,就要挨父母骂”。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在大自然中玩耍更是一种认识世界、陶冶性情、锻炼身体、增长知识的有益活动。毫无疑问,家长应该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

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整个自然界、自然环境和自然物,是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环境,它不仅是人类的衣食父母,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摇篮。您有多久没带孩子走出户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了呢?没有时间不是借口,天气不好也不是理由,亲近大自然其实不用太多的外在条件,只要父母多加引导,孩子就可以轻松地和大自然做好朋友。

家长必须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虽然儿童天生爱玩,但也有一些孩子性格内向、行事胆小,另有一些孩子则沉湎于玩具,不愿过多地进行户外活动。遇上这种情况,家长就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了。你可以从美丽的童话中激发他对大自然的兴趣,也可以从讲述自然常识入手,掌握若干知识后再带其走进大自然,还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对于独生子女,一方面让其融入自己的朋友圈,另一方面还应与他共同“玩耍”,一同欣赏大自然。极少数孩子缺乏对大自然了解、认识的渴望,往往是与极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有关。家长以“平时工作较忙”、“孩子还是多读点书”等为由,不主动给孩子走进大自然的自由和机会,显然是错误的。

家长必须培养孩子观察大自然的能力。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仅靠这种自发的无序的好奇心无法系统、准确地发现种种自然现象,掌握其本质和规律。因此,家长要随时提醒孩子注意重要的、特别的、带有规律性的自然现象,如暴雨、雷电、彩虹、台风,或如季节更替、花开花落等等。让他们观察不同季节中的草木、不同时空的日光月色、云淡雾浓,引导他们仔细思索其间变化,培养观察兴趣和能力;对于尚未充分掌握文字表达的幼儿,可以用请他们回答问题的方式,思考分析一些浅显易懂的自然现象。有可能的话,还可以用诸如编故事、做游戏的形式,把自然现象融入其中,帮助孩子理解,以培养孩子观察力。事实证明,具有较强观察事物能力的孩子,日后在掌握形象表达和抽象思维方面都要比别人先胜一筹。

近日有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每日平均花在电子媒体上的时间超过六小时,如果家长想转移埋首于电脑或电视的孩子注意力,秘诀就在户外的自然景象,它可以丰富孩子的视觉、听觉,甚至是嗅觉,让孩子的感官得到充分的满足,那还等什么呢,让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吧!

如何让孩子更好的接触大自然和运动

有的孩子对自然界有很大的兴趣。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对花草、树木一点也不了解。因此,到了春天花将开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接触自然的机会。在公寓里居住的家庭,也可以让孩子在花盆或阳台上种花。

在夏天要尽可能让他们游泳。在靠近河流、海边的地方,父亲可以教孩子游泳。在游泳池中游泳时,上岸后要用自来水仔细冲洗身体,用干净水清洗眼睛,这是为了预防腺病毒引起的水池结膜炎。学习游泳时,必须让孩子的头部浸入水中。孩子想排出外耳道的水时,经常把手指插进耳孔,如果指甲剪得不好,指甲会弄破耳朵,引起外耳炎。若一拽耳朵就引起疼痛,便可知道外耳发炎了。

暑假里要带孩子去旅行,给孩子留下愉快的回忆。

到了秋天,容易积痰的孩子,会经常咳嗽,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声,但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很好的话,不必把他当病人对待。来年就要上学了,因此与其过于庇护,不如让他锻炼锻炼为好。运动会也要尽可能地让他参加。每年没参加过的孩子,今年参加了,他就会具有更强的自信。

到目前为止不识字的孩子也会在新年的假期里,通过玩从幼儿园带回来的纸牌,认识一些字了,父母也要同孩子一起高兴地玩。如果有滑雪场,又不是很混乱的话,也可以带他们去玩。

入学前1年的秋天,要进行为上学做准备的健康检查。

此时,第一次给孩子看病的医生和在孩子身边陪伴五六年的母亲之间会有不同的见解。虽然医生发现异常之所在,是其本职工作,但在母亲看来,即使孩子有一点异常的地方(如鼻涕多),也知道这并不影响日常生活,而且治疗也无效。

自尊心强的孩子该如何引导

女儿4岁了,自尊心很强,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自己做,而且不肯承认失败。如果做什么事情,自己觉得没做好,会很生气,如果旁人去表示关心、帮助或疑问,她还会生气地大喊:“你们走开,我不要你们管!别管我!”“我不喜欢你们,你们都是坏蛋!”如果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完成某样任务,别人不能表现得比她好,更不能当着她的面表扬别人。自尊心如此强,受不了一点挫折,有什么办法能让她改改呢?

首先,孩子的自尊心强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普遍特点。孩子学会走路后各方面能力逐步增强,自我意识日渐增强的他们,什么事都想摆脱成人的“干涉”自己独立完成。与此同时,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评价,觉得什么事自己都可以独立完成,而一旦失败又不愿认输,大多数会拒绝成人的帮助,有的表示要继续尝试,有的则为自己的失败不高兴、发脾气等。其次,日常生活中周围人对孩子的评价往往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如“太好了!”“你真棒!”“你是最棒(优秀、聪明、能干)的!”等。这一类积极评价或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最高级式评价,很容易导致孩子高估自己的能力,过分注重他人的表扬,以及是否比其他人更好,从而使孩子变得难以接受挫折或别人比自己好。

父母应该淡化对孩子做某件事的结果的关注,家长没必要事事都要表扬,少用一些情感色彩过于强烈的积极评价,少用一些与别人进行比较的评价;如果想鼓励孩子,应客观、具体地评价孩子哪里做得好,并告诉孩子哪里还需要改进。比如看孩子的涂色作品,可以这样评价:“嗯,颜色没有涂到外面,里面的空白还有点多,再涂满一点就更好了。不过你第一次涂能涂成这样已经不错了,下一次一定会涂得更好。”而不是简单盲目地来一句“嗯,真棒!”如果孩子没做成功某件事,可以肯定孩子做得好的一方面,并巧妙地暗示其问题所在,帮助其找到解决方法。解答:刘晓燕

本文Hash:2c556ae5d58a392918054581262fd89c73d80326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