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腹泻不一定要用药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

拉肚子,中医称泄泻,通俗讲就是大便便质异常,高发季节多在夏秋季。河南省中医院国医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中医儿科主任医师侯江红教授说,儿童体质较弱,经常拉肚子会影响儿童的免疫功能,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而长期拉肚子则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因为特别小,所以不容易好。便稀、便色黄绿,多泡沫是其特点。在治疗这类婴儿时要慎用抗生素类药物,如果长期使用会造成很多不良反应。

治疗小儿腹泻不一定要用药

有些人认为婴儿拉肚是由母乳引起的,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婴儿拉肚大多是因为着凉或是感冒了。但秋季腹泻大多由肠道病毒引起,这类拉肚严重的话易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体质虚弱的尤其是两岁以下儿童可能会并发脑炎或心肌炎。

儿童拉肚多为风寒泻、伤食泻、肠炎泻三种。

由受凉、感冒、冷饮食用过多引起的称为风寒泻。饮食不当、过多油腻、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导致的拉肚称为伤食泻。伤食泻是因为儿童肠胃虚弱,经不起无规律饮食,肠胃负担过重引起的。因为饮食不清洁导致肠道炎症,引起的拉肚称为肠炎泻,也就是肠炎,包括痢疾。那么,拉肚的孩子吃饭上应注意什么呢?

风寒泻的儿童应以慢养为主,少喝牛奶、酸奶等食物,多喝热粥,慢慢使其痊愈。伤食泻的儿童也应以粥疗为主,粥中不要放豆类、枣类。但粥中可以加些小苏打(食用碱),使食物偏碱性则有利于治疗。肠炎类拉肚应在粥里加些生薏苡仁,这样益于痊愈。

秋季拉肚,尤其是体质虚弱、年龄较小的孩子,侯教授并不建议长期吃药,否则只会有害无益。

侯教授给出几个非药物治疗的小验方:

1、风寒泻的儿童家长可以到药店买些大青盐,回家后炒热。把炒热的大青盐垫上布,以肚脐为中心放射性地向外热敷,直到皮肤略微潮红为止,一天两次;

2、对于经常拉肚子的小朋友,家长可以在做肚兜的时候在夹层中放些艾绒(可从艾条中取得)。冬天可天天戴着,夏天可在晚上戴。这种方法可保护腹部,温中暖胃可治疗儿童拉肚。

侯教授在这里也给出了一个治疗拉肚子的药方,对于伤食或肠道炎症引起的拉肚子有一定作用:

苍术10克,云苓10克,车前子10克,生薏苡仁12克,木香8克,葛根10克,生栀子10克,黄芩10克。

该方煎后可放少许糖,3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3岁以上一天一包,一天喝三次。(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小编总结:防腹泻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好“病从口入”关。孩子的食物要现吃现配,不要贪图方便而吃隔夜食物,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要加热透。家长还要注意玩具的清洁,孩子容易把玩具放入口中,或玩过以后将手放入口中,这就造成了一个极大的感染机会,这一感染机会往往被年轻的父母们所忽略。

治疗小儿腹泻请勿滥用止泻药

小儿秋季腹泻好发于秋冬季节,这种腹泻不同于一般的细菌感染性腹泻,不少基层医生和患儿家长在给患儿用药治疗上存在误区。错误地用药不但会影响药物疗效,还可能引起不良后果。只有正确用药治疗,才能缩短病程,让患儿早日康复。现在夏秋相交,是小儿秋季腹泻的高发期,药店药师对这种病症如何用药治疗应有所了解,以便能够为患儿家长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

▲误区1:滥用止泻药

用药治病讲究对症,刚开始腹泻就用止泻药看起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发病初期,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和病毒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其对人体的毒害。此时如果使用强效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当然,如腹泻频繁,持续时间长且出现脱水症状者,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前提下,可酌情使用止泻剂。

具体说来,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时容易错用的止泻药物有以下几类:

易蒙停(洛哌丁胺)——5岁以下儿童禁用该药为一种极强的长效抗腹泻药物,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腹泻的治疗。但其作用强烈,强度比吗啡还大,能直接作用于肠壁,阻止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和收缩,使肠功能恢复正常,因此能迅速止泻,并很快消除不适感。但该药用于低龄儿童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如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加之曾有新生儿用药致死的报道,故国内外均限制用于低龄儿。我国规定,易蒙停5岁以下儿童禁用。

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啶)——2岁以下小儿禁用该药也叫止泻宁。该药每片含盐酸地芬诺酯2.5毫克、硫酸阿托品0.025毫克,其中地芬诺酯对肠道的作用类似吗啡,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及慢性肠炎等,作用亦很强烈。由于国内外不断有应用该药导致小儿中毒甚至致死的报道,且死亡病例集中于两岁以下小儿,又因该药小儿用药剂量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因此两岁以下小儿禁用,两岁以上小儿应慎重使用并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药用炭——禁止长期用于3岁以下小儿腹泻或腹胀该药用于胀气及消化不良性腹泻,能吸附导致腹泻及腹部不适的多种有毒及无毒刺激物,减轻对肠壁的刺激,减少蠕动,从而起到止泻作用。但由于该药吸附作用强且无选择性,对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酶的生物活性均有影响,长期应用可影响肠道的营养吸收,因此禁止长期用于3岁以下小儿腹泻或腹胀的治疗。

治疗小儿腹泻常用的药物

小儿腹泻原因较多,治疗最重要的是消除病因,止泻只是对症治疗的方法。只有消除病因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止泻的目的,腹泻不仅能加速细菌和腐败变质食物的排泄,有利于机体清除毒物,更可以缓解发热、减轻腹痛等症状,应用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去除病因。止泻药物的应用常见于以下情况:

细菌感染性腹泻:引起腹泻最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杆菌。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大便检验有白细胞,主要发生在夏季。主要使用对肠道感染有效的抗菌药物、微生态制剂、肠黏膜保护药。一般治疗1周,大便检查正常可以停药。辅助治疗为退热及液体疗法。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大便通常带有黏液,伴有发热、腹痛及里急后重。严重的中毒型痢疾可以出现高热、惊厥、神志障碍,尤其小婴儿,反而没有或轻度腹痛、腹泻。痢疾患儿大便检验包可表现以白细胞为主,也会有红细胞,与大肠杆菌肠炎只有通过大便培养可以鉴别。治疗上基本相同。肠道感染多采用口服抗菌药,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

病毒性腹泻:通常在秋季发作,由病毒引起,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临床试验证明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并且安全性较好。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是由于某些疾病需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而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的腹泻。应考虑条件致病菌,如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等所致的肠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肠炎大便为水样,可伴有发热、腹痛等,严重者大便排出膜状物,称为假膜性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大便为水样,呈暗绿色似海水,有腥臭味,常伴专感染中毒症状。真菌性肠炎大便为水样,泡沫多,有时为豆腐渣样。一般停用抗菌药物可以缓解。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菌群失调,可以早期使用微生态制剂。

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婴幼儿期由于添加辅食过快过多,也容易引起食物消化不良的腹泻。这种腹泻大便次数不会太多,也不容易引起脱水,只需适当调节饮食即可,不必使用止泻药物。较大的几童自制力较差,不能控制饮食,常因饮食不当,暴饮暴食,过量的食物在肠道存积,吸收大量肠液,可导致腹泻。这种腹泻常伴有呕吐,多数是将这些食物呕吐或排泄出就可以缓解,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如果不能进食,伴有脱水可以补液治疗,也可以用微生态制剂,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

肠道外疾病引起的腹泻:对于儿童来讲,即使是肠道外疾病,如肺炎、脑膜炎等也可以出现腹泻;还有些全身感染,如败血症,也会并发肠道感染,大便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和白细胞,全身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可以应用肠黏膜保护药和微生态制剂。

慢性腹泻:长期慢性腹泻病因较多,有肠道感染控制不好或反复感染,还有消化酶类缺乏,肠道菌群不健全等,治疗首先要了解腹泻病因,进行病因治疗,可以给予微生态制剂恢复胃肠功能,必要时可选用收敛药、吸着药。长期腹泻导致营养物质丢失,引起营养不良,应及时补充维生素等。

过敏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多与食物过敏有关,也常伴有其他部位的过敏表现,如食用某种食物或药物就会出现腹泻,同时伴有过敏性皮疹,就应该考虑过敏性腹泻,治疗主要是停用过敏的食物或药物,可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是小儿腹泻常用的药物的介绍,小儿腹泻首先要查明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相应的药物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本文Hash:a7783d59e4f0d7bcb9609a2cbd55f4681e00ce42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