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个案-小心心妈妈(3)

题:张教授:再请教

版权所有:小心心妈妈原作提交时间:10:39:2009月26日

张教授,您好!

昨天您的回复给我的启发很大。您总是能用一两句话点到事情的本质,让妈妈能都有所悟,真的很感谢您。

张教授,还有几个问题我再说明一下,您帮我再分析分析:

我的问题是两个:

1.她到底是转个年轻老师的小班,回托班好,还是留在现在的班级再给她个适应过程?

2.您帮我看看,象她这样天性气质这么固执的孩子,我以后总的指导方针应该是什么?在教育上应该着重注意些什么?可以放手些什么?您有经验,能用她哪方面的个性来自我约束哪方面的弱点吗(以夷制夷)?

心心的年龄不到三岁,只有两岁九个月,她上小班,比同班最大的八个孩子小一岁多,比其他十几个孩子也小半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相差半岁,在心理能力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上相差很大,而她的两个老师都是四十岁出头的中年老师,着重的是统一管理,在因材施教上不愿去做得太多,当然就象您说的,她们都是传统型的负责任的老师。

心心在认知和动手能力上与别的孩子差距不大,老师甚至几次和我提到,上课时她心情好的话,理解和反应比其他孩子快的情形是经常有的,其实老师还是很喜欢她的,昨天银都影视到幼儿园选小演员,选中了心心,老师也直夸她,说这孩子快乐,灵活,很有童真,招人爱。(我没让去,觉得她小,不服管,会添乱。)老师就是对她的“要求比较严格”,心心的个性又比较犟,不服管,而老师比较乐于让孩子“屈服”,心心倒是没什么,犟过就忘了,一样上上下下玩得很开心,当她感觉到和同班同学的能力差距的时候,会以自说自话,我行我素或不回应来面对(我的理解是:参与不起来就不参与了)。可我担心长此以往,影响她的自尊心,自信心,还有学习态度。

心心由于天性和年龄的双重原因,对“差异”很不敏感,对老师也没别的孩子那么“怕”,我看了几次,觉得她对谁都是“一视同仁”,以自我的情绪为中心的,哪怕两个老师那么管她,她也象对家里管她的爷爷和爸爸的态度一样:合则来,不合则去。也同理,老师对她管的负作用,现在还不明显,她照样地自得其乐,玩得欢着呢。我怕的是她的个性会积重难返。

所以我想把她转回托班,托班不那么讲纪律,她的年龄在托班有优势,她会很快乐。可我的疑虑也在于您说的:心心的个性的确是需要从小适度约束的,小班在这方面又有天然的优势。昨天我向老师表达回托班的想法,老师说上学期回不去了,因为托班老师缩编,一个老师一个保育员管25个孩子,现在这个时候老师不愿再收孩子,而转班也会有一定的矛盾和困难。所以我想再问您一声:她到底是转个年轻老师的班,还是回托班好?要不,再让她适应?

关于“死不认错”,我一下倒想不出太多的例子,因为我们知道她的个性,打小她就这个样子,不是原则问题也就不去犟她了,但每次只要有让她认错的情形,她的态度都是象我昨天写的:你告诉她错了,她会说:“对的”“我以后还这样做”(她说的很平静,可表现的坚定分明是挑衅)即使在气氛上有让她觉得有强制认错的压力,她最多也是不说话,你逼她说,还是:“对的”,打几下把她打疼了,如果不是太疼,她边落泪,边叫的,还是“对的,对的,”“我还会做”,如果是真疼了,那就哭呗,就更不会理你,不会认错了。

只有等这事完全过了,她的气头消了,你回过头来再和她“讲”道理时,会说“错了”“我以后不会了”。可这时,身为 父母还是觉得很无奈,知道她并不是在认错,而是不和你计较罢了。

对此,我上一篇心心两岁时的日记,您帮我看看,象她这样天性气质这么固执的孩子,我以后总的指导方针应该是什么?在教育上应该着重注意些什么?

其实就拿走路这事来说吧,我的确有意识做到了每次她做得好,就夸她,抱她,亲她,说喜欢她,每晚她入睡后还会念念叨叨地在她耳边说“爱你,喜欢你,妈妈爱你!”,教授,您看了别笑我,因为心心天性对人情不敏感(从小时候,阿姨回乡她从不念叨我就看出来了。小时候,我如果出去个三五天,她也不念叨。再大点,听再凄凉的故事,她着重点都在“为什么”,而不是表示同情,有些孩子不一定理解故事的全部情节,就气氛的渲染也会落泪的),所以我只能按一本不知哪看到的早教书说的做,据说入睡后半小时跟孩子说的话是最管用的。说管用也管用,心心对我的依恋和喜欢明显增加,老说妈妈是我的好朋友,妈妈最喜欢我了!说不管用?她的确碰到问题还是喜欢用自己的情绪和方法解决,对人情的回馈反应得较慢。所以我还是回到刚才的问题:象她这样天性气质这么固执的孩子,我以后总的指导方针应该是什么?在教育上应该着重注意些什么?

由此我现在跟她很着重“规则”意识的培养,要求她先认同规则,当然她的年龄认同易,遵守难,只要她认同,我就慢慢建立。还有就是“说话算数”,这点从以身作则做起,心心基本能就事论事地认同并做到说话算数,当然根据她的年龄,我跟她协定的内容很少且都具体到一件事,象走路这是一样,虽然她有压力,却再不要我抱了。还有撒泼(要买东西),吐口水之类我觉得不能滋长的,一有苗头我治了一次,都不会有第二次,而且据我观察,她还是发自内心地遵守的。

附贴日记:

犟?--太恐怖点了吧

2003-01-2900:08:28

上海接连几次的寒流,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很少了。象心心的小小班里,每天至多也不过十五六个孩子(24个一班)。而心心,真的是做到象儿歌里唱得一样“风里站着笑,雪里不弯腰”,还照常穿裙子!当然妈妈也有对冷空气妥协的地方--给她穿回了久违了的纸尿裤。在安全系数的保障下,心心的神经放松得很快,今天(2003.1.15),居然连大便也不叫了,拉在尿裤里还满不在乎的样子,让妈妈有点生气了。掰开心心的小手掌,心里本来并没有要打的意思。

“心心,怎么连大便也不叫了?大便应不应该叫?”妈妈虎着脸试询着

小东西也蹦着脸,瞪大着眼睛--坐在尿盆里,一语不发。

“应不应该叫?”

还是沉默。

“说话呀,说下次不会了。说错了”妈妈有点沉不住气了,顺手打了几下小手心,天地良心,真是很轻。

“再响点”

“你说什么?”妈妈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再响点”天,这是在示威呀。才刚满25个月的孩子,居然--

“心心,你说大便应该在裤子上还是在尿盆里”妈妈避重就轻,想给她一个台阶下算了,还故意反“尿盆里”三个字放在选择的句末,便于让小家伙顺势推--

“再响一点”很坚决的声音,同样坚定的表情。

小小年纪想学刘胡兰啊?这下妈妈我可真生气了,叭,叭,叭--小手心立马泛红了。

“再响点”

真的是反了,这是25个月的孩子吗?事已至此,不给她个教训看来也不行了,叭,叭,叭,叭--因为小家伙一点都没有要哭的意思,妈妈这次可真的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可得到的回答仍然是--

“再响点!”

最后我在手臂上猛拍了一下,手臂上立马泛起了五个指印,才把她拍哭了,可这小家伙居然一边大声哭 ,一边还在追着叫着:“再响点,再重点!”

妈妈真的是有点气极攻心了,一晚上没搭理心心。

不好意思,看到橙妈的调查贴想到的,象心心这样自我的孩子,怎么培养她的体谅心和宽容心?

象橙妈提的例子,我因为了解心心的个性,从小就选择1:孩子不小心把牛奶给洒了,妈妈怎么做

(1)平淡地说“哦,牛奶洒了”,然后跟孩子一起擦干净

心心也习惯于一起做,虽然她不尽心,只做做样子,我也会旁敲侧击地说些让她体谅别人的辛苦的话,也不晓得她听进没有,反正至今也没看到培养出体谅心和宽容心。

我主要是想她多通点人情,进而才能引导她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懂得将心比心。象她在这方面比较晚熟的孩子,我该在哪些细节上更注意引导?

谢谢您。

张仲华教授回复:小心心妈妈:可以考虑上托班

从你讲的情况看,比同班的孩子小半岁到一岁多,最好还是让孩子会托班。从你的日记看,你要求孩子去遵守规则是应该的,但是我总感到你和孩子的沟通存在一些问题,下次你记一段日记,我看看再说。关于体谅与宽容心是一个很大也很复杂的问题,以后慢慢和大家谈。

早期教育个案-小心心妈妈(11)

作者:韬韬爸发表日期:2004-09-2021:41:37

主题:小心心妈妈:

这种方法无法指望对思维有什么好处,这是肯定的。

唯一的好处:他说那些复杂句子说顺了,就不至于怕复杂的句子了,韬和别人不一样,说话晚,平时特别喜欢用简句,一般孩子脱口而出的句子,对韬来说,他就有些胆怯,主要是说的时候换气掌握不好,我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换气掌握不好,他很可能就不愿意说,不愿意说,一些复杂的思想就表现不出来。

至于说想像、开放心灵、敢说敢想敢表达思想,那是另外一码事,跟这个无关,上面这个主要是让韬好好掌握说话的节奏,说话也更有信心一点。

韬不到三岁就认识很多字句了,基本上是在句子中学会的,讽刺的是,那个时候也是为了鼓励他多说话,他说什么我们就敲什么,激发他表达的愿望,不知不觉他就认识了很多东西。

其实这个也谈不上反复的认读,认识字也不是目的,读400字是很快的,读几分钟很快就读完了,跟做一个轻松的游戏差不了多少。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9-2022:01:27

主题:我怎么觉得

我有点看不懂呢?

为什么要训练说复杂的句子?听多了,也许就会说了?我隐隐觉得韬韬的发展也许走的路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有些走得前了,如认字,识句,但这些反倒没形成整体助动?

心心最近也是读了不少儿歌,明显增加了随口编的素材,且不象小时候编得那么无序了,其中有些很长,很有趣,可惜她说过就忘了,我能记录下来的不多。这两天的有:

“小蚂蚁,爬呀爬,爬到屋顶吹喇叭,嘀嘀嗒嗒真高兴。”

“五颜六色小颜料,小颜料,有不同,有不同,兰绿红紫真漂亮”

“小小夜晚真可笑,月亮星星骑头上,一个人,两个人都没睡,一个人,两个人都没睡……”

所以我觉得读得多对思维一定是有好处的,只是每个人厚积薄发的过程不一样。

作者:韬韬爸发表日期:2004-09-2022:13:28

主题:认字、识句并不能推动什么

即使有作用,也不是在5岁之前有推动作用。

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主要靠孩子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多体验语言,在交往中多体验语言,在和周围人的交流沟通中多体验语言。

当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这方面和父母本身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韬从小走过的路和别人很不很不一样,有很大的差别,从小的语言环境很差,一直到两岁的语言环境都很差(依恋也不好),即使到了两岁之后,他的语言环境相比起心心、阿迪而言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对心心等很多从比较好的环境走过来的孩子,就无法理解语言表达中的不自信、就无法理解语言环境的贫乏带来的语言理解能力的不足。

我只能这么说,感情促进了亲子之间的沟通能力,感情提升了表达的自信,语言说多了也提高了表达的自信(但这个多说对韬而言,靠日常生活中的多说是不够的,要通过讲故事进一步激发,至于编故事那是下一步),下一步是在交往中提高表达的自信。

对韬这样的孩子,有很多路都注定和心心这样的孩子不一样。

作者:阿迪妈发表日期:2004-09-2023:02:57

主题:如果说读故事的目的

是为了解决"韬说话的语言不够丰富,说话声音较小,说话有的时候大喘气"的问题,那么倒是和crazyEnglish有些象,多读了自然口腔肌肉的控制熟练了。

这种读故事,类似于给孩子增加多一些的书面语言熏陶,或者其他语言氛围的熏陶,应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不 两条腿走路,鼓励孩子多编故事.韬爸我给你支个招,你把韬熟悉的一些句子打印并且分割开,比如"玛莎迷路了,来到大熊的家",分割成:玛莎,迷路了,来到,大熊的家.此外多加一些相应的元素,比如松鼠的家,狐狸的家.....总之,你选取几个孩子熟悉的故事,摘取其中部分元素,然后跟孩子一起拼一个简单的句子,在此基础上编故事,我想会是照本宣科和胡言乱语之间一个比较好的过渡,帮助孩子放开了编.

当然了,这只是我一时拍脑袋想的,阿迪还没到这个阶段,他现在说话有时候还是慢于思维,前几天一晚对迪爸说:我去跟你妈妈睡.....然后下一句一路磕巴过来快把我们憋背过气去了,才蹦出:你跟我妈妈睡.......句子其实很简单,但是要把这个关系理顺了,你妈妈我妈妈小家伙脑子已经想清楚了就是舌头不听使唤.

关于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我粗略总结一下:

1,语言和逻辑,类似我爱我家的那种练习.按照某种规律组织语言.

2,语言和想象力,编故事;

3,语言和观察力,编谜语猜谜语.

有些乱,算我胡言乱语吧

47

主题:《华山神童》,请张教授和爸爸妈妈们进来看看,提提意见,[精]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9-2411:04:20[表状]

怎么引导孩子组织语言?能回忆并陈述一段思想?心心平时瞎编的话,能编很久,但讲真实的发生过的事,好象不象编话那么随意,而且她的个性好象也有点逃避真实的生活,基本不讲幼儿园发生的事和自己经历的事,只有自己想象的世界的欢乐着......

昨天,心心突然提起看了快有一个月的《华山神童》,因为我没去看,也不晓得他说的是不是这么回事,但至少听起来象那么回事。:))

心心平时从来不会主动说现实中刚经历的事,一般你问她,她理也不会理,《华山神童》刚看完的时候也是这样,我问过她一句的。她没睬我。不晓得昨天怎么兴致那么高,主动跟我讲起来......一听,虽然看了快一个月了,听上去还象个故事。

因为是mp3实录,所以有些句子不连贯,我还是以保持原样为主。

M:心心说看了华山神童,妈妈那天没空,没有陪你去看,能不能跟妈妈讲讲是讲什么的?

A:就是讲一个小孩子救他妈妈呀

M:他妈妈怎么了?

A:压在华山底下了

M:为什么要压在华山底下啊

A:因为他舅舅跟他说天上的人不能和地上的人结婚。

M:谁是天上的人?

A:他妈妈

M:谁是地上的人?

A:他爸爸

M:他们生下的谁呀?

A:华山神童

M:谁把他妈妈压在华山底下

A:他舅舅

M:他舅舅是天上的人还是地上的人?

A:天上的人

M:华山神童是怎么样把妈妈救出来的?

A:他找了个马车,就去救妈妈了,然后有个声音跑过来了,然后他就躲在别人的后面,然后就把妈妈救出来了。

A:我一开始看很害怕的,我就捂住嘴,后来看还是很害怕,我还是捂住嘴,后来看到有假的火!一看就是假的火,我就哈哈笑、笑到莽蛇出来还在笑,笑得都把舌头吐出来了……

M:以后你看戏看到坏蛋出来还怕不怕

A:还怕,

M:为什么

A:因为坏蛋很怕人的

M:老师有没有跟你说表演都是假的呀,假的你怕不怕

A:还怕的。

主题:心心平时瞎编的话,能编很久,但讲真实的发生过的事,好象不象编话那么随意,而且她的个性好象也有点逃避真实的生活,基本不讲幼

作者:九儿0708发表日期:2004-09-2411:25:45[表状]

--这一点跟99很象。

你有没有接着问:这么怕,以后还看不看,我们99说:“我就是爱看恐怖片。”其实他也很怕的。

主题:她一定会说:不要看!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9- 2411:28:06[表状]

但看了也会很喜欢,看到怕的时候会有点闹,不过,还能安慰得下来,紧张的情节过了就好了。

主题:99是用手遮着眼睛偷看,想看又不敢看的样子。心心还小呢,能看下去就不错了。我感兴趣的是,前面引用的那段是不是表现了一种气

作者:九儿0708发表日期:2004-09-2411:32:27[表状]

质类型呢

主题:应该是一种个性?我也不晓得。反正心心很少和我沟通现实世界。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9-2412:21:03

主题:心心随兴编的三首小儿歌:[精]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9-2411:09:10[表状]

“小蚂蚁,爬呀爬,爬到屋顶吹喇叭,嘀嘀嗒嗒真高兴。”

“五颜六色小颜料,小颜料,有不同,有不同,兰绿红紫真漂亮”

“小小夜晚真可笑,月亮星星骑头上,一个人,两个人都没睡,一个人,两个人都没睡……”

主题:心心说老师都很可怕的,眼睛和身体都象大灰狼!:))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9-2411:26:26[表状]

M:心心,你喜欢**老师吗?

摇头

M:为什么

A:因为**老师好怕人,**老师就是大灰狼

M:那幼儿园的老师你喜欢谁?幼儿园的老师姓什么?

A:*老师和*老师啊?哦,还有*老师和*老师(这是她第一个幼儿园的老师,一、亏她这个时候都记起来了)

A:不喜欢!

M:都不喜欢啊?

A:都不喜欢。

M:为什么?

A:因为他们都是大灰狼,我吓都吓死了!

A:我的老师都很可怕的,眼睛和身体都象大灰狼!

M:妈妈看你的老师都很和善的呀!

M:那你做妈妈的老师的时候象不象大灰狼啊?

A:不象

M:那你象什么啊

A:我象小东西。

M:那你喜欢哪个老师,你想不想得出来的

A:你,我喜欢你

M:我又不是老师罗

A:唔,我是说你这个同学

M:哦,我是你的同学啊

A:我是老师,你是同学啊,你忘记啦……

M:妈妈,A:心心

说明,我最近一直和她玩我是学生,她是老师的游戏,所以她说我是同学。

题:张教授:编故事和复述故事之间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9-2412:39:32[表状]

有没有冲突的?看了楼下这么多妈妈上的故事,好象会编的,多不愿复述,会复述的,多不愿编。当然也有象凌儿等全才的。我想问问,对孩子来说,这两者冲突吗?是代表不同的个性呢?还是不同的接受方法?心心就是典型的不愿复述尽瞎编的孩子。我从没听她有过完整的复述。我该怎么引导?

小心心妈妈:尽可能让孩子少去完整复述。

不赞成孩子比较完整的去复述故事。完整复述并不表明孩子理解。在一个故事中,包含着语言、文学。语言是很奇妙,你能把学过的所有文章都能背下来,好的词句都能脱口而出。但是你对这些词字能很好掌握、应用吗?不一定!我们讲要多听、多读。也要多想、多编、多讲。这样才能去掌握语言。“诗言志、思无邪”。只有用这些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心声、自己的感情。才能准确去理解和使用这些词汇。才能更好的去掌握语言、学习文学。

儿童故事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当儿童把自己的生活、感情、想象组织到一块的时候,才能去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更多的是去复述一个故事,特别是去完完整整的去复述故事,就失去了锻炼儿童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机会。

小心心自己编的儿歌真是太天真、朴实,小心心的心态真是好!

主题:张教授,谢谢您的答疑,我还有个一直以来的困惑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9-2421:22:54[表状]

心心为什么不肯叙述当前发生的事,也 肯讲现实中的事,不讲幼儿园的事呢??她记性并不差,但从记不住同班同学的名字,老师的姓也少见她清清楚楚的,她心里清不清楚也只有她知道

虽然她很开心,很快乐,但是她哪怕是小时候在幼儿园最黑暗的日子,回家也是这样的,只有在入园前才象刚想起来一样哭一下。

她的个性让我觉得又亲近又疏远呢。

张仲华教授回复:为什么要叙述现实中的事情?

一个三岁多一点的孩子,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就足以使她很快乐,就没有必要去过多关注周围中的一些事情。从长远看,小心心的这样心态可能会影响她将来去和各种人沟通。但是现在毕竟还很小。这个时期的想象力发展对她将来太重要了。再继续发展的过程中,适当注意即可。

早期教育个案-小心心妈妈(7)

主题:亲子共戏:从《小妖怪》到《1+26只戴高帽的猫》

版权所有:小心心妈妈原作提交时间:17:20:4211月30日

心心这两天是乐疯了,前两天看了小妖怪系列的《给你剪个酷发型》,每天钻在被窝里扮小妖怪,叫着笑着:“我是小妖怪!我是小妖怪!”在被窝里爬着想象着“飞”的欢欣,还有,爬桌子山,椅子峡谷,真是太乐了,太疯了,太有意思了,被孩子哈哈哈的笑声,和兴奋得发红的小脸蛋的渲染,连一向反对“捣蛋”的爸爸也忍不住抱住心心猛亲猛亲。

天哪,爸爸可没料到,紧跟着还有它,那只《1+26只戴高帽的猫》,听着妈妈晚上讲的带劲,孩子听得着迷的样子,第二天就要出差的爸爸不免有些心惊胆跳,因为这母女俩讲完后一致决定,明天,就明天,趁着爸爸不在家,我们,就我们俩,一定要把这个家来闹个天翻地覆,乱七八糟,当然为了能让爸爸放心地出门,我们也及时表示了会象那只戴高帽的猫一样最后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决心。

于是,我们早早地就买定了奶油蛋糕,把心心的小红伞放在最悦目的位置,想象着“在浴缸里打着伞吃蛋糕”,心里急巴巴地盼着,盼着爸爸快点出去玩他的。终于,爸爸要出门了,临行前不忘千百遍地叮咛:“不要把家闹得一塌糊涂”,在“放心,放心,请放心”的一致应答里,爸爸终于不放心地走了,走了,出差了,爸爸今晚不回家。心心乐得蹦上了天,哦!可以听妈妈讲故事,可以和妈妈疯,还可以跟妈妈一起睡觉罗。

妈妈着实比心心更心急,“哦,心心,咱们终于翻身作主人罗”,心心表露出一副不解的模样,可能她在妈妈的庇荫下,还没太多尝到“被压迫”的苦难,现在,先不要去管这些三七二十一的事,咱们就先我们最想干的,放水,取蛋糕,撑起了心心的小红伞,当然还不能忘了泡泡浴的主角,泡泡盐。一切准备就绪,当母女俩坐进热气腾腾的浴缸,心满意足地互相喂了口鲜奶油蛋糕,然后美美地躺在缸里都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太舒服啦,太享受啦,做神仙也不过如此啊”虽然心心那是紧跟着鹦鹉学舌,但妈妈我绝对相信那也一定是这孩子的肺腑心声。仅仅放松少刻,小人儿就开始忙乎开啦,妈妈在边上仔细观瞧,天哪,这“猫”已经在这孩子心里络了魂,瞧,她那安部就绪的动作,开冷水龙头,再开热水龙头,还要撑起她的那把伞,居然还尝试了几次试图用脚来夹住这把伞,在几声自嘲“咦,我怎么不行的?哦,我不会”后,心心美美地尝了口蛋糕,然后,把她的KITTY们,DUCKING们,一字排开围住了放蛋糕的盘,“来,吃,大家一起来吃蛋糕吧,我来帮你们打上伞”。这时,妈妈悄悄地出了浴缸,心心,妈妈的小可爱,这里是你的天地了,尽情地玩吧。

紧跟着,妈妈听到心心一个人在里头快乐的歌声,听到她在说:“这水落在伞上的声音真好听”,听到她把她的伙伴们一一喂饱,当然也没漏了她自己,因为妈妈还听到她在很大声地笑叫:“哦,我也吃得饱饱的了,瞧,我的肚皮圆圆滚滚的”(心心这两天说话很喜欢用“瞧”这个字),想象着宝贝向她的小伙伴们展示她圆圆滚滚的肚子的可爱状,妈妈的心里也乐开了花,手指飞起打下了这篇《亲子共戏》。

附注,这个《1+26只戴高帽的猫》的故事,给心心的另外一个收获是学会了+1的是怎么回事,为了闹清楚1+26只是多少只猫,妈妈从1+1,2+1,3+1,4+1……直到妈妈说到11+1后,心心就会跟着妈妈把余下一直到26+1的问题给解决了。

37

主题:翩翩妈:翩翩真的好可爱!

版权所 :小心心妈妈原作提交时间:10:04:2812月02日

回想自己的小时候,何尝没有相同疑惑,就象你的惊讶。可是我小时候,真没翩翩这么幸福,有个懂得心疼她的妈妈,其实孩子都特别愿意和大人沟通,得到大人的理解就会和理解她的人特别地亲,自己觉得自己的心灵和她是相通的。

我小时候,却是只要表露些心声,都特别得不到想要的关怀和理解,家长老是不解地看着我:衣食无缺,好好学习不就行了?

由此,心灵的门就越来越紧闭了,自己时刻注意着关上自己的房间门,给自己的抽屉装上锁,看着“闲”书(记得在初中的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看尼采,卡夫卡,因为一知半解,把自己封闭得更紧了)。再后,原本和现在的心心一样快乐开朗的我,到了高中后竟被一致地被评为:自以为是,自命清高,自说自话。因为我听不进师长的话,想上的课上,不想上的课自己就回家了,因为师长觉得怎么也不能和“坏孩子”搭上边,所以也拿我没办法。我呢,还在自鸣得意呢。

这道门锁一直到入了大学后靠自己的内省慢慢打开的。现在回过来看,当时如果得到象翩妈给予孩子的精神上的理解和爱,能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和快乐,那我的学生时代会少很多的遗憾,会多很多的快乐,会有更多“真正”的“自主”地选择(虽然评语里都是“自”,其实是自己把自己逼到了墙角,当时真没理解这些,也没人帮我解这些惑)。

39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2-1613:07:26

主题:二月十五日日记(三岁两个月)

“我喝巧克力奶!”

阿姨很快端来一杯。心心就着吸管猛吹泡泡,边吹边乐,笑得哈哈的。

什么逗得她这么乐?这个想法害我忍不住凑过头去。可是又免不了适时灌输知识点俗:“心心,你这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你知道吗?”(我想就势就跟再讲讲空气)

“我嘴里长了个屁股,我正在放屁呢!哈哈哈”

天,她对知识理解得比我透彻多了。:(

《小花狗去上学》-小花狗的妈妈特意为小狗准备的信号铃。心心听了很向往,不但嘴巴贴在狗的铃铛上亲了又亲(她从小听故事,都会对她喜欢的人,物,亲了又亲,恨不得挖下来):“妈妈,我喜欢这个狗铃铛,我也想要一个,好不好呀?”

“好呀,明天妈妈帮你找个狗铃铛”

“不行,不行,不行嘛”心心脸上又浮起了最近一个月里我见惯了的鬼笑:“狗铃铛给你,给我一个人铃铛”

妈妈把俄罗斯大马戏团即将访沪演出的消息告诉了心心,问她有没有兴趣。这倒勾起了心心十一月份去常州恐龙园看到的一场马戏表演:“妈妈,为什么要狠狠地打那些狮子老虎呀?”

“因为那些狮子老虎不乖啊”

心心听后,少有地沉默了很久。我见此情形不禁想逗逗她:“心心,如果你不乖的话,也是要打屁股的哦”

“打得轻一点”

“不行,要打就要打得屁滚尿流,皮开肉绽,血肉模糊的”

“这样两个屁股不就变一个屁股了(我的理解是界限打模糊了)?那怎么大便,怎么尿尿呢?如果不能大便,不能尿尿,那怎么办呢?”说着,两手一摊,眉头一皱……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2-1615:35:21

主题:自主表达和购物交费(读凌妈,琬妈的贴记下心心的进步)

假期里,带孩子出去玩的机会多了,也做了些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自主表达和一些简单的购物交费的实战。

先说自主表达,假期前,如果在服务的场所发生些心心正当愿望的索取,我们会当着心心的面先把服务生叫过来,然后把她的要求说前半段,让她说些关键词语。

但是随着心心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开始高高地昂头,什么都要, 有些已经未必是非常“合理的”要求,如自从看了MAISY作搅拌工作(把调味品混在一起调啊,搅啊,拌啊,)的VCD,她小人家每次入座餐厅,对吃是从不上心的,她必先要找糖包,胡椒,醋,茶……这些都是她的“工作”的必需品。如果走进的是家西餐厅或咖啡厅,那自然是正中下怀,临到走时,必是水淋溚滴,满盘残籍,否则是决不肯全身而退的。可是如果进的是中餐厅呢,这些东东就要靠“嘴”去要的,而如果让我出面去要这些东西来任她蹂躏,她爸必会骂我“溺爱”“专宠”“慈母败儿”之类的,所以我就跟心心说:“你自己想要的,自己去要,要来是你的本事,要不来说明你的要求不合理,那就算了”在强烈的欲望心的驱使下,孩子是会发挥潜能的,这话真是一点也不错。“姐姐,我要一个糖!”“姐姐,我还要一个醋!”一般服务生对孩子的态度是宽容的,心心也就利用大人对孩子的包容心,屡屡得逞。而她老爸只是眼巴巴地瞅着她一得手就兴致盎然地埋头象做化学实验一样(从这个杯倒到那个杯,加完盐回糖,再加些酱油,醋之类,翻云覆雨)地穷折腾,心里难受----如果在家里,“没眼睇”(广东话:眼不见为净)早走了,可是这儿只一桌的范围,没处清静啊。最绝的是,她小人家拌完后经常还会用手指伸进去搅上半宿后,颤颤微微地把这杯不知所谓的东东端到她爸面前:“很好喝的,来喝一口”如果你回她说:“好喝就自己喝吧,别吆喝了”她就会鬼笑两声,然后作充耳不闻状,继续作她的“工作”,看来这玩意儿啥味她心里也很了然呢。

再说购物交费,假期前,在小超市里或对小金额的东东,我们一般都只是把钱交给心心,让她作个“传递”的过程,如果有幸得到收银员“侬真来三”(上海话“棒”的意思)的夸奖,她必喜笑颜开,可也有不耐烦的收银员没心情配合你们的育儿过程,会催促说:“快点,快点,介小搞啥搞”那她也会一脸的无辜,悻悻而回。

一过三岁,欲望也大大地膨胀了。以前只要我说贵,她会加上一句说:“真的很贵的”,有时候我说不买,她会主动解嘲:“是不是太贵啦?”可是最近,会执着地要求:“我要我要我就要,不贵不贵就是不贵”这不由得提醒我是不是该到时候让她理解什么是“贵”。

那天去向阳儿童用品商店,我让她在下面先玩着,自己上去兜一圈。等我下来看到她在瞎叫,一问之下,原来她是看上了hellokitty的贴纸,天,看上哪的贴纸不好,看上这儿的:“心心,这儿的贴纸这么小一张,要二十九元呢,太贵了,我们不买”“不贵的嘛,就不贵,我要!我喜欢贴纸”她几乎要哭了,妈妈知道自己的这个女儿的,不爱着新装,不爱洋娃娃,唯独看到贴纸穷追不舍,真到手上很快就四处贴完了,反正“千金散去还复来”,家里的贴纸也是一叠叠地等着她折腾,她从不晓得珍惜。

想到贴纸一般都在十块钱以内,心心对三十以内的点数报总数已经很熟练了,正好趁此让她对数和量有个更具体的理解,也晓得一下什么叫贵。可我不能拿这二十九元钱的奢侈品开涮呀。于是抱起心心相念,不依不饶的心心向前面吴江路走去(这个时候让她自己迈步走,肯定是不爽快的),我晓得那里有家小店专卖女孩子的小精品的。

两分钟,到了那小店里,一问之下,要六块,天!也很贵。算了,当教育付出吧,我暗自对自己说。于是从口袋里掏出一满手心的一元硬币,让她自己给六块“1.2.3.4.5.6”很快,心心数出六块钱交到服务生手里,美滋滋地撕出来,边贴边跟我走,拐个弯,走到泰兴路姨婆家(本来就打算要去拜 年的)楼下,我指着弄堂里的小店张贴的米老鼠贴纸叫心心:“快去问问那家贴纸多少钱”心心刚好把手上的贴纸贴完最后的一张在我的衣服上,喜笑顔开地疾步上去问:“你这个贴纸多少钱呀?”

“两块”

“妈妈,两块!”

我又掏出一手的硬币,她很熟练地拿了两块钱,买回了贴纸。

“心心,刚才那张贴纸多少钱?”我指着衣服上一身的贴纸问她

“六块”

“那你手上的呢?”]

“两块”

“哪张贵啊?”

她毫不犹豫地指着我的衣服,主动说:“这张贵”然后扬起自己的小手:“这张便宜”呵,我就喜欢我们心心这一点,一点即通,马上明白你什么意思,教啥都不费太大劲。

从那天起,我就教她认价目,因为她已经能认电子钟,所以认价目也很快上手了。当然她对“毛”的概念还不是很懂,我也没深入教她,就教她说是?块钱。刚好昨天幼儿园组织到港汇用五块钱购物,看谁买得多,当然精打细算的都是妈妈,心心认价目,然后想一想她买不买得起,当然也未必想得明白,就当是个好的开始吧。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2-2813:59:08

主题:张教授,翩妈和各位妈妈,我也有类似的疑问想请求帮助,谢谢。

为孩子大声读,该怎么读,怎么引导才能既保护且更激发孩子的兴趣,又真正地做到了理解能力的提升?

其实,在理解能力上怎样提升对字词的理解,我是做了些工夫的。因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总觉得有些字词,如果不挑出来个别地通过情境游戏来让孩子理解,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是不会主动问及含义(可能也是年龄还不到),而事实上也是不理解这些含义的。所以我会在讲完故事后,就故事里出现的我以为心心不理解的字词,如“咆哮”“尴尬”……和心心做些情境界的互动游戏,帮助孩子对字词义的表面的理解和结合故事情境的神会。

可是这又涉及一个精读和泛读的问题。心心现在的书很多,且还在源源不断地上架,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封皮图画书,小家伙和她的妈妈都很兴奋。这样,以前数天讲一本书的经历不知从何时起已经不复返了,现在是一天讲几本图画书,由她挑。妈妈尽量在给她挑的书里做到每本故事书能听三遍以上。可即使如此,我还是很疑惑,这样子的泛读,对她的理解能力到底有多大的提高?在这个年龄段,是不是读透一本书比通读几本书来得有意义得多?

前两天看琬妈的贴,她提到教授曾提醒每天让孩子够一够她理解能力的极限很重要,不要老在她的理解能力里阅读。每天够一够,非常有利于阅读和理解能力真正提升。可是具体怎么做,怎么选书,她没有提及。我想在此请教教授和有经验的妈妈。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3-0110:05:37

主题:从阅读转贴筱音爸爸的关于:精读和泛读的困惑的回答。

主题:小心心妈,对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

首先,我觉得语言始终是一种工具,孩子在阅读的过程,重要的是对阅读对象本身的理解,还有整体的阅读感受,语言的学习倒像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生成的。我比较偏向于这样的阅读状态,读者完好地理解了原意甚至字面背后的意思,但可能忘记了原话是怎么说的。

我有时候就会碰到类似的状态。知道曾经有人说过大概类似的话,原意和深意都能理解,但忘记那人是怎么说的,甚至是中文还是英文都会忘记。

我相信,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比大人还强。这有点类似本能的东西,孩子甚至可以天然地纠正大人的某些语言错误。所以,我想能让孩子多接触,特别是相似状态的不同的表述方法,这是最好的语言学习 法。反过来,大人如果总是拿着一种或几种素材,反复考究孩子的语言理解(实际上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理解去理解),这反而会限制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不太主张给小孩子一般意义上的精读。相比之下,聊书会更有效且更有意义。

我读过一本小册子,应该是俞平伯的《读词偶得》,其中收录的一部分是俞平伯先生父亲的一个讲古诗的点评,那位老先生经常拉自己的三个孩子在一起,讲评古诗。我想他的这种讲评大概算是精读。对于这种经典,孩子们早已耳熟能详(估计已背得滚瓜烂熟),当父亲的又能集多年之造诣,以聊天的方式加以提点,这种精读,当然是非常有意义的。只要孩子们也能喜欢。但是就大多数读物而言,我想并不适合这么做。

对于心心这么大的小孩子来说,我想“重复”二字很重要,这本来也是孩子的天性。重复的要求越强烈,就说明孩子喜爱的程度越强烈。筱音也有许多书,不少书读一两遍就放到一边,但有些书却是要经常读的,有时重复的密度很高,我有时候会开玩笑地说“饶了我吧,怎么换点儿新鲜的”。其实,我觉得重复是挺好的事情。

我观察孩子通过阅读学语言,主要是靠带兴奋点的强记,还有反复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往往为了阅读本身的快乐体验,不愿意就语言的问题提问,也不大愿意回答大人中途对这种问题的提问,他们遇到语言上的“难点”,往往采取“强记-暂时搁置”的态度,如果恰好在另外的地方遇到同样的“难点”,他们就会“噢”地恍然大悟,如果搁置得太久,可能遗忘,甚至产生歧义。我觉得这都很正常。只要接触得多,迟早会恍然大悟的。

我们可以看看苏斯博士的书,他的童话就是很典型的不断反复语言点的故事,如果能找到原版来看看,就会发现他往往在一篇故事中,不断重复一些词语和说法,然后翻来覆去又来一遍。大概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作品被美国的教育部推荐作语言学习辅助读物。

现在中文作家中特别留意这种问题的好像还没有。但让孩子接触多种作品,自然也会起到类似的效果。

还有,关于挑战孩子的语言理解力,我想也是一件适可而止的事情。我认为,在语言的学习上,简单并不等于不好。而在阅读的问题上,理解除了语言本身,还包括情感上的,社会常识上的(大概也就是阅历吧),如果是图画书,还包括对图画叙事的把握;另外,我觉得也有综合的智力因素,包括逻辑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所以,我认为不宜让语言学习在阅读中占太重的位置。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3-0115:09:39

主题:心心:三岁两个月

1.别人的东西不能动。

2.不许打人的脸,眼睛,不许咬人。

3.不是吃的不能放嘴里。

征集“规则”:每人不超过5条。

作者:cici妈发表日期:2004-03-0115:14:42

主题:现在征集对父母的“规则”:每人不超过3条

我们习惯给孩子设立规则,不准这个不准那个。大家有没有想过给自己设立一个规则呢?比如不允许将自己的坏情绪带给孩子?欢迎父母积极反省自己在育儿中的教训!

作者:顽皮璐璐妈发表日期:2004-03-0115:26:17

主题:我们的

1.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和露出对对方的愤怒表情

2.不对孩子说:你不乖,我不要你了之类的傻话

3.不随便打骂孩子,除非到了必要的时候。(和璐璐爸达成协议:打骂并不能树立父母威严,在和孩子冲突时,尽量控制自己的怒火)

作者:婉儿妈发表日期:2004-03-0115:25:04

主题:我的:

1)不可向孩子发火。

想发火时,先冷静10分钟,先替孩子想想他的理由。

2)尽可能多陪孩子玩。

不 等到他不需要你陪时,才来后悔。

3)答应孩子的事,要做到。实在是计划不如变化时,也要向孩子解释好,征求孩子的原谅。

作者:顽皮璐璐妈发表日期:2004-03-0115:26:17

主题:我们的

1.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和露出对对方的愤怒表情

2.不对孩子说:你不乖,我不要你了之类的傻话

3.不随便打骂孩子,除非到了必要的时候。(和璐璐爸达成协议:打骂并不能树立父母威严,在和孩子冲突时,尽量控制自己的怒火)

作者:小心_鱼儿发表日期:2004-03-0115:31:15

主题:我对自己定的规则更多,而且常作自我批评。

1.绝不对孩子说:你真笨。

2.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做到,否则就不许诺。

3.认真地听孩子说话,有问必答。

作者:阿迪妈发表日期:2004-03-0115:35:59

主题:我的

1,盛怒之下,或者情绪极端激动,尽量先回避问题。

2,每天让阿迪大笑3次以上。

3,无论多忙,每天争取一点时间和孩子相处,哪怕10分钟

作者:秋爽妈发表日期:2004-03-0116:16:17

主题:我家:

1)父母教育孩子意见一致;如果不一致,尽量不当着孩子的面表示异议(这个做得好)

2)言出必行,不吓唬欺哄孩子.(这方面也做得比较好)

3)不因孩子调皮而大发雷霆(这个会犯规:()

作者:cici妈发表日期:2004-03-0117:16:05

主题:我的指导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希望别人对我有礼貌,那么我也对孩子要有礼貌。

我不希望被冤屈,那么我也不能不弄清情况,就想当然地批评孩子。

我不希望别人告诉我怎么做,那么我也应该给孩子自己尝试的权利。

我希望自己犯了点小错误时,不要总被人揪小辫,那么我也应该对孩子宽容。

还有吗?使劲儿想。。。欢迎大家来提醒。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3-0212:35:53

主题:婉儿妈:我对心心画画的感悟

心心的画画课,家长是不能进去听的。

但我听过一两次示范课,平时上课大概也就是在这个框架下进行的。老师先讲一讲今天的主题,当然讲的方式轻松活泼,不会是教条的那种,老师边讲边自己画,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讲完后,老师会把自己画的擦掉,(说是不想用形式约束孩子的想象力)然后适当地给于表达方式的切入指导:提供纸,笔,画材,用法。

其中材质的选择是多样的,我觉得象我这样门外的妈妈即使给了她同样的材质,也是无从指导的,因为我们对材质本身不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怎么用效果最好,怎么搭配和组合效果最好等等)。因为被新奇的事物(颜料,材质)吸引,孩子们一般投入得都很快。老师会就步骤对孩子引导,而不是笔法,技巧。

老师也跟我说,相对心心这个年纪的小小孩子,也许对故事的体会也不会象大孩子那样切入,反而会一下子被色彩,被纸,笔等带入情绪,那就让她涂沫自己的,不会用课堂的要求来强求她。所以心心在三岁前,基本都是自己抹啊,抹。她会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手去堆色,拿水润得色彩和纸张都近糊烂,或者索性把笔放在纸上,在色彩上翻滚……这些都会是老师鼓励的。(我在家也会提供环境让她浪费纸,浪费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胡闹,记得有一次,他把整盆的水浇一一张画上,很乐呢。)

所以心心三岁前的画基本都是一个色彩的整体,因为顔色在玩了近一个小时后必然都混在一起了,而三岁后,老师说心心最大的进步就是对画的构局有了从面到点的理解。在我的理解是,随着知性的成长,什么玩具玩得多了,孩子总想换些更进步的玩法,让自己更尽兴,而在老师宽松自由的引导方式下,更激发了孩子在这样的玩色彩的氛围随心 随兴地发挥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老师说两岁到四岁都是以感受色彩和涂鸦为主。我在心心这段时间的画作里,也深深体会到这一阶段孩子的涂鸦是纯感性的,也是四岁后再也无法乞及的珍宝。因为四岁后的孩子会更有意识地让自己向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期盼靠近拢,向画的对象的本身靠拢,画画对他们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变成了爱好,而不再是纯粹的快乐。

其中老师对孩子的了解,对画的了解,对材质和色彩搭配的理解,对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理解。在老师的功力的基础上,在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吸引孩子的眼球的基础上,尽量让每个孩子发挥出自己对画画的理解,让小孩子为能如此地沉浸于色彩的变化而快乐,让大孩子为是自己成就的作品自豪而快乐,结果是孩子在兴趣的推进下把自己的童真童趣玩得淋漓尽致。

主题:翩翩学画中的郁闷和我的心得--与小心心妈合唱一下:)

和心心同在一个绘画班,翩翩也非常享受这个画画教室。

但是,画了一段儿,我发现翩翩的画,还是约束比较多,在色彩和线条上放不开。一般而言,如果是画有故事性情节的画,她的画面还比较丰富有变化,比如《魔罐》、《桃林中的风》、《拍死萨斯》等,但如果是画比较静物,但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夸张变形的,她就不如别的孩子那样张扬了,用老师的话说:她太注重对称,注重“像”现实的东东。

这印证了我原来的一个观点:开始阅读较早的孩子,在图像思维方面,是有欠缺的。因为她容易有文字上的先入为主。比如有情节的画,她也可能是先在脑子里用文字去想象,然后表现出来,是用图画去解释;而不是像其他孩子,直接用图画表达,然后再安一个故事甚至数个故事的情节去解释。而那些老师曾出示过的静物呢,本身提供的想象空间不大,而脑子里积累了太多知识的孩子,往往拘泥于约定俗成,不愿去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

所以,我曾经劝过大家,不一定要早识字早阅读,它也有副作用。

但是,这只是一个因果。至于究竟偏好文字还是偏好图像思维,其实也是有天性或潜意识的引导在里面的。

我不会画,也不懂画。从小我对翩翩影响最大的,是已经变成我的生活方式的文字和语言的浸润,所以,她很小就表现出对语言文字的颖悟。而画画,几乎除了她自发性地瞎画以外和幼儿园要求画得像的教学外,没有任何有意识的引导。因而,她就一直习惯了语言先行的思维方式。

这可能是翩翩在画画方面虽极有兴趣,但在表现的创新大胆方面有所欠缺的原因所在。

老师评价的时候,翩翩是在旁边听到的。那天她很沮丧,一直闷闷不乐。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是有一阵子了。曾经一度为此非常后悔翩翩那么早就沉迷于阅读和书籍之中。但现在我已经想开了: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要求孩子面面俱到。

在回家的路上,我给她讲了毛泽东和钱钟书当年数学和画画几乎得零分的故事,她听了非常惊讶:想不到了不起的人物也会“偏科”?

我进一步对她说,画画上的想象很重要,但是,画画中想象力不足的人,并不一定就没有创新的能力,这两个人的一生,就充满了创造的欲望--当然,是在画画以外的地方。

翩翩释然了,笑容重回脸上。

补充这段翩翩学画的故事,是让热衷于教孩子识字阅读的家长,要有心理准备,早期阅读并不是没有副作用的。

虽然,我也不认为这副作用对人的发展和生命质量有太大的影响:)

呵呵,可能我比较容易转悲为喜,而且太宠翩翩,太容易欣赏她了。

主题:补充一下: 较的对象很重要

开爸提醒了我。

其实,如果单论在学校的话,翩翩的画常受老师表扬,认为虽然技法一般,但想像大胆有创意。每学期都得优。我想,这是那个画画班的功劳。她敢于提笔就画,不像小时候,常常说:妈妈我不会画。常常老师留作业,就是给摘抄配画,她很快一笔挥就,很漫画,但也很有趣,比我是强得多。

可是,在那个画画班就不同了。班上很多孩子是台湾的或海外的,他们比国内的孩子要放得开,所以,在画画上也能体现出来。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3-0413:14:39

作者:石榴妈2001发表日期:2004-03-0415:00:02

主题:对于幼儿来说,树立父母的权威是必要的

孩子随时都在观察、在判断,不要低估她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我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树立父母的权威是必要的,软弱、摇摆不定的父母更容易让他们迷惘。有的孩子在上了小学以后,被人评价说这个孩子谁都不怕、说什么都听不进去、总是和同学吵架、打架,就是父母权威不足的后果。当然,父母的权威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更不是通过强制力来实施的,而是在生活照顾、情感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石榴的确常有明知故犯的言行,有时她是带着狡猾的表情,有时她是用试探的语气,我想这是她挑战父母权威的一种方式。有的时候我们会让步,有的时候我们不会让步;我们让步的时候当然她没有意见,我们不让步的时候她有时放弃,如果不放弃就大哭一场了。我想:即使昨天我同意她的那个杯子是我的,她同样会大哭一场的。以前有过类似的场景--大人让步了,她还是哭闹,我理解为她是感觉不哭一场不行了。

我说不可以的情况不象你想像的那样多,我对孩子宣讲的也不是我个人的价值观,我理解为是社会相处的一般规则。例如:不可以自己撕开超市的食品包装纸,不可以把手和玩具放进嘴里,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发脾气就扔东西。我知道,越少说不可以,这个不可以才越有效。其它的我不好说,石榴在超市可从没让我难堪。我相信她也知道:妈妈答应给她买的,就一定会给她买;不给她买的,她抓着不放也不会买。

你说的从读物里引发孩子思考、理解、认同道德观,我很同意。但书本上的东西还要在生活中检验呀,她口头上明白的道理生活中能不能做到呢?她能不能用这些道理自觉校正自己的行为呢?这需要父母的长期观察和耐心指导。孩子总是有反复的,我允许她有重复的不良行为,每一次我见到都同样这样说。以我的体会,孩子是能记得大部分道理的。有的可能说了也白说,但如果我不说,我会更不舒服。

养育孩子真是苦乐交织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成人世界的规则是她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吧。事实上,孩子会乐意学习一些规则的,对于她能接受的部分。我先生说石榴是只小鹦鹉,妈妈怎么说她也怎么说,我想石榴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有选择地说的。你所说的让孩子“自己去悟”,也是一种方式,但我以为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可能比较困难。黄海月明在读书沙龙发了很多关于禅的文章,引来一些评论,赞赏反对皆有之。有生活经历的成人,要想真正悟道还很困难,何况没有生活经历的孩子。

我的教育方式比较急功近利哈,欢迎你继续批判。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3-0415:58:58

主题:父母的权威是从哪里建立的?

是从诸多的不可以里建立的吗?

是从严厉的目光里建立的吗?

你说的“有的孩子在上了小学以后,被人评价说这个孩子谁都不怕、说什么都听不进去、总是和同学吵架、打架, 就是父母权威不足的后果。”我觉得这些孩子缺的不是父母的权威,缺的是父母的关注,爱护,沟通,理解。

象你这样时刻在关注着孩子的妈妈,是不需要通过“规则”来建立权威的。可以通过母女间彼此间紧密的理角,信任,沟通来建立她对你牢不可破的依存。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教育”。

我说,在孩子两三岁时,我不会用太多的规则去约束孩子,到孩子有能力和我较劲时,大概也要四五岁了,当思想的荫芽在她的心里成长时,我会想办法,通过故事,生活情境的引导,让孩子去体味,去悟。当然,这些一开始都是不成熟的,稚嫩的。但我宁愿要稚嫩的思想,而不要简单的服从。

你说两三岁的孩子没有生活经历,真正悟是很难的。这我同意。但是我们为什么给孩子讲故事呢?故事其实也是生活经历的补充,是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围里,给他另样的人生,让她窥视正途(当然,是非本身也是相对的)。所以我一直说我很佩服《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作者李跃儿,她在选择故事的同时,不但考虑到孩子的理解力,也考虑到在这样的年龄怎么让孩子有通过不同的人生触觉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感悟。文学作品的魃力就在于透视人性,如果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有个无形的人性升华,这些都是讲多少大道理都比不上的。

当然还有的,从生活中来的就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记得翩妈有篇文章,具体我记不清了,大意是把路边的老人家扶回了家,在旁经历了这一切的小翩翩,所受的“教育”也一定不是大道理能比得上的。

当然,这些两三岁的孩子还不行,所以我不急,你也不用急,我刚才也说了,家庭不错,父母不错,孩子也错不到哪里去了。到孩子能够独立思考的时候,抓住孩子的思想盲点加以引导,孩子错不了。

作者:石榴妈2001发表日期:2004-03-0416:32:44

主题:嘿嘿,狡辩几句

我和她爸爸都是比较挑剔的人,对孩子的约束的确比较多。暂时,石榴还是很依恋我们的,如果我们用严厉的眼光,她是有点畏惧的,但不会太久。

最近,石榴爸接受了早教的教育,表态要对孩子减少一些要求,只要不影响安全,尽量不约束她的行为。石榴爸还批评我是一个太多原则的人,想想也是的:各家的习惯真的有很多不同,就象你实行的“少穿衣”政策,我家就难以实施。

你说不用急是很对的。在石榴发脾气时,我就暗暗运气:不要生气,不要生气,谁急谁就输。

至于你说我讲大道理,我就不承认了。我的所谓规则、要求只是一些词语和短句,在平时对话中进行教育(我们与石榴对话多是用书面语),并没有安排专门上课时间的。以后我打一些具体事例上来,可能讨论起来更容易产生共鸣。

作者:小虫子妈咪发表日期:2004-03-0417:29:01

主题:我赞同小心心妈妈的观念

对于幼儿来讲,宽容、平等、让她感受爱远比原则、严厉重要的多。真正的权威并不在于你是否严厉,是否有很多原则,而在于你说的话,能让孩子从心底理解并认同或者是促进孩子自己去重新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很喜欢心心,觉得她性格很好,小心心妈妈不必太担心。心心在新的幼儿园还适应吧!你要多与老师沟通沟通,让她能尽早融入集体中去!

石榴虽然没见过,但从其他妈妈描述中,也能知道她也是一个很聪明乖巧的孩子。她才2岁多,石榴妈不必老想着要束缚她。她这个阶段正是需要自由空间的时候,让她无拘无束、尽情享受吧!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3-0909:24:52

主题:翩的幼儿园经历,让我和YY妈妈一致认为孩子的适 力是很强的。

没什么趟不过去的河。

当然这其中和翩妈给了翩足够的爱和信赖大有关系,孩子无形中有了力量在这不良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成长起来。

心心转了三个园了,体会是幼儿园都差不多,当然园所的管理上健全些固然好些。但关键还在于家庭,在于妈妈给了孩子怎么样的“生存能力”,别看翩从小宠爱着呵护着长大的,同样是爱的付出,翩妈的爱,真的是有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翩从家庭里获得了安慰,信任,自信......

40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4-0107:56:38

主题:和同龄的孩子有相处的乐趣,我觉得并不仅在于游戏本身“有没有意思”。而在于看似没有意思的游戏带给孩子社会和群体的认同感。

我看到很多重点小学的孩子,对简单的疯玩疯跑还是乐此不疲的。甚至只要有玩的环境,对玩的对象和玩法也不是很挑的。

我想一个人和一个群体的活动所需要的内涵是不同,而天分高的孩子不一定在体能上也高,和同龄的孩子有相处的乐趣,其中的乐趣并不仅在于游戏本身“有没有意思”。而在于看似没有意思的游戏带给孩子社会和群体的认同感。

41

作者:小心心妈妈发表日期:2004-04-0819:36:16

主题:张教授,我有问题请教,快来帮我看看该怎么办?(心心三岁三个月)--看到贴沉得很下了,再贴一次,诸位见谅!

幼儿园老师一直以来对心心的评价是:对感兴趣的东西很专注,注意力的时间也很长;对没有兴趣的东西就很“调皮”。老师说的“调皮”是客气了,其实就是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地玩,叫不听的,所以令老师也头疼。

老师说,在大操场上做操,心心从来都是自顾自地瞎乐。上外教课,她在上课时也是坐不仃,立不仃,只有到和外教互动时,兴趣来了,才参与进来。而且,她的参与和不参与都有个共性,就是自我的取向很严重,自身的兴致很高。

这种“叫也叫不回来”的自由散漫通过一堂音乐的示范课,我算是有了领教。她只对互动的游戏感兴趣,并积极地乐乐哈哈地参与,可对于老师的示范和教授,她可以一个人绕着教室疯跑,同时竟摇头晃脑,哈哈大笑地沉浸在自己的喜悦里,而这种快乐具有相当的感染力,会搅得其他的孩子也心神不宁。

在上课的过程中,她会对边上的孩子旁若无人地要求:“我们两个出去玩好不好”;她还会就几句听到的只字片语向老师提要求,诸如在老师讲故事时,她说:“你再讲一遍,重新再来过好不好?”;在老师要求接龙地游戏的时候她竟对老师大叫“我们应该象火车一样开,这样不好玩!__仃!”可想而知,老师对她只能是客气地拒绝,我在一旁也只能是尴尬地啼笑皆非。

课后,我也和老师沟通,老师说,这是想吸引老师注意的表现,有些自我主张很重,自尊心很重的孩子是会这样的。可我并不赞同老师的说法,我觉得心心这样子,据我对她的了解,心心并不是想吸引注意,反而是根本不在乎外界的评价,太从自我的体验的角度出发。她的表现在我总结是:第一她无心融入,第二她过于沉浸在自己设想的乐子里。

同样是上课,画画课刚好相反,老师对她的评价就是专注力好,专注时间长,对外界的影响不为所动,甚至还会问我平时是怎么培养的。这也是因为心心沉浸在自己的乐趣里。

我今天去接她,平时如果看到是我,早不管不顾地扑到我怀里了(我很少去接她)。今天却出奇地安静,原来在做一个她感兴趣的粘贴手工,她坐得是正对我的,只看了我一眼,就继续她的工作了。一直等她做好了,大概十几分钟的样子,她才兴高采烈地拿着她 的作品扑过来。对于这些,我倒是不惊奇的,我熟悉的心心就是这样的,对于关注的东西是不为外界所动的,也不是轻易能打断的,

我平时带心心时,如果是讲故事,画画,做手工,搭积木等有意识的引领,会首先考虑到她的兴趣,所以我一直认为她是个很专注的,且专注的时间可以超长的孩子。心心可以爸爸在边上看电视,她专神地听妈妈讲故事,外面闹翻了天,她也不会放下手上的玩具出去“轧闹猛”,一个人随手拿本哪怕是无图的字典,也可以自言自语讲半天的故事。她一贯专注的神态用“凝神屏息”这个成语一点也不会夸张。如果就是简简单单的玩,她的快乐更是有感染力的疯野,所以我也觉得她是很专心地在玩。当然我也看到过,别的孩子在一起唱歌,她一个人在专心地追打洋泡泡等,可因为是场景对一致性的要求没那么高,所以没突显得那么怪异,我一般也是随她的兴,不会往回强拉。

可是今天在音乐课上看到这一幕,其实也是幼儿园天天在上演的一幕,就是她对于没有兴趣的事的反应就是自得其乐地玩,根本不顾集体的存在。在三岁前,她是索性会离开群体,独管独自顾自地玩,三岁以后,懂得了顾忌到老师的态度,反而变成了影响整体次序地自得其乐。就是意识上去了,效果反而更糟了。我真想不通,心心一岁十一个月就上幼儿园了,而且都是公立的规范要求比较重的园,怎么看不出一点对她行为和个性的拘束呢?

而我也观察了别的孩子,第一大部分孩子对有兴趣的东西专注力和专注的时间都没心心强,第二,别的孩子对老师的在意远比心心强,哪怕是三岁不到的孩子,即使分神,也是要看老师的脸色的,至少老师是唤得回的。第三,别的孩子对情境的变换比她拎得清得多,心心给人的感觉,她的情境世界似乎只有自己。

张教授,我想请问的是,您认为她是想引人注目?还是心智就是比别的孩子单纯,自我?这样的个性,这样的行为作为父母平时应该怎么引导修正?我还担心随着心心的年纪越往上走,外界对她的体谅也会越少,要求会越多,到时候,我该怎么办呢?

谢谢谢谢!

张仲华教授回复:小心心妈妈:小心心很好,你别担心。

三岁多一点的孩子,就应该是这样,经常沉浸在自己的想象里面,对自己很感兴趣的事情非常专注,童心无忌。要求一个三岁的孩子有“集体观念”,只是一种玩笑。那些服从老师的孩子是有集体观念吗?肯定不是,仅仅是服从。但是在我们的幼儿园里老师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教。示范教学,老师在那里给孩子讲,让三岁多一点的孩子在现面很安静的听,本身就不是一种合适的教学方式。这也没有办法,教师的水平,教学的环境,孩子太多都是实际情况。也可以理解。

你不要担心小心心,很好,没有问题。不要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心里就恐慌,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我希望其他的孩子也能像小心心一样,将来这些长大就会有更大的出息,有更大的创造力。一个孩子在这个年龄时时刻刻都要看老师、父母的眼色,才能决定自己有什么想法,自己应不应该去想象,将来如何会有自信,如何会有创造力!

本文Hash:a374c36e60bbd0cf16c27c94699967468e806765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