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特刊(儿童篇)】小儿糖尿病易现“三多一少”


【糖尿病特刊(儿童篇)】小儿糖尿病易现“三多一少”金羊网2004-11-0908:56:05
');//-->

糖尿病不是老年人“专利”

  ■新快报记者 梁瑜文/图 通讯员 田慧舒  以往被称为“老人病”的糖尿病,现在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据广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接诊情况来看,每年都会有十三四个儿童糖尿病患者因病住院,医院内分泌科的周志红副主任医师统计,到今年10月,市儿童医院近5年来糖尿病住院病人有64例,近来还发现1例患了糖尿病的新生儿,1岁左右的小患者也不少。这其中也与诊断技术提高,重视程度加强,使疾病诊断能力加强有关。易有突出并发症

  左图:特邀专家:广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 周志红 副主任医师

  9岁上小学四年级的欣欣是家里的小宝贝,但父母一直为工作奔忙,爱女心切的欣欣爸妈只好请了个钟点保姆,平常接送欣欣上学放学,欣欣爸妈就只有在星期天才有点时间和欣欣相处,欣欣被送进医院的消息是从保姆电话里获知的。欣欣妈赶到医院后,只见睡在床上的欣欣无精打彩,问她哪里不舒服,欣欣就是一个劲地说:“到处都不舒服,肚子好痛!”医生观察到,欣欣不但有腹痛症状,还表现出呼吸异常急促的样子,原来之前欣欣还咳嗽、恶心,刚送到医院时人是昏迷的。

  富有经验的医生告诉欣欣妈,欣欣这些都是酮症酸中毒症状。经医生询问,保姆才想起欣欣这段时间有喝水多、小便多的特点,但未被家长及时发现。后经多方面的检测,确定了欣欣是I型糖尿病患者。  医生说,家长对孩子糖尿病初期的“三多(多饮、多尿、多食)一少(体重减少)”症状通常不留意,导致了如酮症酸中毒、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后才发现孩子得了糖尿病了,此时比较危险。  周志红医生介绍,儿童糖尿病多是I型糖尿病,与成人中常见的II型糖尿病不同的是,它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胰岛β细胞就是分泌胰岛素的,起控制血糖的作用。若I型糖尿病人未得到及时诊断和胰岛素治疗,或是突然中断药物,或是受感染时都可能发生。相比之下,II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多为慢性并发症,最为突出的就是心脑血管的病变。I型糖尿病首先与遗传有关  I型糖尿病与II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两种分类,不同的类型要以不同的方法治疗。周志红医生诠释道,I型糖尿病则定义为胰岛素绝对缺乏,它与遗传基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和毒物、外伤等有关。通过检测胰岛素C肽的方法,可以区别糖尿病类型。I型糖尿病是需要人工胰岛素终身替代治疗的,现有短效、中效共用的混合胰岛素,只需在两餐间注射,比以前方便得多。编 号: 1184912    
摄影作者:   
文件名:kmp4b4c8.jpg  
文件大小:39K  
高 X 宽:263 X 350  
说明:kmp4b4c8.jpgI型糖尿病患病原因:

  右图:儿童一旦患上糖尿病,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更加持久。  梁瑜/摄

  一、遗传因素。这是是I型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在I型糖尿病者体内都带糖尿病易感基因,这就等于注定了对别人未必致病的病毒、损伤,对这些人群来说都能让他患病可能性成倍提高。  二、自身免疫因素。I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都能找到抗胰岛素抗体、抗胰岛素细胞抗体、抗胰岛素细胞表面抗体中的至少一种抗体,这些抗体都能破坏胰腺、胰岛细胞的功能,使胰岛素分泌缺乏。  三、环境因素。呼吸道、肠道病毒(如风疹病毒、柯奇萨病毒等)感染会破坏胰岛细胞,使胰岛β细胞无法产生胰岛素。  四、外界损伤因素。医生认为,毒物、外伤也可能引发I型糖尿病,这不是主要因素。II型糖尿病多与肥胖有关  小孩子天生就喜欢吃,还喜欢甜食,生活条件的快速提高,也成就了不少肥胖儿,生活习惯引发了不少II型糖尿病患儿,虽然儿童中发病率不如I型糖尿病,但有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  周志红医生说,II型糖尿病多与肥胖有关,肥胖令脂肪细胞肥大或脂肪细胞数量增多,使受体异常或敏感度降低,结果胰岛素功能障碍,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  II型糖尿病患儿应首先从控制饮食和多做运动着手,并服用适合的降糖药,若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则应进行胰岛素替代治疗。比I型糖尿病好的是,II型糖尿病患儿并发症来得不急,当血糖稳定时还可停止或减少胰岛素治疗。

( 嬉/编制)

 上一条下一条 相关咨讯: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儿童糖尿病三多一少

近年来,糖尿病的魔掌已经伸向儿童,在最近的调查中,儿童Ⅰ型糖尿病患病率在人群中已达十万分之一至四。专家称,如果孩子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和治疗,10年内就可能出现失明、糖尿病、肾病甚至夭折。因此,家长们必须细心观察孩子是否有“三多一少”的变化若有发现,要及时检查,切莫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2型糖尿病非成人专利

核心提示:糖尿病已经越来越向儿童发展,在最近的调查中,儿童Ⅰ型糖尿病患病率在人群中已达十万分之一至四。专家称,如果孩子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和治疗,10年内就可能出现失明、糖尿病、肾病甚至夭折。

“因为家长的疏忽,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在出现了并发症才被发现。”在昨日结束的“Ⅰ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营”上,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姚辉博士的一席话,令在座的家长痛哭流涕。>>>>·小胖墩成年易患慢性病

儿童糖尿病高发 有3多1少症状

  儿童糖尿病起病隐匿,很难早期察觉,因此,将近1/3的患儿出现酮症酸中毒才明确诊断,部分患儿因诊断不明确,临床误输葡萄糖引起严重症状的发生。

  儿童糖尿病多起病隐匿、发病急、难察觉

  案例

  小磊是一个12岁的男孩。最近一周,他总感觉腹部不适,间断出现腹痛,便由家长带着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看病。经检查,医生发现小磊无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查体也无明显异常,遂给他开了胃肠黏膜保护剂,对症治疗。

  一天后,家长发现小磊的病并无明显好转,便再次复诊。这一次,医生查体发现小磊神志恍惚,精神稍差,皮肤、口唇、舌干燥,心肺腹、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末梢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14.5×10^9/L、中性粒细胞78%、CRP 18mg/L,遂将小磊收住入院。

  入院后,小磊的血生化检查提示血糖明显升高(22.5mmol/L)、血pH明显降低(7.15)、HCO3-明显减低(14.5mmol/L)、尿糖阳性(4+)、尿酮体阳性(3+)。医生进一步追问病史发现,小磊近2个月来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的表现,且其家族中有糖尿病史。于是,医生对他诊断为儿童糖尿病(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胰岛素静脉滴注、补液、抗感染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医生嘱咐小磊家长,要坚持为患儿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饮食管理,并转内分泌专业进一步治疗。

  儿童糖尿病逐年高发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根据病因的不同,糖尿病可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个类型,其中1型糖尿病指患者有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少年。在我国,约98%的儿童糖尿病为1型糖尿病。此型的特征是起病急、代谢紊乱症状明显,患者需注射胰岛素以维持生命。

  1/3患儿出现酮症酸中毒才明确诊断

  由于儿童糖尿病起病隐匿,很难早期察觉,兼之发病很急,因此,将近1/3的患儿出现酮症酸中毒才明确诊断,部分患儿因诊断不明确,临床误输葡萄糖引起严重症状的发生。

  酮症酸中毒主要表现为极度烦渴、尿多、明显脱水、极度乏力、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低下,少数患儿表现为全腹不固定疼痛,有时较剧烈,似外科急腹症,但无腹肌紧张和仅有轻压痛;精神萎靡或烦躁、神志渐恍惚,最后嗜睡、昏迷;严重酸中毒时出现深大呼吸,呼气有烂苹果味;脱水程度不一,双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差,舌干(舌干程度是估计脱水程度的重要而敏感的体征);此外,尚有诱因本身引起的症候群,如感染、心脑血管病变的症状和体征。查体可见血糖>16.7mmol/L,尿糖+++~++++,尿酮体阳性,血pH<7.3,HCO3-明显减低。

  1/3患儿起病前有感染病史

  儿童糖尿病起病较急,约有1/3的患儿于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或皮肤感染病史。幼儿在自己能控制小便后突然又出现遗尿,这个现象常常为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患儿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霉菌性外阴炎,而以会阴部炎症为明显的症状。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儿,可于1~2年内发生白内障。晚期患儿可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儿童空腹血糖>6.6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即可明确诊断,糖化血红蛋白、β细胞功能包括胰岛素、C肽水平及胰岛素抗体等的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患儿发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已较严重,因此,确诊以后必须马上开始胰岛素注射治疗以维持生命。胰岛素注射治疗是儿童糖尿病治疗的根本措施,而且要持续终生;同时,儿童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还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精神心理疗法三个方面。

  (编辑:瑞婷)

本文Hash:a429db93e88e777b6b6c3bb16ba7ac0e606a8871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