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服维生素D会使宝宝发烧

一名3岁的孩子突然发烧到医院就诊,医生追问病史时发现孩子近期服用了较大剂量的鱼肝油。

鱼肝油富含维生素A和D。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较差,体温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此时如果给孩子吃含维生素D与钙的食品过多,甚至打维生素D针,就会促使小肠对钙的吸收增加,引起体温调节障碍,致使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从而造成发热。这种“药物热”发热的特点是晚间热度高于白天,四肢温度较头部与躯干的温度低,面色苍白,皮肤无汗或少汗,有的孩子还伴有烦躁、口渴、多尿、食欲差等症状。

对于维生素D引起的发烧,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切忌一见发烧就使用抗菌消炎药。

宝宝维生素D过量会中毒?宝宝如何补维生素D?

宝宝维生素D过量会中毒?宝宝如何补维生素D?妈妈网给孩子过量补充维生素D会引起发热或中毒。专家告知,小儿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较差,体温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如果给孩子吃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品过多,甚至还给孩子打维生素D针,造成体内维生素D过量,促使小肠对钙的吸收增加。时下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和钙成风,而含维生素D的强化奶粉、鱼肝油以及众多的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品及保健品充斥市场。其实给孩子过量补充维生素D会引起发热或中毒。专家告知,小儿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较差,体温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如果给孩子吃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品过多,甚至还给孩子打维生素D针,造成体内维生素D过量,促使小肠对钙的吸收增加。当血钙持续升高时,交感神经发生兴奋,皮肤血管收缩,难以排汗,导致体温调节障碍,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积蓄过多,进而引起发热。小儿因食用过量维生素D引起的发热有其特点,孩子的体温晚上比白天高,24小时的温度变化超过1℃,四肢温度较头部和躯干的温度低,面色苍白,皮肤无汗或少汗。有的孩子还伴有烦躁、口渴、多尿等症状。作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发热时,应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经检查如果是因维生素D引起的,要立即停止维生素D和钙剂的补充,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最后奉劝各位家长,给孩子补维生素D和钙剂,应去请教医生。维生素D(钙化醇)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目前已知的至少有10种。维生素D被称作“阳光维生素”,皮肤只要适度接受太阳光照射,机体便不会匮乏维生素D。★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维生素D最主要的功能是提高血浆钙和磷的水平,达到超饱和的程度,以适应骨骼矿物化的需要。它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与甲状旁腺协同,使未成熟的破骨细胞前体转变为成熟的破骨细胞,促进骨质吸收;使旧骨中的骨盐溶解,钙、磷转运到血内;还可刺激成骨细胞,促进骨样组织成熟和骨盐沉着,维持宝宝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有效地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维生素D还可以帮助宝宝吸收维生素A。★宝宝每日推荐摄入量0~1岁每日参考摄入量为10微克左右。因为母乳及牛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均较低,所以从出生2周~1.5岁都应添加维生素D。因为可以通过户外阳光照射,帮助宝宝机体自我合成,所以夏天户外活动超过2个小时的宝宝可以不额外摄入。春秋适当摄入,冬季可以从蛋黄、鱼肝油等辅食中获得。★主要食物来源维生素D在天然食物中存在并不广泛,植物性食物(如蘑菇)含有维生素D2,动物性食物中则含有维生素D3,以鱼肝和鱼油含量最丰富。其次在鸡蛋、乳牛肉、黄油和咸水鱼(如鲱鱼、鲑鱼和沙丁鱼)中含量相对较高。牛乳和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蔬菜、谷物和水果中几乎不含维生素D。★缺乏与过量的表现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软骨病、龋齿、骨质疏松症。通过膳食摄入维生素D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但摄入过量的维生素D补充剂或强化维生素D的奶制品,有发生维生素D过量和中毒的可能。现在普遍认为维生素D的每日摄入量如果超过25微克,就有可能中毒,出现厌食、呕吐、头痛、嗜睡、腹泻、多尿等症状。长期摄入过量可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抽搐及肾脏衰竭。

宝宝补钙巧妙服维生素D

  健康导读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2和D3的作用和用途完全相同。有活性的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无活性的维生素D前体)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

  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植物中的麦角醇为维生素D2原,经紫外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2,又名麦角钙化醇;人和动物皮下含的7-脱氢胆固醇为维生素D3原,在紫外照射后转变成维生素D3,又名胆钙化醇。

  小编推荐

  维生素D在体内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钙的吸收进而调节多种生理功能。研究证明,维生素D3能诱导许多动物的肠黏膜产生一种专一的钙结合蛋白(CaBP),增加动物肠粘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促进钙在肠内的吸收。

  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水平,从而维持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就发育。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易发生佝偻病,过多服用维生素D将引起急性中毒。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

  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

  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

  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

  常用的口服维生素D制剂

  浓缩鱼肝油滴剂A 50000单位,维生素D5000单位。

  普通鱼肝油丸A3000单位,维生素D300单位。

  浓缩鱼肝油丸A10000单位,维生素1000单位。

  维生素D2丸D210000单位。

  维生素D3片D310000单位。

  伊可欣胶囊(0-1岁制剂)A1500单位,维生素D500单位。

  伊可欣胶囊(1岁以上制剂)A2000单位,维生素D700单位。

  注射剂D2 40万单位/毫升,维生素D3 30万单位/毫升或60万单位/毫升。

  因地制宜的选用不同的制剂

  1、预防佝偻病:

  新生儿期2周后,每日服用维生素D400单位,早产儿及双胎儿其用量在前3月内应加倍,即每日800单位,以后改为每日400单位。2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食物多样化,一般不易发生佝偻病,故不需加服维生素D。

  对长期使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那、苯巴比妥等药的患者,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 2000单位。这是由于这类抗癫痫药可加速维生素D在肝脏的灭活,从而导致维生素D缺乏。由于预防时所用剂量较小,选用鱼肝油滴剂或鱼肝油丸比较方便。

  另外,为预防婴儿发生佝偻病,应做好宣传普及工作,从孕期抓起。孕妇及乳母注意饮食调配,多吃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的食物,应多晒太阳,孕期4~5月后应加服钙片及维生素D400单位。

  2、治疗佝偻病:

  对已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婴幼儿,应根据病情所处的阶段使用治疗剂量的维生素D,需选择单纯维生素D制剂。鱼肝油含有维生素A和D,不适用于治疗佝偻病,因为要达到治疗用量的维生素D时,因同时含有的维生素A量过大,可导致维生素A中毒。

  普通疗法

  初期佝偻病,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0-10000单位;激期佝偻病,每日口服维生素D1万-2万单位。均持续1月后改为预防用量。恢复期一般用预防剂量。

  小编推荐DIY孩子爱吃小点心

  突击疗法

  大剂量维生素D突击疗法,一般只用于严重佝偻病有并发症及不能口服的患儿。肌注维生素D2或D330万单位1次,间隔1月后改服预防剂量。但一般佝偻病不提倡使用,以防引起维生素D中 毒。

  应该强调,由于我国膳食结构的影响,从食物中摄取的钙不足,因此,除母乳喂养儿外,在服用维生素D的同时要同时服用钙剂。目前市场上婴儿钙剂品种很多,其钙元素的含量亦相差很大,如碳酸钙的含钙量达40%,氯化钙的含钙量为27%,而葡萄糖酸钙的含钙量只有9%。选用钙剂时宜选易溶解、含钙元素高及使用方便的剂型。

本文Hash:5c050bb109bd9b64533ff92478a41b0725564b78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