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睡眠问题成因及对策

雷佐夫(1985)对幼儿睡眠问题下的定义为:“幼儿每周超过三个夜晚出现夜惊,或者一到睡觉时间便出现抵触性的反抗以及同时伴随着与成人的冲突和苦闷的情绪。”幼儿的夜惊现象包括:夜晚多次叫醒父母;夜晚醒来持续的时间超过半个小时。睡觉时间抵触性的反抗包括: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迟迟不肯入睡;多次呼唤父母回到自己身边;不允许父母离开自己的房间等。…

在我国.婴幼儿的睡眠问题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人们往往认为睡觉是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情,睡觉就如同我们消化食物和呼吸空气一样容易。许多家长非常注重孩子营养的补充而忽视孩子睡眠质量的提高。

睡眠问题调查

1.调查过程及结果

我们对上海一个托儿所50名1~3岁的婴幼儿父母进行了问卷和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婴幼儿的睡眠状况,父母对婴幼儿睡眠问题的认知情况以及父母采取的相应对策。我们希望通过调查了解更多有关婴幼儿睡眠的信息,并给予家长合适的建议。

睡眠状况调查涉及婴幼儿的睡眠时间、睡眠安排、睡眠次数等。我们的调查显示,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平均为12.7小时,睡眠次数为2~3次,通常还有1~2小时的午睡时间。至于睡眠的安排,有40%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同睡(指同床睡):有42%的父母和孩子分床睡,但是睡在同一个房间;有18%的父母让孩子单独睡在另外的房间。父母对婴幼儿睡眠问题的认知情况调查包括父母对孩子睡眠方面信息的获取来源,父母对孩子睡眠问题含义的理解以及父母通常对孩子睡眠问题采取的策略。我们发现,有64%的父母依靠家里的长辈、20%的父母通过和朋友探讨、16%的父母通过看相关书籍来寻求有关婴幼儿睡眠的信息;有78%的父母反映他们的孩子有哭叫、惊醒等现象:有86%的父母反映自己的孩子有打呼噜、磨牙、盗汗等现象。父母解决孩子睡眠问题的对策主要以事后安慰为主,例如唱儿歌,抱着孩子四处走动,用孩子喜欢的玩具来哄孩子再度入睡。很少有家长考虑要带有严重睡眠问题的孩子到医院就诊。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发现,虽然大多数父母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睡眠方面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们对孩子的睡眠问题还是相当关注的。这也许是和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国情有关,绝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非常在意,总是想给他们最好的,害怕给孩子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在孩子降生之后,父母对于

孩子睡觉时间的安排以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是非常重视的。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明白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充足的营养,而且更需要适合他们成长的睡眠。

2.睡眠问题成因分析

(1)婴幼儿的睡眠问题从问卷中我们看到,婴幼儿的睡眠问题不仅指在睡眠中有打呼噜、磨牙、盗汗等现象,而且最主要的是难以入睡、出现夜晚惊醒的情况,这在孩子0~3岁时发生得比较频繁。有许多学者认为.婴儿在夜晚醒来是正常的,而只有当婴儿在夜晚醒来并且很难进行自我调节时,婴儿的睡眠才是有问题的。据我们调查,.34%的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在夜间都会不时地醒来,估计那些很难再入睡的儿童会受睡眠问题的折磨。由于年幼儿童的想象力比较丰富,较难区分现实和想象,因此他们在睡眠时做噩梦是常见的。据国外研究的统计,(在3~6岁的儿童有一半不时地会有这种体验。大约有4%的儿童会梦游,有3%的儿童有睡觉恐惧,这也许是最困扰父母的问题了。从睡梦中惊醒的儿童,可能会尖叫,摇动身体,梦呓,对父母的安抚没有回应。

( 2)睡眠问题形成的因素

有关养成婴幼儿良好睡眠的因素和造成婴幼儿睡眠问题的行为还没有得到很深入的研究。不可否认的是,婴幼儿的气质、婴幼儿与父母的依恋都与婴幼儿睡眠问题的形成有关,同时也与一些生理方面的因素,如母乳喂养、与父母同睡等息息相关(本文主要讨论这两点)。关于母乳喂养好处的报告数不胜数。绝大多数家长都已经意识到母乳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母乳中含有大量对婴儿健康起重要作用的抗体,通过对抗有传染性的以及高致命性的疾病,如波特淋菌中毒等,大大地减轻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母乳喂养能保证脂肪和蛋白质的合适均衡;能保护颚骨和牙齿发展;能保证消化;能使孩子更易于向食用固体食物过渡;母乳喂养的孩子较少出现过敏性反应、呼吸道和肠胃疾病,包括感冒、腹泻、中耳炎、脑膜炎和泌尿系统感染,同时母乳喂养可提高孩子的免疫系统能力,使婴儿在儿童期和成人期在身体和智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不可否认的是,母乳喂养的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依恋更亲密,成年后表现为对母亲有更多的关爱和体贴。

68%的幼儿家长认为母乳喂养对孩子的睡眠有消极的影响,经常会造成孩子夜晚惊醒。母乳喂养的婴儿晚上醒来的次数较多。而且每次睡眠持续的时间较短。婴儿夜晚醒来和他们入睡较浅都是由于母乳本身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偏低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母亲必须频繁哺乳。有人认为,晚上经常醒来会影响孩子形成更成熟的睡眠模式。更有家长认为母乳喂养对培养孩子的专心致志品质不利,与孩子上小学后出现的写字和上课听讲不专心多多少少有点关系。不过,也有人指出,婴幼儿夜晚醒来并不完全是母乳喂养的原因,而是更多地与父母和孩子在睡眠方面的交流和睡觉前开展的相关活动有关。如果父母在睡觉前与孩子更多地讨论让孩子感到恐惧或害怕的事情,比如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父母在临睡前反复和孩子强调第二天必须怎么做,结果导致孩子恐慌和害怕,从而降低睡眠质量。如果父母和孩子在睡觉前做过很激烈、热闹的活动,比如各种家庭聚会、联欢会等。也会对孩子的睡眠质量造成影响。

浅析幼儿挫折感形成原因及对策

导读:挫折感是一种感觉到挫败、阻挠、失意的情绪状态。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这种动机指向目标的行动若受到某种因素的制约,则会产生挫折感。挫折感是一种感觉到挫败、阻挠、失意的情绪状态。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这种动机指向目标的行动若受到某种因素的制约,则会产生挫折感。“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幼儿同成人一样,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当然,挫折的结果是有利有弊的,如果处理得当,它可以成为人生经历中的一笔财富,但如果处理不当或一个人长期处于无助状态,它就会成为一种精神包袱,成为心理障碍的一个动因。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深入了解幼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知道他们产生挫折的原因,并积极引导他们。幼儿挫折感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幼儿园给幼儿带来的挫折幼儿意志力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某些影响而产生挫折感,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不良行为(如赌博、酗酒等)、家庭意外事故的发生(如亲人去世、父母离异等)都会使其体验到挫折感。另外,孩子在幼儿园里,也会由于教师偏心、管制多、批评多、教态不民主而引起孩子痛苦、恐惧、无助等负面情绪,从而产生挫折感。2、玩具和同伴给孩子带来的挫折幼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动作尚不正确,因而无论做什么事,多可能由于操作或使用不熟练而受到挫折。比如:一些复杂的玩具会使他们无从下手,而失去兴趣,最终放弃。另外,孩子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也会遭到挫折,例如:当你邀请某一幼儿一同游戏时,却受到同伴粗暴对待或拒绝,就会感到失望、难过,从而产生挫折感。3、生理心理因素给孩子带来的挫折在实际生活中,动机行为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随处可见,但是,有的人具有承受困难的能力,能够在障碍面前保持正常的行为和冷静的态度。与此相反,有的人缺乏挫折容忍力,而幼儿的挫折容忍力比较低,脆弱的心灵难承重负,遭遇挫折的机会大大多于成人。另外,有些孩子受身体和体能发育的限制,或因生来体弱多病而做不了许多同伴可以做到的事情,这种情况常常会令孩子感到沮丧,并对许多活动望而却步,这也是一种挫折感。由于幼儿对一些事物的了解很肤浅,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产生恐惧和退缩,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构成很大威胁,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要针对幼儿受挫的原因,采取具体措施,尽可能帮助幼儿减少受挫机会,并提高他们的耐挫能力。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教师应协调好家庭、幼儿园等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地减少外界条件的限制和阻碍,给幼儿以安全感。首先教师应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幼儿,避免过激的评价与行为发生。其次要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共同抵御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消极影响。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幼儿之间友爱互助的精神,剔除干扰,减少挫折的产生。2、帮助幼儿现实地面对挫折。世界是现实的,所以只有现实地认识它,才能适应并最终改变它,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因而没能教会孩子这方面的情商技能,甚至反而使孩子不能面对现实。我们总想使孩子不受残酷现实的影响,然而这更加强化了他们的逃避心理。因此,教师应让孩子懂得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有许多不能如愿的事情,并告诉幼儿:老师和小朋友会与你一同面对,相信你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孩子。以增强幼儿面对挫折的勇气。3、帮助幼儿正确应付突发事件。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有时候幼儿可能会有一些突 发的意外事件或严重事件发生,如:亲人去世、父母离异、比赛失败等。幼儿往往思想准备不足,并且他们生理上还没有成熟到可以独立处理某些事情的地步。因此教师要帮助他们度过情感危机,可以让幼儿适当的宣泄,使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然后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转移话题或引导幼儿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来分散注意力,以便使孩子尽早走出突发事件的心理阴影,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4、加强孩子的意志磨练。当孩子在学习做事中遇到挫折时,如果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就能排除内外不利因素的干扰。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的难题”,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减少他们对困难的恐惧心理,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5、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影响人对挫折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必须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很容易出现悲观,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情绪,教师要正确分析估价幼儿的能力,提出的要求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能力水平。同时,教师要给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马上帮助解决,而应积极鼓励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困难。同时,我们还可以创设一些条件,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功,使他们在成功中体验到愉快,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幼儿的耐挫能力。(兼职编辑:李颖怡)

海内外专家热议婴幼儿睡眠问题共倡金质睡眠宣言

作为中国婴幼儿睡眠研究领域奠基者,帮宝适育儿专家联盟和与会的中外专家共同发布了“金质睡眠宣言”(1/4张)

3月17日,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睡眠协作组主办的“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作为中国婴幼儿睡眠研究领域奠基者,帮宝适育儿专家联盟和与会的中外专家共同发布了“金质睡眠宣言”,倡议普及睡眠护理知识,倡导科学金质睡眠,旨在将儿科睡眠医学知识社会化,让中国婴幼儿享受更健康、更科学的睡眠环境。同时,帮宝适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于2009年开始合作,历时近3年的《中国婴儿睡眠健康促进研究项目》也发布了阶段性成果。该研究发现,使用纸尿裤的婴儿比使用布尿布的婴儿的睡眠效率显着提高。

中国婴幼儿睡眠问题超欧美两倍

在该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主任王惠珊公布了一组数据:在美国,20-25%的婴幼儿存在睡眠行为问题,其中超过一半的问题是“夜醒”;而在加拿大魁北克省23.5%的5月龄婴儿不能连续睡眠6小时。婴幼儿的睡眠问题已经引起全球专业领域的注意。

尽管如此,欧美国家仅有20-30%的父母认为孩子存在睡眠问题,而在中国,这项数据高达76%。对此,大会执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刘玺诚介绍:“在国内,婴儿期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和持续睡眠困难,所出现的问题可持续到幼儿期甚至儿童后期。”

而据刘玺诚介绍,宝宝出生后8~12周是睡眠发育的重要阶段,很多睡眠问题都是因为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父母相应的重视,宝宝没有建立好昼夜睡眠周期和睡眠-觉醒周期中的自我安慰能力而造成的。如果睡眠不好,往往会导致婴幼儿白天表现困倦、多动或烦躁,甚至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本文Hash:57a535087846a37e128e656f6179c5c14018967c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