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安全食品怎么挑?

瘦肉精猪,假牛肉,避孕药虾,甲醛鱼,毒豆芽……食品安全问题常常让人挺闹心。在国家不断整治不法商贩的同时,咱老百姓提高鉴别安全食物的能力也很重要。听听食品专家指导,如何选购肉、鱼、菜、奶这些餐桌常客。

肉篇

“瘦肉精”油太薄

正常猪肉的皮层和瘦肉之间会有一层脂肪,肥膘约为1-2厘米;喂饲“瘦肉精”的生猪其皮下脂肪层明显较薄,通常不足1厘米,因此在选购猪肉时对皮下脂肪太薄、太松软,皮紧贴着瘦肉,瘦肉丰满的猪肉千万别买。

此外,喂饲“瘦肉精”生猪猪肉的肉色较深、肉质鲜艳,但纤维比较疏松,时有少量“汗水”渗出肉面;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

真牛肉不会太便宜

用“牛肉膏”腌制2小时,再用胭脂红“化妆”,猪肉摇身变牛肉。“假牛肉”让众多市民大呼“太可怕”。专业人士表示,市民买肉时可注意看看横切面,一般猪肉的纤维又细又松,牛肉的纤维又粗又紧;猪肉脂肪含量高,牛肉的脂肪比较少;从口感上来说,猪肉容易咬断,牛肉则有韧劲,不易咬断。凭眼看不如凭价格,好牛肉价格不会太便宜,如果遇到太便宜的牛、羊肉,市民在购买前最好三思而行,别贪便宜吃大亏。

太漂亮的熟食不能买

判断食品是否安全,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食物的颜色是不是太过鲜艳,凡是颜色浓艳、夸张、过分香浓、外表异常光亮和雪白的食品。一般来说大多可能过量添加色素或使用化工原料进行处理。

一些不法商贩将炸制的熟肉制品染上色素,炸出来呈漂亮的鲜红色;还有一些肉制品炒、煮后呈美丽的粉红色,这很可能是因为肉中加入了亚硝酸钠。色素多吃无益,而亚硝酸钠本身是有毒的,还可能与氨基酸反应,产生致癌的“亚硝胺”。市民在选购熟肉制品时一定别选择色泽太过鲜艳的,色彩太漂亮的一般都有问题。

奶篇

“奶饮料”不能当奶喝

牛奶饮品一般可分为牛乳和含乳饮料两大类。真正的奶制品包括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奶和酸奶等;其配料为牛奶,但不含水,蛋白质含量一般在2.3%以上,纯牛奶蛋白质含量一般在2.9%左右。而“奶饮料”在外包装上都会标明“饮料”的字样,其配料表除了牛奶外,一般还有水、甜味剂等,蛋白质含量一般仅在1%左右。奶饮料的营养价值远远比不上牛奶,它只能满足市民对口味的追求。成长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应特别注意,切勿将奶饮料当做纯牛奶喝。

花生奶、核桃奶有名无实

目前市面上热销的“特浓奶”、“高钙奶”等,都是在牛奶中添加了脂肪、钙等营养物质,这些添加物都必须按国家标准添加,而且都会在包装上明示,让消费者买得明白。消费者选购奶制品时,最重要是看清外包装标签,最好选择那些说明、配料完整、详细的产品,还要特别注意是否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要留意不同种类、不同包装的产品保质期和保持方法不一样。而诸如核桃奶粉、花生奶粉或者豆奶粉一类的“乳制品”,则多半有名无实,蛋白质含量少,消费者选购时应留意看清。

菜篇

虫眼菜不代表没农药

市民在挑选、清洗蔬菜时往往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认为有虫眼的菜就没打过农药,其实虫眼不能当做衡量蔬菜是否有农药残留的标准,因为虫眼只能说明曾经有过虫害,不能表示后来没有打过农药;一般来说农民发现虫眼后,会更积极的喷洒农药,以消除虫害。

蔬菜不是越泡越干净

蔬菜不是越泡越干净,事实上,蔬菜长期浸泡在水里,残留的有机氯和有机磷等农药就会分解在水里,不但起不到清洗作用,还会让蔬菜表面留下农药;其次,浸泡过久还可能造成蔬菜中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对于黄瓜、胡萝卜等茎类和瓜类蔬菜,可用专业清洗剂短时浸泡,再用软刷刷洗,尤其是褶皱处,要多刷几下,再用清水冲洗即可。

大白菜、卷心菜等包叶菜类蔬菜可去掉外围叶片,再冲洗内部叶片;菠菜、小白菜等小叶蔬菜应去除根部,放在水里抖动清洗,然后根部向上在水龙头前冲洗。

生吃凉拌去皮为宜

虽然营养专家普遍认为果皮内所含维生素比果肉高,但果皮也是农药残留最多的部分,而且表皮上的残留农药很难用清水洗掉,对于生吃或者凉拌的果蔬,还是削皮后食用更安全。

鱼篇

鲜鱼眼睛稍突出

生鲜鱼的眼睛应该是清澈而且稍微凸起的,腮鲜红没有污垢,鱼身和鱼肉应该有韧性、有光泽。曾出现过的“刷粉”刀鱼,会有一股刺鼻味;而且正常刀鱼的皮很薄,用手轻轻一粘就能粘下来;刷了银粉的死刀鱼往往变质后皮已经掉了,这层银粉是不管怎么粘都粘不下来的。染色黄花鱼则更好判断,只需用餐巾纸一擦,纸上发黄,肯定是染过色的黄鱼。

避孕药虾没有卵

曾有不法商贩为了让虾多长肉,少产卵,会在养殖时投入了避孕药等药品,此外,为防止虾在养殖时出现病害,还会投入一些抗生素类的药物,往往会造成药物残留。一般来说,使用了避孕药的虾几乎无卵,煮熟后看不到金黄色的卵,且虾的体形大小几乎一致。而天然养殖的虾哪怕是同一天投苗,捕捞时的大小也不一样。

甲醛鱼干煮不烂

有时市民买到的海带、鱿鱼等食品久煮不烂,这种久煮不烂的鱼干、海带有可能是经过甲醛处理的。不法分子在晾晒海产品时害怕因蚊虫叮咬使其腐烂,就用甲醛处理,这种“毒食品”不容易煮烂,蝇虫不会叮咬,不会长蛆,存放时间长,且外观好看,但对人体可能造成很大伤害。

儿童怎么吃才安全?孩子食品安全法则要注意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引起不少人的关注,特别是孩子的食品安全,更成为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宝宝哪些食品安全法则,是妈妈们要注意的呢!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引起不少人的关注,特别是孩子的食品安全,更成为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宝宝哪些食品安全法则,是妈妈们要注意的呢!

常识一:白开水是儿童的最佳饮品

饮白开水不光能满足儿童对水的生理需要,还能为他们提供一部分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管是碳酸饮料、营养保健型饮料,还是当前许多家庭热衷的纯净水和矿泉水,都不宜代替自来水作为人的主要饮用水。烧开的自来水冷却到25~35摄氏度,此时水的生物活性增加,最适合人的生理需要。

儿童,因为代谢快,对水的需求量相对比成人多,因此,对水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多,都会影响身体健康。有喝饮料不喝水习惯的孩子,常常食欲不振、多动,脾气乖张,身高体重不足。

常识二:长期过量吃冷饮有损健康

一到夏季,许多小孩子都爱吃雪糕,3-6岁左右的孩子一般都不会控制自己的食欲,想吃就吃。一次让孩子吃4、5个雪糕,或喝掉2、3瓶汽水,这对儿童健康非常不利。首先,暑天人体胃酸分泌减少,消化系统免疫功能有所下降,而此时的气候条件恰恰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好发季节。

过食冷饮会引起儿童胃肠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局部血液循环减缓等症状,影响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甚至可能导致儿童消化功能紊乱、营养缺乏和经常性腹痛。

另外,冷饮市场有一些产品的卫生状况很差,不少产品不符合卫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过食冷饮会增加儿童患消化系统疾病的机会。

常识三:艳丽的儿童食品危害

1、引起代谢紊乱

长期食入着色食品,能消耗体内解毒物质,主要是使体内亚细胞结构受到损害,干扰多种活性酶的正常功能,使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等的代谢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腹泻、腹胀、腹痛、营养不良和多种过敏症,如皮疹、荨麻疹、哮喘、鼻炎等。

2、导致慢性中毒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肝脏的解毒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都不够健全,较成人弱。因此,如果长期食入着色食品,就会把色素慢慢积蓄起来,导致慢性中毒,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3、影响神经功能

研究发现,不少孩子平时任性,脾气暴躁,常出现过激行为,除了社会因素和家庭管教因素外,过量食用染色食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内器官功能脆弱,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健全,对化学物质尤为敏感,若过多过久地进食色素浓的食品,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导,以致容易引起好动、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行为怪癖、食欲减退等症状。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购食品时,要注意彩色食品的摄入量,切勿过多、过久,以免过多引起体内蓄积中毒,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怎么选购安全的进口食品

出于对国内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很多妈咪瞄上了外国的食品。外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比较高,是否意味着“洋食品”就相对安全呢?吃这些洋品牌的食品就能保证宝宝的健康吗?怎么选购安全放心的进口食品?所谓的进口食品就一定是外国本土生产制作吗?

中国国内食品存在什么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拥有1亿多个婴童(0-6周岁),中国婴童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我国婴童食品市场当前主要存在五项比较突出的问题。

个别婴童食品没有获得QS认证,在食品外包装上没有“QS”标识。调查中发现,在分散的母婴店里销售的此类食品这一问题比较严重;另外,为了让食物更好看、好喝、好闻,且更耐放,一些厂家不考虑婴童的生长需要,在食品中添加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导致市场上各种配方奶粉及其辅食,食品添加剂、配料等都占有很大比重。很多添加剂单独使用没有超过国家标准,但是多种添加剂长期、集中、大量使用,对婴童的健康就会造成潜在的威胁。

此外,还有一些保健食品文号出现一号多用的现象。一款产品拥有“蓝帽子”——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是其利用包装装潢相似等手段,克隆出一批无认证的“兄弟”系列产品进行“顺风车”式销售。

洋食品也有被“冒牌”

婴童食品洋品牌真真假假,一些本土企业的产品为便于营销,通常通过中介公司在海外注册包装后,变成所谓美国、新西兰、日本、意大利或英国企业出品。

相关专家称,目前销售的“进口食品”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识并在国内销售,外包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第二类是原料由国外厂家生产,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包装上对产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较详细的标注,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第三类是包装上是以外文为主,由国内的厂家进行分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只有第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口食品,第二类属于国产食品,第三类则不确定,可能是进口食品也有可能是冒牌货。”

此外,母婴店里一些进口婴幼儿食品包装缺失CIQ标识也是调查中发现的典型现象。根据国家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事先经过审核,取得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合格的进口食品还须符合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具有由检验检疫局出具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外包装加注激光防伪“CIQ(中国检验检疫)”标识。但在众多知名母婴用品店内,虽然很多商品标注有“原装进口”的字样,但是却没有CIQ标识。甚至很多标称原装进口产品连生产地都没有标出。

选婴童食品看好标识

针对婴童食品消费中发现的问题,消协呼吁消费者应注意:消费者在购买婴童食品时,除了查看保质期等,还要留意QS标识。对于保健食品和进口食品,还可以对照“蓝帽子”、CIQ标识,可以通过上网等方式查询其真实性。出售进口商品的商店应该向消费者出具口岸检验合格的卫生证书,至少应当提供复印件。

各位爸爸妈妈们在为孩子选择食品时,一定要注意辨别食品的好坏。进口产品有的质量是比较好,但是如果买到一些假冒伪劣的“洋食品”,只会对宝宝的健康有影响。只有买到优质的商品,才能对宝宝的健康有帮助。

推荐

国外进口奶粉一定安全吗?

海外代购奶粉出了问题找谁

本文Hash:bd689f059c2e3a63ca885ca51828593ac3f94ee5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