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neonatal jaundice)是胆红素(大部分未为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复杂,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部分病理性黄疸克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一)胆红素生成较多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mg/kg。其原因是:胎儿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故生成的红细胞数较多,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红细胞相对过多、破坏亦多;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新生儿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缩短;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如来自肝脏等器官的血红素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P450等)和骨髓中无效造血(红细胞成熟过程中有少量被破坏)的胆红素前体较多。

  (二)运转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为低,均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三)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①初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低,5~10天后才达成人水平;②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即肝细胞内脲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T)的含量低且活力不足(仅为正常的0~30%),不能有效的将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水溶性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此酶活性在一周后逐渐正常;③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易致胆汁郁积。

  (四)肠肝循环的特性 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且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脏。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当新生儿处于饥饿、缺氧、胎粪排出延迟、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状态时黄疸加重。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一)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目前对民既往沿用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上限值,即足月儿<205。2μmol/L(12mg/dl)和早产儿<257μmol/L(15mg/dl),已经提出异议,因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μmol/L(10mg/dl),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外已规定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59μmol/L(12。9mg/dl)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国内学者通过监测发现正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胆红素值上限在205。2~256。5μmol/L(12~15mg/dl)之间,超过原定205。2μmol/L者占31。3%~48。5%,,早产儿血清胆红质上限超过256。2 μmol/L者也占42。9%,故正在通过全国性协作调研拟重新修订我国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二)病理性黄疸 常有以下特点:①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重症黄疽,血清胆红素>205。2~256。5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对病理性黄疸应积极查找病因,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有:

  1、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儿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其他为乙型肝炎、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基、EB病毒、李斯特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等。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或在通过产道分娩时被感染。常在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时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患儿可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

  (2)新生儿败血症。

  2.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症。

  (2)胆道闭锁 目前已证实本症多数是由于宫内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生后进行性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若管壁薄弱则形成胆总管囊肿。多在出生后2周始显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3个月后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3)母乳性黄疸:大约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20mg/dl),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诊断。目前认为是因为此种母乳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内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已有学者认为是此种母乳喂养患儿肠道内能使胆红素转变为尿、粪胆原的细菌过少所造成。

  (4)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

  (5)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黄疸,新生儿黄疸,幼儿,儿童,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若指数较高是需要治疗且能够治疗的,所以发现有此问题应求医诊治,以免有终生之憾。如果黄疸指数不高,宝宝各方面都正常,母奶仍是最佳的选择,千万不要因为害怕黄疸而中断母乳哺育。  
  
  新生儿黄疸是一个常见的新生儿问题,许多父母在新生儿出院时,护士小姐总是不忘叮咛:若肤色越来越黄要回医院来检查。大约八成的中国宝宝,在出生的头几天会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原因  
  
  “黄疸”又叫做“高胆红素血症”,就是血液中的胆红素偏高,而使得皮肤看起来黄黄的。“胆红素”主要是血红素进行分解、代谢而产生的,红血球中的血红素是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大约占75%-80%,由其他来源所产生的胆红素约占20%。  
  
  其实上胆红素的产生和代谢并不简单,我们可将胆红素分成两种,一种是刚由血红素分解代谢所产生的“间接型胆红素”,是脂溶性的。这些间接型的胆红素会被运送到肝脏,经由一些酵素的作用,而与肝细胞中的某种蛋白质结合,成为水溶性且可以经由胆道肠胃及肾脏排泄,这种称为“直接型胆红素”。  
  
  不论是疾病或是生理过程,只要胆红素的制造太多(像溶血性疾病),或者无法将胆红素代谢排出体外(像肝脏疾病),都会造成体内胆红素堆积。所以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可能是生理性的、母乳哺育引起,也可能是病理性的黄疸。  
  
  (1)生理性黄疸  
  
  在正常的成长过程中,即使没有疾病存在,新生儿也可能出现黄疸。为什么新生儿容易产生黄疸呢?因为新生儿红血球寿命较短,产生胆红素的速度较快,再加上新生儿将胆红素代谢排出的能力也尚未成熟,在产生大于排出的情况下,就容易有黄疸的情形产生。早产儿更不成熟,有黄疸的机会就更高了。  
  
  足月婴儿的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第2、3天时出现,第4天达最高点,不过间接型胆红素浓度一般不会超过12mg/dl。至于早产儿,最高浓度达到较晚且会比足月儿高,之后慢慢下降。一般足月儿在出生一星期后就看不见黄疸,而早产儿会比较晚才退。黄疸出现时,脸或眼白是最早看得出黄的部位,接着是身体变黄,最后则是四肢、手掌脚掌,退去的顺序则相反,手脚先退、眼白最后退。  
  
  (2)病理性黄疸  
  
  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则是病理性黄疸:  
  1.在出生的第一天就出现黄疸。  
  2.胆红素增加的速度超过每小时0.5mg/dl。  
  3.足月婴儿的最高胆红素浓度超过13mg/dl,早产儿最高胆红素浓度超过15mg/dl。  
  4.胆红素大于1.5mg/dl。  
  5.足月儿黄疸超过一星期,早产儿超过二星期(此类黄疸又称延迟性黄疸)。  
  
  许多疾病会造成黄疸,包括溶血、内出血、感染等。新生儿溶血疾病中较为大家所知的就是母子血型不合及“蚕豆症”。血型不合有rh血型不合造成的溶血和 ABO血型不合。两者都是因为不该出现在宝宝身上的抗体,经胎盘由母体跑到宝宝身上,这些抗体会造成红血球大量被破坏。  
  
  “RH血型不合”较少见,“ABO血型不合”较为常见。但须注意只有母亲血型为O型,生下不是O型宝宝时,才有可能发生,“蚕豆症”则是因为红血球内一种叫“葡萄糖-六-磷酸去氢胺”缺乏,而导致红血球容易被破坏。 于延迟性黄疸则与新生儿黄疸不太相同,主要用于区分是否有肝胆疾病。 
Tags: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又有哪些呢?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以前认为不必治疗,针对目前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提前早开奶,加速胎便的排出。②饥饿、缺氧、便秘、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可加重生理性黄疸,应给予治疗。

高间胆血症:危害性主要是产生核黄疸,对核黄疸的研究,以往认为间接胆红素是脂溶性和亲脂性的,其为游离状态,与富含有脑磷脂的脑细胞有亲和力,易透过血脑屏障损害神经核而引起核黄疸。

治疗措施:传统方法有:

①光疗:适用于任何间接胆红素血症,胆红素>205μmol/L,使用波长420~460mm的蓝光(冷光源),可持续或间接照射24~48小时。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40余年历史,它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至今仍为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标准”疗法。

为使光疗发挥最大的疗效,临床使用中比较了不同光源的作用,目前新的光疗提议采用氮化镓发光二极管,它是一钟高能耐用的光源,可发出高强度窄光谱的蓝绿光,而蓝绿光的光谱范围与胆红素的吸收光谱范围交迭。此光源降解胆红素的作用比传统的蓝光冷光源效果好,光疗后胆红素反弹幅度很小。

②药物治疗黄疸的新观点:应用锡中卟啉治疗,其代号为(SnMP)。它是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可用于临床惟一的血红素类似物。血红素加氧酶(HO)是血红素代谢产生胆红素的限速酶,抑制血红素加氧酶(H0)活性可减少胆红素的生成。

因此在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处理功能尚未成熟时,使用该药更具有合理性,锡中卟啉不进入脑组织,安全剂量范围很宽,在体内不被降解,也不影响肝脏中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及排泄,被SnMP阻断未能降解的血红素不会在组织内蓄积,而是被肝脏以原形排入胆道系统经肠道排泄。

用法:一次小剂量注射SnMP3~5μmol/kg可维持7~10天左右,而该段时间恰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最高峰期,所以可在该时期应用注射SnMP以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对应用SnMP治疗后达5年的新生儿,随防未发现严重的早期或晚期不良反应。

()编辑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正常值简介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对于新手爸妈来说,他们对新生儿黄疸并不了解,因此,当医生说,宝宝有新生儿黄疸时,他们或许会很惊慌。其实,大多数宝宝都会得新生儿黄疸,那么,新生儿黄疸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病呢?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5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百分之六十的足月新生儿和百分之八十的早产儿,在出生后1个星期内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这就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又可以分为-]-5、病理性黄疸,医学上把-]-5的值作为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2、如果宝宝出现新生儿黄疸后表现出睡不醒、烦躁、不想吃东西的情况;或者虽然新生儿黄疸症状轻微,但黄疸3个月不退,或者黄疸退后又出现,都需要赶紧带宝宝去医院就诊。3、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多数是因为妈妈和宝宝的血型不相容造成的。如果你的血型是O型或是Rh阴性,就可能出现你的血型与宝宝血型不相容,也就是ABO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在你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医生应该常规会检查你的血型,以便判断是否存在这种风险。4、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因为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控制新生儿黄疸并且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可能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伤害。另外,肝脏、胆囊或肠功能紊乱、出现感染、产伤过重或过早的早产(28周之前出生)等严重情况,都可能会造成宝宝在出生的头24个小时内出现黄疸现象。总体来说,新生儿黄疸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无关大碍,它会自己消退或经过简单治疗即可。但是,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新生儿黄疸相关阅读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与护理:你了解新生儿黄疸吗?你知道新生儿黄疸有哪些种类吗?新生儿黄疸该怎么治疗?妈妈又该如何护理新生儿黄疸呢?妈妈网新生儿黄疸专题为你一一揭开,告诉你新生儿黄疸的那些事儿...[详情]母乳性黄疸阻塞性黄疸-]-4-]-5-]-6

本文Hash:0d6160c7b4134a54bf293b64b80a71ba0f6b05db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