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脂肪有利于孩子成长

“脂肪”大家最为熟悉不过,但因其常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病联系在一起,所以一直不太讨人喜欢。那么,正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们,是否需要脂肪、需要什么样的脂肪呢?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好脂肪”不饱和脂肪酸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小儿呼吸二科副教授孟繁峥表示,脂肪是儿童生长发育所必不可少的,大脑发育、视觉发育需要脂肪,脂肪还可保证儿童的皮肤健康,孩子缺乏脂肪,皮肤就会变得干燥,易发生湿疹等症;缺乏脂肪还会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脂肪既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提供热量的主要物质之一,是生命运转的必需品。”孟繁峥介绍说,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后者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来供给,所以又称为必需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二种。食物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是“好脂肪”,它可以调节血脂、增强机体免疫力、维护视网膜提高视力、补脑健脑,能提高胎婴儿的大脑发育和脑神经功能。

那么,宝宝们应该怎么摄取不饱和脂肪酸呢?孟繁峥告诉大家,在宝宝的食谱中,应注意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给。植物油所含的脂肪酸多数是不饱和脂肪酸,这是人体不能合成的“重要脂肪酸”,比如茶油、橄榄油、芥花籽油、红花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大豆油中都含有这种脂肪酸。所以,家长在为宝宝烹饪食物时,应该使用植物油。而动物油所含的脂肪酸则多数是饱和脂肪酸,比如黄油、干酪、全脂奶、冰淇淋、奶油和肥肉等,某些植物油(椰油、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中也含有饱和脂肪酸。

“坏脂肪”反式脂肪

谈到脂肪,不得不提的便是反式脂肪酸,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脂肪呢?孟繁峥介绍说,反式脂肪酸也叫反式脂肪,就是人造奶油或人造黄油,它可以使人发胖、降低记忆力、导致血栓形成、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使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发生紊乱等,尤其影响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

在宝宝们热忠的零食中,处处可见这种反式脂肪。比如油炸薯条、薄脆饼干、焙烤食品、面包、炸鱼、洋葱圈、人造黄油、珍珠奶茶、薯片、蛋黄派或草莓派、大部分饼干、方便面、油酥饼、巧克力、沙拉酱、奶油蛋糕、冰淇淋等等,这些食物中均含有不等量的反式脂肪酸。所以,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放弃或少吃这些反式脂肪类的食品,应多吃新鲜的、应季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不喝饮料,可以自制水果饮料,既安全,又健康,比如现在应季的苹果汁、橙汁、梨汁等。

小贴士

宝宝摄脂全攻略

“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脂肪能量的供应,而在食物中,孩子摄取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奶类、肉类、豆类、蛋类及烹调用油,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最佳的摄取方法。”孟繁峥介绍说,对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建议坚持母乳喂养,不论是从营养的角度讲,还是从饮食安全上讲,母乳都是最适合宝宝的生长发育需求的,并且,母乳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比较多。

当宝宝满4个月时,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了,此时仍要坚持母乳喂养。1岁以前的宝宝,他们的消化功能发育尚未完全,食物的添加在营养上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比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 能喝鲜奶,所添加的辅食也以易消化、少油少脂类的为主,烹调方法以煮、蒸等不加油的方式为主,这样才对宝宝的健康更有益。

当孩子到了18个月大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可以吃了,也可以喝全脂奶了,母乳中的营养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生长需求,可以吃瘦肉,虽然不建议低脂饮食,但也不要刻意吃肥肉等高脂高油类的食物。当孩子到了2岁以后,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上幼儿园了,有些孩子甚至零食不离手,在幼儿园里还会碰到各式各样的点心,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特别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建议喝低脂奶,家长在日常的烹饪时,应注意少油、少盐,荤素合理搭配。

什么家庭有利孩子成长

  在全场一片繁忙中,很快显现出各家不同的沟通形态,有三口子有商有量、互相鼓劲、共同努力的;也有孩子袖手旁观、母亲发号施令让父亲操作的;还有一家的孩子刚动手、母亲便抢过来自己做、父亲则在一旁数落孩子笨又责怪母亲包办代替的……。游戏的结果并不重要,而令人深思的倒是游戏中再现了各家平日沟通的真实一面。这一幕幕情景被当场摄了像并在游戏结束时回放,引起家长与孩子对自己家庭现状极大的反响。

  其实,每个家庭都该想一想,你的家是什么样的?怎样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此给大家参考一个提示性的问卷,或许能帮助你关注一些平时想不到的问题。

  1.常有笑声的()

  2.每个人在家里都感舒服的、放松的()

  3.彼此之间可以无话不谈的()

  4.谁有了错或难处,都能被家人理解和耐心对待的()

  5.谁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都会被关注和安慰的()

  6.每个人一回到家就感到是安全、温馨的()

  7.很少有笑声的()

  8.彼此之间是紧张或尴尬的()

  9.彼此之间是没有什么话可说的()

  10.谁有了错或难处,都要被家人指责的()

  11。谁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是不大愿意说的()

  12。一回到家就感到是不自由或不舒服的()

  常听不少家长埋怨当今孩子心理素质差,但很少从家的因素追寻原因。在此列举我从孩子中搜集到的被孩子戏称为最受打击、杀伤力、代表性的“教子用语”以引起家长的思考:

  ■“看来,你不是读书的料”、“我从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你给我再做10道题,不做完就别想出去”――孩子说,这是厌学的催化剂;

  ■“我们把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你说,你这次该考几分”、“这次不考好,就别回家见我”―――孩子说,这是焦虑的催化剂;

  ■(一次我们考试考糟了)“还哭!当初干什么去啦?”(下一次我们不敢哭了)“你看,小时候考不好还知道哭,现在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要气死我呀”―――孩子说,这是父母不善于理解人与我们产生隔阂的催化剂。

  父母爱孩子的情感有目共睹,但如何爱却是大有文章和技巧。大量表明,家庭对人的成长与心理品质形成的影响力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功能健全的家庭是一个安全的港湾,可以诉说心事的地方,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而功能缺失的家庭,成员之间不善于理解与沟通,有了难处会相互指责,父母的、焦虑情绪也有可能投射其子女,使之成为家庭冲突的牺牲者。

  孩子说,在与父母的冲突中熏通常是以下问题引起的,无法交代说了谎;一提起考试家长就唠叨个没完;不让打电话、不让上网和看电视,尤其是动画片;家长焦虑,就冲我们发泄;父母爱我们是以成绩为代价的……当孩子考糟时,如何进行支持辅导呢?

  ■第一步是明白感受:“看得出来,你很难过,很后悔。”―――表达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往往能让孩子感到你的理解与爱意,排除他的自卑与担心,不必撒谎、做假去对付父母。

  ■第二步是表示和他一起面对:“让我们一起看看到底错在哪里?再做一遍。好,做对了。”―――启发孩子感悟“弄懂了不就能做对了吗”的道理,可克服畏难情绪。

  ■第三步是重建积极心态与自信:“啊,这道题挺难,你做对了,不容易呀。”―――让孩子感到父母对他没有失望,发现自己并不笨,建立“ 能行”的信念。

  ■第四步是让孩子找找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制订攻克薄弱环节的具体方案,以新的姿态面对下一次考试的挑战。

家长怎样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早期教育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依然有些家长会陷入早教的误区,家长在进行早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拔苗助长”有很多家长对早教有着不符合实际的期望值。有些家长觉得,应该及早为孩子做好上学的准备,让一个4岁的孩子提前掌握小学的知识内容。这样“拔苗助长”,其实是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急过了头,忽略了学习的基础。学会思考,才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前提。早教一方面要适应幼儿思维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幼儿掌握思维方法。2、不要死记硬背家长在对孩子的学习辅导或者监督时,目标不应该放在毫无意义的知识罗列上。在幼儿阶段,孩子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周围五彩缤纷的世界,逐渐丰富感性知识。知识只有成为智力活动的推动力才具有价值。提高你孩子思考及汲取知识的能力,早期的教育非常关键。一种全脑教育音乐篇,它可使大脑神经元上的突触数增加,轴突变粗,从而改变大脑进行信息交换和加强思维能力的物质基础,美好的音乐能给大脑一个良好的思维基础,使人的性情和智力得到优化。3、不要因攀比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有时候,也不是故意的,但是家长就喜欢对孩子说:“你看,那个谁家的孩子怎么学得那么好啊,你怎么什么都不会?”这样的攀比会让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受挫感,开始消极面对学习。其实,孩子小时候,学英语的兴趣很容易培养,越长大反而越提不起劲头学了。这个时候,应该采取鼓励的策略,关注幼儿个人的进步,而不是老拿别人的长处做比较。幼儿教育只能在幼儿毫无对抗情绪的情况下进行,促使他们自愿地得到发展。4、不要追求“标准答案”在应试教育中,都会有一个标准答案,只有答出标准答案,才算满分。但是现实生活并没有这样的答案。社会是变化的,孩子的未来是要自己创造的。所以家长要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培养创造性。在优秀的早教引导人,经常使用的方法是引导幼儿思考,发现并鼓励他们的新想法,在创造性方法的运用中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5、不要总是单独活动追求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当前世界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老是自己玩,或者总缠着家长的孩子,个性上会得不到平衡的发展。让幼儿融入团体中,在集体中与他人交流和玩耍,就是一种互相作用,彼此促进的成长发展。幼儿教育基础打得牢固,性格才能均衡发展。(兼职编辑:亚辉)

本文Hash:c98892a4d7c97246b050f7e298d30e9315defde3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