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是学习好的关键

为了培养一个学习好的孩子,要让他从小就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定点地做事情,这是很重要的。

这里所说的“学习好”的“学习”,并不是指培养创造力的学习,而是为了应对考试需要具备的对信息记忆和整理的能力。所以,要求孩子能正确积累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比如参加医生的国家考试时,需要记忆的知识比以前要多出好几倍。

人类自古以来积累的知识和智慧庞大无比,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才必须先具备获取这些知识和智慧的能力,其次才是创造能力。要想短时间内把它们填进脑袋里是不可能的,只有让孩子从小开始一点一滴地勤勉积累。在这一点上,临阵磨枪是派不上用场的。

但是,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地学习在常理上违背人的本性,“不想学习”是很正常的反应。期望孩子自己主动地做点什么,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家长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管理孩子的行动。

做妈妈的肯定不想强迫不爱学习的孩子们学习,那样双方都不会有好心情。孩子总是想方设法逃避学习,妈妈苦于对付他们,自然也要绞尽脑汁。

在这种状况下,有些妈妈可能会说“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学习好固然重要,但是我更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不客气地说,这些都是借口。反过来,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培养一个“学习好的优秀孩子”,还要看你究竟能对这种培养孩子的艰辛过程忍受到什么程度。

过程固然艰辛,但是妈妈们要忍受的这种痛苦也不是不能缓解的。

让孩子生活得更规律、养成好的习惯,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坐在书桌前学习,即使时间不长也没关系。养成习惯以后,孩子和家长都感觉不到学习的艰苦。按照本书介绍的黄金时间表行动,一定会有收获。

首先,妈妈和孩子一起来做个时间表,把一周内每天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另外,10项准则也要一条一条地实施。不久,你一定会看到情况有所变化。

最后,我在此要为那些以本书为参考,准备挑战名教练的妈妈们加油!

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差错。案例自述:我小时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慢悠悠惯了,回到快节奏的父母身边特别扭,他们总是嫌我慢吞吞,嘲笑我是我们家的“名磨(名模)”(著名磨蹭),被他们吵翻了天不必说;在学校我是“名留(名流)”(著名留守),别人课堂作业都写完了我刚开了头,老师为此老跟我急,过去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报告我是故意气她、故意捣乱、气了人自己还不着急等,其实我本没那意思,既然说我这样倒提醒了我,原来我还真可以使这一招治治她。这学期新班主任对我特好,说她儿子过去和我也一样,人很聪明,就是学习习惯没养好。于是在她的帮助下,我终于成“名模”(著名模范)了!由于习惯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只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易言之,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连锁系统。这样,当个体在同样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时,条件反射的连锁系统就会自动地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由此也不难看出,学习习惯的形成,无非就是引导孩子长期实践和应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使他们形成稳固的学习行为。显然学校进行各种习惯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但学习习惯单靠教师在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家长的力量,实行家校共育。第一,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攻关破难的习惯。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或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或家长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攻克困难。此时,教师或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还可以跟孩子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很重要的。就是说,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也有重要意义。有浓郁学习兴趣的儿童能自觉学习,由学习兴趣产生克服困难的决心的动力。要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志气的人不会被困难吓倒,应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战胜困难。第二,培养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例如,放学后应先写作业后玩,或者在晚饭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课。有关调查表明,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功课,这样做主要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一到什么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愿望和情绪。这种时间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够很快地专心学习。同时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写着写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 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训练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第三,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第四,培养孩子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经常督促孩子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第二天上好新课打下基础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第五,教育孩子养成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不少孩子只顾赶进度、出思路,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者少做了习题;做完作业之后,应该教孩子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因此,家长、教师最好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受用一辈子,如果学习习惯不好,再聪明的孩子也会经常出现尴尬!(实习编辑:朱清银)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事实证明,凡在学习上确有成就的学生和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紧密相连的。某重点中学学生小季,在一次全国性中学生数学竞赛中,从成千上万名佼佼者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七名,后被保送到某重点大学少年班,继而出国深造。当母校教师请他回校介绍学习体会时,他说:“从小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我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所以,父母在孩子学习中指导的重点应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一般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四方面:

一是预复习习惯。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

二是做作业习惯。独立思考,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是认真听课、积极思维习惯。课堂教学是传授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维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选择;

四是不懂就问的习惯。不借装懂,永远不懂,满足于一知半解,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如有不懂的问题。应及时向老师、家长、同学请教,直至搞懂。

本文Hash:731670fea3dda151dc6db3e574d47ca6f12bb038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