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是否应该配眼镜?

  对于儿童近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带孩子上有条件的医院请眼科医生或验光师进行扩瞳验光。

  如果验光结果是假性近视,只需注意用眼卫生,做一些保守治疗,即可凑效。假若验光结果是真近视,那就要看验光的度数和患儿的视力情况来决定,如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或看不清远处目标,习惯性眯眼皱眉视物,那就要配上眼镜,否则长此下去,上下眼睑压迫眼球会出现散光和使近视度数增加,甚至造成视疲劳。

  当然,配眼镜并不能一劳永逸地缓解近视症状,近视儿童经扩瞳验光配上了合适的眼镜后,若能注意用眼卫生,近视度数增长一定会有所减缓,但如果继续让眼睛“疲劳”作战,依旧会导致视力下降,近视度数加深。

  在这里要顺便提出的是,究竟儿童近视配上眼镜后是经常戴好还是脱脱戴戴好?对这个问题,一是要看度数,二是要看戴镜后的症状。如果度数超过600度或散光超过100度,则需长期戴用;若在300度至600度之间,则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若脱脱戴戴感到不适则需长期戴用,否则亦可脱脱戴戴;对300度以内的低度近视,一般是可以脱脱戴戴的,即上课时戴用,平时可不戴。

儿童近视应及时配戴眼镜

五颜六色的气球煞是好看。可是你知道吗?如果不加以预防,儿童各种眼病对视力的损害就会如同漏气的气球一般悄然发生,并最终导致不良结局。那么,对于儿童眼科疾病,哪些是认识上的误区呢?在“六一”儿童节到来的前夕,本刊特别邀约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专家撰稿解析儿童眼病防治。

近视儿童,恐惧戴眼镜

一直以来,近视就像是与学习捆绑的问题一般共同出现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据统计,上海市小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约为30%,中学生约为60%。对于儿童近视,许多家长存有一些误区。比如错误地拒绝给近视儿童配戴眼镜。

用眼皆莫过度

儿童的眼球仍处于发育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过度用眼和不良的用眼习惯都非常容易促使近视的发生。对于近视的预防主要应放在改善视觉环境方面,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和姿势,从而避免用眼过度。

用眼过度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而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等更加重了眼睛的负担。此外,不良的用眼习惯包括用眼过近、在动荡的车厢内阅读、边走边读、在阳光直射或昏暗的光线下或躺在床上阅读,这些都促进了近视的发生。

及时配戴眼镜

儿童近视的治疗主要是配镜,家长切不可轻信某些仪器和药物。有些家长认为“近视最好不戴镜,越戴会越深”,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超过100度以上的近视一般主张配镜,若不配镜,加重用眼疲劳反而会促使近视的发展。

准确的验光是配镜的关键,儿童验光需要散瞳,在眼睫状肌麻痹下进行,以控制调节作用,排除假性近视。角膜塑型术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近视发展,对于近视发展较快的儿童可考虑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也有减缓近视发展的作用。但仅适用于有内隐斜的儿童,而内隐斜者仅占人群中的少部分。对于有外隐斜的儿童,反而有害。

儿童近视应及时配戴眼镜

五颜六色的气球煞是好看。可是你知道吗?如果不加以预防,儿童各种眼病对视力的损害就会如同漏气的气球一般悄然发生,并最终导致不良结局。那么,对于儿童眼科疾病,哪些是认识上的误区呢?在“六一”儿童节到来的前夕,本刊特别邀约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专家撰稿解析儿童眼病防治。

近视儿童,恐惧戴眼镜

一直以来,近视就像是与学习捆绑的问题一般共同出现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据统计,上海市小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约为30%,中学生约为60%。对于儿童近视,许多家长存有一些误区。比如错误地拒绝给近视儿童配戴眼镜。

用眼皆莫过度

儿童的眼球仍处于发育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过度用眼和不良的用眼习惯都非常容易促使近视的发生。对于近视的预防主要应放在改善视觉环境方面,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和姿势,从而避免用眼过度。

用眼过度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而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等更加重了眼睛的负担。此外,不良的用眼习惯包括用眼过近、在动荡的车厢内阅读、边走边读、在阳光直射或昏暗的光线下或躺在床上阅读,这些都促进了近视的发生。

及时配戴眼镜

儿童近视的治疗主要是配镜,家长切不可轻信某些仪器和药物。有些家长认为“近视最好不戴镜,越戴会越深”,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超过100度以上的近视一般主张配镜,若不配镜,加重用眼疲劳反而会促使近视的发展。

准确的验光是配镜的关键,儿童验光需要散瞳,在眼睫状肌麻痹下进行,以控制调节作用,排除假性近视。角膜塑型术和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近视发展,对于近视发展较快的儿童可考虑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也有减缓近视发展的作用。但仅适用于有内隐斜的儿童,而内隐斜者仅占人群中的少部分。对于有外隐斜的儿童,反而有害。

本文Hash:64f6d7aa5711a2686ee2acd28160d00ed9075cc4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