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

  健康导读,塞住口鼻透不过气来。呕吐物是奶液或奶凝块,不含有黄色的液体,可带有酸味,吐出的量比吃入的一顿奶要多。吐过之后孩子又哭吵着要吃,但吃奶后不多一会又恶心、呕吐。小儿越来越瘦,成了一个皮包骨头、满额皱纹的"小老头"。

  小编推荐

  一、肠旋转不良

  肠旋转不良也是引起呕吐的一种常见病。患有肠旋转不良的小儿和正常新生儿一样,在24小时内就排出墨绿色的胎粪,吃奶也很好。但是到了出生后第3-5天,却开始出现呕吐,次数多少不一,时轻时重。有些小儿呕吐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

  虽然呕吐时断时续很不规则,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吐出物内都含有胆汁。这是因为先天性的各种原因,压迫了十二指肠服管开口以下的部位,使胆汁返流至胃部,故有黄绿色的呕吐物。症状的轻重和压迫程度成正比。病情轻的,呕吐可能是唯一的症状,病情重的,因呕吐严重可引起消瘦,大便干结。如果出现便秘说明疾病已发展到了较为严重的阶段。

  有些小儿吐得不严重,偶然吐几次,可不必处理。呕吐严重的必须去医院诊治。通过X线钡剂灌肠或钡餐检查,证实是肠旋转不良的,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但效果很好,手术后小儿很快就恢复健康。

  二、肠梗阻(肠子不通)

  新生儿时期的肠狭窄与肠闭锁引起肠子不通是严重的疾病。治疗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而早期发现的关键在认识这种病的表现。

  患以上疾病的新生儿,肠道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而停顿,引起肠腔不通畅。狭窄多发生在十二指肠,而闭锁多发生症状。婴儿在出生后或出生后一天就开始出现呕吐,而且是越吐越剧烈。可以吐出唾液、奶块、黄绿色的胆汁、肠液,甚至是大便样的东西。小儿的全身情况恶化,没有胎粪排出,或仅有很少胎粪,或有青灰色的粘液样物排出。如肠子的畸形位置高,腹部可以不胀,反之可出现腹胀。

  诊断明确后必须及时手术把肠子接通,小儿就有康复的机会。

  三、幽门肥大性狭窄

  幽门是胃的出口,是通往肠道的一个"关卡"。由于幽门肌肉畸形增厚、肥大、水肿,通往肠子的"关卡"只能打开得很小,使胃内的食物不能顺利进入肠道。胃壁肌肉强烈收缩,既然奶块进入肠子的阻力很大,于是就从嘴里返流出来。

  小编推荐?

  这样,病儿处于"饥饿"状态,势必日益消瘦。这种疾病要到外科诊治,明确诊断后通过一次简单的手术,解除幽门狭窄。婴儿吃下去的奶就能顺利进入肠道,身体得到了足够的营养,也就很快恢复健康。

  要注意与幽门肥大性狭窄鉴别的另一种病叫幽门痉挛,虽有呕吐但不严重,不必手术,吃一点解痉药会慢慢自愈。

  患先天性幽门肥大性狭窄的新生儿,出生后一切正常,偶然在吃奶之后吐几口奶。但是到了十天左右,呕吐次数逐日增多,吐出的奶量也越来越多。吐的动作十分剧烈,喷得很远,呕吐的声响也较大。

引起新生儿呕吐六大原因

一、先天性食管闭锁:本病多发生于早产儿。患儿吃多少吐多少,并流口水。喂乳后有呛咳,颜面呈青紫色,可很快出现气喘、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类似肺炎的症状。

二、先天性肠闭锁:即小儿在胎内肠管就闭锁不通。怀有这种病孩的孕妇一般腹型过大,有羊水过多现象。肠闭锁包括十二指肠闭锁、小肠闭锁和结肠闭锁。患儿出生后第一天可正常吃奶,1-2天后反复发生呕吐者,多为十二指肠闭锁,生后2-3天出现反复呕吐的多是小肠闭锁,肠闭锁患儿的呕吐物中有胆汁,有时还有胎便;患儿上腹部膨隆,下腹软瘪,在腹部可见到胃肠的形状及蠕动波;患儿不排便,而排少许灰白色粘液或是饭粒样便。本病也必须手术治疗。

三、先天性肛门直肠闭锁:这是由于胚胎发育不良或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疾病,患儿肛门完全闭锁,有的合并直肠前庭瘘、直肠会阴瘘或直肠阴道瘘,男孩还有直肠膀胱瘘等畸形。如果新生儿进奶3-4天后不排便,出现腹胀和呕吐,开始吐物为奶汁、胆汁,后为粪便。应检查一下肛门,如为直肠闭锁,需手述治疗。

四、幽门痉挛:其呕吐特点是呕吐时间不规则,呈间歇性,每次呕吐量不多。随着小儿的发育,呕吐可逐渐减轻,孩子发育不受影响。呕吐严重时可口服0.1阿托品溶液。

五、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主要由小儿幽门周围的肌肉肥厚造成的。其特点是生后头两周吃奶不止,而在生后2-3周时,吃奶不久便呈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可喷出数十厘米,呕吐物中可有隔夜的奶,但无胆汁。呕吐症状可随月龄增长而加重,同时患儿体重逐渐下降。此病也需手术治疗。

六、先天性巨结肠:病因主要是直肠肌肉间的神经节细胞缺损或发育不良,造成了直肠上部的结肠扩大。患儿先是腹胀,以后发生呕吐,初期吐的是奶汁、胆汁,之后吐粪便。腹胀如鼓,通常不能排便,需灌肠后方可排出。粪便积存时患儿便呕吐,吐出后呕吐即消失。此病需经直肠测压或钡灌肠X光照相才能确定诊断,然后根据具体病情决定采取用保守疗法还是手术治疗。

新生儿呕吐的几种常见原因

呕吐是新生儿的常见症状之一,父母可通过以下原因分析宝宝属于哪一类型的呕吐,然后再对症治疗。1、喂养不当:占新生儿呕吐1/4,由于喂乳次数过频、乳方多变、牛奶太凉等。2、咽下综合征:占新生儿呕吐1/6,分娩中吞入过多羊水,污染的羊水或产道中的血液和粘液刺激胃粘膜所致,表现为生后即吐,可为血性,开奶后加重,生后1-2天内将吞入液体吐净后呕吐消失,用1%碳酸钠洗胃可治愈。3、贲门食管松驰:奶后平卧时即吐,半卧位或右侧卧位即不吐,生后1-2个月可痊愈。4、幽门痉挛:生后1周内发病,呕吐间歇性,胃型及胃蠕动波不常见,触不到痉挛的幽门,阿托品治疗有效。5、胎粪性便秘:生后不排胎便或排便量过少,有腹胀及呕吐褐绿色物,有肠型及蠕动波。生理盐水灌肠有效。6、胃扭转:生后24小时以后可发生,钡餐造影可确诊,胃大弯位于小弯之上,有双胃泡,双液面。采用体位喂养或加米粉增稠奶糊喂养,生后3-4月可自愈。7、先天性巨结肠:肠壁神经节细胞减少,使远端无神经节细胞的肠段呈痉挛,狭窄状,形成功能性肠梗阻,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及直肠,占90%以上,主要表现为生后不排胎便,或排出延迟,有低位肠梗阻症状:如频繁呕吐、全腹胀、肠鸣音亢进。肛门指诊可觉出直肠括约肌痉挛和直肠壶腹部的空虚感,并有一缩窄环。指诊时可激发排便反射,或用盐水灌肠也可排出大量粪便和气体,腹胀及呕吐可暂时缓解。诊断主要靠钡灌肠,可见直肠、乙状结肠远端狭窄,近端扩张,24小时后再观察,结肠内仍有较多残留钡剂。同时,专家建议父母在孕期要注意乳房护理,有奶头凹陷者要逐渐将奶头提拉出来,以便于宝宝出生后吸奶;用奶瓶喂奶时要注意橡皮奶头孔眼不要过大,防止吸奶过急、过冲;喂奶次数不要过多或喂奶量过大;喂奶前不要让宝宝过于哭闹;不要吸吮带眼的假奶头;喂奶时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满奶头。做到这些可以防止宝宝胃内吸入过多的空气而致呕吐。此外,喂奶后不要过早地翻动宝宝,最好把宝宝竖起来,轻轻拍打背部,使他打出几个“饱嗝”后,再放回床上,这样宝宝就不容易发生呕吐了。

本文Hash:ae94dad96411a89f61fa4c2205c87e57f602e374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