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加入集体生活

有的家长会说“不再让孩子多上集体课了,集体课上的孩子多,不能让孩子传染上别人的细菌!”

妈妈网专家解释,这种想法绝对是一种短见!没有对手,永远学不会战斗!为了让抗体的种类尽可能完整,孩子的免疫系统需要面对各种细菌和病毒。另外,有研究表明,幼年时呼吸系统感染过少,会导致孩子以后出现过敏性疾病。

因此,得过一两次小病,绝对不是让孩子放弃集体生活的理由!在这些小病的磨炼下,孩子才会一天天强壮起来。

当然,妈妈网提醒,如果孩子不停地生病,甚至在两次感染之间没有任何暂缓。这说明他免疫系统很疲劳。为了避免疾病的恶性循环,暂时离开幼儿园一段时间,考虑另外一种看护方式。

该不该让孩子过多参与集体生活?

我有一个儿子,平日里的大部分时间孩子都是独自一个人玩耍和生活,身边都是比他大不少的人,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尝试了几次把穆萨放进同龄人圈子玩耍和生活,刚开始效果很不好,不懂得和小朋友玩,不懂得分享,依旧独来独往。我后来判断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就是穆萨年龄还小,还没到懂得如何过群体生活的年龄。第二就是适应能力较慢,俗话说预热慢。这一点在后来的不断尝试中得到了验证。不过随着和同龄孩子越来越多的接触,我在质疑一个问题,过多的集体化生活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以点纯属个人观点,或有偏激)对于创造力的影响对于年龄较小,创造思维较弱的孩子来说,随着集体化生活的增多,他们的创造能力会越来越弱,因为他们会更乐意跟在别的小朋友背后做事情与模仿,逐渐的会完全打压了他的独立创作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跟在别人后面是件很愉快的事情,至少不用费脑子。而如果他是自己一个人玩,即使他并不知道某些玩具的玩法,他也会想些办法去玩。当然对于本身就很独立且天生具有领导风范的小孩来说,这样的群体生活越多,他的创造思维就会越活跃,因为他知道,他怎么去做,会有很多小孩子会模仿他的做法。久而久之,这样的小孩创造与领导能力会越来越强。可是,这样的孩子毕竟只占了很小一部分。毋庸置疑,模仿是孩子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手段,正因为模仿,使得孩子们学会了不少东西。但我主要担心的就是模仿成习惯,当模仿成为一种习惯,孩子就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因为,毕竟,模仿也是最简单的学习的手段。baby/20111021/1319179061_34905.jpg"alt=""border="0"/>质疑分享意识孩子的分享意识来自于我们大人的说教,很多时候不是他们真实想法的表现,究竟这种“装装样子”式的分享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例子:当穆萨正拿着他喜欢的玩具,一个站在旁边的小弟弟流露出渴望的眼神,通常我会说,“小熊,把玩具给弟弟玩会儿”。往往第一遍的效果是没有的,我只好反复说几遍,有时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儿子会把玩具递给弟弟,而更多的时候是我把玩具从他手里“夺”过来递给弟弟。有时他会哭,有时他漠无表情。当然我知道这个结果不是他的意愿,但他是否明白这就是分享吗?对于他来说,或许是为了达到“不被我指责甚至教训”的目的。说白了,就是讨我欢喜。其实很多孩子的分享意识的最终目的来自于“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他们在分享出自己玩具的同时,能够得到别人的玩具。这才是孩子们真正想要的,也应该是孩子眼中的分享。可这真的是分享的真实意义吗?还是说只是简单的物物交换?我觉得我自己都想不明白。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时时刻刻提醒穆萨要懂得分享。因为在成人社会里,分享是一种美德。质疑争斗孩子们在一起少不了争斗,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抢东西,以食物和玩具为主。例子:穆萨和妞妞在抢一个玩具,我和妞妈在旁边观战,我会在旁边鼓励儿子,妞妈会鼓励妞妞,我们鼓励的话语基本雷同:“加油,努力抢过来。”我们代表了一部分家长,可以说是一大部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要从小培养竞争意识,不能退缩,不能胆小,要坚持住,得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所以当结果是“穆萨哭着喊妈妈,妞妞拿着玩具跑开”时,我会失落,不开心,如同自己打了败仗。有时还会“训斥”儿子,“怎么就知道哭呀,下次要努力抢回来!别那么胆小,像个女孩子。”集体生活里,这种 争斗应该是时时上演的,如果每个孩子抱有的心态都是下次一定要抢回来,那么孩子们还会有和平相处的时间么?究竟该在什么时候告诉儿子要分享,该在什么时候告诉儿子要坚持,我还在不断努力的思考着......当然集体生活也有很多的好处,至少孩子明白了生活的现实,并不是只有父母爷爷奶奶的呵护,在同龄人的圈子里,没有人会让着你,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要想得到什么,你要自己想办法,受了委屈要自己承受,受了欺负要考虑如何反击。但究竟这些东西该让孩子从多大开始承受呢??这就有涉及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问题。讨论一下吧:你觉得集体生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说说你的看法吧。想要查看更多内容,请查看原帖:http://www.bjmama.com/thread-976909-1-1.html

家长应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

家长应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

骑自行车可提高反应的灵敏度。经常骑自行车,可以发展孩子腿部和足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孩子运动的速度、反应的灵敏度和平衡能力等。可以给三岁的孩子准备三轮自行车,这种车的重心较低,不容易倒,幼儿很快就会掌握骑车的要点。幼儿发现自己能很快掌握一门新技术,会增加自信心。

游泳、爬山也是很好的体育项目。游泳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对疾病的抵抗力。爬山可以锻炼孩子的毅力,开阔孩子的视野,使孩子形成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性格。

体育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孩子从小热爱体育活动,必须让他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身体状况、体育特长的确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如果不进行训练,这种遗传的潜能也是开发不出来的。相反,不具备遗传优势的孩子,如果在幼儿期得到适当的训练,往往会展示出超水准的技能。

1、幼儿自主选择,家长积极参与

对于幼儿,家长也可适当协助开展一些音乐游戏活动,比如放一段"鸟飞"律动曲,幼儿就会很自然地翩翩起舞;放一曲"进行曲",幼儿就会雄纠纠、气昂昂地学解放军走路。这种配乐游戏活动,孩子是很喜欢的。对4-5岁的幼儿,可增加一些锻炼体能的游戏,因其能活跃幼儿的身心,增进幼儿体质,提高幼儿运动兴趣、能力。如跳皮筋,玩竹马、跳房子、弹球、老鹰捉小鸡等游戏。

户外活动玩什么、怎么玩,并不是由家长硬性安排的,而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家长也应该与宝宝一起玩,与宝宝一起挖池、做泥饽饽,尽情享受欢乐。爸爸妈妈如积极参与,以自己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会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中,家长就像是幼儿的伙伴或大朋友,这种亲子关系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学会自己做主、自创玩法,因而较少见到对家长的依赖行为。

2、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走走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对孩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他们更有着天生和自然亲近的本能,能够和大自然亲密对话,因此父母应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些亲近自然的机会。在他们的眼里小草是他们的朋友,蚂蚁是他们淘气的伙伴。可以带孩子们去公园春游,还可利用散步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带他们到公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使孩子们不但感到自由轻松,还沉浸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其次,有条件的话,父母还应带他们去农村,参观农民种地的劳动,有时还可以主动参与到他们当中。

另外,父母应常常带领孩子去爬山,放风筝,到绿油油的草地上找昆虫、做游戏等,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春风拂面的和煦,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受。孩子们通过外出的种种感知与活动,确实感觉到春天来了,这比看几幅图片讲述要生动得多,形象得多。在这一系列的感知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动眼,不仅领略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一些优美的词语:"美丽"、"绿油油"、"五颜六色"等。

但有一点,请家长记住:所有的户外活动,都必须在安全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身心承受能力。

本文Hash:13df63c59688ad702af6680e71e3e7b8c4ccac95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