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学体操家长应该了解这些

许多家长看电视里面那些从小就练体操的运动员都十分羡慕,想把自己孩子也送去学。去之前希望我们的家长对这项运动了解清楚。

一、学体操要求

1、良好的身体素质。身材要好,不要太高;身体比较协调;有出众弹跳力、柔韧性和力量;2、吃苦耐劳的精神。体操是一项体力兼智力的艺术运动,非常辛苦。要受得住磨砺。二、学体操的负面影响1、练习体操延缓了身体发育练习体操的运动员一般从小就需要控制体重,在饮食方面也会有严格控制,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控制食欲无疑会对会造成营养不良,而且通常会造成身体脂肪不足,导致发育延缓。有些运动员退役了之后还是可以长高的,比如杨阳洋的妈妈杨云后来就长高不少,杨伊琳现在也长到了一米六以上,但前提是要早些退役。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体操选手在骨骼年龄上也表现出迟缓的现象,尤其女性运动员有较大的差异,她们的骨骼发育比她们的实际年龄落后2年,男性则是有1年的差距。2、过量运动可能会抑制生长体操属于伸展运动,一般来说不会抑制长高,反而还会对长高有益,但是如果运动的强度过大,就可能会适得其反,抑制孩子生长。过早的大运动量刺激,对骨骼两端的骨骺会造成巨大影响,刺激骨骺提前骨化,使骨骼向两端的生长过早终止。其中,大腿的股骨以及小腿的胫骨和腓骨如果出现提前骨化,对孩子的个头儿影响最大。3、高难度动作容易受伤我们普通观众都知道,现在国家队的体操运动员没有哪个是没有伤病在身的,他们中许多人退役的原因也是因为伤病。每天重复摔倒再爬起来对身体摧残很大

家长应该怎么让孩子学会想着别人?

一开始知道别人想着她,她就开始学会想着别人。这个道理光用嘴讲不容易让孩子接受。这个8岁小女孩的顿悟发生在一次逃生时的合作。

女儿小汤今年快八岁了,从小就是一个独立好强的女孩。她的成绩很好,可是和班上好些同学都相处不来,同学都说她小气。她平时喜欢跟我们斗嘴,总是要玩新花样,弄出点新鲜名堂,清闲的时候我们也乐得逗她玩。

这天,我从商店买回来一只透明的小喷水壶,突然想到可以让小汤做个小游戏。那次我从书本上看到这个小游戏觉得很受启发,不知道小女儿会做得怎么样。

我做了几个塑料球,刚好可以通过壶嘴,再用细线把小球系好,然后我就让小汤快把妈妈也叫过来。

我说:“小汤,看爸爸做好的这些小球。把它们放在水壶里面,它们的大小刚好可以通过壶嘴,再大一点再多一个都不行的。好了,我们一起来玩这个小游戏。

“现在水壶里已经放好了三个小球,一个代表你爸爸’你看,笆爸把这根线拿着了!一个代表小汤,你把线拿好先不要动;还有一个代表你妈妈,看,她也拿好了。

“现在,我要开始灌水了!我们都要逃跑,从水壶里面逃出来才能生存,不然就会被水淹死。”

看见女儿跃跃欲试,我赶紧说道:“先不要着急,听爸爸说完。我们用手上的线把小球从水壶里面拉出来,就算逃跑了。水进得很快,我们只有半分钟的时间逃跑;超过半分钟就算淹死了。好吧?准备,一、二、三!”

小女儿动作非常利索,“噌”就将小球拉出来了。接着我看了一眼她妈妈,她也动手拉出小球。紧接着我也把小球拉了出来。

“好,我逃出来了,我们都逃出来了!”小汤高兴得手舞足蹈。我说:“我们再找几个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好不好?”

于是,小汤找来两个平时和自己很要好的朋友。

“一、二、三,开始!”这下子局面可就大不相同了。三个孩子平时就打打闹闹的,这一次逃得慢的要被“淹死”,一个个小眼睛看着自己的小球儿,神情专注,一听到我说“开始”,就“唰”地一起往外拉绳。

结果可想而知。小汤最惨了,她的线不结实,线都拉断了,还是没有逃出来,小嘴一咧就想哭。

我们赶紧说:“不要紧的,游戏嘛,有什么好急的。不过,要真是发了大水,你们几个是不是也是这么个逃法呢?我可希望你们都能逃出来。”

小女儿半天没吭声。晚上吃饭的时候,小汤说话了:“我知道了,爸爸。因爸爸妈妈爱女儿,让了我一下,所以我就最先逃出来了。后来,我跟他们都争着要先逃跑,反而都没跑成。”

我笑着摸了摸小汤的头:“看来小汤开始知道别人想着她呢,她也一定会想着别人的。”

孩子的人际智慧,是在和他人交往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有句老话说,在糖水中泡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甜;只沐浴在父母的关爱中的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对同伴的世界。那是一个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的新天地,也是孩子未来的生存空间。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孩子在自己的实践中摸索和体会,总结出自己的处世哲学。在这里,父母的榜样,在有同伴行为做对比的情况下,才具有了震撼力,促动了孩子的思考。

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跳出自我思想

正确认识自我,对孩子的行为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儿童最初是通过别人,特别是他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对自己的评价而认识自己的。这时,别人的评价具有很强烈的暗示作用。父母的言行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起点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

孩子从“我”到“我们”、从“自我”到“他我”、从“个人”到“集体”的这个适应过程,也是孩子的发展过程,即孩子的社会化过程。父母既要让孩子认识自我,更应让孩子认识别人,学会在群体中活动。要自小培养孩子有合群的愿望和行为,通过具体实例让他感觉到小伙伴身上的优点,让孩子善于向别人学习。树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概念,对孩子今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和行为的发展均是一个良好的启蒙。给孩子讲“拔萝卜”的故事,可以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齐心协力力量大。

总之,要让孩子从“我”中跳出来,初步认识到“我们”,认识到别人,认识到“我”的局限性,将有助于孩子以恰当的姿态走入社会。

妈妈网建议:父母和你的孩子做一次说说自己、夸夸别人的游戏。

本文Hash:2add2e833846ea82b2e92194701c9c20943adf08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