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癫狂”的过渡期

12~16岁的孩子在心理成熟的过程中,要走过的一段艰难困苦的历程是心理学中讲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要经受许多心理震荡,出现许多适应性障碍,内心缠绕着羞愧、紧张、社交恐惧、伦理焦虑、负罪感,以及攻击倾向。这是个从孩子心态慢慢转变为成人心态的时段,在行为上常常同时存在两个极端:自尊与自卑、盲目崇拜与藐视权威、过分道德感、独立上进与懒惰依赖,它们统统夹杂在一起,形似“癫狂”。

其实,对每个青少年来说,这个“极端”行为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必须为今后的一生积攒足够的进取能量与情绪经验,形成人格雏形、人生目标、审美与价值系统。

过渡期的孩子有这些特点:

1、他们突然变得让父母百思不得其解,有时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好像“老子天下第一”。他们敢反抗权威,对父母不尊、不敬、不服,并且对父母的反应与批评极端敏感。事实上,与父母冲突越厉害的孩子,也越依赖父母,冲突是为了挣脱依赖。从物理定理看,与父母联结紧密的孩子,分离出来的动能大,释放的热量也较大。聪明的父母容忍孩子对抗与依赖的双重心理欲求,对孩子做事莽撞、得意忘形假装欣赏,以此来为他拓宽发展的路。愚钝的父母却会挥舞大棒,用不恰当的批评与“镇压”来引发孩子的心理退缩。

2、他们突然有了一些古怪的行为问题,如缄默、关门独处、答非所问、凝神静思。尤其多见的是强迫性倾向――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诸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类无解的问题穷根究底。要么为求准确耗费大量时间,要么做事焦虑暴躁、丢三落四。父母感情分离的孩子,古怪更多,仿佛是要拼命引起父母的关注,为家庭创造共同的话题。

3、他们突然对家庭问题敏感,甘愿扮演家庭的替罪羊或者小大人。孩子热心做父母之间的调节人,在父母之间玩跷跷板,耍平衡。当“阴谋”难以得逞时,他们变得容易激动、愤世嫉俗,仿佛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样子。有的孩子会把对父母的愤怒转向自己,头疼、发烧、拉肚子,严重时逃学出走,无所不用其极。面对这些“行为非法”的孩子,原本活得不轻松的父母有如“屋漏偏逢连夜雨”,苦不堪言。

一岁半左右:复杂的过渡期

非常固执

孩子在“一岁半”这个过渡期间,经常会表现得非常固执。他虽然不会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想法,但是会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向你传达出非要按他的意思来做事情的信息。他对一些东西的占有欲也会表现得非常强烈,谁都不许拿走。

但这种占有欲与两岁半左右的孩子比起来是不一样的,两岁半左右的孩子如果要抢东西,那是他真的想要那个东西,而一岁半左右的孩子,他的想法是什么东西都要归他所有,他看不了别人手里拿着他想要的东西。有时候,看着孩子的这种“小自私”的表现,真的会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

一岁左右的小孩子喜欢一个人自得其乐地玩着。他常常抬起头,漫无目的地四下张望,如果有人(尤其是同龄的孩子)打扰到他,他很可能会突然生起气来,小脾气一旦爆发,父母们就要好好地费些力气去把他哄开心,这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小顽固。

肢体活动在所有活动中占的比例最高

孩子处在这个年龄阶段,他的肢体活动在所有活动中占的比例最高。简单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上就是靠四肢活动来表达自己意愿的。有句话叫:“小孩子都是用脚来思考的”,他做事没有计划,一般都是走到哪里,才想到哪里,等撞到某种东西后,他才会去观察这个东西。

而再大一些的孩子,则通常会经过观察判断之后,才会选择是否靠近那个东西。孩子的人际交往也基本上是这样的。当他在身体上接触到另外一个小孩子时,他才会对对方产生注意。他经常会伸出手去摸摸对方,他认为通过这样的肢体接触,就可以满足他对对方的好奇心了。

开始喜欢钻洞

孩子再稍微大些之后,你会发现他开始喜欢钻洞了。只要让他发现哪里有洞一样的东西,比如家具间有缝隙时,或者是桌椅的下面有空间,他都会很有兴趣。他会用玩具或自己的身体去测试一下,看能不能进得去。这是多么可爱的行为啊!

要么坚持到底,要么毫无兴趣

这时的孩子对外界环境是非常敏感的,任何一样东西都可能会让他有所注意甚至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常常是毫无理由和动机的,但一旦他真正地喜欢上了,或是压根就没有兴趣,那你就很难让他改变主意了。

一旦他喜欢上某件东西,他会坚持地玩下去,几头牛都拉不回来,而他压根没有兴趣的东西,你就是再用什么方法来吸引他,也很难引起他的注意。这也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行为上的一大特点:要么就坚持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要么就毫无兴趣,说什么也不会改变。

做事坚持要结果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还不懂事,但有一样特征,就是他们做事坚持要结果。比如说他必须要坚持把某个屋子的门关上,坚持把放在餐桌上的盘子或杯子交到你手里,等等。有时候,他也会无意识地去做一些与你的运动或指令相反的事情。

比如你刚刚把废纸丢到垃圾桶里,他可能会跑过去把废纸倒出来;你好不容易给他穿上衣服,他可能会努力地想要脱掉;你让他走到跟前,他偏偏跑得远远的;有的时候,他喜欢倒退着走路,或者倒退着推婴儿车。但请你相信,这不是他有意为之的,而是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一种表现行为罢了。

情绪不稳定

这个阶段,虽然他已经开始有表现或发泄自己情绪的行为能力,但他在情绪方面的表现还不稳定,有时候会突然大发脾气,甚至走极端。当遇到他认为不开心的事情时,他不会仅仅满足于皱下眉头、撅下嘴巴这样的小儿科,他很可能会极力地放大自己的情绪,用大声地哭闹去宣泄。

其 实,这很可能并非他的本意,只是在这个年龄阶段,他自己都无力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这个时候,你更要给他足够的理解和耐心,千万不要因为你眼中的他乱发脾气而郁闷或生气。

性格孤僻、非常内向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性格孤僻、非常内向。他们大多数时间会专心致志地享受着自己一个人的世界,而不屑与外界交流。只有在他有心情的时候,他或许才会想起来与你沟通。

正因为如此,即使是一个非常活泼可爱的孩子,有时候在我们眼里看上去也好像满脸愁容一样;一个长得不那么可爱的孩子,有时候更会像一个抑郁的、犹如被遗弃般可怜的孩子。

遇到困难与挫折大声尖叫哭闹

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处理方式是大声尖叫,或是到大人那里去哭闹,而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他自己能够想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最多是当他觉得椅子或玩具“不听话”时,去把这些东西踢倒罢了。

常常因新鲜好奇而遇到危险,特别需要细心照顾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在一岁半左右孩子眼里看来都是新鲜的,但他不懂得这些东西的危险与好坏,我们对这些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要给予细心的关照。当他看到新鲜事情而冲动时,比如在散步的时候,他可能会因为突然看到可爱的汽车而冲到马路上去,你要在他身边随时准备拉他一下,防备未知风险的发生,因为这个时候的小孩子对危险是没有任何概念的。

呈现逆反心理

孩子在一周岁之前,还不太会表达自己的不愿意,基本上是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到达一岁半左右这个阶段后,逆反心理开始明显地呈现出来,他的“不愿意”开始比“愿意”多了起来。你会发现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会比以前多出来许多困难。但不要为此而苦恼或烦躁,孩子的变化正标志着他像个正常的孩子一样在慢慢地长大,你反而应该为此而感到欣慰和快乐。

对于父母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时候就像是个玩具娃娃一样,让你喜欢到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搂搂他、抱抱他,看着他在你怀里撒娇,跟你亲热,那种快乐与享受是不言而喻的。尽管有时候他会不怀好意地耍耍坏,抑或是控制不住情绪而发脾气,但他始终是个一天天在长大的小宝贝,他在慢慢地学着懂事,当突然有一天他会帮你打个下手、做些简单家务的时候,你就会对他更加欣喜与疼爱。

孩子个人的情感表现会在稳定和不稳定期之间交替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从图一可以看出,孩子在十一个月的时候,会有一段不稳定期出现,而到一岁左右的时候,他的情绪表现便会开始稳定起来。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享受一段平静而快乐的时光。

一岁三个月起直到一岁九个月这段时间里,孩子又会度过一段不稳定的时期。这段时间里,他会对很多东西产生需要,但他自己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满足这些需要,他便会因此而感到郁闷和压抑。当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家里可能会被他闹个天翻地覆、鸡犬不宁。而到孩子两岁的时候,便又会重新迈入一段平静时期。

孩子到两岁以后,随着身体的逐渐发育,思想也在慢慢开始成熟,肢体的行动和掌握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他慢慢地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依靠自己的身体力量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再像之前那样行动不那么灵活自如、那么容易摔倒了。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他也能够开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词汇量也比以前丰富许多,不再需要大人们从他模糊的表达中去猜测了。

这 时候,比起六个月之前,他的情绪重新开始稳定起来,每天都会开心快乐地玩儿。但是,等再过半年时间,当他到两岁半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新阶段的不稳定期又再次来临了,到那个时候,许多新的挑战正等着你去面对呢。

通常来讲,孩子有独特的“以自我为中心”和“顽强特性”,在一岁三个月的时候开始初步显现出来;到一岁半的时候,这些特性达到顶峰;到一岁九个月的时候,慢慢地进入尾声。前边我们谈到的这些现象,可以广泛地适用于一岁三个月到一岁九个月之间的男女孩子们。

妈妈支招:怎样帮宝宝度过幼儿园的过渡期

还有一个月宝宝就要入园啦,相信这时候家长们比宝宝还要焦虑。担心宝宝会哭闹、会生病甚至厌学。其实,这些问题在宝宝刚入园时都会出现,这是一个过渡期。关键是,家长要正确应对。广州妈妈网友xinfurensheng向我们分享了一些自身的经验总结:怎样帮宝宝度过幼儿园的过渡期,一起来看看吧。宝宝刚上幼儿园都得有个过渡期,如哭闹、不愿上幼儿园、容易生病等等。大多孩子,初上幼儿园时,会经历一段恼人的生病期,这段生病期,有长有短,甚至反复发生,因人而异。孩子生病,不光孩子受罪,家长也倍受煎熬。怎样应对这种情况,使孩子感染的机会降到最低限度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经验,供家长们参考。一、提前的心理准备“生病期”其实就是孩子不适应的一种表现,孩子进入幼儿园,类似我们成人走入社会,连大人都可能不适应,更何况孩子。由于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和家人,在陌生环境下,孩子必然有恐惧、害怕、焦虑情绪。加上幼儿园孩子多,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多,必然会导致孩子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于是得病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在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前,要灌输给孩子一些幼儿园的概念,要时不时的告诉孩子,在幼儿园里面有许多小朋友和他一样,在里面生活,学习和玩耍。有时间最好带孩子多去幼儿园里面玩,增加宝宝对幼儿园的好感。总之,让孩子对幼儿园有多方面的了解,这样,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有了心理准备,上幼儿园时就会大大降低恐惧的心情了,心情好了,生病的几率也相应的下降了。二、让孩子学会两句话这是我听一些带过孩子的妈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上幼儿园前一定要经常教孩子说两句话:一是“老师,我要喝水”,二是“老师,我要尿尿”。这两句话很有道理。我们知道,幼儿园孩子很多,老师们精力有限,不可能象家长那样精心的照顾。所以,让孩子主动的告诉老师他渴了,多喝水,这是很有用的。今年美国著名医学博士F·巴特曼写的畅销书《水是最好的药》就阐明了身体缺水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根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让孩子多喝水,肯定会减少生病的几率。“老师,我要尿尿”这句也很有用,想尿的时候勇敢的说出来,防止孩子因为胆怯而尿裤子。三、必须的鼓励当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尽量跑在其他家长前面去接孩子,早接他,还要给他买礼物作为鼓励,夸奖他很勇敢,这样孩子就会非常高兴。所以,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是孩子少生病的前提条件。四、家长要学会变通有些家长把幼儿园当作学校,好象孩子一天不去,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损失,我见到一些家长,明明家里有人可以帮助照顾,这些家长却把孩子过早地送到幼儿园里。或生病还没有完全好,就把孩子又送去了,怕孩子落课。但结果适得其反,这样的孩子生病几率大多比一般孩子要多。我非常不赞同他们的做法,身体是本钱,生病的时候,一定该让孩子好好休息。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变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不要总和别人比。五、找原因如果上面说的办法您都使用过了,孩子还是反复生病,那就要带到医院好好找原因了。作为家长,让孩子少生病、茁壮的成长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不但要细心,要有耐心,还应该适当地学会变通,找出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多和其他家长交流却不盲从,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感谢广州妈妈网友xinfurensheng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小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这样一段过渡期,家长们不必过于忧 ,要以正确的心态陪着宝宝一起度过。妈妈们是否赞同呢》?对此,你又有何看法呢?赶快来和我们分享吧。查看更多回帖,点击原帖链接:http://www.gzmama.com/thread-3102323-1-1.html

本文Hash:d0a4336106704b23b5cc0bf9e0ae37a8990a210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