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孩子天生就是“破坏大王”,只有不懂孩子的家长

“有些孩子就是喜欢搞破坏,喜欢扔东西。”很多家长都乐于给孩子贴标签,这个孩子就是皮的,那个孩子就是喜欢破坏。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破坏大王”的。

小编有个亲戚的孩子在两岁半以前有个特殊爱好,就是喜欢扔东西,任何东西拿到手不到一分钟,就被他扔得老远。这中间,不知道换了多少玻璃奶瓶,家里的玩具没有一件是完好的,吃饭的碗和勺子也不知道碎了多少个。孩子的外公说,这个是随他,遗传的。2岁半以后,他不太扔东西了,开始玩一种新游戏,叫“压压扁”。就是把所有玩具铺在地上,他推着一辆小推车压一遍,每次压的满地都是玩具碎片。

上幼儿园以后,他的破坏能力延伸到了班级里。有一次老师打电话请家长去,去了才知道,他小子一吃好午饭把老师刚收拾好的玩具全扔了出来,一边扔一边还哈哈大笑。老师委婉的表示,这孩子是不是有点问题,简直反社会啊!亲戚当然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为什么那么喜欢搞破坏呢?

详细询问事情经过以后,小编发现,其实孩子的每一次破坏都是有原因的。

先说幼儿园的事情,在他破坏玩具之前,其实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当时刚吃过午饭,孩子跟在正收拾餐具的老师后面不停地问:“老师,让我帮你收拾勺子吧!”“老师,我可以帮你收拾碗吗?”“老师,就让我帮帮你吧!”可能当时太忙了,老师并没有注意到他,只是简单的催促了一句:“站在这里干什么?干净去小便洗手。”

孩子楞了一下,突然一个人跑到了玩具区,开始了破坏行动。所以原因找到了,是因为老师忽略孩子在先,才导致了孩子的破坏行动。

至于孩子之前喜欢扔东西、压压扁的行为,趴趴君也跟亲戚分析了一下,应该是受到动画片和大人举止的影响。孩子一岁多的时候,亲戚和老公吵架,随手扔了一个花瓶,孩子目睹了这件事,自此以后就开始了扔东西。2岁半的时候,孩子喜欢看某部动画片,动画品里有一辆大坦克,每集都会压扁一些东西。

所以,不是你的孩子特别坏,喜欢搞破坏,而是大人没有搞懂孩子的心理啊!

想让孩子不做“破坏大王”,除了找对原因对症下药,还有一些比较通用的秘诀。

1、多陪陪孩子,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始终相信孩子的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遇事不是急于苛责,先考虑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他,给他一个温柔的拥抱。用平和的语气引导他说出搞破坏的原因。

2、如果孩子热衷于拆东西,可能是因为他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这是好事,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意义非凡,不要因为小小的损失和麻烦,就去毁了着宝贵的意义。

3、精心挑选一些适合孩子的玩具。喜欢拆东西的就买一些可以拆装的玩具,引导他开动脑筋,记住拆的过程,想办法复原。

4、多陪孩子玩玩变废为宝的游戏。让孩子知道哪怕是看起来再没用的东西,也有其价值,要珍视每一样东西。

没有天生就笨的孩子

摘要:没有天生就笨的孩子,到目前为止,仍然有部分父母存在着有些孩子天生笨、有些孩子天生聪明的陈旧观念。有这种观念的人经常会表现出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这孩子天生笨,怎么培养也难以成才,任其自然就可以了;二是这孩子天生聪明,..

到目前为止,仍然有部分父母存在着有些孩子天生笨、有些孩子天生聪明的陈旧观念。有这种观念的人经常会表现出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这孩子天生笨,怎么培养也难以成才,任其自然就可以了;二是这孩子天生聪明,学什么都不费力,任其发展也能成才。实际上这两种观念都是错误的,片面的这些旧的观念都是在育儿之前就应当抛弃的。因为每个孩子在先天因素方面可能会有一点点的差别,但是相差很少。其实,人的智力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就智力的基础条件而言,脑细胞的数量及脑细胞的活动规律、方式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早期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太一样。实践证明:人类许多能力需要早期开发和培养。大脑和智力的发育是有自己特殊规律的、有阶段性的,一旦失去了最佳的发育阶段,也就失去了开发培养的机会。大量的实践证明,即使是先天条件不是十分优秀的孩子,只要父母对他有信心,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进行早期的培养教育,也同样可以把他培养成为智力优秀的人,甚至培养成神童者也为数不少。

南京市一名普通工厂技术员周弘,对其聋哑女儿婷婷的成功教育就是近年来被世人倍加称赞的实例。他的女儿周婷婷生于1980年6月,出生后患有先天性耳聋,在他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均无法治愈的情况下,决心以其慈母般的父爱之心,用赏识、鼓励的方法教育女儿,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他的女儿在6岁时,就能认2000个汉字,后来又从小学跳了二级;8岁时,会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11岁时,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十佳少年;16岁时成了中国第一位聋哑人少年大学生。曾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在人民大会堂2000人的表彰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引起了较大的轰动。一个先天性聋哑的儿童经过认真刻苦的培养,竟然能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其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可能成才,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和培养,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培养。在培养子女的时候,作为儿童的父母重要的是要记住,没有天生就笨的孩子,只要肯努力培养,每个孩子都能培养成为有用之才。注重早期教育的父母都熟悉德国威特的教育,1800年7月,威特出生于德国哈雷近郊的洛赫村。其父亲也叫威特,小威特出生后,生性愚钝,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个傻子,连他的母亲都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他的父亲并没有失望,而是按照自己的教育观念实施着自己的早期教育计划。令人惊奇的是,没有多久这个傻孩子就轰动了周围的人们。老威特通过自己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小威特8岁时就能够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并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是擅长数学。9岁时考入德国莱比锡大学,未满14岁就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16岁时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婷婷和威特的教育证明,只有培养方法不得当的父母,没有培养不出来的孩子。世上没有天生的神童和超越凡人的圣贤,神童和圣贤之人也是经过父母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及日后的社会实践形成的,由于他们做出了一般人未能做出的成就,而成为天才和圣贤者。因此,育儿者要牢记,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力,但能否使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主要 育儿者正确的培养和帮助孩子自己主动去发掘。

天才人物的形成大都与早期的培养有关,没有早期培养的基础,成人后就很难成才。但是强调早期培养,并不否定或排除成人后的努力,只有早期培养,没有日后的努力,也难以成功,二者是相互统一的,只是有了早期教育的基础,以后的成长更省力。当然也有早期教育的很好、智力潜能挖掘的也比较充分,但日后学习并不好、成人后工作没有成就的实例,这与培养没有关系。一是智力很好,没有很好的发挥,或没有用在工作学习之上;二是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懒惰,缺乏韧性,没有成才的理想和意志,这些都与智力没有关系。因此,培养智力要强调全面素质的提高,否则难以成才。

本文Hash:66a78539ccb3da5074fe8ffc6953211719d9cec4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