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须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政模上小学一、二年级时经常跟我们说谎。他特别喜欢看介绍恐龙或海豚的电视节目,因此只要遇到这些节目,就不会控制自己的时间。只要我对他说:“做完作业后再看吧!”他就很自然地回答:“我已经做完啦!”但是我晚上检查作业时就会发现,他根本没有做完作业。

但是政模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除非我拿出确凿的证据责问道:“你为什么没做作业?”他才会赶紧跑进屋里挽回局面:“哎呀,我忘了,现在马上就去做。”每当这时候,我就很想追根究底,好好教训政模:“你刚才为什么要说谎?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如果经常这样说谎,以后只能当骗子。”但是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我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吞下到嘴边的话。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孩子处理瞬间危机的能力也只有这种水平,他们并不是存心想欺骗妈妈,只是想解决瞬间危机,因此从“天真”的心灵出发才跟妈妈说谎。他们还想不到说谎的后果:“如果被妈妈发现说谎的事,我该怎么办呢?”只是想挽回眼前的瞬间危机。随着年龄的增长,该时期经常说谎的习惯会自然消失,因此每次我都容忍说谎的孩子,不会过于责骂孩子。

但是有一天,我的情绪很糟糕,所以对说谎的政模大发雷霆:“你刚才不是说已经做完作业了吗?那么现在是怎么回事?上次你说谎时,妈妈没有责怪你,可是你想说谎到什么时候?”那天政模的反应也与往常不一样。如果是往常,他会泰然地对我说:“哎呀,我会马上做作业。”但是那天,政模却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喔,啊,是,是这样的⋯⋯”原先那么轻易说谎的孩子,竟然连一句像样的借口都没有找到。

这时,我突然发现自己正在给孩子施加无法承受的压力。政模担心妈妈把自己当成“坏孩子”,所以内心里忐忑不安。我就赶紧放低声音,温和地问道:“只要以后不再说谎,妈妈就不会怪你的。你觉得既不跟妈妈说谎,又要做政模想做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呢?”

知道妈妈不把自己当成“坏孩子”,政模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表情。他发现妈妈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征求意见,因此很高兴地回答:“应该先做好作业。”“说得好,这样就对了。但是,想遵守自己的承诺不容易吧?妈妈担心你不能遵守自己的承诺。”“那,做完作业后我就打电话给妈妈,得到妈妈的同意后,我再做其他的事情,这样可以吗?”“,这倒是个好办法,那以后我们就要按照你说的做喔!”

因为从政模的嘴里听到了我想听到的话,所以我觉得很高兴,而政模又因为妈妈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而更加高兴。其实,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了政模充分的“面子”。

孩子也需要“面子”

“面子”是指对待别人时,自认为必须保持的某种形象。世上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人,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伤害别人,有时还会被别人认为是“坏人”。但是,每个人都有“只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坏人”等自己的标准,我们往往会在这个标准范围内适当地说谎,说一些无心的话,违背誓言。

假设,公车票价为九百元,但是自己身上只剩八个一百元硬币和一个五十元硬币,这时你可能就会想:“有这么多硬币,少五十元也看不出来的,下次我就交九百五十元好啦!”但是,碰巧司机发现了少五十元,还生气地诬赖你:“喂,为什么只交八百五十元?你是不是惯犯啊?”这时,你还能坦然地说“啊,对不起,我现在只有八百五十元”吗?

也许你已经满脸通红、不知所措,只忙于逃离现场,而且从心里埋怨司机:“唉,真是丢脸,我 面子该往哪里放啊?这个司机也够小气的,不就是少五十元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每当想起这件事情,你就会感到很羞愧,甚至觉得很冤枉,不甘心因为五十元被别人当成惯犯。

伤害别人的“面子”就如同对别人进行“侮辱”,但是大部分父母都不承认孩子也需要“面子”,因此只要孩子犯一点错误,就急于责骂,无情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然而只有当事人才能知道自己所受的“侮辱”,孩子也一样,除了胸襟非常开阔的人以外,大部分的人被别人侮辱后,都会造成内心的创伤。因此,有些人因为无法承受被别人责骂而选择自杀。

只有给足面子,才能锻炼孩子的自信心

精神科疗法中有一种特殊的疗法,那就是“面子疗法”(face-savingmedication)。由于内心的打击,刚失去伴侣的老人总觉得浑身疼痛,这时医生就会开一些维生素给老人,并安慰道:“是不是很痛?只要吃这些药,就会马上好起来的。”而这些老人服用维生素后,很快就能恢复健康。其实,这是培养老年人自信心的一种治疗手段。如果检查结果没有任何异常,就说明这些老人是由于在子女面前没有“面子”而感到忧郁。

成人都有这种情况,正在塑造自我形象(self-image)的孩子就更需要“面子”了。如果不考虑孩子的“面子”,对孩子的错误追根究底,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容易形成“啊,我是坏孩子!”“为什么连这么点事情都做不好呢?”等自我否定的想法,而自我否定就代表着对人生失去自信心。

给孩子充分的自信心是每位妈妈很重要的义务。只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在任何难关面前,孩子都能坚持下去,甚至把自己的缺点转变成优点。

因此,给孩子“面子”就等于拯救孩子的人生。为孩子的错误而烦恼的妈妈们,在指责错误之前,应该认真地考虑给孩子足够的“面子”。

父母们也可以像我对待政模一样,跟孩子一起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也是在给孩子“面子”的同时,改变孩子行为的方法。

尊重孩子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作为父母,我们要对孩子少一点要求,多一点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孩子,孩子有了自尊,才会自立自强;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所有教育都是零。

这里有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

我经常把桐桐的同学请到家里玩儿,在玩儿的时候,我常常爱向他们提一些问题。有一次,桐桐的同学来家里做客,我说:“我提的问题,谁会,就请把手举起来。”

桐桐和小米、筒子等几个小伙伴都开心地说:“好,好。”

我发现,每当我提问题的时候,筒子总是很迟疑地举手,而我让他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却支支吾吾地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问筒子:“既然不会,为什么还要举手?”

筒子小声地告诉我:“桐桐他们都会,如果我不会,多没面子啊!”筒子的话,让我感受到了他强烈的自尊意识。

这也难怪,筒子家的家庭条件比较差,这使筒子常常觉得比班上的孩子矮一头,所以,他努力想证明自己跟别人一样。

虽然这种方式我不赞同,但可以理解。

我悄悄告诉筒子:“我再提问,你如果会的话,就冲我挤一下眼。”

以后再玩儿这种提问游戏,只要我看见筒子挤一下眼,我都会让他来回答问题。

从此,筒子整个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开朗多了,他喜欢和我在一起。并经常问桐桐:“你爸爸什么时候让我们再去你家啊?”

我知道,筒子在我这里得到了尊重,他的自尊心得到了小小的维护。他的进步,之于我,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满足。

孩子有被尊重的需要。你尊重孩子,孩子会以自己的进步来回馈你的尊重。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情感,不是父母的“木偶”。你在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

这让我想起桐桐的事情:

一次,桐桐正一个人在屋子里玩得高兴。这时候一个邻居来串门,进门看到她,就过去抱起她,亲她,逗她玩儿。

可是桐桐的反应却很剧烈,她一把将那人推开,还说着:“走开!走开!”

这让我和邻居都很尴尬。我向邻居道歉。等邻居走了,我开始责问桐桐:“王叔叔是喜欢你才和你玩儿的,你怎么能这么不懂礼貌啊?”

桐桐撅着小嘴对我说:“爸爸,他都没问过我,我是不是喜欢和他玩儿。我不喜欢他的胡子,他总是用他的胡子扎我,很疼。”

听完女儿的话,我心里很愧疚。从来没想过,几岁大的她,竟然对自己的要求有那么清晰的认识。

我告诉桐桐:“基本的礼貌还是要有的,你可以对叔叔说明理由啊,那样才会避免以后叔叔再逗你的尴尬。”

桐桐乖乖地点了点头。

我和妻子去朋友家做客,他家里有个和桐桐差不多大的孩子。我们进门就听见琴声,朋友说是孩子在弹琴。

妻子笑着说:“你家孩子真棒,小小年纪,都能用钢琴弹奏完整的曲子了。”

“这算什么,他的恰恰舞也很棒,老师都说他是个好苗子,过几天他还要代表学校去参加市里的比赛呢!”说话间,朋友神色不无骄傲,他突然扭过头冲屋里喊,“来,儿子,别弹了,给叔叔阿姨跳个舞。”

可是过了一会儿,也没见到孩子出来。

朋友又喊了几声,屋里还是没有应声。他的脸立即耷拉下来,冲进屋里将那个孩子“拖”了出来。

“让你跳个舞,你没听见吗?”朋友声色俱厉地责问孩子。

那孩子紧咬着牙,低着头一声不吭。

这让我和妻子很难为情。

“孩子不想跳就不要让他跳了,你不是说孩子过几天要参加比赛吗!等他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们去看。” 对那位朋友说。

朋友这才作罢。挥挥手,示意孩子回去。

那个孩子却突然哭了起来,他说:“我就是不想跳,更不想参加什么比赛。要比赛你去比赛!”朋友的脸一下子僵在那里。

事件进行到这里,我和妻子也不好再待在人家家里,只好回家了。

路上,妻子对我说:“看来,我们对桐桐的‘无为而治’还是正确的。至少孩子不会恨我们。她也不会因为得不到尊重,和那个孩子似的,承受那么多本不该有的压力。”

我对妻子的话很赞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作为父母,我们要对孩子少一点要求,多一点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孩子,孩子有了自尊,才会自立自强;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所有教育都是零。

本文Hash:711a0feac27b3676ff23c2f1102ce0da56ab3c1e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