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

家长们总喜欢为孩子把一切都安排好,可是你了解过你的孩子吗。你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虽然家长们是最疼爱孩子的,但是倾听孩子的意见也许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

家长们应该倾听孩子的心声

精英教育并非爱的全部

“你最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鲍咏雪给出了两个假设:是高智商、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业的精英人才,还是更加倾向于培养他诚实善良、坚强向上的健全人格呢?面对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也许在许多父母看来,竭尽全力给予孩子精英教育,让孩子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就是爱,但在鲍咏雪看来,人的成长是生理、心理共同成长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智力发展。所以家长应当选择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孩子能够体会到父母的爱。

不要把孩子当成“小屁孩”

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爱,那么家长就不能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现实生活中,家长总习惯于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问题,于是也常常遭遇“好心当成驴肝肺”的尴尬与委屈,其实化解并不难,关键就要看家长是否能勇于改变自己的观念,俯下身子,用孩子的语言与他们交流,更重要的是相信孩子,不要把孩子当成“小屁孩”,要相信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要大声说出来

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含蓄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同样如此,但鲍咏雪却希望在场的父母,大声说出自己的爱。在活动现场,鲍老师与各位家长分享了几句建立和谐亲子关系很有“威力”的话语:我爱你;你是可以的;我欣赏你(某个行为);在我心里,你就是最好的……找到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当孩子表现出来的时候,不用吝啬对孩子的赞美,这对强化孩子的自信非常重要。语言是亲子沟通的窗户,作为父母,不要吝惜我们的赞美与肯定,将喋喋不休的述说转变成孩子能够理解接收的爱,用爱守护你的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

小编总结: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和孩子平起平坐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且在鼓励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是直接的表露出来,家长们千万不要把孩子都当作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这样只会影响他们的成长,

尊重孩子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作为父母,我们要对孩子少一点要求,多一点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孩子,孩子有了自尊,才会自立自强;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所有教育都是零。

这里有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

我经常把桐桐的同学请到家里玩儿,在玩儿的时候,我常常爱向他们提一些问题。有一次,桐桐的同学来家里做客,我说:“我提的问题,谁会,就请把手举起来。”

桐桐和小米、筒子等几个小伙伴都开心地说:“好,好。”

我发现,每当我提问题的时候,筒子总是很迟疑地举手,而我让他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却支支吾吾地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问筒子:“既然不会,为什么还要举手?”

筒子小声地告诉我:“桐桐他们都会,如果我不会,多没面子啊!”筒子的话,让我感受到了他强烈的自尊意识。

这也难怪,筒子家的家庭条件比较差,这使筒子常常觉得比班上的孩子矮一头,所以,他努力想证明自己跟别人一样。

虽然这种方式我不赞同,但可以理解。

我悄悄告诉筒子:“我再提问,你如果会的话,就冲我挤一下眼。”

以后再玩儿这种提问游戏,只要我看见筒子挤一下眼,我都会让他来回答问题。

从此,筒子整个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开朗多了,他喜欢和我在一起。并经常问桐桐:“你爸爸什么时候让我们再去你家啊?”

我知道,筒子在我这里得到了尊重,他的自尊心得到了小小的维护。他的进步,之于我,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满足。

孩子有被尊重的需要。你尊重孩子,孩子会以自己的进步来回馈你的尊重。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情感,不是父母的“木偶”。你在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

这让我想起桐桐的事情:

一次,桐桐正一个人在屋子里玩得高兴。这时候一个邻居来串门,进门看到她,就过去抱起她,亲她,逗她玩儿。

可是桐桐的反应却很剧烈,她一把将那人推开,还说着:“走开!走开!”

这让我和邻居都很尴尬。我向邻居道歉。等邻居走了,我开始责问桐桐:“王叔叔是喜欢你才和你玩儿的,你怎么能这么不懂礼貌啊?”

桐桐撅着小嘴对我说:“爸爸,他都没问过我,我是不是喜欢和他玩儿。我不喜欢他的胡子,他总是用他的胡子扎我,很疼。”

听完女儿的话,我心里很愧疚。从来没想过,几岁大的她,竟然对自己的要求有那么清晰的认识。

我告诉桐桐:“基本的礼貌还是要有的,你可以对叔叔说明理由啊,那样才会避免以后叔叔再逗你的尴尬。”

桐桐乖乖地点了点头。

我和妻子去朋友家做客,他家里有个和桐桐差不多大的孩子。我们进门就听见琴声,朋友说是孩子在弹琴。

妻子笑着说:“你家孩子真棒,小小年纪,都能用钢琴弹奏完整的曲子了。”

“这算什么,他的恰恰舞也很棒,老师都说他是个好苗子,过几天他还要代表学校去参加市里的比赛呢!”说话间,朋友神色不无骄傲,他突然扭过头冲屋里喊,“来,儿子,别弹了,给叔叔阿姨跳个舞。”

可是过了一会儿,也没见到孩子出来。

朋友又喊了几声,屋里还是没有应声。他的脸立即耷拉下来,冲进屋里将那个孩子“拖”了出来。

“让你跳个舞,你没听见吗?”朋友声色俱厉地责问孩子。

那孩子紧咬着牙,低着头一声不吭。

这让我和妻子很难为情。

“孩子不想跳就不要让他跳了,你不是说孩子过几天要参加比赛吗!等他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们去看。” 对那位朋友说。

朋友这才作罢。挥挥手,示意孩子回去。

那个孩子却突然哭了起来,他说:“我就是不想跳,更不想参加什么比赛。要比赛你去比赛!”朋友的脸一下子僵在那里。

事件进行到这里,我和妻子也不好再待在人家家里,只好回家了。

路上,妻子对我说:“看来,我们对桐桐的‘无为而治’还是正确的。至少孩子不会恨我们。她也不会因为得不到尊重,和那个孩子似的,承受那么多本不该有的压力。”

我对妻子的话很赞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作为父母,我们要对孩子少一点要求,多一点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教育孩子,孩子有了自尊,才会自立自强;如果孩子得不到尊重,所有教育都是零。

本文Hash:50f28504f7685001b48e74a0bfebca4085a9a419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