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两成幼儿有不同程度听力障碍

广州两成幼儿存在不同程度听力障碍。记者昨日从“第一届学龄前儿童听力评估及听障治疗国际研讨会”上得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日前与天河区教育局共同启动学龄前、低学龄儿童听力普查项目,发现不少幼儿有不同程度听力问题,而在0-6岁年龄段听力残疾中,7成左右会伴有语言残疾。

调查:广州四百幼儿,两成有听力问题

“为及早发现幼儿可能存在的听力障碍,我们率先在天河区开展普查,希望在全市推广进行。首次调查的421名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单耳及双耳存在不同程度听力障碍的就达20%。”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儿科专家张官平教授告诉记者,这为患儿能及早接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赢得宝贵时间,由此能大幅减少听力问题对儿童语言的不良影响。

她介绍,听力检查是一种非创伤、非辐射的安全检查项目,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对低龄儿童适时开展听力检查,以尽早发现儿童听力障碍。

七成听力残疾儿伴有言语残疾

据介绍,受儿童自身感染、遗传等因素影响,我国每年将有2。3万听力残疾患儿,在0~6岁听力残疾中70%以上伴有言语残疾。“目前的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的普遍开展,许多新生儿听损能得到及时发现,但学龄前、低学龄发育期儿童的中轻度听力损伤往往被忽略。”她表示,相当部分儿童属于先天没有听力残疾,在有语言功能后受感染等因素影响导致的语后聋。“一般孩子发生感染后,家长和医生们往往关注其抗感染治疗,而忽视感染对于孩子听觉的影响,其结果就是孩子激发听力障碍重则导致语后失聪。”她说。

张官平教授介绍,听觉障碍会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语言功能,还会影响孩子语言能力,由此带来的身心健康、社交、生活、学习质量等多方面影响,所以及早发现问题并开展有效治疗和听力补偿尤为重要。

提醒:儿童沉默,或是听力障碍

“孩子年龄小、不会表述,对于其听力障碍早期症状,家人往往难以发现,但如果听力真的出现问题,绝大部分孩子会反馈一些特殊的耳聋信号给外界,家长或老师密切留意仍可察觉到。”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耳鼻喉中心王希军教授介绍,儿童早期听力障碍的信号表现主要如下:

反复问“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周围儿童都已听明白,但其永远慢一拍;双眼紧盯说话人的嘴。一般而言,人们在对话时会更多注意对方的眼睛以方便情感交流,但有听力障碍的儿童下意识借助“读唇语”来辅助理解;发音错误远超同龄人,讲话始终吐词不清,不少父母误以为孩子“撒娇”,不肯好好说话,其实可能是感觉神经性耳聋的一种外在反馈表现;看电视时,总将音量调得很大,正常音量情况下周围人都能听清但其依然嫌声音不够大。

儿童“开口晚”不可掉以轻心很可能有听力障碍

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能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若一旦发现孩子耳聋时,对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有关专家介绍,孩子“开口晚”,不少都是因听力障碍造成的。目前,我市医疗卫生部门已开展了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工作,如果听力测试通不过,作为家长应细心观察。专家介绍,新生儿的听力与成人不同,成人的平均听觉在26dB以内,而新生儿的听觉在60-70dB。出生不足1个月的婴儿,对突发的大声响会产生一次惊跳(哆嗦)。如果正在睡觉,会睁开眼;如果睁着眼,声音不太大,会闭一下眼。出生1个月的婴儿,对突发的声音能使之一怔,伴有手的挥动或伸展;睡眠时听到突发声响会闭一下眼;哭闹时听到突发声响会停止哭闹。

3个月的婴儿,睡眠时听到突发声音会双眼紧闭,手指乱动,但多数不会有全身惊动;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会使孩子转脸或转眼;吵架声、哄逗声、歌声或音乐声会使孩子导致不安、喜悦、厌恶的表情。

5个月的婴儿,将闹钟接近耳边,听到嘀嗒声时,孩子能转头朝向闹钟,能较好地分辨熟人的声音,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听到突发大声响会全身一惊,紧抱大人或哭闹起来。

7个月的婴儿,能追踪声音;听到收音机或电视的声音,能够立刻转头找到声源;对孩子说话或唱歌,他会静静地盯着您,偶然还会发出声音来“回答”;对隔壁房间传来的声音,室外动物叫声或其他大的声响能主动寻找。

9个月大的婴儿,会发出嘎嘎笑声,会模仿动物叫;对外界声音(如车声、雨声、飞机声)表示关心;听到“不行”或“放下”等喝斥声会将伸出的手缩回或哭起来;听到“来”或“再见”等熟悉的语声时能相应地按大人的指意行动,将很小的声音(如手表)靠近耳边,能转头寻找。

11个月大的婴儿,能模仿大人的声音,如“妈妈”、“宝宝”等;能合着音乐的节拍摆动身体;能听懂熟悉的话,如:“把××给我”、“××在哪儿”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12-15个月的婴幼儿,隔壁房间有声音时,能够歪着头去注意地听;能够听懂简单的语句并做出相应地反应。能按大人的问话指出自己的眼、耳、嘴等身体器官的部位。

听觉行为反应主要表现为:眼球向声源方向转动,寻找声源,面部表情变化(惊奇、笑、哭),动作变化或语言行为变化等。如果婴幼儿对65dB的言语声无听觉反应可视为不正常。

专家提醒,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听力障碍,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带孩子去医院或有关机构请专业人员确诊,能治疗的抓紧治疗。二是给孩子验配适合的助听器。三是对0-3岁的听力障碍婴幼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家长需接受聋儿康复机构的专门培训。四是3-7岁聋儿应进入各级聋儿语训机构接受早期康复教育训练。实践经验证明:康复是聋儿的根本出路。

造成小儿听力障碍的杀手

听力下降信号,如何早发现

除了儿童外,婴幼儿也同样存在听力的问题。只是由于婴幼儿不会诉说,家长更难以发现,甚至有部分病儿直到两岁以后仍不会讲话,家长带来医院检查才发现病因。那么,在生活中如何发现婴幼儿存在听力异常呢?

查:听力筛查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每一个出生婴儿都应该作一个听力筛查,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先天性的听力异常。出生后有先天性畸形的病儿,如先天性唇腭裂,应常规作全面的听力检查。当宝宝四个月大时,如果仍然不会追声,应该带其看看耳鼻喉科医生。如果小孩超过一岁零八个月仍然不会说话,更需要作全面的听力检杏。

言: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或老师多些--注意小孩的言行,是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情况的,这对早期发现听力异常很有帮助。例如,小孩都四个月大了,仍不见对声音有定向反应,或突然间出现很大的声音如用力关门声,而小孩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观:年龄稍大的儿童对叫唤声反应欠佳,或在通常的环境下看电视时要加大音量;上课不专心,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要看看是否由于听力下降引起的。

昕:观察小孩听电话或打手机,如平时都是两只耳朵轮流听的,但近一段时间以来,却只用一侧耳朵去听。当出现这些情况之一,应带小孩去看耳鼻喉科医生。

识别听力杀手,有效防治

传导性耳聋,是由于外耳和(或)中耳病变的阻碍,使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从而引起听力减退者,预后多良好。如渗出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双耳耵聍栓塞等。

渗出性中耳炎主要症状是听力减退,可伴耳鸣或耳痛,通常合并有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听力下降多缓慢出现,时好时坏,耳鸣或耳痛可间断出现,擤鼻时可有突然间被东西堵塞耳朵,或听力突然间提高的感觉。这种疾病导致的听力障碍如得不到及时处理,会逐渐加重,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个十来岁小女孩。若在起病初期通过药物结合物理治疗,多可治愈,后期则多需要手术治疗。

急性中耳炎主要以耳痛为主,可导致较大的病儿夜不能寐,较小的病儿表现为感冒期间或感冒好转后几日出现夜间哭闹。这种疾病导致的听力障碍,多为暂时性的,随着疾病的好转,多可痊愈。

双耳耵聍栓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屎堵塞外耳道,它导致的听力下降多是缓慢出现,多数无耳痛等不适症状,用小手电筒检查即可发现。治疗就是取出耵聍,不建议家长自行取出,因为笔者在门诊经常碰到家长帮小孩挖耳屎,导致外耳道或鼓膜外伤的例子。

感音神经性耳聋,位于内耳听毛细胞、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病变.阻碍对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信息的传递,由此引起听力障碍者。病儿预后欠佳,如通过治疗原发病、营养神经、高压氧疗等不见好转者。需考虑佩戴助听器。如药物性耳聋、突发性耳聋、先天性听力障碍等。

药物性耳聋多见于边远地区或农村的儿童,常出现于注射氨基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之后。若有儿童使用上述药物后出现听力下降,或对大人叫唤声反应欠佳,应立即停药,并到县级以上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治疗。

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出现的,多数为中、重度的听力下降,而且多数没有什么发病诱因。病儿可伴有头晕、呕吐等症状,年龄较大的病儿可自己诉说‘听力下降,年龄较小的病儿就需要家长留意其对声音的反应了。治疗关键是早期的正规治疗,通常起病一周内治疗,效果较好,半月后次之,一个月后再治疗,效果就不明显甚 无效。

先天性听力障碍,首先要依靠听力筛查,其次是平时要注意病儿对声音的反应,若发现听力异常要积极检查,找出致病原因,再进行针对性治疗。经过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不造成病儿的语言发育的影响。

耳朵进水如何清除

方法一

头侧向一边,进水的耳朵朝下,上下跳动,通过振动把水排出。

方法二

进水的耳朵朝下,贴在温度较高的水泥地面或石头上.通过热胀冷缩的原理把水引出来。

方法三

如果家里有干净的棉花,可以用手把棉花搓成一条细长的“棉花棒”,伸进耳朵里去,吸干耳朵里的水,但注意不要使用棉签.因为有“硬物”,容易不慎导致耳朵损伤。

本文Hash:5738fe0cbaf2fc346695c2f28a1e7d5b227fc986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