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逛街的时候大人从自己的高度上能看到很多东西,而孩子呢,却只能看到人们的腿。父母也应该从自我中心性、自以为是的教育观念中摆脱出来,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己被理解。

我的大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坐在一起吃饭,忽然她说我拿勺子的手不对。我说:“怎么不对啊?”孩子指着自己拿勺子的右手说:“应该是这只手。”我问她:“你觉得妈妈拿错了吗?那我们俩拿着勺子换座位看一看怎么样?”可是座位换过来了,孩子还是不明白,说:“哎呀,真奇怪呀,妈妈怎么又拿错了呢?”“那我们再换回来吧。”这次孩子没动,是我举着勺子来到她背后。“怎么样,这回对了吧?你和妈妈面对面坐着,看起来好像是妈妈拿勺子的手不对,可事实上,我们俩都是右手拿勺。”孩子还是觉得奇怪,歪着脑袋想了半天。

有一次我访问一个幼儿园。当时十来个三四岁的孩子围坐在一张饭桌旁。饭桌上放着一个大大的不锈钢水壶,老师也跟孩子坐在一起。有一个紧挨着老师坐的孩子忽然指着水壶说:“这里能看见老师。”对面的孩子边说他们也想看,边把水壶转了过去,但是在水壶上没看到老师,于是很失望地说:“怎么看不到啊。”坐在老师旁边的孩子还是指着水壶说:“怎么会没有呢,这儿!”对面的孩子又把水壶转过来,但还是看不到老师。那些坐在老师另一边的孩子全都走到老师旁边,直到看见水壶上映着老师的模样才开心地用餐。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这种特征就是“自我中心性”。美国、日本、法国、瑞士、中国等国家也有类似的说法,也就是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显现出这种自我中心性。这是因为孩子缺少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客观地解释问题的能力。

无论大人怎么解释,自我中心性强的孩子还是无法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果这时候幼儿园老师说:“连这个也不知道,这是因为你坐在对面。”那么孩子不但理解不了问题的所在,还会凭空增加了不自信、自卑感以及对老师的厌恶感。在前面所举得例子中,孩子转来转去地看水壶,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总算是明白过来如果在老师这边看的话,就可以看见老师的影像。有了这种经验,以后孩子不再转来转去也能知道在那边能看见老师的影子。

有时父母会因为孩子的这种自我中心性而感到为难。大人常常对孩子在睡梦中忽然起来要东西而感到无法理解。“我的香蕉呢?谁吃了我的香蕉?”如果对这样的孩子说:“那是你做的梦,根本就没有香蕉。”那么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不但不会接受妈妈的解释,他们还会哭着闹着非要香蕉不可。

但是只要了解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性,也就比较好应付了。比如,妈妈可以说:“是嘛,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看看有没有香蕉。”当认真找了一阵子后妈妈再问孩子:“你想一想,哪里有香蕉?反正妈妈没有吃。”这样孩子可能会要求说“明天给我买吧”,那这件事就结束了。

在我大女儿五岁、二女儿三岁左右时,有一次家里就剩了一点牛奶,可是大女儿要喝牛奶,我往杯子里倒了三分之二左右,跟着姐姐来的二女儿也想喝牛奶,如果把剩下的牛奶倒进和大女儿一样的杯子里肯定会显得很少,我只好找了个细细的红酒杯,把剩下的牛奶倒给了二女儿。大女儿是因为只看到牛奶在杯子里的高度,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比妹妹少,后来看到自己的牛奶倒进细杯子里还有剩余,便以为自己的牛奶跟妹妹一样多了而高兴。 是用自我中心性和一叶中心性(用一个标准判断多个问题)来判断的。

父母不要为此责骂孩子,最好能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矛盾。试想一下,逛街的时候大人从自己的高度上能看到很多东西,而孩子呢,却只能看到人们的腿。父母也应该从自我中心性、自以为是的教育观念中摆脱出来,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己被理解。

孩子自私总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孩子自私总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是有些经常的早期教育不当,和家庭氛围方面对孩子过于宠溺导致的,但是,这对孩子的未来来说,并不好,会让孩子周围的伙伴远离孩子,在生活上会陷入孤立的转态,那么,怎么办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文内容!1教孩子学会分享父母给宝宝树立榜样,在生活中多做分享行为。讲很多,不如做一件,宝宝还不能通过教导,理解分享的含义。创造分享机会,可以让宝宝分发东西,给宝宝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营造分享后的愉快感,让宝宝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这是鼓励宝宝学会分享的重要环节。树立分享行为的规则,让宝宝知道分享需要顺序、等待、轮流、平等、合作等规则挑战自我是宝宝最大的能力。2给孩子划定行为的界限但不要太复杂太具体,否则孩子很容易感觉限制过多而抵触,也不利于孩子发展内在的判断力。建议只给孩子的行为提三个“简单”的要求:没危险;不妨碍他人自由;有可行性。这三个原则之下,允许孩子自由言行,但一旦触犯了这三个原则之一,家长就要果断制止,不因为孩子坚持要做就允许他行动,让他知道行为是有界限的,即使哭闹也不能妥协。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很多时候孩子过于任性,都是家长对原则执行不到位的缘故,比如,跟孩子约定好到超市只能买一样东西,结果孩子一闹,就给孩子买了不止一样,这样的例外行为重复多了,其实等于强化孩子的一种意识:原则是可以打破的。孩子一闹就允许例外无异于等于跟孩子宣告原则可有可无。3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父母和祖辈不要把注意力全集中于孩子身上,这样很容易溺爱孩子。溺爱会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长辈们理所当然地围着自己转,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父母应有意识地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一个人,视为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一个人。这样就会使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也看到别人。4给孩子一个独立、平等的家庭环境努力改变家庭生活中以孩子为“中心”的现象,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独立、平等交往的环境。不要让孩子成为只是被别人关照的对象,也要创设情景和途径让他们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别人。比如,给孩子过生日时,让他知道别人的生日,让他参加别人的生日。再比如,寒假期间让孩子给父母制作新年礼物,给老师赠新年祝福,对他们来说都是难忘的体验和有益的启示。5多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条件,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主动邀请孩子的同学或朋友到家里作客,或鼓励孩子在其父母许可的情况下去同学家,通过接触交流,加强互相的理解和彼此的感情;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社团小组和课外活动,让他了解社会和他人;在同学之间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交往能力,学会善待自我,也善待别人。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利益和感受,体会到别人的存在、利益和感受。如果孩子缺少朋友,在现实中不能发展人际交往技巧,人际交往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在网络世界里寻求交往的满足。6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帮助孩子拓展兴趣和爱好,让孩子多方面地体验成功的乐趣。兴趣广泛的孩子,会从兴趣中得到快乐,从生活中体验到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相反,兴趣贫乏的孩子,无所事事之时,容易到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寻求趣味。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爱好兴趣并加以引导,这不仅对于预防网瘾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中,孩子通过交往认识 到别人的存在,关注和尊重别人的利益、别人的感受、别人观察问题的视角。孩子会逐渐会认识到,不同的人只有互相理解、尊重,才能走出狭隘的自我,才能很好地交往合作,才能成功。7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帮助孩子跳出自己的经验与体验,主动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做出行为反应。可以通过陪孩子做些有助于发展孩子移情能力的亲子游戏,或者阅读相关的主题绘本进行。8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过度保护、封闭孩子会使孩子失去与他人游戏的机会,也会使孩子失去认识他人价值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能使孩子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从而走出自我的圈子。

孩子自私总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

孩子自私总以自我为中心怎么办?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是有些经常的早期教育不当,和家庭氛围方面对孩子过于宠溺导致的,但是,这对孩子的未来来说,并不好,会让孩子周围的伙伴远离孩子,在生活上会陷入孤立的转态,那么,怎么办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文内容!1教孩子学会分享父母给宝宝树立榜样,在生活中多做分享行为。讲很多,不如做一件,宝宝还不能通过教导,理解分享的含义。创造分享机会,可以让宝宝分发东西,给宝宝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营造分享后的愉快感,让宝宝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这是鼓励宝宝学会分享的重要环节。树立分享行为的规则,让宝宝知道分享需要顺序、等待、轮流、平等、合作等规则挑战自我是宝宝最大的能力。2给孩子划定行为的界限但不要太复杂太具体,否则孩子很容易感觉限制过多而抵触,也不利于孩子发展内在的判断力。建议只给孩子的行为提三个“简单”的要求:没危险;不妨碍他人自由;有可行性。这三个原则之下,允许孩子自由言行,但一旦触犯了这三个原则之一,家长就要果断制止,不因为孩子坚持要做就允许他行动,让他知道行为是有界限的,即使哭闹也不能妥协。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很多时候孩子过于任性,都是家长对原则执行不到位的缘故,比如,跟孩子约定好到超市只能买一样东西,结果孩子一闹,就给孩子买了不止一样,这样的例外行为重复多了,其实等于强化孩子的一种意识:原则是可以打破的。孩子一闹就允许例外无异于等于跟孩子宣告原则可有可无。3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父母和祖辈不要把注意力全集中于孩子身上,这样很容易溺爱孩子。溺爱会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长辈们理所当然地围着自己转,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父母应有意识地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一个人,视为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一个人。这样就会使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也看到别人。4给孩子一个独立、平等的家庭环境努力改变家庭生活中以孩子为“中心”的现象,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独立、平等交往的环境。不要让孩子成为只是被别人关照的对象,也要创设情景和途径让他们学会关心别人、理解别人。比如,给孩子过生日时,让他知道别人的生日,让他参加别人的生日。再比如,寒假期间让孩子给父母制作新年礼物,给老师赠新年祝福,对他们来说都是难忘的体验和有益的启示。5多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条件,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主动邀请孩子的同学或朋友到家里作客,或鼓励孩子在其父母许可的情况下去同学家,通过接触交流,加强互相的理解和彼此的感情;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社团小组和课外活动,让他了解社会和他人;在同学之间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交往能力,学会善待自我,也善待别人。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利益和感受,体会到别人的存在、利益和感受。如果孩子缺少朋友,在现实中不能发展人际交往技巧,人际交往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在网络世界里寻求交往的满足。6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帮助孩子拓展兴趣和爱好,让孩子多方面地体验成功的乐趣。兴趣广泛的孩子,会从兴趣中得到快乐,从生活中体验到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相反,兴趣贫乏的孩子,无所事事之时,容易到虚幻的网络世界中寻求趣味。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爱好兴趣并加以引导,这不仅对于预防网瘾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中,孩子通过交往认识 到别人的存在,关注和尊重别人的利益、别人的感受、别人观察问题的视角。孩子会逐渐会认识到,不同的人只有互相理解、尊重,才能走出狭隘的自我,才能很好地交往合作,才能成功。7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帮助孩子跳出自己的经验与体验,主动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做出行为反应。可以通过陪孩子做些有助于发展孩子移情能力的亲子游戏,或者阅读相关的主题绘本进行。8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过度保护、封闭孩子会使孩子失去与他人游戏的机会,也会使孩子失去认识他人价值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能使孩子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从而走出自我的圈子。

本文Hash:b6b73b5a788b2b34741ccefda9bbdeb427319fa0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