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中国教育遭遇信任危机该怎么办?

近年来,出国读书已不是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专利”,许多高中生和初中生也加入了留学大军,中国低龄化留学现象凸显。在国内升学难和就业难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放弃了高考这座“独木桥”,将视野转向海外高校。而在低龄留学趋势愈演愈烈的背后,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9月17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NO.1》蓝皮书指出,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的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人数为7.64万,占当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的19.8%。2011年高中生出境学习人数为7.68万,占当年我国总留学人数的22.6%。

低龄留学热潮

据2012年《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在“拟申请学历”方面,研究生的申请比例比去年有所下降,申请大学的比例增至18.37%,留学低龄化趋势愈演愈烈。该调查报告还认为,未来几年,高中生申请出国留学将会增加。

然而,是什么因素催生了“低龄化留学”的现象呢?

从英国苏赛克斯大学(universityofsussex)留学归来的曹冰冰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高中生去国外读,更容易被知名大学录取,从而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是吸引国内高中生和初中生到海外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高中就在国外读书然后申请研究生的学生比本科毕业再去国外读研的学生,更容易申请到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因为国内和国外的录取标准不一样,所以一些初高中就在国外读书的孩子在申请研究生时录取门槛要低一些。”曹冰冰解释说。

事实上,国内许多家长和学生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据麦可思联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的理由排在首位的是“接受更好的教育”(67%),其次是“增强职业竞争力”(38%)。而为“逃离国内升学压力”也占到19%的比例。

上述的调查数据表明,现代出国留学者主要原因多是出于日常的“民生”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加深,使人民币对外币大幅升值,让许多留学家庭的负担减轻不少,这是催生低龄留学热潮的一大诱因。

此外,就业难也是低龄留学生增多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的许多本科生都难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因此很多家长在高中时期就做好了留学准备,出国深造可以选择留在当地工作,即使回国,“海归”找工作也有优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内教育资源的不足为低龄留学热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且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改善。未来一段时间,留学热还会继续,低龄留学生还会越来越多,这是时代潮流所趋。

不过近几年,媒体频繁爆出低龄留学负面案例,足以窥见低龄留学的风险。

业内专家建议,小留学生出国留学是一把“双刃剑”。除非是有移民计划,否则高中以下阶段的孩子出国留学都需要慎重考虑。由于这类低龄留学的决定权更多掌握在家长手中,因此在选择时,家长的意志显得更为重要。

在留学前,家长需要明确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规划有一个全盘的考虑,并且需要确保自身拥有足够深厚的经济实力,对未来可能面对的困难和压力有所准备。

低龄留学需“量体裁衣”

“虽然低龄化留学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留学好还是不好,什么时候出国合适?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人而异,勿要盲目跟风。但是提前做好规划、有了充分的资料和心理准备,才有最大的胜算。”曹冰冰对记者说。首先费用要考虑清楚,毕竟到国外留学需 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因为身边的朋友分布在世界各地,所以我对很多国家的学费都做了比较。不管是欧美还是日韩国家,针对留学生的学费都差不多。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就出去读书自然对家里的经济没太大影响,但是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或者一般的孩子在初高中就出去读书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曹冰冰认为,留学不能是为了出国而出国,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提前做好求学道路的选择,是选择高考还是出国留学都需要提前思考,提早准备。留学并非是高的“备胎”,也不应该被看作一种学历的跳板,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

近年来,中国低龄化留学生的比例已占自费留学人员总数的30%左右。随着低龄留学者数量的激增,许多负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不少留学生的父母倾其所有,甚至举债将孩子送出国门,而留学生们自己对学业毫无规划和准备,到了国外,每天和年龄相仿的中国学生在一起厮混,最基本的语言关都无法通过。有的学生因为觉得学业无成愧对父母,走上了打黑工或是其他歧途。

持续了10多年的低龄化留学热潮,使得一批低龄化留学生处于中西文化的“夹缝层”。他们在异国难以立足,在国内却又显示出诸多不适应。有些留学者,因为出国太早,原有的文化根基不牢固,成长欠缺连贯性。

一个教育界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留学的好处既不能夸大其辞,也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因噎废食。出国留学是有好处的,留学即能体会国外自由的人文和学术环境,也能开阔视野。但要成功,其重要的因素还是来源于自己的努力,而学校有再好的环境和条件也只是外因。

而关于什么时候出国这个问题,其实因人而异。我国近代史上的“留美幼童”,平均年龄只有12岁,但出了不少人才甚至大师,成才与否与何时出国留学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就目前许多活生生的案例来看,至少以下几种情况不宜低龄出国,一是家庭经济条件不理想,债台高筑供孩子出国完全没有必要;二是孩子在国内“教不好”,寄望于出国能“教好”也并不现实,这本来就是一件量体裁衣的事情。

中国教育遭遇信任危机

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为915万人,比去年减少18万人。这已经是自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首次下降以来连续第4年保持下降趋势。除受生源因素影响外,弃考已经成为高考报名人数锐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据中国之声报道,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40万,而统计发现,自2009年至2012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总人数已经超过300万人,接近4年报考总人数的1成。弃考的学生中一部分选择了出国留学。

种种数据和现象表明,现在我国的人才正在向国外“流失”。我国教育的问题既是学校自身的问题,也是教育系统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在这种压力的背后,则是中国教育所遭遇的信任危机。

相比较前几轮留学生出国深造是对先进知识的渴望和对改变国家民族或者个人命运的渴求外,现在的留学生则是对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一种无奈和逃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认为,一是“内地高考难”,有的家长不希望孩子受应试教育的折磨,早早做好出国留学的打算,还有的孩子则因成绩不太理想,想绕过国内高考出国留学。二是家长认为“国内大学差”。

过去10年间,内地大学的声誉随扩招大幅下降,每年发生在高校中的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一次次损伤 校的公信力,一些家长认为还是把孩子送出国留学会学到真东西。

除出国留学这一重要因素外,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原因还有一些学校为保住升学率“劝说”毕业生放弃高考、学生自觉高考无望放弃报考等因素。

“我们一定要反思,家长和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这些选择。从目前情况来看,与国外学校相比,国内大学确实存在着教育质量的问题,而教育质量的背后是教育制度问题: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没有办法用教育质量或者教育服务来吸引生源。因此,必须去改变这样的状况,真正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熊丙奇说。

另据北京一位中学资深班主任介绍,目前高中选择出国的学生中存在两个极端,成绩优异和成绩排名较低的两种学生群体。而且,在北京不少重点中学中,出现了“出国班”,甚至班里一半人选择出国的现象。高中“空心化”现象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选择出国的高中生中很多是学校的“尖子生”。这些留学生的家长有1/3是工薪阶层,并不都是富人。

优秀高中生扎堆留学,折射出社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失望情绪”。只有优秀的学生和优质的师资互相推动,加上一流的学术研究,才能使大学成为一流。很多大学的科研,要依托于学生资源,一旦这种氛围和资源消失,这些“顶尖大学”很快就会失去光彩。高校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反过来又导致对高中生吸引力不足。如此循环,发展前景堪忧。熊丙奇向记者表示。

低龄留学热所折射出我国教育的不足和缺陷,把我国的教育体制推上舆论风口浪尖,越来越多的留学大军到海外留学现象的背后,该如何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已是中国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

面对隔代教育的育儿冲突妈妈该怎么办?

  一、让实践结果说话

  有些时候,我们做的事情短时间内不被老人认同,但是通过努力,是可以感动老人并让他们接受的。在我身上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我的小侄女两岁的时候就聪颖过人,只是不肯开口说话。我观察之后找到的症结是,老人对宝宝的要求满足得“太快”,宝宝不需要说出口,想做的事情老人已然代劳。我休假期间,有意识地延迟小侄女的要求,等她说了才满足。

  开始时,小家伙儿急得脸都红了,爷爷看了气愤得不得了,让我甭管,说宝宝是他的心肝儿,说不说话都不碍我的事儿。我就找好多机会单独陪侄女玩,说服弟弟、弟媳跟我一起坚持,继续贯彻我的养育方法。没几天,小侄女开始说话了,虽还不多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却让全家人看到了转变。爷爷奶奶也乐了,更学会了我的方法,连我那比小侄女大一岁的女儿也会拿着苹果说:“妹妹,你说你要,姐姐就给你!”,家里人都会心地笑了,爷爷也把“不用我管”的说法早抛到了九霄云外。

  二、借别人的嘴说话

  如果意见上真的与老人发生了重大分歧,也不要针锋相对,建议采取“曲线救国”的战略,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留些可以交流的可能性。因为在对待宝宝的养育上,我们与老人的目的是共同的,只要达成了科学的一致性,绕个圈子,不跟老人拗是很不错的选择。

  三、坚持我们必须坚持的

  也有的时候,老人可能会固执地认为只有他们是对的,因为,他们感觉既然可以把儿子女儿养育成材,也就可以铸就孙子孙女成为栋梁,从而把我们的建议根本否定,全然忘记了与时俱进;也有的老人要在孙辈养育上验证自己“宝刀未老”,验证自己离退休后在家中的地位,明明知道自己不对也要跟我们唱反调儿,让小家伙有恃无恐,这种情况就建议年轻的爸爸妈妈自己带宝宝。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权利和义务,老年人可以适当帮忙,但最好不包办,否则,会疏远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四、巧解隔代育儿6个小问题

  问题一:冲奶粉的水总是太热

  老人的理由

  温水冲不开奶粉,而且孩子胃弱,应该喝热奶。

  处方一:

  自己在家自己冲,不用老人动手。孩子喝惯了温奶,以后再喝热奶会不适应,老人也只能用温水冲给孩子喝了。

  处方二:

  告诉老人冲奶粉的“绝招”:先放一半温水,放入奶粉,盖好奶瓶使劲摇匀。再倒入另一半水,就不怕奶粉化不开了。

  偏方:

  一边向老人抱怨这奶粉太贵,一桶要好几百块钱;一边再解释是因为现在的配方奶粉里添加了很多营养成分,能使宝宝聪明。而这些营养成分最怕热水,水一热就全被破坏了,好几百块钱也就全浪费了。老人一般都心疼钱,又都希望孩子聪明,估计以后就不敢再用热水冲了。

  问题二:辅食总是做得太咸

  老人的理由

  孩子要开味觉,而且吃咸的也有劲。

  处方一

  :老人吃盐多了对心脏、肾脏都不好。先把这个观念普及给老人,不要直接就说给孩子做辅食的事,只说希望他们少吃咸的。等他们接受了这个观点,再跟进一步:孩子这么小就吃这么咸,估计没长大就得高血压、心脏病、肾病……

  处方二:

  带宝宝去体检的时候带上老人,主动问医生关于辅食如何做、要不要咸一点等问题。医生说的“宝宝不能吃咸”的话就会成为“圣旨”,比你劝老人一百遍都有用。

  偏方:

  宝宝娇嫩的皮肤难免会起一些疹子、痘痘。如果你带宝宝去看病,即使不是因为吃得咸的原因,回来也要“传达”医生的话:“要是再吃咸的,脸上的痘痘会越来越多,还治不好,会变得很难看。”谁不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白白净净的呢?

  在育儿问题上,和老人没必要板着脸讲大道理,也没有必要争执。一个玩笑,一个合适的说话机会,一个善意的谎言都可以轻松解决很多矛盾。育儿生活也正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矛盾组成的,只要你心态轻松,尽力而为,这些小问题不会影响你们三代人和谐、美满、幸福的生活。

上一篇

1/2

下一页

面对隔代教育的育儿冲突妈妈该怎么办?

  一、让实践结果说话

  有些时候,我们做的事情短时间内不被老人认同,但是通过努力,是可以感动老人并让他们接受的。在我身上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我的小侄女两岁的时候就聪颖过人,只是不肯开口说话。我观察之后找到的症结是,老人对宝宝的要求满足得“太快”,宝宝不需要说出口,想做的事情老人已然代劳。我休假期间,有意识地延迟小侄女的要求,等她说了才满足。

  开始时,小家伙儿急得脸都红了,爷爷看了气愤得不得了,让我甭管,说宝宝是他的心肝儿,说不说话都不碍我的事儿。我就找好多机会单独陪侄女玩,说服弟弟、弟媳跟我一起坚持,继续贯彻我的养育方法。没几天,小侄女开始说话了,虽还不多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却让全家人看到了转变。爷爷奶奶也乐了,更学会了我的方法,连我那比小侄女大一岁的女儿也会拿着苹果说:“妹妹,你说你要,姐姐就给你!”,家里人都会心地笑了,爷爷也把“不用我管”的说法早抛到了九霄云外。

  二、借别人的嘴说话

  如果意见上真的与老人发生了重大分歧,也不要针锋相对,建议采取“曲线救国”的战略,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留些可以交流的可能性。因为在对待宝宝的养育上,我们与老人的目的是共同的,只要达成了科学的一致性,绕个圈子,不跟老人拗是很不错的选择。

  三、坚持我们必须坚持的

  也有的时候,老人可能会固执地认为只有他们是对的,因为,他们感觉既然可以把儿子女儿养育成材,也就可以铸就孙子孙女成为栋梁,从而把我们的建议根本否定,全然忘记了与时俱进;也有的老人要在孙辈养育上验证自己“宝刀未老”,验证自己离退休后在家中的地位,明明知道自己不对也要跟我们唱反调儿,让小家伙有恃无恐,这种情况就建议年轻的爸爸妈妈自己带宝宝。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权利和义务,老年人可以适当帮忙,但最好不包办,否则,会疏远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四、巧解隔代育儿6个小问题

  问题一:冲奶粉的水总是太热

  老人的理由

  温水冲不开奶粉,而且孩子胃弱,应该喝热奶。

  处方一:

  自己在家自己冲,不用老人动手。孩子喝惯了温奶,以后再喝热奶会不适应,老人也只能用温水冲给孩子喝了。

  处方二:

  告诉老人冲奶粉的“绝招”:先放一半温水,放入奶粉,盖好奶瓶使劲摇匀。再倒入另一半水,就不怕奶粉化不开了。

  偏方:

  一边向老人抱怨这奶粉太贵,一桶要好几百块钱;一边再解释是因为现在的配方奶粉里添加了很多营养成分,能使宝宝聪明。而这些营养成分最怕热水,水一热就全被破坏了,好几百块钱也就全浪费了。老人一般都心疼钱,又都希望孩子聪明,估计以后就不敢再用热水冲了。

  问题二:辅食总是做得太咸

  老人的理由

  孩子要开味觉,而且吃咸的也有劲。

  处方一

  :老人吃盐多了对心脏、肾脏都不好。先把这个观念普及给老人,不要直接就说给孩子做辅食的事,只说希望他们少吃咸的。等他们接受了这个观点,再跟进一步:孩子这么小就吃这么咸,估计没长大就得高血压、心脏病、肾病……

  处方二:

  带宝宝去体检的时候带上老人,主动问医生关于辅食如何做、要不要咸一点等问题。医生说的“宝宝不能吃咸”的话就会成为“圣旨”,比你劝老人一百遍都有用。

  偏方:

  宝宝娇嫩的皮肤难免会起一些疹子、痘痘。如果你带宝宝去看病,即使不是因为吃得咸的原因,回来也要“传达”医生的话:“要是再吃咸的,脸上的痘痘会越来越多,还治不好,会变得很难看。”谁不希望自己的孙子、孙女白白净净的呢?

  在育儿问题上,和老人没必要板着脸讲大道理,也没有必要争执。一个玩笑,一个合适的说话机会,一个善意的谎言都可以轻松解决很多矛盾。育儿生活也正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矛盾组成的,只要你心态轻松,尽力而为,这些小问题不会影响你们三代人和谐、美满、幸福的生活。

上一篇

1/2

下一页

本文Hash:1a66233880177b5a351036344a85205226dc2b09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