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是父亲也是孩子的玩伴呢?

我是家里的独子,有两个姐姐三个妹妹。由于没有兄弟,所以小时候我就跟着两个姐姐玩。尽管有姐姐带着我,但我仍然羡慕有兄弟的家庭。现在我的儿子也是独子,他的同龄人大多都有兄弟姐妹。因此作为父亲,我非常明白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如做孩子的玩伴、朋友。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常常给他讲述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于1967年加入步行大串联的行列,从九江经过南昌、长沙到达韶山,最后由于三令五申禁止串联,又只身来到广州。返校后我被造反派追杀,在当地百姓的保护下,乘船逃至九江市,在亲戚家避过了风头。1968年我被下放山区,一个人在野兽出没的地方翻山越岭。1976年寒假恰逢大雪封山,交通中断,我就背着1岁的孩子,步行二十多里路从学校赶到火车站,回到南昌看望我的父母亲。回想起来,也许就是我的这些生活经历,在儿子心中勾画出了一个男子汉的形象,让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也选择了坚强。

后来调到县中学教书时,春天,我经常与儿子一起放风筝;夏天我们一起去钓鱼;秋天我们一道郊游;冬天,我们一道滚雪球、堆雪人、拍雪景照。寒假回到南昌祖父家过年,我就带着儿子和几个小外甥们一起放烟花、冲天炮。

孩子最开心的是跟着我钓鱼去。学校地处郊区,附近水塘、小渠很多,我经常带着儿子光顾这里,我们常常坐在河坝旁边的草地上,一边垂钓,一边享受自然风光,有时还会下河捕捉小鱼小虾。利用钓鱼的机会,我开始教儿子:怎样制作诱饵?怎样养殖蚯蚓?怎样判断有没有鱼?怎样利用天时、地利条件?怎样从浮萍的震动方式判断鱼的种类?我们一起用小米、大米和白酒制作诱饵;一块儿搬来木箱,挖来泥土,用水果皮在箱内养殖红蚯蚓。我们的战利品养在一个以前用来洗澡的红色的塑料大脚盆中。有了鱼,孩子的宝贝“鲁鲁”就不会闹粮荒了。可是“鲁鲁”经常趁我们不在时偷鱼吃,当老爸的我心疼自己的“战利品”,有时会粗暴对待“鲁鲁”。孩子总是请求老爸“脚下留情”!现在回想起来,老爸我既后悔又惭愧!

孩子十岁时,我们调到了省城一所农业大学工作。初去农大时,我们住筒子楼,有一条约二十米长、两米宽的走廊。孩子喜欢在这里打弹子,我就陪他打,打弹子可是我的强项,一、两米之内十发可以达到九中,常常乐得孩子哈哈大笑。在学校的操场上,我又教儿子骑自行车。开始我在后面扶着,由于初学不够放松,车经常往一边倾斜,累得我满头大汗。孩子的小伙伴很多,见状主动过来接替我。也许孩子之间更加容易沟通,孩子放松了,自行车也就不倾斜了。很快孩子就能够轻松自如地骑车了。

1989年儿子初中毕业,我们全家随学校去厦门旅游。厦门大学侧门就是大海,这里有鸦片战争时抗击英国侵略军的著名炮台。可能是对历史的兴趣,孩子不停地抚摸着那长长的炮筒。我们拍下了有纪念意义的这一刻,那时的他只有十三、四岁,在照片中却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小男子汉。

为了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我们还给儿子购买了两本集邮册并且与孩子一道集邮。一次去厦门,孩子在邮局门口见到一套非常漂亮的邮票,标价为35元。尽管他一再要求,但苦于囊中羞涩,我最终还是没有给他买下来,这使他万分扫兴。这件事我至今想起来还有一丝悔意。

我从小就贪玩,小学爱踢足球;中学爱上了乒乓球;大学热衷于篮、排球。我的父亲大学里是武汉大学三大球队队员,篮球队队长;母亲在南昌二中校运会上常常获奖。孩子的外公、舅舅们都 足球迷。也许耳濡目染吧,孩子高中时迷上了足球,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高中时,每周六下午放学后,他都要与同学踢场球。大学里,他的评球文章还在清华大学校报上发表。2000年8月,他作为嘉宾,做客当时的上海有线电视台,对全国足球甲A联赛发表评论。2001年他被《南方体育》报社聘为驻巴黎记者。

作为朋友、玩伴,我还是孩子羽毛球、游泳的启蒙老师。孩子初中时对羽毛球发生了兴趣。到了高中,羽毛球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功底。爱好体育运动的祖母退休在家,每逢星期天,两人在宿舍前的空地上,一个血气方刚,一个宝刀未老,只见羽毛球在空中飞舞。待祖孙二人大汗淋漓,方才鸣金收兵。

孩子妈妈经常向他灌输:“女子嫁什么样的男人,必须先看看他的父亲是怎样的人。”作为父亲,我时时刻刻都努力地作好孩子的榜样。儿子长大后告诉我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爸爸起了很大的作用。”

反思:在一个家庭中,如果说母亲更多地代表人的自然属性的话,那么父亲则更多地代表了人的社会属性。在孩子的社会化方面,父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德国哲学家弗罗姆曾经说过:“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对于男孩子来说,父亲是他成为一个男子汉的“模特”,而玩耍,尤其是体育运动是通往男子汉的桥梁。看见如今的大男子汉,我感到欣慰!作家王蒙曾经调侃:“母爱是与生俱来的,父爱则是后天培养的。”在与儿子的游戏、玩耍中,我的爱心也在与日俱增。

为什么说父母是我们的孩子最好的伙伴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需要有待在父母身边的机会,也需要父母欣赏他们,和他们一起做事。然而,父母忙碌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最想做的事就是放松一下。如果父母明白自己的友好态度对孩子有多么重要,他们就会更愿意做出适当的努力,起码跟孩子打个招呼,回应孩子的问题。当孩子希望父母分享某种乐趣的时候,父母应该表现得比较感兴趣。这并不是说一位尽职尽责的家长就应该突破极限地勉强自己。宁可和孩子高高兴兴地聊15分钟,然后跟他们说“我要看报纸了”,也不要和孩子气呼呼地玩上一个小时。

男孩需要友善的父亲

有时候,父亲可能太想让自己的儿子尽善尽美了。这种望子成龙的愿望常常使他们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不开心。比如,一位急于让儿子成为运动员的父亲可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他去练习接球。很自然,孩子每次投球、接球都很难准确地掌握要领。如果父亲不停地批评他,哪怕是用友好的口气,儿子也会在心理感到不舒服。这样的活动不但没有一点乐趣,反而会使儿子产生一种印象,觉得自己也会瞧不起自己。其实,如果一个男孩既自信又开朗,那么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就会自然地对体育产生兴趣。而父亲给他的肯定对他的辅导更有帮助。如果儿子纯粹为了乐趣想玩接球,那么玩一玩还还是很好的。

男孩并不是因为他生来有着男性的身体,就必然会在精神上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要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并且表现地也像个男子汉,他就必须接受外界力量或信念的驱动。有了这种力量或信念的驱使,他才会去模仿他认为友好的成年男子和大男孩的样子,也才会按照他们的样子去塑造自己。只有当他觉得某个人既喜欢他又认可他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效仿这个人。要是父亲总是对儿子不耐烦,或者总是对他发脾气,那么儿子不但会在父亲面前感到不自信,在别的男人面前也会觉得心虚。

所以,如果父亲想帮助自己的儿子长成一个信心十足的男子汉,他就不该在儿子哭的时候冲他发脾气,不该在儿子和女孩一起玩的时候批评他,也不该强迫他去参加体育运动。他应该一看到儿子在身边就感到高兴,让儿子觉得自己和爸爸非常亲密。父亲有什么秘密也可以告诉儿子,还可以时常带儿子去旅行。

女孩也需要慈爱的父亲

在女孩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虽然起着不同的作用,但父亲的重要性也是同样不容忽视的。尽管女儿只是在有限的程度上模仿父亲,但是她会从父亲的赞许中获得做一个女孩和做一个女人的信心。为了不让她觉得自己不如男孩,父亲就应该让女儿感到,不管她是否接受邀请,爸爸都希望能和她一起到后院打球,一起去钓鱼、野营,或者一起观看各种球类比赛等。当她意识到父亲对他的活动、观点、进步和抱负都很感兴趣的时候,她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在女孩们懂得去欣赏父亲的男子气质以后,她们就做好了成年的准备,也就可以在这个有一半是男人的世界上独立生活了。她以后同男孩和男人建立友谊的方式,她最终爱上的男人类型,以及她婚姻生活方式等,都会受到童年时代的父女关系和父母那种互敬互爱关系的强烈影响。

母亲也是孩子的伙伴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不光需要和母亲一起做那些反反复复的日常琐事。就像有时跟父亲一起参加活动一样,孩子也需要和母亲一起参加一些特殊的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看电影、看体育比赛、远足、打篮球或者骑自行车兜风等。不管做什么,母亲都不该把它当成任务,那些活动 该是她和孩子真正喜欢的事情。这种投入的态度是十分关键的。

单身家长怎么办?

积极的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对孩子非常有好处。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特殊的情况,比如家里只有一位家长,或者两位家长性别相同等。如果那样又该怎么办呢?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否一定会受到影响呢?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个响亮的“否”字。孩子们的确需要不同性别的榜样,但这些大人却不一定非得住在一起。孩子们需要的是教育和爱护,最需要有人一直在生活中为他们提供感情支持,教育他们如何在世界上生活。即使孩子是在单亲家庭长大,只要有父亲或母亲能提供以上所有的条件,孩子也可以快乐地长大。反过来,就算孩子父母双全,如果父母因为自己不幸福而忽视了孩子需要,那么孩子的情况很可能还不如前者。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在自己的家庭之外找到了家里所缺少的榜样,比如某个特别的叔叔阿姨,或者家人的一个好朋友。

我们已经知道孩子是很有活力的,只要获得必要的营养,他们就会像花儿一样怒放。在生活中,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爱心、陪伴和照顾。只要具备了这些条件,孩子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中都能健康成长。

为什么说父母和孩子是最好的伙伴

父母陪伴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的话,孩子最好能和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假如其中一个是继父或继母,只要双方互敬互爱,那也一样。父母双方可以在感情上互相支持,他们还能够平衡或者化解对方对孩子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这样,孩子就会对婚姻关系有所认识,长大以后就能够参照某种模式来经营自己的婚姻。如果父母是异性夫妻,孩子就可以真实而又理想化地理解男人和女人;如果父母是同性夫妻,那就需要做出专门的努力,来帮助孩子获得这种有益的经验。

这并不是说没有父亲或者没有母亲的孩子就不能健康的成长。很多那样的孩子都过得很好。如果没有父亲,他们就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根据他们的记忆、母亲的描述,或者他们经常看到的友好男人的优点创造一个父亲的形象。这个综合的父亲可以很好地满足他们对男性形象的需要。同样地,没有母亲的孩子民可以根据记忆、家族故事、与其他女性的关系,来创造母亲的形象。当然,如果只是为了让孩子有个妈妈或者有个爸爸匆忙的选择一个不合适的配偶,那就是父母极大的错误。

母亲也是孩子的伙伴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不光需要和母亲一起做那些反反复复的日常琐事。就像有时跟父亲一起参加一些活动一样,孩子也需要和母亲一起参加一些特殊的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看电影、看体育比赛、远足、打篮球或者骑自行车兜风等。不管做什么,母亲都不该把它当成任务,那些活动应该是她和孩子真正喜欢的事情。这种投人的态度是十分关键的。

父亲的重要性

男孩需要友善的父亲

有时候,父亲可能太想让自己的儿子尽善尽美了。这种望子成龙的愿望常常使他们和儿子在一起的时候不开心。比如,一位急于让儿子成为运动员的父亲可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他去练习接球。很自然。孩子每次投球、接球都很难准确地掌握要领。如果父亲不停地批评他,哪怕是用友好的口气,儿子也会在心里感到不舒服。这样的活动不但没有一点乐趣,反而会使儿子产生一种印象,觉得自己在父亲眼里什么也不是。进而自己也会瞧不起自己。其实,如果一个男孩既自信又开朗,那么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就会自然地对体育产生兴趣。而父亲给他的肯定比对他的辅导更有帮助。如果儿子纯粹为了乐趣想玩接球,那么玩一玩还是很好的。

男孩并不是因为他生来有着男性的身体,就必然会在精神上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要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并且表现得也像个男子汉,他就必须接受外界力量或信念的驱动。有了这种力量或信念的驱使,他才会去模仿他认为友好的成年男子和大男孩的样子,也才会按照他们的样子去塑造自己。只有当他觉得某个人既喜欢他又认可他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效仿这个人。要是父亲总是对儿子不耐烦,或者总是对他发脾气,那么儿子不但会在父亲面前感到不自信,在别的男人面前也会觉得心虚。

所以,如果父亲想帮助自己的儿子长成一个信心十足的男子汉,他就不该在儿子哭的时候冲他发脾气,不该在儿子和女孩一起玩的时候批评他,也不该强迫他去参加体育运动。他应该一看到儿子在身边就感到高兴,让儿子觉得自己和爸爸非常亲密。父亲有什么秘密也可以告诉儿子,还可以时常带儿子去旅行。

女孩也需要慈爱的父亲

在女孩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虽然起着不同的作用,但父亲的重要性也是同样不容忽视的。尽管女儿只是在有限的程度上模仿父亲,但是她会从父亲的赞许中获得做 个女孩和做一个女人的信心。为了不让她觉得自己不如男孩,父亲就应该让女儿感到,不管她是否接受邀请,爸爸都希望能和她一起到后院打球,一起去钓鱼、野营,或者一起观看各种球类比赛等。当她意识到父亲对她的活动、进步、观点和抱负都很感兴趣的时候,她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在女孩们懂得去欣赏父亲的男子气质以后,她们就作好了成年的准备,也就可以在这个有一半是男人的世界上独立生活了。她以后同男孩和男人建立友谊的方式,她最终爱上的男人类型,以及她的婚姻生活方式等,都会受到童年时代的父女关系和父母那种互敬互爱关系的强烈影响。

父亲要当好监护人

从整个社会来看,虽然很多人仍然认为照顾子女是女性的责任,但是男性也越来越多地参与着家庭劳动,参与着照顾孩子的各方面工作。父亲能够和母亲一样把这些工作做好,为孩子的安全和成长作出同等的贡献。当父母双方共同分担养育子女的责任时.两个人都会受益。即使这种分配并不是完全平均的,也会大有好处。但是,如果丈夫觉得他做这些工作完全是给妻子帮忙,那他得到的益处就会大打折扣,因为这意味着他认为带孩子并不是丈夫的事,他的参与只是因为自己格外慷慨大方而已。要知道,只有在平等的伙伴关系基础上,父母双方才能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即使孩子的母亲在家里做全职太太,父亲在外面承担着全职的工作,只要父亲能在下班之后和周末承担起料理孩子的一半工作(还要参与家务),那将是对孩子、妻子和他自己的最大善待。一天下来,母亲的管理能力和耐心可能已经非常有限了(如果父亲一天到晚独自和孩子在一起也会这样)。其实,孩子们从父母的不同领导风格和管理风格中都能得到益处,这些风格既不互相排斥,也不互相削弱,而是互相丰富、互相补充。

如果父亲认为做家务是自己分内的事情,那么,他就不会只为减轻妻子的负担或者为了陪伴妻子才去做家务,他会认为这些工作对家庭的幸福至关重要.不仅需要判断力,还需要技巧。他会认为他和妻子对家庭负有同样的责任。如果你们希望儿子或女儿长大以后也能这样看待女性和男性的能力和作用,那就要让他(她)看到你们的实际行动。

友好而宽容的父母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需要有待在父母身边的机会,也需要父母欣赏他们,和他们一起做事。然而,父母忙碌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里最想做的事就是放松一下。如果父母明白自己的友好态度对孩子有多么重要,他们就会更愿意做出适当的努力,起码跟孩子打个招呼,回应孩子的问题。当孩子希望父母分享某种乐趣的时候,父母应该表现得比较感兴趣。这并不是说一位尽职尽责的家长就应该突破极限地勉强自己。宁可和孩子高高兴兴地聊15分钟,然后跟他们说“我要看报纸了”,也不要和孩子气呼呼地玩上一个小时。

本文Hash:7d6d1187fe738ec46347300c9638fcdcd805c08e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