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看冠军特质对儿童教育的启发

今天世界泳坛巨匠美国的菲尔普斯(Phelps)在北京水立方夺取了他此次奥运会的第四块金牌,也创造了一个人获得奥运金牌的第11枚的史诗记录。这简直令人叹为观止。连他们的总统布什都在离开北京前去观看其比赛,可想菲尔普斯的偶像地位!在无数人为他振臂高呼的时候,他自己很谦虚,找自己现场的妈妈和姐姐,感谢队友和教练。这个红透全球的如日中天的阳光男孩,想当年可是让他妈妈犯愁:多动症,阅读似乎有困难。但是,游泳改变了他,母亲讲给他金牌的含义让他有了梦想。当别人圣诞节休息的时候,他在游泳;当他一到水里,就动力无穷……

我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个巨星的推崇。因为我为体育兴奋疯狂,不全是因为竞争的刺激,而是这些冠军的经历,让我非常感动。甚至即便看到菲尔普斯这样的美国人热泪盈眶的时候,我也会激动。这就是体育的魅力和力量,它给我们带来喜悦欢呼激扬的同时,让我们看到成功者的人生道路上的比金牌更灿烂的经历和体验。如果说体育重视的是训练,那么,它不仅是对身体的训练,更是对心理和头脑的历练。体育教育,来自比金牌选手更出众的教练和更重要的从儿童时代起就接受的教育,无论是家庭的还是学校(体校)的,这些教育,是技术的基石和护航。

1、父母要稳住自己对孩子的信念

假如菲尔普斯的妈妈因为他的阅读问题和多动就一味强迫他读书,我估计今天可能就不会有另外的人能谱写奥运历史的11枚金牌的辉煌!他妈妈真的很伟大,发现了儿子的喜好,这个多动的孩子到了水里就来了勇气和力量。而且,他的妈妈给了他金牌的真谛,让他追让他主动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辛苦。我自己真的很佩服他的妈妈。这告诉我们,当孩子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我们国人最看重的学习上出了问题时,我们这些父母一定要稳住神立住根,管住自己那张嘴。

2、冠军出自超级教练的调教

昨天中国击剑队仲满的金牌背后,有一个法国金牌教练鲍埃尔。这个尽管自己从未获得奥运金牌的教练,却打造了3届奥运冠军。按照仲满的说法,他改变了自己对击剑的理解。且老鲍来时,他发现中国击剑重视的快速出击大幅步伐的理念,是错误的,仲满当时就像“疯狗”一样出剑。老鲍,告诉仲满,要让对手犯错。这些,就是竞技体育的策略。因为如果我们自己出现错误,那就功亏一篑。学校的老师也就如同一个作战指挥大将军一样,要让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智慧和策略。这很重要,要让学生能够认同并遵循这样的引领,并和老师有如父子那样的关系就对了,所谓的配合默契言听计从,服从品质高尚人的领导一定要心悦诚服。

3、冠军都是拼出来的

看看我们中国军团奥运冠军的话,他们虽然项目不同但得了冠军后他们的肺腑之言却惊人相似,无论是郭晶晶还是庞伟,他们都这样说过:我们一个过程一个过程的拼,不想结果,把自己最好的发挥出来,静下来做好自己的每次比赛。我觉得这就是一股气,拼才会赢。他们付出的心血汗水泪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努力,都要付出。无论是学习还是干其他什么,对儿童来说,一定要明白不付出就不会收获。

4、过硬的心理素质是竞技的保证

心态真是太重要了,如果过多想结果,动作和技术一定会变形。所以,大赛中的心态素质调整好是冠军的镇静法宝。杜丽绝对不是技术不行,就是想得太多了,太想拿首金了,所以巨大的压力让她的心无法沉静下来。我觉得这提醒了我们这些家长,不要给 子太多的压力。压力这个东西,按照心理学的解释,就是要适度为最佳。就是如果没有一点压力也不好,反而没有向前的精神;太大了就会失败。所以压力的中度指标就是:我集中精力但我不哆嗦;我高度重视但我不害怕;我减少错误但绝不沉浸在某个失败的暂时环节中;我兴奋的时间是合适的,我找到了最佳的状态感觉,比如每个成功动作当时的体会和要领;我期待比赛享受过程的愉快。如同考试一样,平时小考成绩不好,但就有像比赛兴奋型的选手一样的临场发挥水平,越是大赛越是高水平的竞赛我越风光显示。

一起来看看:儿童专家的私家育儿经

专家:人类学博士

王甘

儿子当当8岁

人类学的背景使我非常关注不同文化和阶层人群间的关系,我觉得这种跨文化的趋势将是孩子未来必然要面对的。所以,我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原则,创造条件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生活、文化和知识体系。我觉得这对于培养他的认识能力、沟通能力和未来的领导能力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我还会带他参加公益活动,这样做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给予和同情,而是告诉他在世界上还有和我们不一样的人,我们可以通过帮助他们,来建立自身的幸福感、责任感和自我价值的认可感。

私家育儿术1:每年出一次国、下一次乡。

父母们一般喜让孩子接触到比自己更高的东西,但是我喜欢带当当去农村。当他习惯和接受了农村小朋友不穿游泳衣就下河,光着脚在泥土里奔跑的时候,也就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是有不同的文化和知识体系的,而他应当尊重而不是排斥那些非我族群的东西。这种对各种文化的宽容,对这些迟早面临国际化的孩子非常重要,当他对不同的思维能够理解的时候,也就能够换位思考,而不会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经验上去想问题。

私家育儿术2:培育抗挫折能力。

提到挫折教育,很多人会联想到把孩子扔进农村受苦。其实对于今后的社会来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主要体现在有承担责任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日常的生活来培养,比如让他帮助我做家务,或者在他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一起做一个蛋糕送给前台阿姨等等。另外,一定要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安全感,这样他在独自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不至于惊慌失措。

私家育儿术3:通过亲子阅读进行双语教育。

在当当的双语教育上,我从最初就在探索一种大多数中国家庭都可以采用的方式。我选择的是亲子阅读的形式,从小就给他读书、读故事,给他一个非常大的英文氛围。上幼儿园以后就增加了英文课,就通过音乐和游戏来学习语言。现在他上小学了,我利用每天送他上学的时间给他读英语书。今年夏天他在美国的时候,无论是口语还是阅读,都没有太大问题,说明这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私家建议:无论是培养孩子的耐挫折能力也好,还是亲子阅读也好,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活动,这是以前的幼儿教育经常忽视的一点

一起来看看儿童性教育5个关键期!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从孩子一出生,我们的一些行为就可能妨碍他正常的性心理发育,甚至给孩子的一生都带来难以弥补的不良影响。因此,性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而并非像我们固有的观念里认为的那样,非要在孩子青春期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恶补。

黄金第1期:口欲期

年龄阶段:3~6个月~1岁半左右

典型特征:什么都往嘴里放,喜欢吮吸手指、吹泡泡

婴儿大约在3~6个月大的时候,宝宝的吸吮需要就变得尤为突出,于是,他的小手够到什么都会往嘴里塞,婴儿吮吸手指、唾口水、发出咯咯笑,并对这一切感到十分开心,这是婴儿口欲期性欲的最初表现。婴儿的嘴是性的快感区,他们从吮吸母乳中,不仅满足了食欲的需要,而且,从吮吸所产生的快感中获得了性欲的满足。这种现象一般会延续到1岁或者1岁半左右。

教战守则:给宝宝充分的抚爱和温情,满足婴儿皮肤触觉的发育需求。

母亲与儿童身体的接触,可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孩子大脑的分化发育。与成人身体接触不足的儿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将受到程度不等的损害。

母亲乳房,是婴儿获得性快感的源泉,若早断奶,婴儿得不到口欲的满足,长大后,便有可能发生吮吸拇指、咬指甲、咬被褥、手帕等神经症表现或产生口欲攻击(如口咬、骂人、讽刺,挖苦、猥亵、下流言语)等等,影响了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恰当的行为可以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自己被关爱,学会尊重并爱护自己的身体。

要尽量母乳喂养,给孩子喂奶时,专心致志而又温和地对待他。让他体会到父母带给他的安全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关爱可以帮助他尽早摆脱对安抚奶嘴的依恋。

怕宝宝咬手指,不要强行禁止,可以考虑给宝宝一个安抚奶嘴,满足他口欲期的需要。

给孩子换尿布时一定要耐心、温和地跟孩子交流,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好”的,他的排泄行为是正常的。如果相反,就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让他觉得他的身体是令人厌恶的。

黄金第2期:朦胧期

年龄阶段:1~2岁

典型特征:发现性别区分

一般从1~2岁开始,孩子就会注意到男、女身体上的区别。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2~3岁的孩子就会提出一些令成人十分尴尬的问题,诸如“妹妹为什么没有小鸡鸡?”“我从哪里生出来的?”他们还可能会对自己排出的粪便很感兴趣,如果这个时期孩子受到心理挫折,或在后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直至成年)遭遇到心理挫折。这个时期是训练孩子如厕的大好时期,但是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以免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形成畸形的性压抑心理。

教战守则: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的身体,尽早了解男女区别。

在大小便训练期间,幼儿往往会发生“事故”,如果成人失去耐心,对孩子大吵大嚷,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负面的感觉。父母如果能够采取宽容、耐心的态度则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身体意识。

1岁半是对孩子进行性生理教育的非常好的时机,如果有可能,甚至可以让同龄的男孩女孩一块洗澡,让他们裸露着小身子识别彼此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鼓励他们观察对方与自己不同在哪里。

父母就可根据孩子的理解力很自然地向他解释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并以关爱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身体,让他尽早了解自己的身体,并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身体。

黄金第3期:性蕾期

年龄阶段:2~4岁

典型特征:发现性别区分

孩 在2~4岁时进入性蕾期,这一时期的性教育是今后性成熟的基础。不少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玩弄自己的生殖器,这是他们的一种性游戏。也有的孩子玩生殖器的时间更早些。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千万不要苛责孩子。

教战守则:让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私处。

避免孩子玩生殖器比较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穿封裆裤,每天给他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便转移他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当众碰触自己的生殖器,千万不可严厉地呵斥来制止孩子的行为。这可能会让他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好的评价。因此,遇到这样的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诉孩子,那个地方是他秘密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看到。这样说不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羞耻感,同时也教给了他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方式。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孩子明白:他身体的哪些部位不宜暴露,并不是那些部位不好;哪些事不适合当众做,但可以在卫生间或自己的卧室做;有些事情男、女要分开做等等。

黄金第4期:依恋期

年龄阶段:4~6岁

典型特征:开始产生“恋父”“恋母”情节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他“恋”,第一个目标是他的异性亲长,又名恋母(恋父)情结。这种情结在儿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被压抑于潜意识内,以后不但可表现为恋上长者,而且还可能成为各类精神疾病(包括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与内源性抑郁症)及其症状表现的心理根源。

教战守则:温馨快乐的家庭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好孩子的性楷模。

父母要处理好彼此的关系,给孩子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就很容易成为承受父母一方或双方愤怒和怨气发泄的对象,因为年龄太小,社会经验缺乏,孩子缺乏正确判断事情缘由的能力,常常会把父母之间关系恶劣的原因归结到自己头上,长大后变得缺乏自信、胆小怯懦、性格软弱和行为退缩,或者内心闭锁、精神抑郁,严重的甚至可能自杀。

同性父母是孩子性别意识形成的楷模,异性父母则是孩子学习与异性相处的楷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起着无法低估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应该积极配合,共同养育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当孩子年龄大了以后,异性父母与孩子相处时则要注意分寸,不要过度亲密,以免导致孩子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黄金第5期:潜隐期

年龄阶段:6~12岁

典型特征:假同性恋现象

儿童6~12岁进入性潜隐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性心理比较平静,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男孩喜欢与男孩作伴,从事某些比较剧烈与冒险的游戏,而女孩则喜欢与其他女孩从事跳舞、跳橡皮筋等温和的游戏。这种“假性同性恋”不具有成人的性意识与欲念,但是在今后性心理发展遇到挫折时,也可能是同性恋形成的心理根源。

教战守则:不避讳任何性问题。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

和孩子谈论性越早开始越好。对于学龄前儿童进行性教育最合适的方式,就是在平时对孩子的提问或相关行为给予适当反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会给孩子一个暗示:一旦有了性方面的问题,他不需要通过别的途径去了解,从父母这里就可以获得,同时谈论性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本文Hash:0a180396794b09f5811dcc9d2f6a101d78bfe9c8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