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看11岁儿童基本确定发育趋势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11岁的儿童如果身体超重或肥胖,将直接影响成人后的体重情况,遭受各种相关健康问题的困扰。《英国医学杂志》发布的这项研究成果显示,儿童在11岁时已经基本确定了未来身体的发育趋势。

伦敦大学科研人员对英国近6000名儿童长达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约四分之一的儿童在升入初中时有体重问题。科研小组组长简-沃德尔教授表示:“研究发现,在11岁已经发胖的儿童,接下来的5年中体重不会减轻。”沃德尔认为,尽管这只是对英国儿童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但没有理由怀疑其他国家的儿童没有相似的现象发生。

研究显示,饮食改变、运动量减少以及花费大量时间看电视和玩电脑是造成肥胖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北美、欧洲和西妈妈网部分地区的肥胖儿童比例最高。

一起来看看:儿童礼仪的基本原则

礼仪的核心之处是什么?是否只是意味着知道在正餐时使用何种餐具?或者用中餐时某个客人应该坐在何处?良好的礼仪并不意味着繁文缛节:什么该做和什么不该做。

那么,你如何帮助孩子真正把握礼仪的实质?

礼仪一二三

首先就是礼仪中的黄金法则。孔子曾经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点是常常为人所忽略的。西方也有一句类似的话,“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它被称为是人际关系的一条黄金法则。我们可以要求我们自己和孩子去“待人如己”。如果我们能够在公共场合或个人生活中都用这条黄金法则来要求自己,那么,就算你被传唤到白金汉宫与英国女王一起共进下午茶时,不会使用任何餐具,你也能表现得优雅自如。因为在宴席中,你已经把焦点集中于如何去使人感到舒适愉快。

其次,礼仪中有两个非常必要的素质:亲切与尊重。英文中“亲切”(considerate)源于词根“恩典”(gracious),意思是给予对方他原本不配得到的恩赐。比如,当你和亲朋好友共进晚餐的时候,有一个人把你孩子的名字忘记了五遍,而你的孩子却能够回答说:“没关系,我也经常忘记别人的名字,我总不擅长记人名。”这样就能立即使那位朋友感到很轻松,并且将其从当众失礼的尴尬局面中解救出来。而尊重就是将敬意付诸行动。在以前,中国人常常被要求去尊重长者及权威人物,现在这个价值观也同样适用。这并不意味着要去“拍马屁”或是往别人脸上贴金。恰恰相反,这是一种礼节,无论你感觉那人是否值得,这都是一种基于年龄和经历的真挚敬意再次,礼仪的三个基本原理分别是尊重、关怀和诚恳。待人亲切和尊重的原因,在于你想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传达对他人的敬意与关怀。同时,一个真正纯正的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比如,当我的儿子从朋友那里收到一张DVD作为五岁的生日礼物时,他告诉他的朋友,他已经有那张DVD了,这使他的朋友非常尴尬。虽然他应该因他的诚实受到表扬,但我还是鼓励他以适宜的方式来回应。既可以表达他的谢意,又无须说谎或因说出事实而伤害到朋友的情感。这种技巧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训练。这样,当下次他再收到同样的一张DVD时,他就能够巧妙地说:“谢谢你,安蒂,你怎么知道《小飞侠》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呀?谢谢你为我选的礼物。”同时,也可以加上拥抱和亲吻,使朋友的一天都洋溢着微笑。我的儿子并非一定要说谎,但他仍旧能够使他的朋友感到受尊重,而非尴尬。

礼仪的四个误区

最后,警惕关于礼仪的四个误区:

1.“这是一套严格的条令,它要求人人都去遵守并做一个‘文明’人。”

事实上,良好的礼仪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靠外在的条令。

2.“这些规矩都是给富人和有学问的人设计的。”

事实上,每个人,不管你是首相还是贫民,都可以成为体面和彬彬有礼的人。

3.“这只是一个过时的传统。”

事实上,今天,礼仪和我们紧密相关。研究表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那些成功人士具备的不是高智商或高学历,而是高情商。良好的礼仪能提高孩子的情商,帮助孩子追求事业的成功。

4.“礼仪就是阿谀奉承。”

事实上,阿谀奉承和傲慢是与“君子”相悖的。君子不管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都优雅谦逊,广受欢迎。

或许,以下的故事可以用来说明礼仪的核心。

星期天,一个穿着破烂牛仔裤和黑条T恤的年轻人,对礼拜做什么很好奇,就赤脚走进了一座漂亮的教堂。但他并没 有注意到他周围的人都穿着正式:男士身着西装,女士身穿套裙。他不知道该坐哪里,就从中间笔直走到前面,盘腿坐在台前的地板上。这时,一个上了年纪的招待员穿着一套体面的西装走到中间,所有人都觉得场面立刻变得凝重而沉寂。大家都担心将目睹一个糟糕的场面:

招待员斥责这个衣冠不整的男孩,并把这个失礼的不速之客赶出去。

然而,事实恰好相反,这个绅士招待员走到男孩身旁,脱掉鞋子,盘腿坐在了他身边。那天,许多人被这样的举动感动得泪流满面。这个招待员是真正的绅士,因为他对于那个不懂传统教会礼仪的人也表达了欢迎与接纳。

这就是礼仪的核心。

在这样的场合下,如果是你或你的孩子会如何表现呢?我希望我们都能培养出举止优雅的孩子,无论他们在白宫或是在乡村,都能谈吐大方,彬彬有礼。你无法预知,在他的生命中将会有怎样的机遇之门向他敞开。

一起来看看冠军特质对儿童教育的启发

今天世界泳坛巨匠美国的菲尔普斯(Phelps)在北京水立方夺取了他此次奥运会的第四块金牌,也创造了一个人获得奥运金牌的第11枚的史诗记录。这简直令人叹为观止。连他们的总统布什都在离开北京前去观看其比赛,可想菲尔普斯的偶像地位!在无数人为他振臂高呼的时候,他自己很谦虚,找自己现场的妈妈和姐姐,感谢队友和教练。这个红透全球的如日中天的阳光男孩,想当年可是让他妈妈犯愁:多动症,阅读似乎有困难。但是,游泳改变了他,母亲讲给他金牌的含义让他有了梦想。当别人圣诞节休息的时候,他在游泳;当他一到水里,就动力无穷……

我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个巨星的推崇。因为我为体育兴奋疯狂,不全是因为竞争的刺激,而是这些冠军的经历,让我非常感动。甚至即便看到菲尔普斯这样的美国人热泪盈眶的时候,我也会激动。这就是体育的魅力和力量,它给我们带来喜悦欢呼激扬的同时,让我们看到成功者的人生道路上的比金牌更灿烂的经历和体验。如果说体育重视的是训练,那么,它不仅是对身体的训练,更是对心理和头脑的历练。体育教育,来自比金牌选手更出众的教练和更重要的从儿童时代起就接受的教育,无论是家庭的还是学校(体校)的,这些教育,是技术的基石和护航。

1、父母要稳住自己对孩子的信念

假如菲尔普斯的妈妈因为他的阅读问题和多动就一味强迫他读书,我估计今天可能就不会有另外的人能谱写奥运历史的11枚金牌的辉煌!他妈妈真的很伟大,发现了儿子的喜好,这个多动的孩子到了水里就来了勇气和力量。而且,他的妈妈给了他金牌的真谛,让他追让他主动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辛苦。我自己真的很佩服他的妈妈。这告诉我们,当孩子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我们国人最看重的学习上出了问题时,我们这些父母一定要稳住神立住根,管住自己那张嘴。

2、冠军出自超级教练的调教

昨天中国击剑队仲满的金牌背后,有一个法国金牌教练鲍埃尔。这个尽管自己从未获得奥运金牌的教练,却打造了3届奥运冠军。按照仲满的说法,他改变了自己对击剑的理解。且老鲍来时,他发现中国击剑重视的快速出击大幅步伐的理念,是错误的,仲满当时就像“疯狗”一样出剑。老鲍,告诉仲满,要让对手犯错。这些,就是竞技体育的策略。因为如果我们自己出现错误,那就功亏一篑。学校的老师也就如同一个作战指挥大将军一样,要让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智慧和策略。这很重要,要让学生能够认同并遵循这样的引领,并和老师有如父子那样的关系就对了,所谓的配合默契言听计从,服从品质高尚人的领导一定要心悦诚服。

3、冠军都是拼出来的

看看我们中国军团奥运冠军的话,他们虽然项目不同但得了冠军后他们的肺腑之言却惊人相似,无论是郭晶晶还是庞伟,他们都这样说过:我们一个过程一个过程的拼,不想结果,把自己最好的发挥出来,静下来做好自己的每次比赛。我觉得这就是一股气,拼才会赢。他们付出的心血汗水泪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努力,都要付出。无论是学习还是干其他什么,对儿童来说,一定要明白不付出就不会收获。

4、过硬的心理素质是竞技的保证

心态真是太重要了,如果过多想结果,动作和技术一定会变形。所以,大赛中的心态素质调整好是冠军的镇静法宝。杜丽绝对不是技术不行,就是想得太多了,太想拿首金了,所以巨大的压力让她的心无法沉静下来。我觉得这提醒了我们这些家长,不要 孩子太多的压力。压力这个东西,按照心理学的解释,就是要适度为最佳。就是如果没有一点压力也不好,反而没有向前的精神;太大了就会失败。所以压力的中度指标就是:我集中精力但我不哆嗦;我高度重视但我不害怕;我减少错误但绝不沉浸在某个失败的暂时环节中;我兴奋的时间是合适的,我找到了最佳的状态感觉,比如每个成功动作当时的体会和要领;我期待比赛享受过程的愉快。如同考试一样,平时小考成绩不好,但就有像比赛兴奋型的选手一样的临场发挥水平,越是大赛越是高水平的竞赛我越风光显示。

本文Hash:cd4c5f506cf743f974fe33f45f48e45580d1a5dd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