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怎样帮助孩子

昨天下午听到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消息,全家都在关注着灾区同胞的生命安全,电视一直开着,为着及时收到来自灾区的信息。看到温家宝总理亲临现场指挥,子弟兵奔赴一线,医护人员奋战在灾难现场,我的心难以平静。

天灾人祸,防不胜防。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会有无数的人死于灾难,家破人亡,温家宝总理说,灾难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由于发生在下午2点多,正是孩子上课的时间,因此学校成为重灾区。当灾难来临时,在灾难面前,我们的孩子会在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会受到地震突如其来的惊吓,会有失去亲人的痛苦,会亲眼目睹鲜血淋淋的惨烈场面,会在瞬间失去双亲变成孤儿,会生活无着。

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怎样帮助孩子防范?我想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由于年龄幼小,应该让他们更快的正视现实,恐慌是人的正常反应,但恐慌还会造成人的生理功能紊乱,身体免疫力下降,这反而增加染病的风险。要安抚他们受伤的心灵,给与更多的关爱。

2、在地震中受伤的孩子,一方面要积极救治伤口,另一方面要注意饮食及饮用水的卫生,以免发生肠道疾病感染。

3、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由于环境恶劣,居无定所,余震不断发生,天降大雨,使得人们无法正常生活,饮食、排泄、天热、蚊蝇等等会引发疫情。对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尽量注意卫生,及时发现孩子异常的表现,如发热、呕吐、精神不振等等及时就医,把危险降到最低。

4、在灾难面前,应该尽快让孩子从恐慌中解脱出来,用周围的优秀事迹焕发孩子的爱心,积极的自救和帮助他人。并且在灾难中学习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本领,将是他们一生不可多得的财富。

祈祷灾难快快过去,让我们万众一心,共度难关。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爱我们的孩子?

2009年,北京的冬天异常寒冷。圣诞节那天下午,我们在家里举行了一场小型的聚会,除了我们夫妇的朋友和我的闺蜜们之外,还有儿子工作上的一些朋友来玩。那天下午我们玩得非常开心,一直到晚上7点多,天完全黑了,大家才有散去的意思。

当我们一家三口在门前一一送别客人的时候,由于开着门,冷风嗖嗖地往里灌,我于是很自然地对站在身旁的儿子说:“冷不冷?妈妈摸摸手!”而我那个头将近一米八的26岁的儿子,也很自然地把手伸过来,让我摸摸看凉不凉。

没想到我们之间这个极其自然的动作,却引起了我的闺蜜们的注意。那天之后的一次聚会中,有位闺蜜告诉我,当时她看见我们这“母子情深”的亲密画面,感动得差点红了眼眶。

事实上,我和儿子之间很多母子情深的画面,早在他八九岁的时候,就已经被向往大男子气概的他给勒令禁止了。我已经不记得最后一次说“妈妈爱你”是什么时候,最后一次亲吻他胖嘟嘟的面颊是多久以前,最后一次拥他入怀又是什么样的温馨感受……

我只记得才上小学中年级的他就已不再允许我当街亲他的脸颊,或在大庭广众之下紧紧地搂着他,也不愿意听我总是把爱挂在嘴边,只要我说:“妈妈好爱你呀!”他就会故意捂着耳朵,怪叫地回道:“我的天呀!真肉麻!”我当然明白他喜欢听到自己是被爱着的,只是作为“大男人”,他不喜欢这种在他口中所谓太娘娘腔的表达方式。

可是,他当然是需要被爱的。9岁时,从确定自己即将要独自到英国寄宿学校念书开始,足足有一年多的时间,每天晚上睡觉,他就会自动爬上我和他爸爸的大床,把身体呈大字形摊开,占据爸爸睡的那半边,让爸爸自己去睡他的房间。我和他爸爸心里都清楚他需要躺在妈妈身边的安全感,所以从来没有阻止过他。可是,这个需要在妈妈身边睡觉的10岁男孩,却在我送他到英国后将返台湾时,像个男子汉一样,对着在伦敦希思罗机场哭得稀里哗啦的我说:“你别哭啊!多丢人哪!”

心理学家就“如何表达爱”概括了5种方式,它们分别是:“肯定的言辞”、“身体的接触”、“精心设计的时刻”、“礼物的馈赠”以及“服务的行动”。这5种表达方式都能让对方感受到爱,而且它们可以一起出现,或交替运用。

我相信刚才你们一看到“学会爱”这个标题,一定会觉得我很无聊,因为它出现在一个最不需要出现和被教导的地方。如果我现在写的是一本有关爱情或两性关系的书,你们或许可以理解学习它的必要性,可是在一本和亲子有关的书里提到它,这个主题似乎就显得有些多余,因为,哪个父母会不爱孩子啊!况且,父母爱子女是人类最美好的天性,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是的,我们需要学习,而且还需要很认真地去学习它。就像我在前面所列举的心理学家所划分的5种爱的表达方式一样,我们需要找出孩子能接收,或愿意接收“爱的讯号”的方式,因为这样的爱才会对孩子有实质上的帮助,也才不会造成妈妈无怨无悔地给予爱,却得不到回应的挫折。

亲子教育专家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家长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由于遗传组合和其他未知的原因,每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拥有独特的气质、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人格特质,以及独特的心理情绪机制。因此,面对一个独一无二的孩子,我们不可能全盘按照书本上所教导的方式去养育,当然也就不可能自以为是地依照自己的想象和方法,去给予爱和关怀。

这么多年来,我在处理一些和爸妈闹得很僵的孩 的情绪问题时,常常会听到苦恼的孩子这么说:“你可不可以告诉他们不要再给我压力?我知道他们很爱我,可是这样的爱会让我很受不了,我被他们爱得都快要窒息了!”

乍听孩子说出这种没良心的话时,做爸妈的一定会很伤心,尤其是妈妈,更是会听得眼泪汪汪、无所适从。曾经有一位在事业上很有成就的母亲,带着已经大专毕业的儿子来看我时,就出现了这个场面。

那个儿子从小养尊处优,从小学到中学,一路念的都是市重点学校,考得上就上,考不上,花钱也得上。高中念的是市重点,可高考却只考上了一所远离北京几千里的专科学校。那里的学生都不太喜欢念书,和他在市重点高中里的学习氛围与名校光环截然不同。他因此变得很不快乐,心里很看不起同学们,可又没有能力和毅力复读重考大学。

最后,3年极不快乐的大专生涯让他生了病,除了不再愿意和爸妈说话之外,还出现了中等程度的强迫心理症。

我在为他作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说心里话,同样身为母亲的我,有好几次都气得想拂袖而去,因为他总是看不见自己的问题,而把失败的责任都怪罪在父母――尤其是妈妈――身上。他说他最气妈妈的是拿钱帮他买进好学校,害得他都没学会自己念书,也没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可是,面对他这种极不负责任的狡辩,我除了从感情的角度生气之外,其实也能从专业理智的角度明白这是问题的症结之一,一种毫无节制的溺爱产生的后遗症。

从我多年的经验来看,父母的爱,既能载舟,也能覆舟。而它的分界,就在于给予和表达的方式是否适时和适度。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学会适时和适度呢?

当我们在公共场所的时候怎么管孩子

在公共场所如何能有效控制孩子的低落情绪以及破坏欲望呢?一些“过来人”提供了下面这些窍门。

1、可以先控制住孩子的嘴

如果带孩子们去杂货店购物,我有时候会先带他们去烤面包那里,这样一边购物的时候,都有好吃的东西堵住孩子的嘴。

如果孩子们手里拿着零食,我就能更好对付孩子再想要别的东西的打算。

2、让孩子自我陶醉

孩子1岁半多了,我发现了一个小窍门,购物的时候,用这个方法能让小家伙安静下来。无论什么时候孩子开始没有了耐心,我就把“宝宝相册”拿出来,这是一个我放在钱包里的小相册。女儿喜欢看相册里面自己的照片,相册会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好一会儿,而我也就可以安安静静地到付款台付款了。

3、一发脾气大人马上离开

孩子要是在公共场合发脾气,我们就会马上离开那里——即使我们不得不丢下挑好的东西,或者不得不在餐馆里打包把饭菜带走。但是从长远看,那样做不是一个好主意。我想小家伙一定是意识到尖叫没有用,因为他再也没有那样做过。

4、给孩子们自己选礼物

在杂货店,我会让女儿们挑选一样她们想要的东西,例如她们最喜欢的麦片、薯片或者午餐时的零食(但是不能挑口香糖或者糖果),孩子们选好了就行了。如果孩子们有什么不满意,那么她们就得把选的东西放回到货架上去。购物的时候,我就让孩子们拿着自己选的东西,而且我让她们自己把东西放在收银台的桌子上。

本文Hash:4b69ce74e12ea891a6079b62aa5b2eecf14f0868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