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为什么得厌食症?推荐偏方治厌食症

厌食症是常见的一种情况,小儿是厌食症的高发人群,厌食症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成长。那么,小儿为什么得厌食症?

1、大多数的厌食症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零食过多、餐前饮用大量饮料、进食时注意力不集中(如边听故事、边看电视边吃饭)等等不良的习惯,可以扰乱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从而使患儿食欲减退。

2、家长长期强迫进食的恶果。这些家长他们常常过分担心小儿营养不足,体重增长不快,进食量过小等,强迫小儿进食。大大影响了小儿的情绪,产生了"进食等于受罪"的错觉,并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性拒食,最终发展成厌食。

3、多种急、慢性疾病常常伴有厌食。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心功能不全以及消化道淤血,以及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见的原因。

4、长期服用药物可能会导致小儿厌食。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维生素A或维生素D服用过量导致中毒,也会引起小儿厌食。

5、缺锌也可导致厌食。若厌食的小儿找不到其它可以解释的原因时,可做血锌或发锌的浓度测定。

清楚了孩子患厌食症的原因之后,可以尝试偏方进行治疗。那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偏方有哪些?

饭锅巴莲子

【功能主治】健脾醒胃,消食导滞。主治小儿厌食。

【偏方组成】饭锅巴、面锅巴各154克,淮山药15克,莲子、薏苡仁、白术各10克,山楂、麦芽,建各9克,砂仁6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天1剂,水煎服。5天为1疗程。

【病例验证】吴某,男,6岁,患儿因春节期间过食瓜果肥腻之品,逐渐出现厌食、身体消瘦,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未见好转。刻诊:面色萎黄,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腻。此乃饮食不节,食滞中焦,寒温不当,脾困湿阻。予此方进5剂,患儿饮食倍增,精神好转。效不更方,更进5剂,饮食如常,面色红润。

苍术鸡内金

【功能主治】运脾开胃。主治小儿厌食症。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精神尚好,无腹膨;有喂养不当史。

【偏方组成】苍术6克,炒鸡内金6克,莪术6克,山楂10克,神曲10克,党参10克,麦芽15克,茯苓12克,陈皮8克。

【用法用量】诸药水煎取汁15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剂。6夫为1疗程。

【病例验证】费某,男,4岁。形体瘦弱,面色苍白少华,精神尚好,三餐纳食较少已3年,肝功能、胸片等检查无异常,血色素略低,平素易感冒,多食即易呕吐,大便软不成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诊断:厌食症,脾胃气虚型。用本方加黄芪,配合隔日针刺四缝穴,治疗6天,患儿食欲增强,食量增加,精神好,大便成形,无呕吐。随访近1年,纳食佳,极少感冒,儿体壮实,体重增加。

山药扁豆治小儿厌食症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厌食症。

【偏方组成】怀山药、扁豆、茯苓、炒谷芽、炒麦芽各12克,枳壳、鸡内金、炙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分2~3次口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95例,治愈90例,好转5例。有效率100%。

藿香半夏治小儿厌食症

【功能主治】消食和胃,化浊运脾。主治小儿食滞厌食。证见厌食,腹胀,呃气时作,暖腐吞酸,手心发热,或夜寐躁扰,大便中夹不消化食物,舌苔白或黄根腻,脉滑,指纹紫等。证属食滞 胃脘,脾气困阻者。

【偏方组成】藿香、半夏、厚朴、山楂、神曲、鸡内金、砂仁各6克,茯苓10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遍,分4~6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24例小儿厌食症,其中23例治愈,1例好转。

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方法

小孩子厌食不喜欢吃饭也是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之一,那么治疗小孩子厌食症的方法有哪些呢?且看下文哦。

1.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定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以免血糖升高影响食欲,饭后吃水果,睡醒午觉可以集中吃些糕点和糖果。

家长要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花样品种、荤素搭配、不要偏食。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

因种种原因,即使有几次小儿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不要威协恐吓小儿进食,也不要乞求小儿进食。

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再用零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

2.合理喂养

大力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做到合理喂养。4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很少有厌食。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不要操之过急。

小儿饮食以主副食为主,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

3.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为全身疾病引起的厌食,原发病治愈后,食欲自然会增加。

4.针灸与捏脊疗法

针灸可以用于很多的疾病问题,小儿厌食也可以试一试哦,有一定效果。

5.神经性厌食治疗

首先要消除引起患儿不宁的各种精神刺激因素。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患儿产生良好的情绪。用针灸配合语言暗示有较好的作用。常用穴位为安眠2、足三里、合谷等。

国外有采用抗抑郁药,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以改善患儿的情绪,提高患儿对进食的兴趣。剂量:12.5~25mg/kg,口服,每晚1次,在睡前0.5~1h服。一般在6~12天后见效。此外,抗组织胺和抗5-羟色胺药,赛庚啶(Cyproheptadine),可作为食欲兴奋剂,有一定效果。剂量:每天0.25mg/kg,分2~3次口服。

6.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小儿厌食症有独特的效果。因此了解中医对厌食症的理论,学会中医治疗实为重要。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脾主运化”。厌食症主要由于脾胃功能失调。

7.停用药物

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8.纠正微量元素缺乏

若有缺锌,口服葡萄糖酸锌,每天1~1.5mg/kg,2次/d口服。

9.激素疗法

一般不用,对严重顽固性厌食症可考虑应用:

①泼尼松(强的松)。每天0.5mg/kg,3次/d口服。

②小剂量胰岛素,用于顽固性厌食,胰岛素3~6U加于10%葡萄糖250~500ml静脉点滴(1U胰岛素至少给葡萄糖4g),均能增加食欲。

10.助消化剂

口服胃酶合剂或干酵母片对增进食欲有一定作用。

11.胃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促进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能减轻腹胀、制止恶心、呕吐,对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厌食有较好的作用。

剂量:每次0.3mg/kg,3次/d口服。疗程4周。

小儿厌食症原因是什么

不少家长反映宝宝不喜欢吃饭,每天吃饭的时候孩子总是比吃药还难,家长怀疑是厌食。下面就具体说说发病的原因及发病的机制,

一、发病原因

厌食症病因多种多样,归纳有以下几种:

1.全身性疾病的影响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厌食的表现,其中消化道疾病尤为明显,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肠炎、长期便秘等都可引起厌食。

2.药物影响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导致厌食。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表现有厌食。一些抗癌药物更容易引起厌食。

3.微量元素缺乏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锌缺乏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4.气候影响如夏天炎热也是引起厌食的原因。

5.喂养不当这是当前最突出的原因,城市尤为明显。原因是家庭经济改善、市场儿童食品供应增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乱给“营养食品”,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等),反使食欲下降。

6.神经性厌食(anorexianervosa)仅指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类厌食。发病因素与临床表现如下:

急性精神刺激:如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心理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2)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有时饭后出现呕吐。家庭不幸或父母离异等。

(3)错误教育的影响:

①家长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自由,阻止与其他儿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响其情绪,使食欲降低。

②家长过分注意儿童进食,反复诱导或以威胁手段致反感而厌食。

(4)顽固性神经性厌食:个别女孩神经性厌食可十分严重,病人极度消瘦,无力,与严重营养不良有类似之处。如体温偏低,怕冷,心率减慢,血压偏低,肢端发绀,年长女孩有闭经,贫血,并有维生素、蛋白质缺乏的特征。

二、发病机制

1.疾病影响急慢性疾病可导致胃肠动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厌食,当今已受到重视。几乎所有抗生素长期应用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微生态失衡,造成腹胀、恶心与厌食。

2.气候气温高、湿度大,可影响胃肠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消化酶活性降低、胃酸减少等,致消化功能下降引起厌食。

3.喂养不当正常儿童每隔3~4h胃内容物排空、血糖下降,就会产生食欲。喂养不当或饮食习惯不良,如吃饭不定时,饭前吃零食或糖果,胃内总有东西、血糖不下降,就不会有食欲。

4.情绪因素强迫喂食,引起儿童反感,各种影响儿童情绪的因素,均可导致厌食。

5.顽固性神经厌食患儿内分泌检查,尿内17-羟类固醇排出低于正常,血浆皮质醇的含量正常或偏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对地塞米松的反应受到抑制。这些变化亦可见于重度营养不良。有人提出此类病人可能有间脑-神经内分泌功能缺陷,是为病理基础。此外神经性厌食时,血浆生长激素对低血糖反应减弱,而其他营养不良则正常或加强。厌食患儿对左旋多巴的反应亦受损害。这两种反应与边缘系统下丘脑的功能有密切关系。有的作者怀疑与下丘脑调节食欲的整合中枢功能紊乱有关。

本文Hash:67af734083fb5624d6f83332b78a3e6f0e7a3e4e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