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释孩子依赖保姆未尝不是好事

很多妈妈生完宝宝休息一段时间后就要重新投入忙碌的工作中了,那么宝宝还是要人照顾,怎么办?这时,也许保姆能帮帮你。

刚请完产假的妈妈们一上班不一不是努力工作的,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事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为了多赚些奶粉钱,要知道有了孩子开销是很大的。

可顾得了这头,那头就顾及不上了,因此,对于职业女性而言,最大的难题无疑是工作太忙,无暇带孩子。无奈之下,一些妈妈便请了保姆照看孩子。可能,获得了别人的帮助,暂时没了后顾之忧。可是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吗?

孩子依赖保姆未尝不是好事

过不了多长时间,许多职业妈妈会发现新问题来了――孩子怎么和保姆亲,却不和我亲?有时没抱他多久,他便吵着要回到保姆的身边,我可是他的妈妈啊!

为此,妈妈们开始担心了,保姆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甚至连普通话也说不好,这是否会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是否会因此孩子是否会因此而减少对我们的爱?

专家表示:对于职业女性来说,请保姆照顾孩子,的确是无奈的选择。孩子依赖保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分析,未尝不是件好事。这表明孩子感受到了保姆对她的爱,心理有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妈妈爸爸可以充分地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多和孩子在一起,享受亲子的快乐,让孩子感受不同层次的爱。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样需要家长更加尽心、尽力,不能依靠保姆。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保姆的选择也需谨慎:她是否诚实、生活习惯是否良好等等,因为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专家:孩子“早恋”或是好事

3~6岁是性观念空前好奇的阶段

晏秀祥还提到,3岁~6岁是孩子对于性观念空前好奇的阶段,而父母过于简单粗暴的回答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因此必须耐心回答、循循善诱,当孩子对于生殖器表示关注时,“往往不把它当回事就不是一回事。”

他说:“孩子摸耳朵、鼻子时你毫不在意,他摸生殖器时你却大惊小怪,这就会起反效

果,孩子会觉得摸一下‘那个地方’会引起你的关注,于是反而经常为之。因此以平常心看之,孩子就不会特别去关注自己的生殖器。”

当孩子提到与其他小朋友“结婚”的字眼时,晏秀祥认为,也不要“以大人之心度小朋友之腹”,这其实是小朋友表达与其他小朋友亲近的一种方式。

收到“小纸条”的女孩更自信

“孩子进入青春期主要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对异性好奇,二是开始反抗,三是对未来充满丰富的想象。”晏秀祥说,这一切都是再正常不过了,相反,如果孩子没有出现这些特征,家长可能还注意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

“很多家长谈早恋色变。”晏秀祥说:“早恋其实是好事啊!随着生理发育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同龄异性无异于一面镜子,他们经常拿来‘照’,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同龄异性的赞扬和肯定。”

晏秀祥说,根据他的研究,13岁~17岁的女孩,如果曾经收到过两三个男生写给她的“小纸条”,她会在以后的成长中更自信,她会觉得自己很优秀;相反,这一阶段的女孩,如果从来没有收到过男生的“小纸条”,即使她的成绩再好,她也会自卑,她会充满挫败感。

晏秀祥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早恋不要慌张,而是要带着赞赏的态度去引导。“如果你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却对异性一点兴趣都没有,这并不正常,家长这时候倒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教育方式是否压制了孩子。”

晏秀祥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反抗家长,是一件好事,这说明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他建议:“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用一种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叛逆,而不是硬碰硬。把它当作一件好事,它就会变成好事。”12下一页

孩子不活泼是好事还是坏事

编辑的话:小学阶段的孩子,因为老师喜欢孩子认真,所以家长就惧怕孩子的好动;幼儿园阶段相反,因为老师允许孩子的动,于是家长都以活泼好动为最高目标。看到安静的孩子就觉得这个孩子过分木讷,有问题。其实孩子不管好静好动,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家长把它当成了问题。

这篇文章的作者提出了新颖的观点,老嫌孩子不活泼的家长,看是否可以革新下自己的观念。

几乎每个成年人看儿童,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他们天生好动,一刻也不能静下来。于是休闲时,常带他们到充满声光刺激的游乐场所,课业的安排也是一样接一样的,生怕稍一停顿就输给别人。在父母的安排下,能有多少思考经验,则不得而知了。

《诸葛亮诫子书》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如果我们错失孩子安静的本质,任其偏向喧闹,对他们身体与精神的发展,将是很大的损失。

静定让孩子更专注

我们常为心不在焉,未做完一件事又急着做另一件事,似乎很忙碌,但永远无法做好一件事的孩子担忧生气,甚至斥责打骂,最后束手无策时,只好自圆其说:大概是他的个性吧?

事实上,孩子是有安静的本质,如果成人懂得安排环境,孩子的心智能奇妙地统整起来,因而变得镇静、喜悦,忙碌、忘却自我,就如同克服了自己,也克服了周遭的小小胜利者。

古今伟人成功的共同特质之一,就是能专注到忘我的境界。

而孩子学习能力的好坏,也与能否专注有极大的关系,蒙特梭利博士曾说:“注意力集中,是儿童往后一切发展的基础。”

她以用圆规画圆作比喻,说明专注力有如圆心,当圆心固定时,才能画出完美的圆。

许多成人,其实也知道专注力对孩子的重要性,只是大多数不明白专注力是一项特质,只能经由练习而获得,无法经由命令而产生。成人如看到儿童分心、注意力不能集中时,大声斥责或提醒他们要专心,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的。

但是“静、定”活动的训练,绝对是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和获得,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儿童在“静、定”活动的过程中,是以意志控制自己身体的活动,换句话说是以意志(精神)支配随意肌(肉体)。能够完成静定活动,是基于儿童意志力的安静。

当我们能静定时,精神状态是放松的,此时脑波会出现α波,而α波很适合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右脑的开发,相当有帮助。

右脑是直觉的脑,因此在右脑发达的时期,给予孩子任何教导,他们都会直觉、没有选择地吸收,同时右脑也是以潜意识为主的脑。

而左脑是显意识的脑,有选择性辨别的能力,会对外来的信息说“不”!因此,当孩子六岁后,左脑功能快速发展,就不会全盘接受父母师长的教导。

很怕输在起跑点的父母,过度重视智育(也就是左脑的教育)。其实在婴幼儿时期,人类的右脑特别发达,结果因成人的功利,错失了用右脑强化孩子左脑功能的机会。

帮助幼儿心灵的开展

所谓教育,就是给予适当的环境,协助儿童的发展,并期待人格能健全发展。有一天,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从一位母亲手中抱过一个婴儿,她看着婴儿红润圆胖的脸孔,透出一股难以形容的安详、宁静。

这个发现,激发了她的灵感。她将安静变成一种游戏,用在小朋友身上,结果收获超乎她的预料,孩子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他们一旦认识、体验安静游戏后,便会一再要求多次进行。

这显示安静确实是儿 童生命本质的一部分。

事实上,儿童内部存在着自然发展的法则,有运用自己心智能力、实践自我表现的欲望。成人若懂得站在协助者,而不是干预者的角度,去尊重孩子各阶段身心的发展,他们自然会完善地开展自我。

静、定活动的安排,就是有助于孩子心灵的开展,孩子在心灵安静后,能学会听和管理自己的能量,体会内在的安定,对孩子心灵成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而且他们内心获得抒发的渠道后,也会培养关怀他人情感,以及宽容他人的精神。

最常见最无效的沟通方式

当孩子对父母造成困扰时,父母最常见的沟通方式或者指责就是:

1.命令、指挥

“你去找别的东西玩。”

“把这里收拾干净。”

“不准大声尖叫。”

2.警告、恐吓、威胁

“如果你再来捣蛋,我就要打你的小屁股了。”

“玩具再不收回玩具箱,我就全部扫到垃圾桶。”

“你如果成绩再这么差,玩游戏时间就别想了。”

3.忠告、训诫

“妹妹小,不懂事,别和她吵架。”

“请别吵我,我快被你们吵死了。”

“东西用之前,请先征得别人的同意。”

4.提供建议、解决办法

“你为什么不去看故事书呢?”

“我想,你去画图好了。”

“小孩子,是不是应该诚实啊?”

这些谈话的方式,将产生了下面的后果:

1.致使孩子抗拒父母。

2.孩子误以为父母当他是傻瓜。

3.孩子觉得父母不顾及他们的需求。

4.孩子觉得有罪恶感。

5.刺伤孩子自尊心。

6.致使孩子层层武装自己。

7.激发孩子攻击父母的念头。

因为这种谈话方式在有意无意间,告诉孩子你已替他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你指挥他、控制他、恐吓他,要他完全听你的,此时孩子完全置身事外,没有一点参与感。这样孩子自然会采取防卫、抗拒,甚至对父母充满敌意。父母完全不自觉他们这样做,是在剥夺孩子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根本无从学习如何去“体谅别人”和如何“负起责任”。(沈金慧)

本文Hash:3c86a56192cc54d616db966166beaa57c21476e9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