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宝宝一起“玩”科学(上)

宝宝是天生的科学家据报载,从2002年春季开始,我国教育部将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部分小学、幼儿园进行学科学的试点工作,届时三岁的宝宝就要开始学科学了。看到这条新闻,你肯定会觉得这实在是一件新鲜事,你的心中也不免会有些疑问:科学,这是个神秘莫测,艰枯燥的字眼,宝宝才二、三岁,怎么可能学习科学呢?宝宝现在年龄还小,要等他们上学以后,才能朝这个美梦前进。其实不然,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科学了,他们是天生的科学家。如果你还有怀疑就请看以下的一段生活场景:一岁半的菲菲坐地地毯上搭积木,妈妈拿来一瓶乐百氏让她喝,她喝了两口,(有一些奶汁洒出来,浸湿了一小块地毯,但菲菲似乎没有注意到)把瓶子放在身边,又津津有味地玩了起来。无意中她摸到了湿湿的地毯,她抬起头来,四处张望,又用手触摸着湿湿的地毯,突然她看见了乐百氏,她拿过瓶子,把瓶口冲下,倒出几滴奶,她又摸了摸,笑了起来,又心满意足地玩起积木来了。菲菲的上述表现是典型的科学探索:她发现问题(地毯为什么会湿?)——寻找答案(四处张望)——提出假设(把瓶子里的奶滴到地上试试看)——得出结论(高兴地笑了)。你看,菲菲是不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在这个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对于成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而对于宝宝来说则是在他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得出的新结论和新发现。这种发现和创造被心理学家马斯洛形容为“再造性的创造”。这种创造性水平是宝宝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仔细回想一下你的宝宝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是不是也有许多像菲菲一样充满了发现的创造的过程呢?宝宝和妈妈在户外玩“捉影子”的游戏时,在躲闪和奔跑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有在阳光下才有影子,躲到阴凉的地方,影子就没有了,就不会让别人踩住影子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悟了影子和太阳、光线之间的关系;在玩风车的时候,宝宝会通过自己的摸索发现许多的秘密;没有风的时候,站着不动,风车是不会转的;挥动手臂,小小的风车转起来了;迎着风跑,风车转得更快……这就是宝宝学科学的第一步。科学决不等于枯燥的公式和高深的理论,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敏感地把握机会,引导宝宝,将会使宝宝受益多多。家庭——最温馨的科学实验室家庭是宝宝获得温暖、亲情、微笑和抚爱的地方,但是还不止这些,家庭还是宝宝学科学和极佳场所。厨房:当妈妈在厨房里忙着择菜洗菜炒菜时,宝宝也会好奇地跟到厨房里面来。妈妈往往会把宝宝推出厨房,让他到外面去玩自己的玩具或者看电视。其实在宝宝的眼中厨房是个十分有趣的地方,有许多好玩有趣的东西,宝宝都想去摸一摸,动一动。妈妈何不利用这个时机来对宝宝进行教育呢?在择菜时给一棵青菜,也让他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菜叶掰开,再让宝宝帮助洗菜,看看洗菜盆里哪些菜浮起来了,哪些菜沉到水底,妈妈再讲讲青菜的名字,说说吃青菜对人身体的好处;炒菜的时候,让宝宝认一认各种各样的调味品,闻一闻气味;煮饺子的时候,让宝宝观察饺子怎样从锅底慢慢浮到水面。(转下文)下一篇:和宝宝一起“玩”科学(下)

和宝宝一起“玩”科学(下)

(接上文)浴室——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引导宝宝观察浴液放到水里后怎么不见了,变成了泡泡;把毛巾、小玩具放在浴缸里,看一看什么浮在水面,什么沉到水底;看一看浴室里的镜子变得怎么样了……吃水果时——在宝宝每天吃水果时,把果核留下来分门别类地放到一个小盒子里,比一比,看一看;妈妈和宝宝一起来榨果汁,尝尝果汁的味道,让宝宝随意将两种果汁混合在一起,再尝尝味道有什么变化。浇花时——和宝宝一起种植一小盆花,在花盆上写下宝宝的名字,就让宝宝用自己的小喷壶为它浇水,用小铲子来松土,为他准备一个小小的放大镜,请宝宝仔细地观察。修理时——爸爸给自行车打气或修车时,也放宝宝帮着递工具,看看轮胎怎么就变鼓了,爸爸是怎么修自行车的,了解工具的用处,知道轮胎里充满了空气。总之,在家庭中充满了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不要以为学科学就应该正正经经地坐下来,家长板起面孔来说教。点滴积累,轻松随意和生活化是家庭学科学的最大特色。大自然——最迷人的科学实验室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鸟语花香,绿树葱茏,流水潺潺,电闪雷鸣,彩虹高挂,繁星闪烁。这一切美好的自然景观不仅给予孩子心灵的陶治,更能唤起他们对自然的求知和探索。令人感到悲哀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孩子正在渐渐离自然越来越远。因此我们倡导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在休闲时间带领孩子走进自然,享受自然的恩赐和给予。春的游戏:春天是踏青的季节,拿出你小时候的看家本领,为宝宝做一些柳笛;摘一束野花,让宝宝数数野花的花瓣;泥土和子是孩子们的最爱,让宝宝挖开泥土,寻找藏在泥土中的小虫子;和宝宝一起在堆泥土中做蛋糕,印手印,挖沟引水,堆小山,也可以带一些泥土和子回家,灌上水后看一看,泥土和子是否能化在水里。夏的游戏:夏天是多雨的季节,爸爸妈妈和宝宝可以隔窗观察下雨的情景,看看直的雨丝和被风刮斜的雨丝,听一听雨点打在窗户上的声音;和孩子一起打着伞,到雨里去走一走感受雨点打在伞上的声音;雨停了以后,和孩子一起到户外看一看雨后的景色,寻找积水较深的泥坑和积水较浅的泥坑;用下班瓶舀一瓶泥浆水带回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泥浆水的变化。秋的游戏:秋天是收获采集的季节。采集落下的和花朵,把花或叶放在烹袋中用力揉搓,将塑料袋将花或叶夹在纸中间,用小木锤轻轻敲击,将花或叶子印在白纸上,也可以将形状优美的叶和花朵制成精美的书签。冬的游戏:冬天是没有花的季节,让我们和宝宝一起来制造冬天的花朵吧。在家中找出任何形状的小容器,盛上水,让宝宝在水中任意添加自己喜欢的颜料颜色,将一根线绳一端放进容器中,另一端搭在容器外。将容器放置在气温很低的上或院子里,十二小时后,宝宝会惊奇地发现容器中水的神奇变化,水已经凝固,在宝宝的欢呼声中请他轻轻地拿起线绳,牵起来的就是美丽的冻冰花。文:陈虹摘自妈咪宝贝》

妈妈和宝宝一起上“胎儿大学”

准妈妈们,宝宝的人生规划你们准备了吗?给宝宝先来第一笔教育投资吧——和TA一起上“胎儿大学”!你一定会疑惑,宝宝在妈妈的肚肚里就要上学了吗?还是大学呢!当然,“胎儿大学”在国外可是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了,目前在国内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胎儿大学之国外篇

起源

最早的“胎儿大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由法国里昂卫生研究所和美国精神生理研究所、休斯敦保健中心等优生优育技术咨询机构创办的。到了197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希活市的妇产科专家尼•凡德卡创办了“胎儿大学”。为了让胎儿将来在机体和精神方面都能得到不错的发展,在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从怀孕第5个月起,孕妇就可以对胎儿进行教育了。尼•凡德卡指出,不仅孕妇要参加“胎儿大学”,还希望丈夫也能一起参与其中,这样能融洽夫妇关系及家庭氛围,并且对孩子将来各方面的发展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至今,已有许多国家,如英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都设有“胎儿大学”或者类似的对孕妇及胎儿的培训场所。

课程设置

课程从怀孕第5个月开始,每天两节课,每课时5分钟,按时上课,按时休息。每次上课前,母亲用手轻拍胎儿足踢的地方,并告诉胎儿:“要上课了。”

“大学”的课程有运动、音乐和语言3门课程。

运动课:

5个月的胎儿就可以和母亲一起上运动课了。当妈妈感觉到胎动时,就轻轻拍打被踢的部位,然后,等胎儿再踢时,再拍被踢的部位几下,如此反复。一段时间之后,当妈妈改变拍打的部位时,胎儿也会随之踢妈妈手拍的部位。这样,妈妈和胎儿通过运动课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同时,妈妈的愉悦心情也有利于宝宝的发展。

音乐课:

音乐课上,老师们会选择一些优雅动听、音量适中的乐曲给孕妇和胎儿听。有时老师们还会教孕妇唱一些优美健康的歌曲。音乐课能让准妈妈们舒缓心情,创造一个良好的育儿环境。

语言课:

课上,准妈妈们可以用喇叭筒向腹中的胎儿不断地重复简单的字句,或者借助特殊的麦克风同胎儿讲话,同时用手在腹部做出各种示范动作,并且对每一字句进行讲解,如拍、搓、捏、摇、摸等,还有一些描述声音、光或笑等感觉的语言,如打嗝、笑笑、看看、尿尿等。最后,妈妈们还可以教胎儿一些出生后半年内需要接触和理解的字眼,如奶、吻、口、鼻、眼、爱等。

成果

据凡德卡医生调查,经他指导的宝宝与众不同,这些宝宝显得更聪明、更易于理解数字和语言,更快地认识父母,在听、讲、使用语言方面都相当出色。这种胎教方法能使婴儿出生后学习进度加速、智力高超及发育更好,也使他们在精神发育方面得以顺利进行。

“胎儿大学”之国内篇:

如今,胎教日益流行,俨然成为了人生的第一次教育。正是在这种时候,胎儿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国内迅速发展了起来,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创办者正规

国内的一些胎儿大学大多是由医院或者正规的保健所创办的。比如,天津的胎儿大学是由天津市妇女保健所创建的;沈阳市首家胎儿大学由沈阳市妇婴医院成立;扬州胎儿大学由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创办。

学员多样化

怀孕、分娩、养育并不是孕妇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家人的事情,是全家人育儿观念的事情。最近,在国内的一些胎儿大学中,“旁听生”明显增多,这说明很多家庭育儿观念发生了转变。其实,胎儿大学也十分欢迎“旁听生”来上 ,一起参与其中,孕妇的一张听课证,全家人都“通用”。

课程安排更全面

国内的胎儿大学,取国外经验之精华,又结合我国社会现实情况,不仅围绕胎儿智力开发,同时也就育儿知识、母婴保健等方面进行教学安排。比如,沈阳市妇婴医院开办的胎儿大学就根据准爸妈缺乏生育知识和婴儿护理常识的情况,由妇产科、儿科专家成立专门的授课小组,并针对孕妇不同的时期,每周免费为准爸妈们授课一次。有的胎儿大学把关注准妈妈的健康列入了教学内容,讲授产前、分娩及婴儿的护理知识,涉及到孕期保健、母乳喂养等方方面面。

本文Hash:78eadc3b4546f559669306e2ed97b5944edc614f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