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弱智症状是怎样的?儿童弱智该如何判断

儿童弱智症状是怎样的?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是智力有问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专家表示,判断孩子是否弱智应该从很多方面进行考虑。初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就是拥有一健康聪明的宝宝,孩子不管怎样在父母的眼里都是完美无缺的,然而现实终归是现实,确有一些孩子由于遗传因素,母亲妊娠时因疾病等致胎儿发育不良,或分娩时婴儿脑部受损伤,及出生后发生脑膜炎等疾病原因造成儿童智力落后。父母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智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培智训练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的。教育界把中度弱智以上者,称为可教育和可训练型。如何发现孩子存在智力问题,专家告诉我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与同龄的孩子比较,比较孩子在语言、行为上发育是否落后很多,表现是否很幼稚。家长可以通过以下选项做比较判断:1.感官灵敏度差,感受能力不足。不能区别深红、浅红、桃红颜色;不能区分猫叫、狗叫;分不清2厘米和4厘米哪个线段阿长。2.感知量不足。去动物园参观,同龄的孩子可能会滔滔不绝向家人讲述所见所闻,而弱智儿童却大不一样,似乎没看见什么,有时只能简单说出大象、老虎几种大动物,描述起来也非常简单乏味。3.感知速度缓慢。原苏联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些画有儿童所熟悉的图片如桌子、铅笔、狗等,给3组被测试的儿童看,要他们说出卡片上的选择体名称。图片是用速示器呈现的。第一次呈现时间为22毫秒,正常成人能正确辨认并说出72%的物体名称,正常儿童说出57%,而弱智儿童(一年级)则说不出一个物体的名称。第二次呈现时间增加到42毫秒,结果正常人100%,正常儿童95%,而弱智儿童55%物体名被说出。这说明弱智儿童感知的特点是他们只能慢慢地、一个一个事物地进行感知。4.语言障碍。临床追问弱智儿童的生长发育史都有言语发育迟的特点,一般经教育,在四五岁时才会说话,而且口齿不清,言语类型简单,有重复言语的表现,言语学习困难,尤其连说两字困难,如说汽车,往往重复说“车车”。5.语言表达比理解能力更差,他们往往能听懂成人的话,但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6.活动能力障碍。容易兴奋和激动,好动不停,动作无节制、不协调,做精细的动作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的时间很短,对什么也没有特别的兴趣;在智力活动中匆忙行事,顾东不顾西,易产生附带联想,不能完成任务。专家指出,弱智儿童要及早发现,及早矫治,及早施教。弱智儿童发现得越早,医治、教育得越及时,康复的效果越好。幼儿期的矫治与教育训练是患儿能否获得康复或较好康复的关键。同时专家还提醒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戴上弱智的帽子。专家说,每年都有上千个儿童做智商测定,其实真正测出的“弱智”儿童仅占2%左右,而且儿童智力是不断发展的,一次测试结果只能作为该儿童智力水平的参考,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因此,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弱智帽”。对智力差的孩子,老师家长不宜“逼”他学习,更不要流露出对孩子的歧视和同情,可通过“药物+刺激训练”等方法来改变智力状况。

如何培养弱智儿童的交往能力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环境里,老师在弱智儿童心目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作为弱智儿童教育教师要热爱、尊重每个孩子,多一些爱心、细心、耐心和童心。对待那些性情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孩子要给予充分的赞扬和肯定,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发展。对待那些内向、胆小、自闭和交往能力较弱的孩子要理解和鼓励,以亲切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和交往的欲望,积极了解他们心理上的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对交往的畏惧心理、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氛围。老师的一个点头、一声赞许、一个微笑、一下抚摸、一个拥抱等,都能给孩子带来亲切、温暖和快乐的感觉,这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2、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孩子入校以后接触最为频繁的对象是他们的同龄伙伴,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其社会化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更胜于他们与成人之间的交往。因此,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有利于孩子交往的客观环境,为他们提供充分交往的机会,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1)教学活动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在各领域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平时孩子交往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材进行教育,并通过一些交往的情境,让孩子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的情景中去辨别、体验、理解、感受他人的情感。如,根据某些孩子想独占玩具而争吵打闹的现象,教师可以提供或自编一个“玩具哭了”的角色故事,组织孩子扮演角色并讨论:玩具坏了怎么办?想玩的玩具只有一件,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协商的语言怎么讲?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请经常争抢玩具的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他懂得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共同游戏时要遵守规则,要爱护玩具。

(2)日常活动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活动材料,并有意识地提供些需要与别人共同协作才能玩的环境。如棋类、角色游戏、表演剧等材料,教师引导孩子自由组合,自选活动内容,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心情,主动参与活动,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逐渐培养交往意识,学会与小伙伴友好交往的技能。

教师在组织日常活动时,要注意观察了解孩子活动时的情况,恰当地引导,成为他们活动的参与者和协调指导者,促进孩子友好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当出现矛盾时,请同伴与当事人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尽可能不要直接干涉,只是给他们一些建议,引导其观察、体验别人的情感,引发其自身解决问题的动机与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为了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教师还可以带孩子们到不同的班级去与别的小朋友和老师交朋友。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教师也应鼓励他们和别班的小朋友玩一起打球、游戏,这样可以逐渐锻炼和提高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3、家园同步教育,强化交往能力

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培养的合力。为孩子在家庭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进一步培养与强化孩子的交往能力。

(1)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增强家长创设交往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说明,家长的社会交往态度对孩子的影响,要求家长给孩子树立友好交往的榜样。还 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有关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方法和信息,也可以组织家长畅谈交流经验和体会,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培养技巧。

(2)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社交环境

教师可建议家长多带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例如,每周带孩子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一次,带孩子外出购物或郊游,指导孩子独自招待来访的客人,鼓励孩子购买日常用品,买门票,问路等,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家长教孩子使用现代通讯工具与熟悉的人进行交往。如,将老师和同学的电话号码制订成一个小本子,当自己因故不能上学时,可以自己打电话向老师请假;当同学生病时,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过节了,同学互相打电话祝福。

只要教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对弱智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弱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就能得到逐渐的强化和提高。

如何培养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要教育孩子进行学习,首先必须使孩子喜欢学习,想学而且要求学习。这种要求学习的心理活动,是学习的主观动力。

  弱智儿童的这种学习兴趣是我们鼓励与激发他们通过接受特殊教育促进智力发展的前提。相反,如果他们没有学习的兴趣,而强迫他们学习,不但学不好,而且还会影响其心理发育。所以要研究各个弱智儿童的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心理因素在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与教育,才能取得好的结果。

  弱智儿童对学习的心理因素中,有的是对学习的内容或形式产生兴趣,有的是对学习的结果感到高兴,所有这些心理因素都可以成为推动孩子学习的动力。

  从实践观察中发现,弱智儿童开始学习时,通常是仿效成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家务劳动,如扫地、整理床铺等。如果单纯满足于这种对学习感兴趣的心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一旦对这种学习过程失去新鲜感,或者是在劳动中遇到了困难,就会厌学了。所以必须及时引导孩子重视这种学习、劳动的成果,充分肯定其成绩,并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与评价,从而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发展。

  引导儿童重视学习成果,其主要的办法是创造条件让儿童在实践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与本领,并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儿童1家教1幼儿1教育

  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不是一、两天就形成的,而要靠长期培养。尤其要注意的是,对弱智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要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应先从孩子较感兴趣的游戏、玩具和简单劳动方面入手。因此,在制定弱智儿童培育计划时,要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不宜急于求成。


关健词:

本文Hash:42f0fc12dd90a6b2a36708882121fe102f50a03f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