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领导力的孩子》图书简介

图为:图书封面

内容简介:

父母不可能永远跟着孩子,也无法为孩子预约未来,但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赢得未来!我们的孩子虽然不一定都能成为总统或者商业巨子,但每个孩子都有影响世界的潜能,关键在于家长对于孩子领导力的培养!本书作者以其在美国20年的学习、工作和研究经历,以独特的视角,撷取美国教育的精华,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教育,努力探索出一条温馨、平等的教育新路,为中国父母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帮助中国家长在全球化时代用轻松、简单的方法培养出孩子的领导力!本书除了作者的教育随笔,还插入了作者女儿的一些文章、日志和即兴小作,弥补了市场上家长单方面说教、抽象笼统的教育理论书的不足,让大人们也能倾听一下孩子们的真实心声,是每一位中国父母必须阅读的教育指南。

自序兔妈慧歌

2007年,美国经济(尤其是房地产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我这个在美国密州忙乎了十多年的房地产中介难得获得了写作的时间。

这时的密州呈现出“重灾区”的冷清:房价猛跌,游子“海龟”……我比以往更加认识到政治、经济这些外在因素的不可控性和自我修炼的相对可控性。这时也正值女儿从本地一所小学毕业之际――我在这所学校做了六年的义工活;女儿的三位心爱的老师在这所学校度过了数十年的教育生涯后依次退休;其他一些老师也因为教育基金的削减而面临被裁的困境……

“天生我材必有用”!2007年的暑假,我决定帮助女儿提高中英文写作及英译中的水平,以共同写书的方式来回忆这些年的成长历程。自此,我从1998年消失了的写作激情再次“喷发”。

三四年间,我写了“东张西望”系列丛书,内容都是有关学校教育、性商心理教育方面的。总之,我重在体悟吾国吾民(包括海外华人)的多方面素质教育。我本打算和出版社商议出版这套丛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出版计划一波三折。无奈之下,我只好又把它们一一拆散。凑巧的是,在今年(我的兔年本命年),本书和另一本个人回忆录都将很快出版。

在这三四年间,我完成了“一年一本书”的写作计划。这期间,我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等书,在我眼前,各种图像栩栩如生,交替出现:善良、活泼的小豆豆所在的日本有趣的小学巴学园,在二战中被烧成一片废墟……小豆豆的妈妈在“月台”中寻找被流放在西伯利亚多年的小提琴家丈夫;她在困境中抚养孩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就在我的这本书出版之际,我有机会在互联网上阅读到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虎妈战歌》中的几篇文章,感触更多。

乍一听《虎妈战歌》这书名,我以为身为美国名校法学院华人教授的“虎妈”帮忙起草了一份《全球华人孩子自由启蒙书》。哪料到她在“知法犯法”:当一个在美国名校法学院的华人教授如何津津乐道“虐待孩子”后的“战绩”,并由此被人炒作为“华人母亲的如此教育法就是胜过非华人的美国父母……”这听起来十分滑稽、可怕,在美国,连小学生都知道天赋人权的精神内涵。追根究底,原来她自己也是这种几千年“经典”中国式的封建父权专制下“填鸭强化”中被“威逼打造”出来的“快乐”牺牲品。

为什么全球满天飞的一些华人“人才”在诸如“平等待人,公平竞争,为人处世,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方面,远没有同龄的美国人成熟、优雅?因为,他们在从小到大被“威逼打造”的过程中,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都被那一套老朽的教育传统践踏、忽略了。

我不是精英律 ,但我至少知道我们要强化法制,阻止“童工”“虐待孩子”等陋习的延续,知道孩子按时吃饭、睡觉、休息是他们的“天赋人权”。对待孩子更不能像对待领养回家的小狗――它们是因为毫无选择而投奔到我们的门下我们才对它们有100%的控制权。相反,正是因他们的“毫无选择”,我们应怀有更大的责任感。对于他们的成长,父母必须富有爱心和职责,更应维护他们基本的人权。

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的老师,但有时候,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我感谢我的孩子给了我做“兔妈”的机会,我感谢上苍给了我和她一起成长的条件。

教育孩子,自制、坚定、向上、积极、求真这些品质的培养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但是,我们要有“智慧的手段”,而不是让孩子在自闭中被“强化速成”。那种“威逼打造”出的所谓的“完美无缺的非正常境地”是一个隐形暴力、战争的发源地,由此而郁积在孩子心里的压抑感或许是若干年后“大学校园暴力”的来源――那样“完美”的精英根本就承受不了别人强于自己的现实。

靠威逼、炒作打造出来的傀儡人才在文明社会中的“存活率”是不高的。中国许多“天才”的创造多半是传统科举文化中的“学而优则仕”的继续,也是中国意识到自己在教育、经济上远远落后世界强国时需要奋起赶超时的势利急需。看看我们的周遭,有多少曾经闪耀着炫目光环的的高分“天才”郁闷着,疯狂着,或自甘平庸,或遁入空门。“范进中举”后发疯了;《围城》里的方鸿渐去欧美三年,心得全无,只能花钱制造了一个烫金的“卡尔顿大学文凭”;1989年天才诗人海子卧轨自杀;1991年,公派博士生卢钢在美国“打响了校园暴力的第一枪”,枪杀了3位教授、1位副校长及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后自杀……

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就是华人的教育成功?问题是,许多成绩全A的精英、琴童在大学毕业四年后还不知自己究竟喜欢哪个专业及未来职业的走向。所谓的100%完美无缺的教育掠夺了很多孩子的创造空间,使得一些孩子没有个人爱好,缺失了人格魅力。虽然他们获得了书本上的全A成绩,走向社会后,却成为平庸之辈。

有趣的是,很多华人父母知道孩子终究不会成为钢琴大师,却把练习钢琴看得比参与社会活动重要,而我却宁愿自己的孩子用每天练钢琴的时间去参与社会活动,去快乐地与朋友交际,能够哼着小曲帮助做家务……其实,只要他们每天平均用半小时来练琴,能够排除不良情绪,孩子就能体味出弹琴的美妙之处。如果作父母的天天叫喊着“快练钢琴,谁家的孩子都已考了××级,你再这样下去,怎么能拿到名校奖学金”这样的话语,教育动机不纯,孩子也不会变得优雅。

《发现母亲》的作者王东华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普天之下,所有的“鼠妈”“虎妈”“鸡妈”“兔妈”“狗妈”……都有与生俱来的母爱。如何让这种母爱能够健康地推动世界呢?

其实,像“虎妈”这样不惜一切代价来督促孩子学好一样乐器或拿全A成绩的母亲,毕竟只是个例;即使“虎”式教育获得了成功,也不会是天下华人母亲成功教育的经典范例!孩子活学活用社会学,比精雕细琢一些学术科目、乐器可能更为重要。天灾人祸难以避免,有爱心、有责任的母亲首先会培养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去掌握知识预知天灾,去阻止战争,敢说敢言……最终,他们才能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样,父母培养的孩子就不再是自闭着的学术呆子、一个只会在天灾人祸后哭哭啼啼的的音乐“神童”。他们 该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他们所经历的和创造的,应该打上独特的时代烙印。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世上也没有绝对的理想之地。我们可以通过游学的方法和孩子一同打开一本活的“社会学”书,让孩子从所谓的“神童”的神话中走出来,满世界地“探索”。作父母的要学会引导孩子不仅要独善其身,学好本领,更要激发他们积极参与,乃至改变世界的崇高原动力,让他们从现象中去思考:美丽的云南之行中怎么会有人用假币在传售门票?世界佛性之地香格里拉的庙宇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商业行为?在牙买加,道路怎么会造成这么多起交通事故?为什么在牙买加高官和富商所住的那些靠海的华丽别墅费用是800美元一夜,而相隔不远处却是破落的“贫民窟”?……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睿智的父母一定要教给孩子这样的的理念:不要攀比,不用仿效,不畏权威。想想我们自己,我们曾经“被”建立的世界观是颠三倒四的:我们被号召去把国粹的东西当作毒草批判,把人性恶的一面发扬光大;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我们竟想去解放处在发达国家的欧美……孩子的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有能力坚信也会怀疑;能够依从也会批判;坚强但不娇纵;爱己更爱别人;高分也会创造;艰苦也会享受;文静也会运动。他们既懂得自我与自然的和谐,也能够学会与人和谐共处――这样的“普通孩子”远远胜过那些不会感恩,自私、冷酷,只会拿高分的“人上人”:那些知法犯法的“精英律师”,那些只会挣钱不会救命的“名医”……

我在美国做“兔妈”已有15年的历史。期间,在女儿的小学做义工做了六年,因而有机会目睹了在美国这所小学在教育普及方面的一些具体过程。在领会、体验美国天赋人权的意义后,我便不再去重复那些所谓的“打是亲”“骂是爱”或者“丑媳妇熬成婆”后对下辈重复虐待与被虐待,直到“成功”“发迹”的老套的爱的歪曲教育法。中国封建帝制几千年,而美国在235年前就有了包含“天赋人权”思想的《独立宣言》。就此,人们依然可说“西方是动感的,东方是静态的”,但并不意味着个别华人或其后代的出人头地是其父母沿袭下来的的社会体制、文化教育传统的成功;其“虐待孩子”的“战绩”不等于“子不教,父之过”主张的胜利。是的,当今“华人”在世界各地即便作为少数却依然可以控制着大多财富,能够步入名校讲台,偶尔几个还能够参政……但是,像虎妈那样的“强悍手段”不一定会被公认为是一个社会人全面健康成长的例子而被全世界广为敬仰或推崇的。

华人们,让我们再优雅一些、再人性一些吧!

当今的中国经济腾飞,人才济济,但还是会有一些外国人依然会说:“Whocares?(谁在意呢)”因为他们对这种“战绩”获得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急切、势利的手段嗤之以鼻:泯灭人性的应试教育;开后门走捷径的不公平竞争;用钱买通一切;贪污腐化……似乎中国真正打动世界的也只能是孔子、老庄哲学、太极、美食……连我女儿也好奇地问我:“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都过去了几千年了,中国有多少新的发明啊?”素质革命应该始于社会体制和教育传统、人们观念的更新。我的教育“理想国”是:全球的家庭最好有妈妈党、爸爸党、孩子党,三角牵制,互为内阁。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整个家庭的成长顺应全球日趋民主、科学、和平的大环境。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信息时代,教育更应显示它的包容性、互补性、多元化而不应专注在谁的文化、谁的教育更为 独霸。

在美国度过21年的我,在本命年(兔年)再次深味到了兔的个性:和蔼可亲,温婉柔和,喜爱交际,到处受人爱戴,生平最厌恶树敌,属于彬彬有礼的君子型人物。是呀,沐浴在民主的温馨阳光之下,兔妈要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只有更加谦卑、平等、互助,体谅而不霸道,协商而不独裁,期望而不奢望,奉献而不强势,才能将“兔”的思想发扬光大。

这几天,我这“兔妈”被“虎妈”的“魔鬼”教法搞得神叨叨的。昨晚,我似乎梦见“虎妈”火辣辣地盯上了我家两岁的小白狗罗密欧,要把它招去马戏团强化培训。原来,我家小狗以前很有大家风范:能把塑料智力魔方里面的的螺丝钉咬出来;能孜孜不倦地做一个好的擦鞋匠……只是最近“虎妈”不耐烦地看到我家小狗在各种垃圾筒旁转悠,显出一副没出息的样子。我争辩说:“它确实最近为全球环保操碎了心!”哪知“虎妈”把双手抱在胸前说:“最近,在互联网上的小狗居然能在回答1+2等于多少的问题时,用前爪在地下猛敲3下,那可能是我们哪位华人母亲数学奇才教化的战绩。你应该做如此高标准的华人‘养母’!”我拼命把我的可怜的小狗搂紧:“你不要把小孩不当小孩、小狗不当小狗!”在争夺的过程中,我家的小狗只剩下了一个傀儡面套,面套里塞满了“机器制造时统一塞入的100%的弹力须、电动发条”……我空喊着说:“还我原先有血有肉的真小狗!”

哦,我家的小孩和小狗根本不会那样,如上只是噩梦哦……

兔妈(叶冠男)

2011年2月于美国中西部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就常带孩子去图书馆逛逛

导读:家长们,朋友家的孩子却那么喜欢读书这是为什么?而你家孩子却爱贪玩,这是为什么,那么你又是否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

问题直击:在德国,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孩子很喜欢读书,并有去图书馆读书的习惯。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好习惯,是由于父母从他们小时候起,就经常带他们去图书馆。而当孩子能够独立阅读的时候,父母就会带着孩子去图书馆办理相关的借阅证件。

在德国待的时间长了,我们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孩子很喜欢读书。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后来与德国的朋友聊天,我才明白,这是因为这些孩子从小就跟父母一起去图书馆的原因。

德国人爱读书,会经常去图书馆,于是,一些孩子很小时,就被爸爸妈妈带到图书馆去,在那里度过愉快温馨的阅读时光。时间长了,他们自然就会有这样的一种意识:阅读是一种享受。

而当孩子能够独立阅读的时候,德国父母就会帮其在图书馆办理相关的借阅证件。而有没有这样一个证件,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之一。

由于从小就有读书的习惯,一般的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其独立阅读能力基本形成,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得到极大的激发,特别是在学校进行一些启发性的教育之后,这种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而喜欢钓鱼的小鲁克,在上了一年级之后,就在母亲的带领下,去了附近的图书馆办理了借阅证,这样一来,小鲁克只要有时间,随时可以到这个图书馆里来查阅相关的知识。

随着读书种类的增多,鲁克的视野也慢慢地开阔了,慢慢地,他的视野不仅仅局限在钓鱼上,而是向着“河流”、“鱼群”、“沼泽”、“海洋”等领域发展。

“阿姨,我告诉你,原来不仅河流中,美丽的海洋中也有鱼群呢?除了鱼群外,还有美丽的珊瑚呢!”一天,我与他聊天,小鲁克主动给我上课。但让我惊奇的是:小鲁克掌握的海洋知识远比我这个教师要多得多。此时的他,俨然是这方面的专家。

“哇,真棒,你要成这方面的专家了!”

“嘿嘿,当然,这都得益于我经常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哟!”

后来,在小欣欣上小学前,我和老公也带她来到附近的图书馆办理了一张借阅证。

“哇,妈妈,我也有借阅证了!”当我把这张全身蓝色的借阅证交到小欣欣手里的时候,她高兴地蹦了起来,对她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而且也意味着她能和自己喜欢的小人书随时见面了。

给孩子借阅证后的第二天,我去接小欣欣,与她的老师聊了起来。小欣欣的老师告诉我说:“图书馆,对于刚刚认识字、刚刚学会阅读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神奇的世界,父母经常带孩子去那里,就像为她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里面巨大的吸引力能够帮助孩子快速走向成熟,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快速的发展……”

《培养孩子创意从家庭开始》图书简介

图为:图书封面

(亚马逊亲子教育及创意排行榜第一,中国关心下一代家长教育工程指定用书,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推荐读物,国内最具权威的三位艺术教育专家邓勤砚、孙莉、洪涛以及著名幼儿园李跃儿芭学园、燕山星城幼儿园园长联名推荐,一本父母最需要的培养孩子创意能力的书)

作者:[美]阿曼达•布莱克•索尔/著,[美]贝琪•汤普逊/绘,管晏/译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

字数:64千字印张7.5

版次:2012-1-

页数:180页

印刷时间:2012年1月第1次印刷

开本:889*1194(毫米)1/24

印次:2012年1月第1次印刷

纸张:128g铜版纸

ISBN:978-7-5074-2051-7

包装:平装

所属分类:家庭教育

定价:¥38.80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别出心裁的而令人惊奇的创意书,非常适合家庭亲子共同参与制作。通过这些美妙的创意,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角色扮演游戏、手工制作、户外活动及家庭庆祝等活动。看过这本趣味横生的创意书,你会发现“培养孩子的创意要从家庭开始”。

一旦成功的唤醒全家人的创造力,特别市孩子的创造力,美妙的事情将会接踵而来;你和孩子通过大大小小的事情,使孩子对未知世界、自然环境乃至日常生活都充满了想象力,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孩子会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小创意,从而不断积累知识、经验;家里将营造出全新的氛围,家人一同放松、玩耍和成长。这些,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些随手可得工具――创意、基本美术工具、家居用品和天然材料。有了这些,你的家庭生活即刻变得乐趣无穷!孩子会更加快乐、聪明、健康的成长!

目录自序:

创意之旅

第一部分:材料收集

第一章:创造性思维

第二章:材料收集

第三章:启迪智慧

第二部分:玩耍

第四章:放飞想象力

第五章:支持小小艺术家

第六章:重返手工艺

第三部分:生活

第四部分:纽带

作者介绍

[美]阿曼达・布莱克索尔,国外著名博客SouleMama作者。她在博客中用文字与摄影记录下自己变废为宝、巧手创造和当妈妈的各种心得体会。阿曼达有四个孩子,住在缅因洲,临海的生活环境也是她的灵感来源之一。

媒体推荐:

《培养孩子创意从家庭开始》将会使你的家庭生活更加丰富、充满想象力,并且乐趣无穷。本书无疑是一剂神奇的良药,让您成为快乐的父母,拥有幸福的生活,是送给孩子和父母绝佳礼物。我太喜欢了!”---若伊韦尔,人文教育机构总裁,《撒下一颗善的种子》的作者。

“阿曼达索尔的书教会我们如何滋养根深蒂固在每个家庭中的创意源泉。她鼓励新发现、独创性、分享与庆祝,因为这样一来,每个家庭成员才能一同成长,同时把家人联系得更加紧密。一本独具意义的好书,一本关于挚爱家人的书。”---杰弗里,《52件小事-生活中的灵感火花》的作者。

本书将使你和孩子的生活更丰富、充实、充满无限的想象和乐趣。它提供了快乐生活的秘诀,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于孩子来说,将能激发他们的创意,真是一件绝佳的礼物!---郑勤砚(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创意,常常为生活带来意外的惊喜与乐趣,并在体验、分享与互动中尽情释放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孩子创意从家庭开始》正是这样一本值得中国父母与家庭了解的好书,它不仅使读者感受创作的快乐,更能够体验到一种全新的家庭生活方式。----孙莉(天津科技大学玩具设计师、教 授)

《易经》上有言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建立创新型社会是时代的要求,希望来自于少年,他们最少保守,最不受固有观念的约束,但是需要有引导。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孩子们在这里开始人生的第一步,《培养孩子创意从家庭开始》这部书让你的孩子在家庭一点一滴的生活中接受创意的营养,让他们在太阳初升的时候就能够集聚创新的能量,去迎接未来的挑战。----洪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常常有家长愁眉苦脸地问我们:在家里怎样陪孩子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做什么好?这本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比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家长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营造充满爱和活力的家庭氛围,滋养着孩子,同时也滋养着家里的每一个人。----李跃儿芭学园

这是本温暖的树。是一本充满了爱和感性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启发创意、鼓励想象力的书。书中所有的创意方法及其诱导像源泉一样,细细的温暖着读者的身心。流露着作者对孩子、对家庭、对生活、对艺术的关爱。我相信所有的父母及即成为父母的人,能够读到它是一种幸运,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本文Hash:d1bdab2d1ed8275712f07cffcbd1ca218eda1fea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