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扮并不等同于夸张

幻想中的朋友不仅能“陪伴”孩子玩耍,更能培养孩子的创意表达能力。

在家里,我随时可能撞见走钢丝的运动员、挖宝藏的海盗,或是走在黄砖铺砌路上的多萝西(《绿野仙踪》女主角)。早晨,我的小不点们一睁开眼睛便开始打扮,到了晚上,他们换过的装束我们根本数不过来。在这些看似幼稚的游戏里,我们了解到扮演的人物的世界,从而学习到了历史、算术、神话和自然科学。

另外,我们还在动手制作服装、道具和布景的过程中,获得了艺术设计和手工制作的能力。因此,乔装打扮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活动,集娱乐游戏和家庭教育于一身。

我得承认,我们家里对于打扮的“追捧”有点过头,不过我仍然希望每个孩子至少能有一小箱可以用来乔装打扮的衣服,旁边再放面镜子。我相信,看着自己“变身”能够让孩子意识到他们有能力改变,仅仅添一顶帽子、一块披肩或者一撮假胡须就能变成完全不同的一个人。当他们的身体变成一块可随意改变的纯白画布,想象力也自然变得更加自由。如果方法适当,乔装打扮能在我们学习、成长和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想象力加倍活跃,自由翱翔。随着对生活和艺术理解加深,年龄、性别和种族对孩子的局限也不复存在,从而能够在那立体鲜活的纯白画布上尽情创作。

打扮并不等同于夸张、昂贵和凌乱。在我家,除了少数亲朋赠送的礼物之外,孩子们用来打扮的衣服绝大多数来自二手商店、我们的衣柜,以及外公外婆的阁楼。(这里,可别忘了我在第二章“最好的玩具”里提到的一些建议。)选择衣服时,最好能选给想象力和创造力留有发展空间的。如果你对于什么样的东西能够放进孩子的“百变箱”里不够清楚的话,这里的几个例子应该可以帮你起步。

围巾――不同的花色能够改成裙子、头饰、帽子,等等。

帽子――尤其是礼帽,别具一格,并且富有戏剧效果。

鞋子――哈!五彩缤纷又滑稽又有趣的鞋子。(别担心这些漂亮鞋子的副作用,这些只不过是用来玩耍的。)

装饰品――这些可是关键。首饰、护目镜、领带、连裤袜、眼镜和护膝垫等,这些都是我的孩子们的最爱。

化妆品――有了脸部涂料和彩妆能让整个活动更加有趣,但也会变得乱糟糟。如果在你的家里做不到天天都允许孩子在脸上涂涂画画,那么就留给某些特殊日子吧。

说到这里,难免会担心一下,这么多道具该如何存放呢?衣服和装饰品很容易就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这也是一直让我头疼的问题。不过有了这几年的经验,对付这个问题我还是有点办法。

架子――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衣服都整齐地挂放起来,但对于小不点来说要做到这点难如登天,不过对于年纪稍长一些的孩子们来说却是可行的。如果家长不怕麻烦,也可以每天都去整理一次。

挂钩――如果有空间,在墙上挂一排挂钩,这样孩子们能更容易地找衣服和挂衣服。

手提箱――我最喜欢把衣服收进手提箱里,既方便移动又干净简洁。

大衣箱和篮子――没有比这更容易的方法了,胡乱一丢就解决问题。再添几个小篮子装小件物品,这样他的小东西就不会被埋在衣服里找不到了。

新妈知道产后忧郁并不等同于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的表现与一般的抑郁症有些不同,新妈妈不妨自我测试一下,近两周内,你是否有以下表现和感受:

新妈妈产后情绪自测

1、白天情绪低落,夜晚情绪高涨,呈现昼夜颠倒的现象。

2、几乎对所有事物失去兴趣,感觉到生活无趣无味,活着等于受罪。

3、食欲大增或大减,妈咪体重增减变化较大。

4、睡眠不佳或严重失眠,因此白天昏昏欲睡。

5、精神焦虑不安或呆滞,常为一点小事而恼怒,或者几天不言不语、不吃不喝。

6、身体异常疲劳或虚弱状态。

7、思想不能集中,语言表达紊乱,缺乏逻辑性和综合判断能力。

8、有明显的自卑感,常常不由自主地过度自责,对任何事都缺乏自信。

9、有反复自杀的意念或企图。

测试结果:

第一种情况:

如果这9道题的答案,你有5条答“是”的话,且这种状态持续了2周的时间,那么就要怀疑自己是产后抑郁了(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研究显示,50-75%的女性都将随着孩子的出生经历一段"Babyblues”,多数女性征兆不明显或稍转瞬及逝,性格上出现一段不稳定情绪,比如莫明的哭泣或心绪欠佳。10-15%的新妈妈在这种情况变得很强烈,其归因是一种疾病)。

第二种情况:

如果这9道题的答案只有1条答“是”,但每天都出现,那么也应该警惕自己遭遇了产后抑郁。

第三种情况:

如果不满足以上两种情况,但又感到有些情绪低落的话,就很可能是产后忧郁(从生理上解释,母体在怀孕期间会分泌出许多保应胎儿成长的荷尔蒙,但在产后七十二小时之内逐渐消失,改为分泌供应母乳的他种荷尔蒙。在这段很短的期间内,母体内的荷尔蒙因此发生剧烈变化,而导致精神上种种不安,如头疼、轻微忧郁、无法入睡、容易掉发、手足无措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产后忧郁症”)。

宝宝食欲不佳并不等于厌食

宝宝的饮食问题是父母最为关心的,只要宝宝稍微有点吃得不好,父母立即就会担心他长得不好或是生什么病了。但宝宝饮食问题的主要“责任人”并不是宝宝,而是父母自己,父母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在喂养宝宝时是否存在问题了。

专家表示:生活中,父母在宝宝的饮食方面存在着四大认识偏差。

误解一:以为孩子食欲不好就是厌食

医学上对宝宝厌食症的诊断有一个标准:

1、厌食时间:6个月以上(含6个月)。

2、食量:蛋白质、热能的摄入量不足供给标准的70%-75%;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供给标准的5%;3岁以下宝宝每天谷类食物摄取量不足50克。

3、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均低于同年龄人正常平均水平(遗传因素除外);厌食期间身高、体重未增加。

4、味觉敏锐度降低,舌菌状乳头肥大或萎缩。

5、一般的厌食时间应持续2周以上。

由此可见,很多宝宝的饮食问题不能认为是“厌食”,更谈不上患了“厌食症”。

误解二:偶尔不吃某种食物就是偏食

宝宝偏食或不吃某种食物,有很多原因,如食物口味可能不适合宝宝;色泽不够吸引宝宝;又如有的宝宝初吃某种食物时吃得很少,父母就认为宝宝对这种食物不喜欢,于是就再也不买这种食物,久而久之,宝宝就形成不吃某种食物的习惯。

我国大多数家庭膳食以谷物为主,宝宝吃的食物也往往受父母饮食习惯的影响,如果父母有偏吃某种食物的习惯,也会影响宝宝的食物结构。

误解三:宝宝的食量理应越来越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的食量会越来越大。如果宝宝今天吃的多一点,明天吃的少一点,也很正常。造成宝宝短时间内食欲欠佳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宝宝患病时,如感冒,食量会有所减少;

2、胃部着凉或吃了过多的冷食,也会不爱吃饭;

3、因摄入过多食物或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导致积食;

4、宝宝运动过后出现暂时性食欲下降,甚至根本不想吃东西。

误解四:强迫与引诱是让宝宝好办法

当宝宝不吃饭或不愿吃某种食物时,一些父母往往采取强迫手段,用“填鸭式”的方式,把食物强行塞进宝宝嘴里。也有些爸爸妈妈,采用引诱的方法诱导宝宝进食,如“吃完了,妈妈带你去公园玩”,“再吃一口,爸爸给你买个玩具”。

当宝宝不愿吃饭时,采取强迫的办法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可能助长宝宝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发展。有时候适当采取一些鼓励的办法,比如当宝宝吃得比较好的时候,表扬他几句,让他的心情得到兴奋,这对增强他的食欲有一定好处。但是如果经常用引诱的办法就可能失去效果。

本文Hash:94af7777d67f7a4a5240a5cee2a9cee6bf8dafe2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