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教会孩子说对不起的意义

教会孩子说对不起,并不只是让孩子学会简单的一句对不起。孩子应该学会的不只是跟别人道歉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应该对别人说道歉。我们如何教孩子学会说道歉呢?小编与大家一起看看吧。

父母要教会孩子说对不起的意义

小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霸王”,到外面玩时,不是推倒邻家妹妹,就是一脚踢哭比他大的小哥哥,妈妈总是不停地应付小龙闯的祸,可小龙自己连个“对不起”都不说。

一次,爸爸带小龙到叔叔家做客,小龙和妹妹一起玩“过家家”,玩着玩着,俩人就为谁扮演警察而吵起来,小龙一把将妹妹推倒,妹妹哭着向小龙的爸爸告状:“他欺负我!”爸爸拉过小龙要他向妹妹道歉,小龙不说话。眼看爸爸伸出手就要打自己了,小龙不服气地拉着长声说:“我错了,哼!”看着小龙一副不知错的模样,爸爸真是又急又气。

专家诊断:

幼儿往往缺乏是非观念、责任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不足,不知道改正。随着道德感、羞耻感等高级情感的发展,幼儿将逐渐学会知错就改。父母应正确对待幼儿所犯的错误,避免使用责骂、逼迫等粗暴方式,这不仅不会帮助幼儿认识错误,反而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教您几招:

1、让宝宝学会认错。宝宝没有学会道歉,可能是因为不懂得是非概念,不知道生活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改正错误。因此,父母切不可对宝宝动辄责备,应耐心地告诉宝宝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

认错需要一定的勇气。宝宝不敢认错,可能是害怕承担后果,父母应给宝宝一种安全感,告诉宝宝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改了就是好宝宝,避免宝宝产生畏惧感。

2、宝宝犯错要及时纠正。当宝宝做错事时,父母应及时地给予教育并纠正,让宝宝知道错误不是不可挽救的,只要改好了,就可以得到原谅。父母千万不要在宝宝做错事后,一味地批评、指责宝宝,这样易导致宝宝产生逆反心理,以后犯错时就会总想找借口推托。

对懂得道歉但又频繁犯错的宝宝,父母不仅要注意宝宝的言语道歉,更要关注宝宝改正错误的行为。因此,如何处理宝宝所犯错误的方法,比宝宝犯的错误更值得父母思考。

3、父母应学会向宝宝认错。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父母向宝宝道歉,会丧失自己的威严,所以,不少父母为了维护作为大人的面子,仍然坚持即使做错了也不向孩子认错。

研究显示,父母向孩子认错,不仅可以融洽家庭关系,并且可以用现身说法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错的时候,认错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父母向宝宝认错,不仅不会因为认错而丧失尊严,反而会让宝宝更加尊敬。

小编总结:对不起并不是一句话,一个形式。我们更应该教会孩子道歉真正向别人表示歉意,并在以后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让自己更优秀。

教育孩子父母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不”

中国的家长都喜欢跟孩子说不,不准说话,不许插嘴,不能这样。而从不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的想法有时候虽然幼稚,但却是最自由和天真的,父母更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注重和孩子的沟通。

  如果父母认为自己能够帮助孩子解决所有问题。所以就站在高于孩子的地位上,来评判孩子的行为。这样做必定适得其反,会让孩子更容易出现抵触情绪,甚至随着成长出现逆反心理。因此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父母应该在必要时超脱家长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交流,耐心了解孩子的想法,从不同角度对待孩子,从感情上、从事件因果上与孩子达成一致,做一些适当的让步。

  父母不要轻易地对孩子说“不”。当孩子们产生自我意识后,他们就希望自己和大人有平等地位,对大人的要求也是有选择的接受。此时,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应轻易干涉。如果需要孩子必须顺从的话,也不应用强制或命令式的口吻,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征询孩子的意见,让他自己做出选择。对于孩子很喜欢做的事,父母最好也不要滥加命令。

()

聪明的父母请不要对孩子这样说

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专家们经过调查,归纳出不少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几句极有伤害的话。这些话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幸福感,而且容易损害他的自信心。

“你本来应该这样做。”一个男孩儿费了好大劲儿才把鞋子穿上,并在父亲面前炫耀自己的“杰作”,父亲却说:“不错,但你穿鞋之前就应该肯定鞋子是否能穿对。”这是一句十足的批评。美国心理学家、著名节目主持人凯文?雷曼认为,永远不要对孩子说“本来应该如何如何”,因为当父母说出表扬夹杂着批评的话时,孩子通常只注意那些批评的话。假如你的女儿在学着叠被,而你马上告诉她做得非常不错时,她会感到:“妈妈表扬我做得不错,我想我今后会做得更好。”

“看你的头发,乱得像稻草!”父母的取笑,是孩子对所受到的嘲笑中感到最伤心的一种。美国精神病专家卡罗利?波曼认为,孩子总是把父母看成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而父母的取笑,很容易在他的心中造成对父母的疑惑或不信任。一位名叫范格里斯蒂的妇女回忆说:“我小时候长得很胖,妈妈经常说我长得像头猪。我知道妈妈不是存心伤害我,但我总感觉到很不舒服。这句使我很敏感的取笑的话一直影响到我成年。”

“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图画!”玛莉琳?古特曼是雅典佐治亚大学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她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对自己说“你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说多了,致使她不再相信父亲是在真心地夸奖自己。玛莉琳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社会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的那种脸面上的表扬。一方面他会考虑,当受不到表扬时自己会怎么办,另一方面他会对父母产生疑心──自己究竟是不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因此,父母的表扬应当有智谋且要真诚,同时,父母还要尽量避免那种间接的表扬,如,“你终于把这首曲子弹对了”,“我从没想到你能学会玩这个游戏”等,这些话分别表达了这样的信息:孩子的进步太慢了和对孩子的能力没有信心。这时你不妨说“这次弹奏听起来更真切”和“你付出的劳动终于得到了回报”等。

“你真是个野小子!”美国社会学家詹尼特?里克斯蒂提到,她经常管两岁的儿子叫“野小子”,原因是他很淘气。这样的外号一直叫到儿子上学,他真的没有改掉惹事生非的坏习惯。麦克尔?贝蒂认为,大多数孩子都相信父母说的话,如果父亲称孩子是个失败者,那么当孩子做事真的失败了,他会觉得心安理得;而当他成功了,会认为这仅仅是幸运。事实上,随意地冠以孩子一些外号会加重他的心理负担,并使他很难改变与外号有关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很生气,但不想伤害他。最好直接批评孩子的行为,如“你的房间太乱了。去收拾一下吧”,而不要说“你真是个懒蛋”。“当心,别找揍!”美国波士顿家庭教育中心主任弗兰?利特曼认为,如果父亲经常对孩子说:“你不马上收拾好这些玩具,我就要揍你了!”其实他从来没有打过孩子,当然孩子也不会按父亲说的去做。与错误的表扬一样,错误的恐吓或威胁也同样有损于父母言行的可信度。此时,父母最好用许诺来代替威胁,如,与其对沉溺于超市的孩子说“再不走就把你留在这儿”,倒不如说“我们赶紧回家,这样还可以有时间和你一起玩儿一会儿”。这种方法有助于孩子形成想做某件事的动机和勇气。利特曼认为,通过向孩子讲做某件事情的道理来鼓励他的积极想法,几乎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孩子

最后请记住,孩子对鼓励的言辞和行为反应良好,而对惩罚和有失体面的言辞和行为反应最坏,因为它们意味着挫折和气馁。所以,对孩子应多鼓励,少批评。

本文Hash:272a0145e60f05328949929e9ea788f7c57f0276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