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早产宝宝的秘籍

  早产儿的内脏器官发育不成熟,从母亲体内得到的营养物质储备不足,免疫抗体也少,因此生活能力低下,容易得病。我们必须针对早产儿的弱点,给予耐心细致的护理。一般怀孕满7个月以后,早产儿体重在2000克左右,也能养得和正常新生儿一样。 首先要注意保暖和空气新鲜,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4―26℃左右,湿度约55―65%。衣被应轻、软、暖,在小包被外两侧或垫被下放热水袋,使早产儿的肛门温度维持在36―37℃。经常湿拖地板,使水分蒸发,提高室内湿度。开窗通风时,要避免阵风直接吹到小儿。集中护理操作,勿过多翻动孩子。 第二是喂养和营养问题。

  一般每2小时喂奶1次。如早产儿没有吮吸能力,可将母奶挤到消过毒的盛器内,用吸管吸奶后慢慢滴入小儿口中。如不足,可用3份牛奶加1份水的比例,再放8%的糖调配成奶液。但配制的奶液需在小火上煮沸3分钟,保证牛奶无菌,又可使蛋白质凝块变小,容易消化吸收。如喂养得好,早产儿1岁时的体重可达初生时的5倍半。

  第三是隔离和预防感染。早产儿室内应避免闲人入内,母亲接触孩子前需洗净双手,平时不要随便亲吻孩子。消过毒的于净的用品不能和其他东西放在一起,锅盖和遮奶瓶的布放置于桌面时应清洁面朝上。如果大人有感冒,要戴好口罩才能护理孩子或喂奶。 其他还要注意孩子的体位,最好是平侧卧,不用枕头。出生后2―4周即可添加维生素A5千―1万单位,维生素D1000―1500单位,直接喂滴;每天补充维生素C50―100毫克,2.5%硫酸亚铁2―5滴。早产儿要长到体重2500克以后,才能接种卡介苗及牛痘。

天使提前降临!早产宝宝的护理秘籍

从知道怀孕的那一刻起,准爸妈们就开始着手学习育儿知识、置办生活用品,在十月怀胎的过程中,更是每天盼星星盼月亮的期待能与宝宝早日相见。可是呢,如果可爱的小天使真的提前来到父母身边,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早产儿的出生率约为10%,并呈现递增趋势。对于早产儿来说,安全降生只是他跨过的第一道坎,未来生长过程中还将面临诸多健康隐患。对于早产宝宝的父母来说,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并且应及早准备的呢?

何种原因易导致早产?

早产儿泛指在胎龄37周以前出生的婴儿。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白领女性,由于工作压力较大、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以及高龄妊娠等各项因素,导致生下早产宝宝的比例不断增长。按照每年2000万新生儿计算,每年早产儿会超过150万。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地区早产率为11.8%,且这一数字正在逐年增多。

早产儿的特点有哪些?

新生儿体内诸如钙、铁、锌、维生素AD等营养素主要是在胎儿期通过胎盘从母亲获得的储备,但是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时间短,因此营养素储备也较少,难以满足后期的生长需求,同时,早产儿消化吸收能力弱,因此更容易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不成熟,是威胁早产宝宝健康的重要因素。另外,呼吸困难和缺氧导致的肺透明膜病,是早产儿死亡常见的疾病之一。此外,由于抵抗力弱引起的败血症,将早产儿死亡率再一次提高。

早产宝宝的护理秘籍

1、提前做好出院准备

对大多数早产儿来说,当宝宝体重长到4斤左右,各系统发育逐渐成熟,离开婴儿保温箱后能在室温下维持稳定体温,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且自已能吃奶、排便有规律、体重稳步增加时,宝宝就可以出院回家了。但此时的早产宝宝各系统和器官仍然较弱,生活能力较低,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这也就要求家长要给予早产宝宝更精心的照顾。

早产宝宝刚出院后,家长应为孩子创造温馨的环境,并要克服自身焦虑的情绪。早产儿绝大多数时间在睡眠,胎龄越小睡眠时间越多,每天要睡20多个小时,除按时喂奶外,家长应避免打扰孩子的睡眠。只有让宝宝尽量保存能量、恢复精力,才能逐渐像正常足月儿一样强壮起来。

一般情况下,早产宝宝6个月以内需要每月到医院复查一次;6个月之后,根据宝宝的情况,由医生决定1-2个月复查一次;1岁以后2-3个月一次,直至2岁。

2、注意生活环境健康

由于早产宝宝身体弱、免疫力低,因此家庭环境一定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室温适宜(冬季24-25℃,夏季27-28℃),湿度50%-60%。尽量减少外人来访,家人如患有感冒症状时要避免接触孩子。

早产宝宝的皮肤娇嫩,要勤换尿布或尿不湿,大小便后用清水冲洗,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预防尿布疹。在脐带未脱落之前,每天用酒精进行适当地消毒,并保持干燥。宝宝的衣物应选用全棉制品,经常清洗更换;宝宝的衣被厚薄需适宜,以手脚暖和而脖子下面没有汗为准。

3、注重喂养和营养补充

一方面,早产儿提前出生,营养储备先天不足,而出生后又要快速生长,医学上形象的称之为追赶型生长,这需要更多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另一方面,早产宝宝的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早产的宝宝的营养补充需要特别对待。此外,早产宝宝肺泡发育不够成熟,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远高于足月儿。早产宝宝最好吃母乳,因为早产母乳的成分与足月母乳不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提升抵抗力。并且,哺乳能够增进母子间的情感交流,有益宝宝的身心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母乳虽然营养丰富,但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这两种营养素的含量仍然较低,足月婴儿的日常需求量都无法满足,早产宝宝就更需要加量补充了。维生素AD对新生儿的发育至关重要,除了促进钙吸收,促进骨骼发育外,特别是对宝宝的抵抗力有特殊作用,这对于本身发育偏差的早产儿就更重要了。对于早产宝宝来说,维生素A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那就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利用,以及支气管、肺脏的发育和成熟,从而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维生素A通过提高呼吸道、消化道粘膜上皮的完整性,以防御病菌入侵并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生成,提升宝宝抗病能力。另外,维生素A对维持角膜、结膜等组织上皮细胞功能也很重要,是视网膜感光物质合成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A缺乏可能会导致宝宝被近视眼、干眼症、眼盲症等眼疾困扰。另外,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吸收,促进早产宝宝的骨骼发育,从而促进身高的增长。如果宝宝缺乏维生素AD,视觉系统、骨骼系统、免疫系统都将面临严重威胁。

鉴于维生素AD对宝宝的重要性,儿保医生都会建议无论是足月宝宝还是早产宝宝,都应该从注意额外补充,以满足身体成长所需,而早产儿更应该提早加量补充才能满足追赶型生长。

正常出生的足月婴儿应从出生15天起至1岁,每天1粒绿色伊可新,1岁以上改为每天1粒粉色伊可新;早产儿应从出生就开始补充,并且增加剂量,每天1粒粉色伊可新,在宝宝3个月后改为每天1粒绿色伊可新,1岁以后再改为粉色伊可新,以保证能够尽早地达到足月宝宝的身体指标。

宝宝便秘的家庭护理秘籍

婴幼儿虽然谈不上什么大病,但如果长期出现,粪便在婴幼儿的肠道内停留时间过久,排泄物中细菌会分解产生许多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容易流到血液中而被身体吸收,的身体如果吸收的毒素过多,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毒素就会经血液又流入大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等症状,直至最后影响的智力发育。

便秘是指肠子运动缓慢,水分吸收过多,导致干燥坚硬,次数减少,排出困难。由于婴儿膳食种类较局限,常吃的食物中纤维素少而蛋白质成分较高,因此很容易发生便秘,婴儿便秘时,主要表现为每次排便时啼不休,甚至发生肛裂。肛裂的发生使婴儿对产生恐惧,造成恶性循环,时间久了,可引起腹胀、食欲减退和睡眠不宁等症状。因此,婴儿便秘应及时解除。由于婴儿的胃肠道神经调节不健全,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若用通便,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等。所以,对婴儿便秘,食物疗法是最理想的。

案例1:

佳佳今年2周岁,目前一般情况是:3~4天解一次大便,非常干,大便很粗,造成孩子脱肛,非常痛苦,5天内已经两次了,在解大便之前还上了开塞路,请问这种情况怎么办?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家长该怎么办?这种情况是不是说明孩子的肠胃有问题,有没有调理的办法?

案例2:

若天今年4周岁,自从后经常性便秘,挑食,食量少,拉稀的时候几乎没有.现在严重到一有排便的感觉就躲起来,而且多数时候即使有排便意识也生往回憋,一直到实在憋不住了才挤出一点,而后就不便,暂时缓解一下,直到下次再有便意时,以前的现象。排便时肛门有出血现象,而且很痛。

引起便秘的原因

原发性因素

1.饮食因素

一些人饮食过少,食品过精过细,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份不足,对肠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肠蠕动缓慢,不能及时将食物残渣推向直肠,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份过多吸收而使粪便干燥。进入直肠后的粪便残渣因为量少,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

2.排便动力不足

排便时不仅需要肛门括约肌的舒张、提肛肌向上向外牵拉,而且还需要膈肌下降、腹肌收缩、屏气用力来推动粪便排出。年老体弱、久病卧床、产后等,可因膈肌、腹肌、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减弱,腹压降低而使排便动力不足,使粪便排不干净,粪块残留,发生便秘。所以老年人多出现便秘。

3.拖延大便时间

一些人把大便当作无关紧要,可早可迟的事,忽视定时排便的习惯;或因工作过忙、情绪紧张、旅行生活等,拖延了大便时间,使已到了直肠的粪便返回到结肠;或因患有肛裂和等肛门疾病、疼痛、害怕出血、不敢大便而拖长大便间隔时间。这都可能使直肠壁上的神经细胞对粪便进入直肠后产生的压力感受反应变迟钝,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而不引起排便感觉,形成习惯性便秘。

4.水份损失过多

大量出汗、失血及等均可使水份损失,代偿性引起粪便干结。

继发性因素

1.器质性受阻

肠管内发生狭窄或肠管外受到压迫时,如肠管良性和恶性肿瘤、慢性炎症所引起的肠腔狭窄变小、巨结肠症引起的直肠痉挛狭窄、手术后并发的肠粘连、部分性肠梗阻等,或腹腔内巨大肿瘤,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以及、腹水压迫大肠等,可控粪便通过受到障碍,在肠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形成便秘。近年来通过排便造影、肛肠测压、结肠传输时间测定、盆底肌电图等技术检查手段,发现了新的便 类型,称出口处梗阻型便秘(或盆底肌功能不良)。特点是排便时盆底出口处出现梗阻因素,其中有些可经外科手术消除或缓解。

2.大肠病变

如过敏性结、大肠憩室炎、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可引起大肠痉挛、运动失常,使粪便通过不畅而发生便秘。

3.影响

服用碳酸钙、氢氧化铝、阿托品、普鲁本辛、吗啡、苯乙哌定、碳酸铋等及铅、砷、汞、磷等金属中毒都可引起便秘。长期滥用泻药,使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降低,即使肠内有足量粪便,也不能产生正常蠕动及排便反射,因而导致顽固性便秘。

4.精神因素

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惊恐、情绪紧张、忧愁焦虑或注意力高度集中某一工作时会使便意消失,形成便秘。

另外还有神经系统障碍、内分泌紊乱、维生素缺乏等亦可引起便秘。

便秘的家庭护理

借助药物

如果宝宝已经便秘三天以上了,妈妈可以使用药物来帮助宝宝解决便秘苦恼,如吃适量的泻药,或用“开塞露”栓剂插入孩子的肛门内,让药液在肠子里保留一段时间后再让孩子排便,结果宝宝的粪便会很快就轻松地排出来。

但值得提醒的是:婴幼儿的胃肠功能发育还不太完善,最好不要长期使用药物来通便。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应急措施,因为这样容易伤害宝宝的身体,甚至会引起严重的腹泻问题,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建议妈妈们最好少用。

饮食疗法

针对婴幼儿的便秘的成因,从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方面入手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把喂养婴儿的适当冲稀一些,增加宝宝水分的吸收,同时添加一小块奶糕或提高中的糖分的份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至10~12克),让奶糕和糖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延长食物的发醇过程,刺激肠道的蠕动,帮助通便。

其次,均衡地喂养宝宝一些五谷杂粮,如煮红薯、玉米面、麦粉等,因为这些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可促进肠子肌肉张力,对通便很有帮助。

另外,经常给宝宝吃一些美味的番茄鸡蛋汤、韭菜汁或蔬菜米粥(将菠菜、芹菜或荠菜等纤维素成分较多的蔬菜切碎,放入米粥内同煮,熬粥时还可以加少量润肠的蓖麻油和芝麻油进去),或是在早晨空腹时,让宝宝喝60~90毫升的蜂蜜水或加糖的鲜榨桔子、西红柿或菠萝等(市场上饮用起来简单、方便,但维生素含量低,没有新鲜水果榨出的果汁效果好),增加食物残渣,以达到通便的目的。每天下午时分,还可以再给宝宝1根香蕉(其中大香蕉润肠效果最好),再次增加润肠通便效果。

训练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婴儿从3~4个月起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因进食后肠蠕动加快,常会出现便意,故一般宜选择在进食后让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条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训练时间一般选在每次主餐一小时以内,父母可以让宝宝在便盆上坐便至少10分钟,并在旁边发出一些与大便有关的如“臭臭”、“拉拉”等语号来诱导他大便。刚开始时,由于各个孩子的成体差异,宝宝不一定会按大人的示意去排便,但做父母的对孩子仍要采取轻松、容忍和鼓励的态度,绝对不要给孩子身心上造成压力,使孩子产生抗拒。只要继续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孩子就会形成对大便的条件反射,逐渐产生便意。

训练过程中,当发现孩子忽然站定不动、睁大眼、合紧嘴、面颊涨红这些便意的表现讯号时,就应该以鼓励和赞许的语气跟孩子说:“宝宝要拉了”、“宝宝的臭臭要出来啦”的话语,帮助孩子深刻感受便意,并让孩子明白排出粪便是一件很骄傲、轻松的事 情,久而久之,宝宝就会爱上排便的感觉,从而最终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加大运动量

增大宝宝的运动量也有利于帮助排便顺畅。对于还不能独立行走、爬行的小宝宝,父母不要长时间把宝宝独自放在摇篮里,应该多抱抱他,并适当辅助他做一些手脚伸展、侧翻、前后滚动的动作,以此加大孩子的活动量,加速孩子食物的消化。对于那些年龄大的幼儿,父母应多让他在地板上爬行,或让他多行走和跑动,甚至还可以拿一些气球让孩子吹,以此增加运动量和腹内压,达到锻炼腹肌的作用。

定时按摩法

在每天早餐后30分钟时,妈妈可以用手掌在孩子的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15分钟左右,帮助孩子的肠管蠕动,促使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如此坚持数周,对改善宝宝便秘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治疗便秘的足疗效方

1.大黄5~10克,研为细末,醋调为稀糊状,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足心涌泉穴,10~15小时后取下,―般用药一次即效。可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2.芒硝5克,研为细末,置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处,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

3.生大黄、焦山楂各等量。将二药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患儿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4.生大黄、鸡内金各等量,择净,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孔处,包扎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导滞,消积化食。

本文Hash:62c868d5cf29e9dd33e15312d2b169564c0962ca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