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靠早教还是靠自己?

现在的年轻父母双方都有工作,而且城市生活节奏又快,带孩子要么没时间要么没精力。加上城市的居住面积越来越小,孩子们很难像父母辈一样拥有大院子、广场等游乐场地,接触到的同龄孩子也不多,让孩子上早教中心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教育孩子靠早教还是靠自己?曾带孩子在两家早教中心上过课的璐璐妈感慨地告诉记者,其实选择去早教机构,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早教中心经营者杨倩认为,“而且,还有不少父母是带着一种补偿孩子的情绪让他们上高价的早教中心。”于是,交完钱之后,家长们经常抽不出空来带孩子上早教课,反而变成爷爷奶奶、保姆带孩子来上课。“这就有悖早教的初衷了。”杨倩说,作为多年的教育行业从业者,她认为早教的本质是“亲子互动”,给更多机会让繁忙的父母和孩子进行互动。在国外,类似国内的早教中心数不胜数,已经成为孩子们成长必经的阶段。因为国外已经开始重视0~3岁的早期教育,善于利用这个时期开发孩子潜能。而且,更重要的是,0~3岁时期更是孩子与父母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的一个时期。早教的课程设置也很重视对家长的教育,因为早教不仅仅是教孩子,而是教父母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如果这个时期父母希望以早教机构的教育取代家庭教育,不但完全背离早教目的,更是会产生负面效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学前教育系教授袁爱玲也认为,父母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很重要,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机构教育上。如果家长只是带孩子去早教中心玩玩,回家之后又不延续,不会学以致用,那么早教就不会有效果。对于0~3岁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与父母积极的感情交流,家庭教育才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在妈妈网上,有妈妈说,她觉得虽然不知道早教对孩子的脑部发育有什么确切作用,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接触了更多人,对其社交能力会有一定培养。但是这也不是一两个星期就能达到效果的,而且上课更重要的是让父母跟孩子互动,如果父母压根就抽不出时间带孩子去上课,可能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小编总结:早教不仅仅是教孩子,而是教父母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与父母积极的感情交流,家庭教育才是幼儿早教的核心教育。(兼职编辑:邓瑞茵)

靠早教还是靠自己?

靠早教还是靠自己?

曾带孩子在两家早教中心上过课的璐璐妈感慨地告诉记者,其实选择去早教机构,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现在的年轻父母双方都有工作,而且城市生活节奏又快,带孩子要么没时间要么没精力。加上城市的居住面积越来越小,孩子们很难像父母辈一样拥有大院子、广场等游乐场地,接触到的同龄孩子也不多。早教中心可以弥补这些,而且,“还有不少父母是带着一种补偿孩子的情绪让他们上高价的早教中心”,早教中心经营者杨倩认为。

于是,交完钱之后,家长们经常抽不出空来带孩子上早教课,反而变成爷爷奶奶、保姆带孩子来上课。“这就有悖早教的初衷了。”杨倩说,作为多年的教育行业从业者,她认为早教的本质是“亲子互动”,给更多机会让繁忙的父母和孩子进行互动。在国外,类似国内的早教中心数不胜数,已经成为孩子们成长必经的阶段。因为国外已经开始重视0~3岁的早期教育,善于利用这个时期开发孩子潜能。而且,更重要的是,0~3岁时期更是孩子与父母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的一个时期。早教的课程设置也很重视对家长的教育,因为早教不仅仅是教孩子,而是教父母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如果这个时期父母希望以早教机构的教育取代家庭教育,不但完全背离早教目的,更是会产生负面效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学前教育系教授袁爱玲也认为,父母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很重要,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机构教育上。如果家长只是带孩子去早教中心玩玩,回家之后又不延续,不会学以致用,那么早教就不会有效果。对于0~3岁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与父母积极的感情交流,家庭教育才是幼儿教育的核心。

在妈妈网上,有妈妈说,她觉得虽然不知道早教对孩子的脑部发育有什么确切作用,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接触了更多人,对其社交能力会有一定培养。但是这也不是一两个星期就能达到效果的,而且上课更重要的是让父母跟孩子互动,如果父母压根就抽不出时间带孩子去上课,可能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教育孩子不是传达自己的经验

教育不是经验的传达,而是和孩子一起探索、学习、互通有无

子女教育,有时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阶段、发展状态,并保持高度的警觉。同样的方法,环境变了,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变了,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有时甚至可能起到反效果。再有意义的故事,也要挑合适的时机去讲。

记得孩子们第一天上学时,我让他们穿白衬衫和西裤。周围的同学都是美国人,我担心孩子在他们面前没有信心,所以要他们穿得干净、有品位。想法是没错,但当时却起了相反的作用。由于这样的着装太拘束,在运动的时候孩子们在体育课上无法自由玩耍,也就没办法跟其他同学融入到一起。本来我是希望通过着装拉近孩子和其他同学的距离,结果却南辕北辙。

当时我总结教训,发现着装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场合来选择。后来,在美国生活久了,我渐渐感受到,事实上美国高度崇尚自由性和创造性,有点不拘一格的意味,而我们的这种“韩国式端正”很多时候是不适合的。这种文化氛围的差异,让我在很多方面碰过壁,当然,也包括教育孩子这件事。

再用心的父母,也没法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正确判断。何况我们生活在国外,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我不断地对这些失误进行总结和反思,花费了很多心思。

另一个重要的反思是,我不能太看重自己作为长辈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长辈意味着权威和经验,意味着要让别人听自己的。但事实上,在急速变化的多元文化中,这种经验是靠不住的。不把自己当长辈,而是跟孩子一起探索、学习、互通有无,这种做法让我在孩子的教育和沟通上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明了。

我想劝告父母们,一定要丢弃要求孩子“这么做,那么做”的固有观念,同时也要丢弃把孩子赶向特定的方向的强迫观念。

还是那句话,子女教育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很特别,都需要我们去特别对待。下次在你要求孩子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通过这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明确了这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就会清晰起来。

再回到那个着装问题上。由于一开始判断失误,后来我就有意识地根据情况来指导孩子。我那六个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即使是同胞兄弟姐妹,每个孩子的状况都不一样。同是医学院毕业,我的大儿子经常西装革履;但身为麻醉科专业大夫的二儿子却喜欢穿工作服,即使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也是穿着手术服。

站在母亲的立场上,我当然希望孩子们都像大儿子一样穿着干净、正式,我也这么要求过他们。但是我认为,应该把这些都看作是孩子们的个性,尊重他们。如果我不断唠叨二儿子穿着要正式的话,只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头脑聪明、一心扑在研究上的二儿子哪有时间穿衣打扮呢!

肯定孩子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对于他们自豪感的建立很重要。孩子的价值取向从小就有,即使是兄弟姐妹也都有所不同。父母应该将这些都看做是优点,并从内心去理解和尊重。

父母的作用更多在于把握大方向。再疼爱孩子、关注孩子,父母也没有权力插手孩子的每一件私事。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路要走,这些选择,跟父母没有关系。

本文Hash:74fc2cacbd4e04b4b875ab4c1658db26c0074504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