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症状与治疗

急性乳腺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乳汁的郁积不会哺乳的初产妇,往往在哺乳时未让婴儿将乳汁吸尽,致使乳汁郁积在乳腺小叶中。特别是一旦乳头发生皲裂,哺乳时会引起剧烈疼痛,更影响产妇的充分哺乳。此外,有些产妇的乳头发育不良(如乳头内陷)也有碍于哺乳的进行。初产妇的乳汁中又含有比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更容易引起乳管的阻塞,使乳汁郁积加重。乳汁的郁积又往往使乳腺组织的活力降低,为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细菌的入侵急性乳腺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引起的比较少见。细菌侵入的途径有:①由于哺乳不当引起乳头皲裂,然后细菌从裂口侵入,再沿淋巴管蔓延至皮下和腺叶间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引起蜂窝织炎;②另有一种在医院内流行的乳腺炎,多由耐青霉素的菌株引起,病菌通过婴儿的鼻咽部,在哺乳时直接沿乳腺管逆行侵入乳腺小叶,在郁积的乳汁中生长繁殖,引起腺叶的感染。

诊断:

临床表现:急性乳腺炎的发展过程,在临床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乳汁郁积期为病程早期。开始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乳腺肿胀疼痛,出现界限不清的肿块,伴有明显的触痛,表面皮肤微红或颜色未变。乳房肿块主要是乳汁郁积和淋巴、静脉回流不畅所致,如能积极治疗,多能消散。

2、蜂窝组织炎期炎症继续发展,症状更为严重,多有寒战、高热。乳腺的疼痛加剧,常常呈搏动性。表面皮肤红肿发热,伴有静脉扩张。腋下可扪及肿大并有压痛的淋巴结。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如系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则浸润更为广泛。感染严重的,可以引起败血症。

3、脓肿形成期炎症逐渐局限而形成脓肿。脓肿可以是单房性的,亦可以是多发性的,脓腔之间有纤维间隔隔开,甚至可以在先后不同的时期形成几个脓肿,使病程迁延。脓肿的部位也有深浅的不同。表浅的脓肿波动明显,可以向体表溃破,或穿破乳管从乳头排出脓液。深部的脓肿,早期不易出现波动感,如未经及早切开引流,则慢慢向体表溃破,可引起广泛的组织坏死,也可以向乳腺后的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内穿破,在乳腺和胸肌之间形成乳腺后脓肿。少数乳腺脓肿的病人,在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以后,可形成脓瘘或乳瘘,经久不愈。

治疗:

必须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避免炎症范围扩大,破坏更多的乳腺小叶组织,并使病程延长,增加痛苦。

1.用绷带或乳托将乳房托起。早期属乳汁郁积期的病人,可以继续哺乳。局部可用冰敷,以减少乳汁的分泌。

2.炎症明显的乳腺炎患者,应该暂停哺乳,但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使乳汁通畅排出,防止郁积。局部可用湿热敷或理疗,促使炎症的局限化。

3.早期炎症可以采用封闭疗法,以含有抗菌药物的0.25~0.5%普鲁卡因溶液60~80ml注射于乳腺四周及乳腺后组织,可以减轻痛苦,促使炎症消退。必要时在12~24h后重复注射。

4.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流行性的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多属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选用药物时应该注意。

5.一旦形成脓肿,则应及时将脓液排出。脓肿较小的病人可先采用穿刺排脓的方法:在局麻下用粗针头刺入脓肿,尽量吸出脓液,再注入抗菌药物。如此每日进行一次,至无积脓时为止。一部分病人经此法治疗,可以避免切开引流手术。

6.范围较大的脓肿或穿刺抽脓效果不好的病人应行切开引流术。为避免手术损伤乳管,切口应取辐射的方向,并避免切开乳晕。乳 下方的脓肿应沿乳晕的边缘作弧形切口,在切开皮肤后即改用血管钳作钝性分离,这样可以避免乳管的损伤。乳腺深部或乳腺后脓肿可在乳腺的下缘作弧形切口,在乳腺和胸肌筋膜间进行分离,将乳房上翻后切开脓腔。这种切口引流通畅,对乳管的损伤亦少;但对肥胖或乳腺悬垂的病人,则不相宜。

由于乳腺脓肿早期不易出现明显波动感,不应消极等待。对炎症明显的病人应在压痛最显著的部位进行穿刺,俾能及时发现深部的脓肿。

脓肿切开以后,应将手指伸入脓腔探查,分离脓腔间的纤维间隔,使引流通畅。对较大的脓肿,可在探查脓腔时找到最低的部位另作切口,进行对口引流。

预防:

急性乳腺炎的预防关键在防止乳汁郁积和保持乳头清洁,避免损伤。方法是:

1.从妊娠后期开始,经常用温水和肥皂清洗两侧乳头,有乳头内陷者更应注意。有人建议在产前经常用酒精擦洗乳头和乳晕,促使局部皮肤变坚硬。

2.应该定时哺乳。每次哺乳都应使乳汁吸尽。如未能吸尽,则在哺乳后可以扪及乳房块物,应该用手按摩挤出乳汁或用吸乳器吸出,防止乳汁郁积。

3.哺乳后应清洗乳头,注意勿让婴儿含乳头而睡,防止乳头破损或皲裂。如已发生,应及时治疗,必要时应暂停哺乳,并用吸乳器吸尽郁积的乳汁。

急性乳腺炎的早期症状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不过很多女性都不了解急性乳腺炎的症状有哪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急性乳腺炎的症状:

1、病史

哺乳期的妇女有乳汁淤积或乳头皲裂,不良哺乳习惯等。

2、临床表现

哺乳期妇女出现一侧乳房局部胀痛,皮肤红、肿、热或有肿块、压痛,甚至出现寒战、高热、全身疲乏无力,局部形成脓肿时有波动感。

而不同时期的急性乳腺炎的症状:

(1)急性单纯性乳腺炎初期,乳房胀痛,皮温高,压痛,因乳汁的淤滞,静脉和淋巴的回流不畅,乳房局部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此阶段如能正确处理,则炎症可消散。

(2)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硬结明显,触痛加重。病人寒战、高热、头痛、无力、脉快等全身中毒症状。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疼痛。

(3)脓肿形成期急性乳腺炎局限化,即形成急性乳房脓肿。此时肿块波动感,表浅的脓肿波动相对明显。脓肿可以向外破溃,也可以向内破溃穿入乳管,自乳头排出脓液。当脓肿破入乳房后至胸大肌前疏松组织中则形成乳房后脓肿。此时应禁止哺乳。

3、辅助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B超及X线检查显像支持乳腺炎症存在。亦可穿刺证实深部脓肿形成。

产褥期感染会引起急性盆腔炎的症状

导读:产后24小时至产后6周称为产褥期,和人们俗称”月子”的时期相同。此期间是产妇全身各系统的复原过程。

产后24小时至产后6周称为产褥期,和人们俗称”月子”的时期相同。此期间是产妇全身各系统的复原过程。在妊娠期间,孕妇身体各器官发生明显的变化,此后又经历了繁重而艰苦的分娩过程。因而产妇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如不在意保健和调理,很容易患病。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把“月子”看得十分重要的缘故。

正常产褥期以生殖器官的复原和乳房的进一步发育为最显着的变化。一般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非孕期大小,子宫内膜的全部修复也在产后6周左右,阴道排出液称恶露,亦相继为血性、浆性和白色。

乳房由于分娩后体内雌激素和生乳素水平的急剧下降,垂体乳激素开始释放,因而开始分泌乳汁。其次,婴儿对乳汁的吮吸刺激也可反射性促进乳汁分泌。

产褥期内如果生殖器官的任何部位发生感染,均称为产褥感染。它常发生于早期破膜的孕妇,尤其在孕期末期因性生活所致的胎膜早破,其次,产前有合并症影响产妇健康者,如贫血或其他内科合并症;产妇有多次阴道检查或产时有严重或复杂的产道损伤或产后大出血等。

常见的产褥感染有两种。

1、会阴伤口感染。

舍阴裂伤或侧切伤口局部红肿、硬结或化脓、裂开。多见于外阴阴道有炎症。如滴虫、霉菌,或复杂裂伤。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受影响,也多见于手术产,如产钳,吸引器等操作时间长、侧切伤口大、缝合技术欠佳、或产后护理不当等。

2.子宫内膜炎。

产后数小时或数日,细菌经胎盘附着处创面入侵,波及整个蜕膜层导致子宫内膜炎。产妇可有低烧、子宫复旧慢,有压痛、恶露混浊并有臭味。

上述两种感染较长见,病情较轻,一般经局部处理,全身应用抗菌素效果较好。

少而严重的产褥感染有下列几种:

1.子宫肌炎

它由于子宫内膜炎发展到肌层,严重者形成脓肿,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2.急性盆腔炎

它可因宫颈深度裂伤细菌上行性感染,或由于子宫腔感染扩散到子宫旁组织,表现为体温升高、子宫的一侧或双侧有压痛或炎症,严重者可形成脓肿。

3.栓塞性静脉炎

容易感染的静脉为卵单静脉和子宫静脉,前者感染的栓子可致肺栓塞而发生生命危险,或致肾感染。后者感染栓子可到达骼总静脉而致下肢肿胀、疼痛。又因静脉位置较深,故表面无红肿,亦常称“股白肿”,病程长、疗效慢。

上述几种产褥感染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病程长、痛苦大。为预防感染发生,应从孕期开始,就应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感染的诱因,如生殖道炎症,糖尿病,贫血等,及时纠正和去除病因。加强卫生保健,孕末期禁止性生活,分娩过程中强调无菌操作,提高接产技术和缝合技术。产褥期要加强卫生,注意休息和营养,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早积极控制病情,以免加重。

产褥期产妇因体质虚弱,常易发生上感,肾盂肾炎或乳房护理不当乳头破裂而发生乳腺炎。这些生殖道以外的感染,应注意和产褥感染鉴别。对产后发烧的产妇应仔细地问诊和系统的全身检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产妇在发烧期间应停止喂奶,以免将炎症传给婴儿。

本文Hash:9a059ba20125d57101b6877890a6fd25e26c2685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